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的类乳化复合降粘作用机理 被引量:25
1
作者 周风山 吴瑾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1-315,共5页
讨论了油水乳状液的粘度与水外相体积分数之间关系的 3种理论公式 (Einstein ,Hatschek ,Richardson公式 )和真实乳状液的各种复杂类型 ,包括极少量水与油形成的核心 环状流。提出在稠油中加入少量的水、油溶性降粘剂、乳化剂 ,使稠油... 讨论了油水乳状液的粘度与水外相体积分数之间关系的 3种理论公式 (Einstein ,Hatschek ,Richardson公式 )和真实乳状液的各种复杂类型 ,包括极少量水与油形成的核心 环状流。提出在稠油中加入少量的水、油溶性降粘剂、乳化剂 ,使稠油形成油相不易聚结的水外相类乳状液 ,以大大降低稠油粘度的方法并讨论了涉及的机理。将5 0℃、6 3.5s- 1 下粘度 >17.8Pa·s的胜利乐安稠油与加有 0 .1%特制乳化剂、0 .0 5 %油溶性共聚物降粘剂MSA的水在 5 0℃混合 ,油水体积比分别为 8.5∶1.5和 8.0∶2 .0 ,药剂加量以药剂与稠油的质量比表示 ,形成的类乳状液的粘度分别为 6 73.2和 2 4 1.5mPa·s (5 0℃ ,113.5s- 1 ) ,降粘率分别为 96 .6 %和 98.8%。在油水体积比 8.5∶1.5 ,MSA加量 0 .0 5 % ,乳化剂加量 0 .1% ,温度 5 0~ 80℃的条件下 ,用煤油代替水 ,在 <80℃时稠油降粘率均较小 ,且温度越低 ,降粘率差别越大。考察了MSA加量 (0 .0 1%~ 0 .1% )、乳化剂加量 (0 .0 5 %~ 0 .1% )、油水体积比 (8.5∶1.5~ 7.0∶3.0 )、乳化温度 (5 0~ 70℃ )的影响。本方法可用于稠油的井筒降粘开采。图 2表 4参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类乳化复合降粘 作用机理 化学降粘 油溶性降粘剂 乳化剂 类乳状液 形成 井筒降粘 采油
下载PDF
稠油化学组成对其粘度影响的灰熵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程亮 邹长军 +2 位作者 杨林 江四虎 蒲远洋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6年第3期6-10,共5页
从稠油高粘度形成机制出发,采用灰色关联熵分析方法,以MATLAB为平台从计算化学角度探讨了稠油粘度特性与其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考察了稠油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诸因素参与稠油高粘度形成过程的性质。由于对灰色关联分析法进... 从稠油高粘度形成机制出发,采用灰色关联熵分析方法,以MATLAB为平台从计算化学角度探讨了稠油粘度特性与其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考察了稠油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诸因素参与稠油高粘度形成过程的性质。由于对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改进,不仅将稠油粘度与稠油组成关联起来,而且定量说明相关化学组成对稠油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质是影响稠油粘度的最主要因素,胶质和芳香烃起着稳定沥青质,防止其聚集分相的作用;而沥青质分子之间、沥青质与胶质分子之间的缔合与其分子中的杂原子、过渡金属、芳香结构和烷基侧链有着密切关系;沥青质分子中的极性部位(电负性部位)和配位基部位是引发沥青质分子聚沉的关键因素。有效降低沥青质分子内及分子之间的极性相互作用和配位作用,对稠油开采、集输及后加工处理将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化学组成 降粘 灰关联熵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稠油乳化HLB值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尉小明 辛达 +1 位作者 杭国敏 才潜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33,共3页
介绍了用荧光法测定稠油乳化HLB值的原理及操作方法。该方法共分 2步 ,第 1步测定待测油的乳化HLB值范围 ,第 2步测定待测油的乳化HLB准确值。在此基础上 ,用荧光法测定了辽河油田高 3 5 5 3井、高3 4 0 4 2井普通稠油及 5 6 30井超... 介绍了用荧光法测定稠油乳化HLB值的原理及操作方法。该方法共分 2步 ,第 1步测定待测油的乳化HLB值范围 ,第 2步测定待测油的乳化HLB准确值。在此基础上 ,用荧光法测定了辽河油田高 3 5 5 3井、高3 4 0 4 2井普通稠油及 5 6 30井超稠油的乳化HLB值 ,得到了相应的准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法 测定 稠油 乳化 HLB值 研究 辽河油田 化学降粘
下载PDF
低效热采/水驱稠油转化学降黏复合驱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束青林 郑万刚 +5 位作者 张仲平 杨晓敏 吴伟 吴光焕 赵红雨 郑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共10页
胜利油区稠油油藏开发以热采吞吐和水驱为主,热采中,稠油油汽比逐轮次下降,井间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钻新井不经济;水驱中,稠油油水流度比大,吨油操作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变差,采收率不足20%。“十三五”以来,为了提高低效稠油开发效果,立... 胜利油区稠油油藏开发以热采吞吐和水驱为主,热采中,稠油油汽比逐轮次下降,井间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钻新井不经济;水驱中,稠油油水流度比大,吨油操作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变差,采收率不足20%。“十三五”以来,为了提高低效稠油开发效果,立足多级调驱、化学降黏改善流度,提高采收率,确立了加合增效均衡驱替技术思路。从稠油致黏机理研究出发,深化了降黏剂的解聚、乳化等作用机制研究,开展了多级调驱、防膨及气体增溶等与化学降黏相结合的加合增效复合机理研究,研发了低聚型降黏驱油剂、黏弹性乳化调驱剂和双重功能泡沫调驱剂等关键化学剂,完善了方案优化决策调控技术,从而形成了以“强调驱、强降黏、强防膨、强活性、强增溶”为核心的稠油化学降黏复合驱技术。该技术有别于常规稀油的聚合物“二元”、“三元”复合驱以及普通稠油化学驱等技术,已成功推广应用到多轮次吞吐后、敏感性及高温高盐水驱等多种类型稠油油藏,覆盖地质储量1500×10^(4) t,预计提高采收率8%以上,有效支撑了低效稠油油藏的变革性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稠油 多级调驱 化学降黏 复合驱 水驱 热采
下载PDF
油套环空和空心抽油杆掺化学剂抽油井举升工艺计算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德春 张琪 +1 位作者 张松亭 杨道永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5,共4页
针对稠油井井筒流体流动难的特点 ,利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 ,建立了空心抽油杆和油套环空掺化学剂的抽油机井举升工艺计算模型 ,并研究利用化学方法改善井筒流体流动的条件。结果表明 ,M型化学剂通过乳化和热力降粘作用可改善流体的流动... 针对稠油井井筒流体流动难的特点 ,利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 ,建立了空心抽油杆和油套环空掺化学剂的抽油机井举升工艺计算模型 ,并研究利用化学方法改善井筒流体流动的条件。结果表明 ,M型化学剂通过乳化和热力降粘作用可改善流体的流动性和抽油杆柱的受力状况 ;在启动过程中掺入化学剂的温度对油井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举升工艺 抽油井 油套环空 空心抽油杆 化学剂 降粘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微波辐射对稠油化学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汪双清 沈斌 孙玮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09-112,141,共4页
微波开采技术可通过电磁波向储层释放物理能量,实现从油藏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体加热"。针对辽河、胜利、吐哈3个油田的普通稠油特性,开展了实验室微波辐射研究,并对辐射前后稠油化学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对比分析。实验结... 微波开采技术可通过电磁波向储层释放物理能量,实现从油藏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体加热"。针对辽河、胜利、吐哈3个油田的普通稠油特性,开展了实验室微波辐射研究,并对辐射前后稠油化学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引发稠油一系列化学反应,主要方向是从较大分子碎裂为较小分子。杂原子化合物易于发生微波化学反应,导致各非烃组分含量的明显变化和分子级分布模式的改变。主要是从分子质量较高的非烃分子裂解出分子质量较小的高极性非烃分子,并从非烃生成烃类化合物。微波辐射也可能会使大芳烃分子发生侧链断裂,但对小分子烃类(饱和烃和芳烃)化合物的分子分布模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发 微波辐射 分子裂解 微观化学组成 降黏
下载PDF
高钙镁稠油油藏化学复合驱油体系的研发——以春风油田排601区块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孟霖 张锁兵 +4 位作者 齐义彬 曹丽丽 宋勇 夏海容 郑孝强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560,共5页
国内稠油油藏类型多样,储层物性复杂,其中高钙镁质量浓度等因素会显著降低化学药剂降黏、调堵等功能。文中以春风油田排601浅层高钙镁特稠油区块为例,针对该油藏地层水钙镁质量浓度高、原油黏度大、高渗通道发育等问题,研发了耐钙镁的... 国内稠油油藏类型多样,储层物性复杂,其中高钙镁质量浓度等因素会显著降低化学药剂降黏、调堵等功能。文中以春风油田排601浅层高钙镁特稠油区块为例,针对该油藏地层水钙镁质量浓度高、原油黏度大、高渗通道发育等问题,研发了耐钙镁的化学复合驱油体系,并对该体系的稳定性、配伍性及驱油效果等动静态指标开展了综合评价。复合驱油体系在高钙镁质量浓度下,调堵、降黏效果良好,室内驱油实验表明,采收率得到有效提高。该体系为春风油田排601区块的开发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高钙镁 化学体系 降黏 调堵
下载PDF
新疆油田九_7区超稠油超声波辅助化学降黏 被引量:7
8
作者 贺丽鹏 丁彬 +2 位作者 耿向飞 丁万成 罗健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1,共5页
以新疆油田九_7区超稠油为研究目标,采用自制的活性大分子降黏剂,结合超声波辅助混合技术,制备了超稠油降黏体系,考察了降黏剂用量、油水比及超声波作用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超稠油降黏体系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大分子降黏剂... 以新疆油田九_7区超稠油为研究目标,采用自制的活性大分子降黏剂,结合超声波辅助混合技术,制备了超稠油降黏体系,考察了降黏剂用量、油水比及超声波作用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超稠油降黏体系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大分子降黏剂对九_7区超稠油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在降黏剂用量为0.4%(w)、m(油)∶m(水)=10∶3、超声波辅助掺混30 s时制备的超稠油降黏体系初始表观黏度小于300 m Pa·s;超声波作用使超稠油与降黏剂水溶液混合效率提高了50%以上,降黏剂用量降低25%(w)左右。在模拟现场工况条件下,制备的超稠油降黏体系动、静态稳定性良好,能满足短距离集输的实际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化学降黏 降黏剂 超声波
下载PDF
敏感性普通稠油水驱油藏化学降黏实践 被引量:6
9
作者 魏超平 束青林 +5 位作者 吴光焕 吴伟 钟立国 李迎春 孙永权 张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针对金8块强水敏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蒸汽吞吐注汽困难的问题,开展了化学降黏研究,并选取2个井组进行矿场先导试验,通过室内研究和矿场实践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多孔介质中原油、降黏剂、固相模型相互作用发生原油乳... 针对金8块强水敏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蒸汽吞吐注汽困难的问题,开展了化学降黏研究,并选取2个井组进行矿场先导试验,通过室内研究和矿场实践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多孔介质中原油、降黏剂、固相模型相互作用发生原油乳化分散、岩石润湿性改变、液滴变形和架桥封堵3项作用,从而实现降低原油表观黏度、剥离原油及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水驱后注入0.3倍孔隙体积降黏剂溶液,水驱残余油被分散乳化,由不可动油变成可动油重新流动,含水下降,采收率提高了7.29个百分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试验井组进行设计,在目前反九点水驱井网上,先注入单一化学降黏溶液,当含水超过75%时添加泡沫进行降黏复合驱,化学剂段塞注入量应为0.4倍孔隙体积。对比试验井组注水和化学降黏开发1 a的指标,化学降黏具有减缓含水上升速度、提高采油速度、增加驱替见效期、提高储层吸水能力和提升开发经济效益等优势。该成果对同类油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化学降黏 普通稠油 强水敏 效果评价
下载PDF
适合稠油油藏的新型复合降黏驱油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海涛 张思顿 +2 位作者 范俊强 刘宇 尹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4-207,共4页
海上常规稠油油田前期通常采用注水开发,由于原油黏度相对较高;并且目标储层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存在较强的水敏现象等原因,稠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为此,以新型改性烷基磺酸盐为主要降黏驱油剂,通过复配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渗透... 海上常规稠油油田前期通常采用注水开发,由于原油黏度相对较高;并且目标储层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存在较强的水敏现象等原因,稠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为此,以新型改性烷基磺酸盐为主要降黏驱油剂,通过复配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渗透剂以及高效防膨剂,研制出了一种适合于目标稠油区块的新型复合降黏驱油体系。分析了复合降黏驱油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新型复合降黏驱油体系能够有效降低稠油黏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对储层钻屑具有较好的防膨作用;并且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良好;该体系可以使岩心水驱后的采收率提高30%以上,具有良好的降黏驱油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经新型复合降黏驱油体系处理的三口井,平均日产油量提高48.6m3/d,平均含水率下降82.7%,达到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化学驱 降黏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胜利油田典型区块稠油化学降黏前后理化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师忠卿 徐明明 +2 位作者 刘云磊 时宪 管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11,共8页
胜利油田稠油化学降黏冷采技术应用规模逐年递增,但降黏剂对稠油理化特征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收集典型区块稠油样品开展了稠油降黏前后四组分分析、相对分子质量测试、界面流变性能评价和微观形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含量是影响... 胜利油田稠油化学降黏冷采技术应用规模逐年递增,但降黏剂对稠油理化特征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收集典型区块稠油样品开展了稠油降黏前后四组分分析、相对分子质量测试、界面流变性能评价和微观形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含量是影响稠油黏度的主要因素;降黏剂分子通过扩散、渗透和吸附作用削弱胶质、沥青质聚集体间的相互作用,使相对分子质量降低;降黏剂分子作用下的油水相双重吸附过程引起界面膜强度下降,增加油滴的可变形性;降黏剂处理后稠油样品中的团簇状聚集体结构被破坏,胶质、沥青质分散相向饱和分、芳香分液相转变,原油流动性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化学降黏 四组分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 界面流变 微观形貌
下载PDF
基于化学组成对掺加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降粘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才轩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3,79,共5页
沥青胶结料主要是由不同组分所形成的复杂胶体结构,所以组分以及胶体结构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沥青胶结料的粘度。通过对橡胶沥青、温拌橡胶沥青(Sasobit掺量:2%,3%,4%)的组分含量以及热效应进行试验分析,研究不同Sasobit温拌剂对橡... 沥青胶结料主要是由不同组分所形成的复杂胶体结构,所以组分以及胶体结构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沥青胶结料的粘度。通过对橡胶沥青、温拌橡胶沥青(Sasobit掺量:2%,3%,4%)的组分含量以及热效应进行试验分析,研究不同Sasobit温拌剂对橡胶沥青的降粘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胶粉加入基质沥青后改变了沥青的胶体结构,形成橡胶沥青混溶体系,这使得沥青中轻质组分减少,分子量较大的组分增多,从而导致橡胶沥青的粘度增大;Sasobit加入橡胶沥青之后,它使得橡胶沥青化学组分中的饱和分含量增加,沥青质含量减少;随着Sasobit含量的增加,橡胶沥青胶结料向溶胶型状态改变的越明显,橡胶沥青胶结料的流动性能得到大大的改善,高温粘度也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橡胶沥青 SASOBIT 化学组成 降粘机理
下载PDF
化学降黏技术在中深层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德强 《价值工程》 2015年第17期185-186,共2页
中深层稠油开采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油层埋藏深、原油黏度大,造成了开采方面的难题。目前,中深层稠油油藏主要的开采方式有两种,即热采和冷采。本文主要介绍化学降黏技术在中深层稠油开采中的应用。化学降黏技术包括乳化降黏技术和油溶... 中深层稠油开采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油层埋藏深、原油黏度大,造成了开采方面的难题。目前,中深层稠油油藏主要的开采方式有两种,即热采和冷采。本文主要介绍化学降黏技术在中深层稠油开采中的应用。化学降黏技术包括乳化降黏技术和油溶性降黏技术,通过实验方法对油样进行降黏剂配方体系的筛选和复配,二者在井筒降黏和油井增产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另外,自生热化学降黏技术为中深层稠油冷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阐述了化学降黏技术的原理、降黏剂的类型及实验评价、现场应用效果,并对各种化学降黏技术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化学降黏 乳化降黏 油溶性降黏 自生热化学降黏
下载PDF
普通稠油化学降黏冷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14
作者 魏振国 马宏伟 +2 位作者 魏林平 贾喻博 吕永帅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89-91,共3页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和水驱中存在热能利用率低、边水影响、水驱不受效的问题,转换开发方式,研究评价化学冷采降粘剂,降粘率达到90%以上,优化关井反应时间和应用选井条件,配套堵水堵窜与气体增能工艺,提高化学降粘冷采效果与效益,...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和水驱中存在热能利用率低、边水影响、水驱不受效的问题,转换开发方式,研究评价化学冷采降粘剂,降粘率达到90%以上,优化关井反应时间和应用选井条件,配套堵水堵窜与气体增能工艺,提高化学降粘冷采效果与效益,含水下降13个百分点,操作成本2054元/吨,探索提高稠油采收率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蒸汽吞吐 化学降粘 冷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重油降黏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永成 《当代化工》 CAS 2019年第1期155-158,共4页
随着重油利用率不断增加,重油降黏技术不断受到人们重视。重油降黏方式有很多种,常用的降黏方式有物理降黏、微生物降黏、浅度热裂化降黏、化学降黏和水热裂解降黏。每种降黏方法优缺点各不相同。综述了几种主要重油降黏方法,为重油开... 随着重油利用率不断增加,重油降黏技术不断受到人们重视。重油降黏方式有很多种,常用的降黏方式有物理降黏、微生物降黏、浅度热裂化降黏、化学降黏和水热裂解降黏。每种降黏方法优缺点各不相同。综述了几种主要重油降黏方法,为重油开采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黏度 物理降黏 化学降黏
下载PDF
海上稠油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研究——以南海东部西江30-2油田稠油组化学降黏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河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36-138,9,共3页
西江30-2油田G0油组(稠油组,下同)原油黏度高、密度大,多为大底水,导致原油产量迅速下降。为此,结合西江油田实际,实施简单,不占用较多平台空间,方便易行,选择合理的配套工艺技术进行油藏和井筒两个方向的降黏技术,包括:电热、化学降黏... 西江30-2油田G0油组(稠油组,下同)原油黏度高、密度大,多为大底水,导致原油产量迅速下降。为此,结合西江油田实际,实施简单,不占用较多平台空间,方便易行,选择合理的配套工艺技术进行油藏和井筒两个方向的降黏技术,包括:电热、化学降黏以及流动平衡控制技术。结果表明,该配套工艺技术可减缓和控制底水脊进速度,延长油井见水周期,改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薄层底水 化学降黏 降黏体系 降黏效果 西江-01降黏剂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化学吞吐技术在海上稠油油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颖 黄子俊 +2 位作者 宫汝祥 冯祥 姜杰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了改善海上A稠油油田低产井生产状况,针对原油流动性差的问题,提出采用化学吞吐降黏改善原油流动性以提高产量。运用室内实验、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研究化学吞吐试验选井原则、进行化学吞吐体系室内实验和注入量优化,并... 为了改善海上A稠油油田低产井生产状况,针对原油流动性差的问题,提出采用化学吞吐降黏改善原油流动性以提高产量。运用室内实验、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研究化学吞吐试验选井原则、进行化学吞吐体系室内实验和注入量优化,并在海上A稠油油田现场试验应用。结果表明:①选井原则为主力油层井控制储量大于50×104 m 3,储集层厚度大于3 m,泥质含量小于15%,孔隙度大于25%及渗透率大于200 mPa·s等;②化学吞吐体系为CH-4作为稠油乳化降黏主剂,添加防乳化剂和润湿反转剂形成;③推荐试验井最优注入量为500 m 3,吞吐后有增液增油效果,有效期为113 d,累增油756 m 3。以上成果认识,对同类油田具有一定的推广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油田 化学吞吐 乳化降黏 吞吐试验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春光油田超稠油热化学辅助吞吐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全民 王若浩 +4 位作者 方舒 张清军 刘子胜 黄鸿麟 袁光喜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37-139,168,共4页
针对春光油田中深薄层超稠油开发技术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应用了以降黏、氮气助排为主体的热化学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分析了原油黏度与含水率变化规律,优选了降黏剂及工艺参数。现场应用后油井日产油量、周期产油量和油汽比显著提高,... 针对春光油田中深薄层超稠油开发技术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应用了以降黏、氮气助排为主体的热化学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分析了原油黏度与含水率变化规律,优选了降黏剂及工艺参数。现场应用后油井日产油量、周期产油量和油汽比显著提高,油井产状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热化学辅助吞吐 化学降黏 春光油田
下载PDF
海上稠油井筒降粘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彪 张洪 +2 位作者 王传军 王曼依 杨彬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12期175-176,共2页
针对渤海油田原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原油粘度大,同时由于井太深,近井渗流孔道中原油流动不畅,油井产量下降的状况,开展了稠油井筒降粘技术研究。该技术创新性的提出了常温下稠油举升过程中降粘的新思路,在常温下可使渗流到井底的稠... 针对渤海油田原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原油粘度大,同时由于井太深,近井渗流孔道中原油流动不畅,油井产量下降的状况,开展了稠油井筒降粘技术研究。该技术创新性的提出了常温下稠油举升过程中降粘的新思路,在常温下可使渗流到井底的稠油降粘幅度达99%以上;同时使油垢从孔隙内表面剥离下来并分散于溶液之中,实现多种功效复合降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体系 降粘助采 稠油乳化 化学降粘
下载PDF
稠油降黏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欣 《天津化工》 CAS 2017年第6期1-3,共3页
简述稠油的性质,针对国内外常用的降黏方法进行介绍,并对每种降黏方法的作用机理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化学降黏技术适用范围广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稠油 降黏方法 化学降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