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斑点叉尾生长和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46
1
作者 李惠 黄峰 +2 位作者 胡兵 周艳萍 张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44,共4页
以发酵豆粕25%、50%、75%和100%的比例分别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鱼粉,研究了发酵豆粕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和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以25%~75%的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时,斑点叉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干物... 以发酵豆粕25%、50%、75%和100%的比例分别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鱼粉,研究了发酵豆粕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和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以25%~75%的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时,斑点叉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稍高(P>0.05),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以发酵豆粕100%的比例替代鱼粉时,上述5种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斑点叉尾日粮中发酵豆粕可以100%替代鱼粉,其中以25%的比例替代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鱼粉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生长 消化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概述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林 孟彦 +1 位作者 罗晓松 曾令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9,共4页
分别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病毒病(CCVD)、肠道败血症(ESC)、柱形病(Columnaris)、“肠套叠”症(Intestinal intussusception symptom)的流行情况、病原体、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疱疹病毒病 肠道败血症 柱形病 “肠套叠”病
下载PDF
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罗璋 姚鹃 +3 位作者 陈昌福 谭斌 汪成竹 王绍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5,33,共5页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投喂注射接种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苗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投喂注射接种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苗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200.0 mg/(kg.d)酵母免疫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斑点叉尾,不仅可以使受免斑点叉尾对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免疫多糖 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 免疫激活剂 免疫应答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下载PDF
鮰鱼皮明胶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运改 林琳 +4 位作者 李明辉 翁世兵 叶应旺 姜绍通 陆剑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54-258,共5页
通过测定鮰鱼皮明胶蛋白酶解物对Fenton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筛选得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酶解物具有较高的清除羟自由基(·OH)的活性;用正交试验L9(34)对胰蛋白酶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水解条件为温度40℃、pH7.5... 通过测定鮰鱼皮明胶蛋白酶解物对Fenton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筛选得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酶解物具有较高的清除羟自由基(·OH)的活性;用正交试验L9(34)对胰蛋白酶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水解条件为温度40℃、pH7.5、酶与底物质量浓度比(E/S)3.5%、底物质量浓度2.5g/100mL、酶解时间3h。此外,本研究还采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进行了复合酶解试验,确定复合酶解的最佳水解条件为先用胰蛋白酶酶解3h,然后用胃蛋白酶酶解3h,此时得到的酶解液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4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鮰鱼 酶解 活性肽 羟自由基
下载PDF
斑点叉尾源维氏气单胞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20
5
作者 赵敏 汪开毓 +3 位作者 王均 陈德芳 黄凌远 王浩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6-392,共7页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一种,亦被称为维罗纳气单胞菌、凡隆气单胞菌和维隆气单胞菌,存在于水体和淤泥等环境中[1],能够感染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3]、锦鲤(Cyprinus carpio L.)...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一种,亦被称为维罗纳气单胞菌、凡隆气单胞菌和维隆气单胞菌,存在于水体和淤泥等环境中[1],能够感染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3]、锦鲤(Cyprinus carpio L.)[4]、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5]、鲱形白鲑(Coregonus clupeaformis)[6]、华鲮(Sinilabeo rendahl)[7]、框镜鲤(Cyprinus carpio)[8]等多种鱼类。其中,斑点叉尾感染维氏气单胞菌近几年才被发现,其发病率可达30%以上,病鱼死亡率在5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制约了斑点叉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维氏气单胞菌 四环素 强力霉素 耐药基因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斑点叉尾鮰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2
6
作者 顾泽茂 柳阳 +3 位作者 陈昌福 朱健 谢骏 徐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9-493,共5页
从湖北省宜昌市清江水库网箱养殖发病的斑点叉尾鮰肝脏分离到1株细菌CH016,该菌可在淡水琼脂平板上生长,单菌落圆形白色,表面圆滑,边缘整齐。经腹腔注射回归感染试验,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症,且从人工感染病鱼体内再次分离到与自然... 从湖北省宜昌市清江水库网箱养殖发病的斑点叉尾鮰肝脏分离到1株细菌CH016,该菌可在淡水琼脂平板上生长,单菌落圆形白色,表面圆滑,边缘整齐。经腹腔注射回归感染试验,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症,且从人工感染病鱼体内再次分离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细菌,表明该菌对斑点叉尾鮰具有致病性。经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均显示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鲍曼不动杆菌 生化鉴定 16S RDNA
下载PDF
饲料中蛋白脂肪比对斑点叉尾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肌肉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蒋广震 刘文斌 +2 位作者 王煜衡 李向飞 庄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29-1135,共7页
探讨了不同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斑点叉尾生长与品质等的影响,试验设计以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调节脂肪含量,并以α-淀粉和次粉为填充物,共配制3个蛋白(P)水平(28%,32%,3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L)水平(5.0%,7... 探讨了不同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斑点叉尾生长与品质等的影响,试验设计以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调节脂肪含量,并以α-淀粉和次粉为填充物,共配制3个蛋白(P)水平(28%,32%,3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L)水平(5.0%,7.5%,10.0%),共9种饲料,分别为P28L10,P32L10,P36L10,P28L7.5,P32L7.5,P36L7.5,P28L5,P32L5和P36L5,每组4重复,每重复80尾鱼[(1.5±0.02)g]。饲养60d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肌肉等组织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脂肪比对斑点叉尾幼鱼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P36L7.5组增重率(WGR)、饲料效率(FCR)最高,与P36L10和P32L7.5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P36L10组试验鱼肥满度(CF)最高,与P32L7.5和P36L7.5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鱼体内脏比(VBR)、腹脂率(MSI)随脂肪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试验各组肌肉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中脂肪和蛋白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脂肪酶、胃蛋白酶活力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提高(P<0.05),但其他消化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7.5%的脂肪,32%的蛋白质,蛋能比22.4mg/kJ可满足斑点叉尾幼鱼的生长需要,同时又能保证其正常生理机能,建议可在实际生产配方中作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蛋白脂肪比 生长 消化酶活性 肌肉成分
下载PDF
不同水温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永涛 艾晓辉 杨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研究不同水温(18℃和28℃)条件下,单剂量(10mg/kg b.w)强饲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可以同时检测血浆中氟甲砜霉素及其代谢物氟甲砜霉素的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 研究不同水温(18℃和28℃)条件下,单剂量(10mg/kg b.w)强饲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可以同时检测血浆中氟甲砜霉素及其代谢物氟甲砜霉素的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室开放式模型。药时规律符合理论方程C血浆=7.921(e-0.036t-e-0.18t)和C血浆=9.061(e-0.081t-e-0.301t)。18℃和28℃的条件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3.845h和2.301h,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9.118h和8.519h,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11.136h和5.953h,最大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4.074μg/mL和4.226μg/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74.547(μg/mL)/h和81.279(μg/mL)/h,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为27.581h和12.290h,相对表观分布容积V/F(c)分别为1.580L/kg和1.5121L/kg。采用氟甲砜霉素防治斑点叉尾细菌性疾病,建议在18℃左右口服10mg/kg体重剂量的氟甲砜霉素,2d给药1次;在28℃左右口服10mg/kg体重剂量的氟甲砜霉素,1d给药1次。试验过程中在斑点叉尾血浆样品中未检测到氟甲砜霉素的主要代谢物氟甲砜霉素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甲砜霉素 氟甲砜霉素胺 斑点叉尾 药代动力学 水温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家系育种核心群生长性能研究及优良亲本选择 被引量:14
9
作者 秦钦 边文冀 +8 位作者 蔡永祥 夏爱军 孔杰 陈校辉 黄太寿 王明华 李潇轩 朱锡和 胡红浪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70,共8页
采集斑点叉尾鮰核心群个体122~519 d日龄的体长、体重数据及家系成活率数据。结果表明,生长最快家系平均体重是最慢家系的3.53倍,体重绝对增长率(AGRW)范围为0.94~3.32 g/d。多元方差分析(MANOVA)表明,在收获体长和体重上,不同家系存... 采集斑点叉尾鮰核心群个体122~519 d日龄的体长、体重数据及家系成活率数据。结果表明,生长最快家系平均体重是最慢家系的3.53倍,体重绝对增长率(AGRW)范围为0.94~3.32 g/d。多元方差分析(MANOVA)表明,在收获体长和体重上,不同家系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家系生长日龄对各家系的体重、体长无显著影响(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和多重比较(Duncan)结果表明:(1)按AGRW划分的A、B、C家系组间收获体重及AGRW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生长快速A组含20个家系,其平均收获体重及AGRW显著高于核心群家系总平均值;(2)10个杂交组合产生家系生长性能差异极显著(P<0.01),03×97、04×97、01×03产生家系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平均收获体重分别比核心群家系总平均值提高了20.95%、19.47%和14.42%,平均AGRW分别比其提高了20.66%、19.81%和15.74%;(3)5个父本地理群体产生家系收获体重、AGRW差异显著(P<0.05),04和97父本群体产生家系生长优势明显;5个母本地理群体产生家系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03母本群体产生家系生长速度较快。采用核心群个体体重(W)和体长(L)数据进行幂函数曲线拟合,拟合方程为W=0.0281 L2.7552(R2=0.9903),核心群个体处于异速生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家系育种 核心群 生长性能 后裔鉴定
原文传递
喹烯酮在建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永涛 郭东方 +3 位作者 杨莉 杨红 袁科平 艾晓辉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5-98,共4页
以含喹烯酮75mg/kg的饲料,在池塘中饲喂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60d,研究饲养条件下喹烯酮及其代谢物脱二氧喹烯酮在这2种鱼体内的残留。结果表明,喹烯酮平均回收率为75.4%~80.5%,脱二氧喹烯... 以含喹烯酮75mg/kg的饲料,在池塘中饲喂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60d,研究饲养条件下喹烯酮及其代谢物脱二氧喹烯酮在这2种鱼体内的残留。结果表明,喹烯酮平均回收率为75.4%~80.5%,脱二氧喹烯酮平均回收率为74.5%~79.1%,喹烯酮和脱二氧喹烯酮的检测限分别为7.35和16.23μg/kg。在饲喂结束后1~15d采集的建鲤和斑点叉尾鮰肌肉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喹烯酮及脱二氧喹烯酮。因停药1d后鱼体肌肉中喹烯酮及其代谢物浓度均低于计算所得的安全浓度,故喹烯酮用在水产养殖上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烯酮 脱二氧喹烯酮 建鲤 斑点叉尾鮰 残留
下载PDF
HACCP体系在斑点叉尾人工繁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虞鹏程 简少卿 +4 位作者 袁敏义 邹文岗 朱恩华 曾庆祥 刘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5,共4页
在江西峡江和赣州进行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在斑点叉尾(Ictaluruspunctatus)人工繁殖中的应用研究。应用HACCP的基本原理,对整个斑点叉尾人工繁殖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立了亲鱼培育池的选择、亲... 在江西峡江和赣州进行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在斑点叉尾(Ictaluruspunctatus)人工繁殖中的应用研究。应用HACCP的基本原理,对整个斑点叉尾人工繁殖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立了亲鱼培育池的选择、亲鱼种质选择、亲鱼产卵池的选择、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水质监测、饲料供应、日常管理等8个关键控制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限值、监控措施以及超过关键限值时的纠正措施,使各关键控制点处于人为控制之下。实现了斑点叉尾人工繁殖按无公害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HACCP 人工繁殖
下载PDF
利用mtDNA控制区序列分析斑点叉尾鮰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葛陇利 赫崇波 +3 位作者 高祥刚 陈姝君 丛林林 曹洁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47-550,共4页
利用m tDNA控制区序列对1984、1997年引进的斑点叉尾鮰群体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PCR产物测序法,测定了40尾斑点叉尾鮰线粒体DNA的一段包括部分Cytb基因、tRNAThr、tRNAPro、D-loop控制区和部分tRNAThe长度为1256 bp的核苷酸序列,... 利用m tDNA控制区序列对1984、1997年引进的斑点叉尾鮰群体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PCR产物测序法,测定了40尾斑点叉尾鮰线粒体DNA的一段包括部分Cytb基因、tRNAThr、tRNAPro、D-loop控制区和部分tRNAThe长度为1256 bp的核苷酸序列,经过比对分析得到7个序列单元型。7个单元型中共有13个碱基转换位点,全部发生在控制区,其序列相似度平均为99.58%。群体总的序列单元型多态性比例为17.5%,其中1997年群体的单元型多态性比例为35%,是1984年群体单元型多态性比例(15.0%)的2倍多。初步表明1984年引进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线粒体DNA 单元型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对斑点叉尾鮰生长、体色、肉色、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耿彬 陈开健 +4 位作者 刘祥 魏泽宏 易新文 胡毅 唐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64-2874,共11页
以初始体重(50.0±0.2)g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作为试验对象,以不添加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的饲料作为对照组饲料,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6%和12%的玉米DDGS替代部分豆粕作为试验组饲料,研究饲料中添... 以初始体重(50.0±0.2)g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作为试验对象,以不添加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的饲料作为对照组饲料,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6%和12%的玉米DDGS替代部分豆粕作为试验组饲料,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玉米DDGS对斑点叉尾鮰生长、体色、肉色、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对照组设置8个重复,每个试验组均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养殖试验在水库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共持续60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玉米DDGS替代部分豆粕对斑点叉尾鮰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摄食率、肝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和12%玉米DDGS均会显著降低斑点叉尾鮰侧面皮肤亮度(L)值(P<0.05),但对腹部皮肤及背部肌肉L值无显著影响(P>0.05);3个试验组的腹部和侧面皮肤及背部肌肉黄度(b)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4(C4)及总胆汁酸(TB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玉米DDGS不会改变斑点叉尾鮰肠道中的绝对优势菌,且能够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降低有害菌相对丰度。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12%的DDGS替代部分豆粕不会对斑点叉尾鮰的存活、生长、饲料利用、免疫力及肠道菌群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但会使其体色和肉色变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DDGS 斑点叉尾鮰 生长 体色 肉色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菌群结构
下载PDF
植酸酶对斑点叉尾生长性能及磷当量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行彪 黄可 +2 位作者 付熊 吴晗冰 杨雨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5,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斑点叉尾[初始平均体重(1.70±0.04)g]生长性能及植酸磷利用的影响,确定植酸酶的磷当量。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Ca(H2PO4)2提供外源无机磷,同时添加不同浓度植酸酶,试验设计为10个处理组,分别...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斑点叉尾[初始平均体重(1.70±0.04)g]生长性能及植酸磷利用的影响,确定植酸酶的磷当量。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Ca(H2PO4)2提供外源无机磷,同时添加不同浓度植酸酶,试验设计为10个处理组,分别为1个对照试验组、4个无机磷试验组(0.3%、0.5%、0.8%、1.2%)和5个植酸酶试验组(300、500、1000、1500、2000 U/kg),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通过折线模型确定植酸酶的最佳添加量;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响应指标(特定生长率、椎骨磷)与外源磷添加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确定植酸酶的磷当量值。结果表明:(1)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均有下降(P<0.05),成活率各处理组没有显著差别(P>0.05);鱼体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及椎骨粗灰分、钙、磷均有显著提高(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有所下降。(2)无机磷添加水平与响应指标之间线性关系如下:Y1=0.2714X+2.294(X-无机磷,Y1-特定生长率,R2=0.9238),300、500、1000、1500和2000 U/kg植酸酶分别可替代1 kg饲料中0.13%、0.57%、0.76%、1.46%和1.35%的磷酸二氢钙,等效于添加了0.03%、0.14%、0.19%、0.36%和0.33%的有效磷;Y2=0.8737X+5.1028(X-无机磷,Y2-椎骨磷,R2=0.9638),300、500、1000、1500和2000 U/kg植酸酶分别可替代1 kg饲料中0.47%、1.11%、1.18%、1.38%和1.41%的磷酸二氢钙,等效于添加了0.12%、0.27%、0.29%、0.34%和0.35%的有效磷。在试验条件下,添加1000―2000 U/kg植酸酶能有效改善斑点叉尾生长性能,有利于营养物质在鱼体中的沉积,促进骨骼矿化。以特定生长率为响应指标,植酸酶最佳添加量为1435 U/kg等效于添加了0.37%的有效磷;以椎骨磷为响应指标,植酸酶最佳添加量为1226 U/kg等效于添加了0.33%的有效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植酸酶 生长性能 磷当量
下载PDF
植酸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雨虹 刘行彪 +2 位作者 黄可 付熊 吴晗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49-2156,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酸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以确定植酸酶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选取初始均重为(1.74±0.02)g的斑点叉尾鮰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酸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以确定植酸酶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选取初始均重为(1.74±0.02)g的斑点叉尾鮰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00、500、1 000、1 500和2 000 U/kg植酸酶的试验饲料,生长试验进行90 d。在生长试验结束后进行氮、磷排泄试验,从各组中挑选体重(16.70±0.85)g的斑点叉尾鮰75尾,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5尾鱼,试验时间为72 h。生长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0~2 000 U/kg植酸酶的试验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及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但添加量在1 500~2 000 U/kg时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氮、磷排泄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氨氮、总磷和单位增重粪磷排泄量均有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 500~2 000 U/kg植酸酶的试验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1 500 U/kg植酸酶可改善其生长性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降低其向养殖水环境中的氮、磷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植酸酶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氮、磷排泄
下载PDF
安徽省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艳和 杨克礼 +3 位作者 潘庭双 佘磊 徐涤平 王永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8-283,共6页
从安徽省某养殖场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出6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测试,鉴定5株为爱德华氏菌,分别为AHIE01、AHIE02、AHIE03、AHIE04和AHIE05;1株为志贺氏菌,为AHIE06。经胸腔人工注射感染试验,证明所有分离菌株... 从安徽省某养殖场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出6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测试,鉴定5株为爱德华氏菌,分别为AHIE01、AHIE02、AHIE03、AHIE04和AHIE05;1株为志贺氏菌,为AHIE06。经胸腔人工注射感染试验,证明所有分离菌株均具较强的致病性,可使斑点叉尾鮰100%发病;经再次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可从发病鮰鱼体内重新分离到生理生化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的细菌。用20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并存在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致病性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外源核苷酸对斑点叉尾生长及肠道组织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锐 李琴 +1 位作者 朱惠玲 王春维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8-720,共3页
以斑点叉尾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水平外源核苷酸对其生长和肠道发育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02%、0.05%和0.1%的外源核苷酸。结果表明,在斑点叉尾幼鱼日粮中添加外源核苷酸,促生长作用不显著(P>0.05),... 以斑点叉尾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水平外源核苷酸对其生长和肠道发育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02%、0.05%和0.1%的外源核苷酸。结果表明,在斑点叉尾幼鱼日粮中添加外源核苷酸,促生长作用不显著(P>0.05),但可显著促进肠道组织的发育(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 生长 肠道 斑点叉尾
下载PDF
患爆发性败血症斑点叉尾鮰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红莲 王永杰 +3 位作者 陈宇 潘庭双 吴明林 凌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从患爆发性败血症斑点叉尾鮰肝、脾和肾分离到大量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随机挑选5株细菌注射健康斑点叉尾鮰,感染鱼72 h内全部死亡,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确认分离株为斑点叉尾鮰败血症的致病菌。依据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 从患爆发性败血症斑点叉尾鮰肝、脾和肾分离到大量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随机挑选5株细菌注射健康斑点叉尾鮰,感染鱼72 h内全部死亡,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确认分离株为斑点叉尾鮰败血症的致病菌。依据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其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5个分离株为蜡样芽孢杆菌。用20种抗微生物药敏纸片对分离株进行药敏实验,发现5株菌均对7种喹诺酮类药物、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麦迪霉素,克林霉素和新生霉素敏感,而对2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复方新诺明有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败血症 蜡样芽孢杆菌 16S rRNA GYRB
下载PDF
不同商品饲料对生长、体色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立鹤 黄绮雯 +4 位作者 胡先勤 胡奇伟 何广文 谭斌 李彪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3,共7页
本试验评估了(Ictalurus punctatus)主产区4种商品颗粒饲料(分别记为S1、S2、S3和S4,其中S4为膨化饲料,其他均为颗粒饲料)和自行设计的颗粒饲料(记为S5)对试验阶段生长性能、体色变异、肝胰脏组织结构及形态指标的影响。7周... 本试验评估了(Ictalurus punctatus)主产区4种商品颗粒饲料(分别记为S1、S2、S3和S4,其中S4为膨化饲料,其他均为颗粒饲料)和自行设计的颗粒饲料(记为S5)对试验阶段生长性能、体色变异、肝胰脏组织结构及形态指标的影响。7周的饲喂试验结果显示:饲料蛋白含量为38%的S4膨化饲料可明显的提高养殖鱼的体重,平均增重率为262.6%,但存活率较低,仅为72.3%;而喂养S5饲料组的增重率为168.89%,且存活率为92.4%,高于其他饲料组。养殖结束后,不同试验组的肥满度、脏体比有所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投喂S2饲料组养殖鱼体体色发白比较明显,体色异常比例高达91%;S4饲料组养殖后体色发白也比较明显,体色异常比例为72.3%;对背部黑色素扫描研究进一步证实饲喂S2饲料和S4饲料的黑色素细胞发生了变化,黑色素细胞边缘变得模糊,而自配S5饲料的黑色素细胞树突状分支较多;饲喂S4饲料组的背部斑点比例为12.15%,而S2饲料组的背部斑点比例为26.38%,自配S5饲料组的背部斑点比例为35.69%,S4饲料组的斑点比例明显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饲料 (ictalurus punctatus) 生长 体色
下载PDF
富硒酵母对斑点叉尾肝脏的毒性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熊华伟 简少卿 +5 位作者 贾小芳 虞舜 何宝荣 曾艳 张丽军 虞鹏程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08-1014,共7页
实验探讨了富硒酵母对斑点叉尾肝脏的毒性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56 d后正常组和有机硒组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硒含量均值为0.15和0.81 mg/kg。H.E染色显示有机硒组肝细胞有明显的疏松化,部分发生脂肪变。通过二维凝胶电... 实验探讨了富硒酵母对斑点叉尾肝脏的毒性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56 d后正常组和有机硒组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硒含量均值为0.15和0.81 mg/kg。H.E染色显示有机硒组肝细胞有明显的疏松化,部分发生脂肪变。通过二维凝胶电泳结合ImageMaster软件分析,鉴定出8个表达差异蛋白质点,其中3个在有机硒组表达上调,5个在有机硒组特异表达,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鉴定,这些蛋白质分别是伴侣蛋白TCP1-亚基8、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4SNc-Tudor蛋白、腺苷激酶、酮糖移转酶、丙氨酰-tRNA合成酶。富硒酵母饲料对斑点叉尾肝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有机硒调控4SNc-Tudor蛋白,通过信号传导通道加强机体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富硒酵母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