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2年前的陈其宽“游”与留白的艺术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明松 黄玮庭 《时代建筑》 2020年第4期164-173,共10页
东海大学早年规划设计在第一阶段完成后,其建筑语言或多或少受到了外界的质疑,亟待寻求新的可能性。1959年年中张肇康带着伤感的心情离开他苦心经营、投注心、力的东海大学,陈其宽则接受吴德耀校长的邀约创办建筑系。此时贝聿铭已表明... 东海大学早年规划设计在第一阶段完成后,其建筑语言或多或少受到了外界的质疑,亟待寻求新的可能性。1959年年中张肇康带着伤感的心情离开他苦心经营、投注心、力的东海大学,陈其宽则接受吴德耀校长的邀约创办建筑系。此时贝聿铭已表明除教堂外,不再参与东海大学其他建筑的规划设计事务,因此留在东海大学的陈其宽就有机会展现他个人对建筑的看法,开启了"游"与白墙诗意的第二阶段。从1954年的女生宿舍规划与1956年纸上建筑的青年中心竞图中就已看到陈其宽日后多数作品的创作母题,即"游"与留白。陈其宽从自己钟爱且不受限制的中国现代绘画实践中获取灵感,再转译到建筑,从1959年的校长公馆一路实验到1963年的艺术中心,共5件作品,可算他职业生涯的啼声初试,成果辉煌。文章将集中论述校长公馆、招待所与女白宫,旧建筑系系馆与艺术中心将留待第四篇专栏文章与路思义教堂、双曲抛物面的议题合并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大学 贝聿铭 陈其宽 张肇康 留白
下载PDF
两个“事件”之二 早年东海大学校园的乌托邦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明松 《时代建筑》 2016年第3期135-143,共9页
东海大学早期校园规划与设计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重要的建筑实验,其中关键人物为贝聿铭、张肇康、陈其宽等三人,前两位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是格罗皮乌斯的学生,陈其宽亦曾在其事务所工作过。东海大学的建筑经验一方面继承了... 东海大学早期校园规划与设计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重要的建筑实验,其中关键人物为贝聿铭、张肇康、陈其宽等三人,前两位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是格罗皮乌斯的学生,陈其宽亦曾在其事务所工作过。东海大学的建筑经验一方面继承了包豪斯现代主义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尝试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再运用的可能性。这三位建筑师中,陈其宽与张肇康的角色最为关键,前者全程参与各阶段的规划与设计,后来创办了东海大学建筑系,对建筑教育也提出不少看法;后者在东海大学校园的第一阶段着力甚深,特别是在细部设计现代性的转化方面。文章尝试从历史的角度厘清台湾这一重要建筑"事件"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包豪斯 东海大学 贝聿铭 陈其宽 张肇康 王大闳
下载PDF
1959年前的张肇康 乌托邦的寻回与想象的中国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明松 黄玮庭 《时代建筑》 2020年第3期156-167,共12页
东海大学规划案是华人当代建筑史里独特且可遇不可求的孤立事件。究其原因,一是业主是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董事会,有丰富的教会大学办学经验,又有能力寻求各方捐款支持;二是天时地利,集结了三位当时最杰出且亲炙格罗皮乌斯教诲的建筑师-... 东海大学规划案是华人当代建筑史里独特且可遇不可求的孤立事件。究其原因,一是业主是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董事会,有丰富的教会大学办学经验,又有能力寻求各方捐款支持;二是天时地利,集结了三位当时最杰出且亲炙格罗皮乌斯教诲的建筑师--贝聿铭、陈其宽、张肇康;三是摆脱了可能较为制度化与保守的华人社会,来到边陲之地--台湾。这样的时空背景造就了早年东海大学在前后两阶段的特殊成果。文章对张肇康在第一阶段的实验与特殊贡献深入分析,着重空间布局与建筑语言的参涉来源,以及如何改编与调配来自托马斯·杰弗逊的校园典范及日本传统建筑的语言,最后也试着揭示具民族情怀的知识分子所必然产生的悲剧性,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一直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轨迹,潜藏在其中的张力也是历史引人入胜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大学 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董事会 格罗皮乌斯 贝聿铭 陈其宽 张肇康 托马斯·杰弗逊 日本传统建筑 历史 悲剧性
下载PDF
历史演变中的校园现代性从中国十三所教会大学到东海大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明松 黄玮庭 《时代建筑》 2020年第2期136-143,共8页
文章试图爬梳中国教会大学在空间规划上的历史演变,特别聚焦在格罗皮乌斯主持的协同建筑师事务所(TAC)主导的华东大学规划案(1946-1948年)及贝聿铭领军的东海大学规划案(1954-1963年)。这两个规划案涉及了如何将现代的观念置入华人校园... 文章试图爬梳中国教会大学在空间规划上的历史演变,特别聚焦在格罗皮乌斯主持的协同建筑师事务所(TAC)主导的华东大学规划案(1946-1948年)及贝聿铭领军的东海大学规划案(1954-1963年)。这两个规划案涉及了如何将现代的观念置入华人校园,传统中国园林与合院又如何与西方最前卫的观念对话。这是一场不容易的战役,看似是在封闭校园里的战役,其实所呈现的观念在任何华人社群的地方都值得参考。因此,我们试着揭示规划设计背后的历史脉络与复杂性,并分析其不断挑战自身的创作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大学 协同建筑师事务所 格罗皮乌斯 贝聿铭 陈其宽 张肇康 中国园林 中国合院
下载PDF
后东海时期的张肇康 摇摆在包豪斯教诲与华人文化间的浪漫主义者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明松 黄玮庭 《时代建筑》 2021年第2期120-128,共9页
作者接续了对张肇康东海时期作品的分析,文章接着研究其在后东海时期的作品,台湾、香港、纽约都曾经是张肇康工作的地方,不同的地域文化属性也成为激发他建筑创意的根源。文章按张肇康作品设计的时间顺序讨论,如台大农业陈列馆、多福大... 作者接续了对张肇康东海时期作品的分析,文章接着研究其在后东海时期的作品,台湾、香港、纽约都曾经是张肇康工作的地方,不同的地域文化属性也成为激发他建筑创意的根源。文章按张肇康作品设计的时间顺序讨论,如台大农业陈列馆、多福大厦、陈树渠纪念中学、太平行大楼、嘉新大楼、士林牧爱堂及新丰高尔夫俱乐部等,试着揭示张肇康从东海时期到后东海时期的建筑语言演变。其中,最明显的尝试就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全世界盛行的粗犷主义,特别是包豪斯架构下,从马塞尔·布鲁尔所诠释带工业化模矩概念的粗犷主义中汲取灵感,再浪漫地将华人木构的多重意象或"装饰"抽象地转化到建筑立面上。这一贡献使张肇康在华人早年现代建筑文化的开创上扮演了一个无可取代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肇康 台大农业陈列馆 太平行大楼 粗犷主义 包豪斯 马塞尔·布鲁尔 木构造
下载PDF
现代之眼 张肇康与《中国:建筑之道》
6
作者 徐明松 黄玮庭 《时代建筑》 2021年第3期134-139,共6页
张肇康在经历了早年飘浮不定的工作、生活环境后,1975年重回香港,并独立开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城市风貌急剧变化,许多值得保存的传统遭到破坏,兴起张肇康调研传统民居的意图。张肇康带学生进出中国多个省份共达73次,记录了中国传统民... 张肇康在经历了早年飘浮不定的工作、生活环境后,1975年重回香港,并独立开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城市风貌急剧变化,许多值得保存的传统遭到破坏,兴起张肇康调研传统民居的意图。张肇康带学生进出中国多个省份共达73次,记录了中国传统民居鲜活且具生命力的地区特色,这份调研显得格外不同的原因有三:一是张肇康不像布鲁诺·陶特是用西方人的观点来看待东方;二是张肇康接受包豪斯现代设计教育的洗礼后,先创作、实验了系列的"中国现代建筑",才以"现代之眼"进行民居的测绘与纪录;三是这些民居的调研由《中国:建筑之道》一书的共同作者瑞士建筑师维尔纳·布雷泽陪伴随行,布雷泽活跃于西方出版界,专研密斯与东方建筑,整本书的架构或调研过程,两人必有许多讨论。因此这本书成为我们窥探张肇康晚年,甚或是其一生建筑哲学观的关键性著作。文章作为系列专栏的最后一篇,对陈其宽、张肇康两位建筑先行者所做出的贡献,尝试给出一个历史地位的小结,希望为日后华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一种"借鉴"与"养分",这是历史研究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肇康 香港大学建筑系 民居建筑 布鲁诺·陶特 维尔纳·布雷泽 现代之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