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朝阳沟阶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源分析与油气运移模式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雷 卢双舫 王伟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0-570,共11页
基于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系统对比分析了朝阳沟阶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原油与三肇凹陷及朝阳沟阶地青山口组一段源岩的关系,表明朝阳沟阶地扶余油层有两个主要油源,即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与朝阳沟本地区青一段源岩,且两者对扶余油层的贡... 基于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系统对比分析了朝阳沟阶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原油与三肇凹陷及朝阳沟阶地青山口组一段源岩的关系,表明朝阳沟阶地扶余油层有两个主要油源,即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与朝阳沟本地区青一段源岩,且两者对扶余油层的贡献量可能基本相同。朝阳沟地区杨大城子油层原油与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与朝阳沟青一段源岩亲缘关系不明显。这与朝阳沟阶地源岩超压值相对较小、导致油气下排距离浅、进入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气量较小相符。在油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断裂和砂体分布等各种地质条件,将朝阳沟阶地油气运移模式分为远源长距离侧向运移和近源短距离侧向运移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杨大城子油层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模式 生物标志化合物 朝阳沟阶地松辽盆地
下载PDF
朝阳沟阶地扶杨油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军 闫文雯 +10 位作者 徐通 白雪晶 张洪谋 马继升 杨威 杨裕庆 赵强 薛东安 李卓 李思涵 丛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4-206,共13页
基于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典型河道砂岩岩心样品,利用CT扫描物理实验和数字岩心重建技术,开展低渗透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及渗流机理分析。通过矿物组分定量分析和扫描电镜拼图成像技术,识别出岩心矿物种类及其含量,划分出粒间孔、粒... 基于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典型河道砂岩岩心样品,利用CT扫描物理实验和数字岩心重建技术,开展低渗透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及渗流机理分析。通过矿物组分定量分析和扫描电镜拼图成像技术,识别出岩心矿物种类及其含量,划分出粒间孔、粒内孔和填隙物内孔共3种孔隙类型。针对总孔隙空间进行等效半径分布曲线计算,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峰值主要集中在约50μm和约1μm。利用重构的数字岩心模型模拟油水两相渗流,模拟结果显示,扶余油层油水共渗区较宽,残余油饱和度为30%~45%;杨大城子油层油水共渗区较窄,残余油饱和度为40%~55%。在毛管力和亲水性的作用下,水相优先进入小孔道,小孔道先于大孔道形成水锁,相较于扶余油层,杨大城子油层的喉道半径小,数量多,更易形成水锁,残余油饱和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杨大城子油层 数字岩心 孔隙结构 渗流机理 朝阳沟阶地
下载PDF
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带异常压力的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玉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4,共6页
为搞清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带压力系统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采用实测地层压力与测井资料计算流体压力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层压力特征,并且对上覆载荷迁移及地层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量进行了计算.研究认为:白垩纪之后的构造活动... 为搞清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带压力系统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采用实测地层压力与测井资料计算流体压力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层压力特征,并且对上覆载荷迁移及地层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量进行了计算.研究认为:白垩纪之后的构造活动使泉头组上覆载荷遭受剥蚀,引起局部地层的温度变化,导致常规压力系统变化,形成异常压力系统;青一段泥岩超压全区分布稳定,嫩一段泥岩超压主要分布在三肇凹陷南部;扶杨油层储层平面上可以划分为三肇南部的超压—常压、朝阳沟阶地的常压—负压、长春岭背斜的负压等3个压力系统;朝阳沟阶地与三肇南部的泉三、四段储层出现了2种异常压力系统的现象,主要为成藏以后的构造运动导致油气发生下挤上排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沟阶地 长春岭背斜带 异常压力 压力系统 封存箱
下载PDF
基于断裂控藏机理研究实现朝阳沟油田扩边增储
4
作者 李文龙 付晓飞 丛琳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10期226-228,共3页
从研究朝阳沟阶地长10区块油气聚集特征出发,通过研究其成藏条件及主干断层各时期的发育特点,系统分析了油源断层和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聚集的作用机理。长10区块在明水组末期发生大规模断层活动,受反转的影响,断裂密集带总体呈背斜形态,... 从研究朝阳沟阶地长10区块油气聚集特征出发,通过研究其成藏条件及主干断层各时期的发育特点,系统分析了油源断层和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聚集的作用机理。长10区块在明水组末期发生大规模断层活动,受反转的影响,断裂密集带总体呈背斜形态,形成朝阳沟阶地和长春岭背斜带。三肇凹陷生成的油气在超压作用下也于明水组末期沿油源断层下排到扶余油层,后沿河道砂体和断裂密集带匹配做侧向运移到长10区块,形成油气运移的通道,构成扶余油层主要富油气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沟阶地 断层特征 油源断层 断裂密集带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