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鳢(♀)×乌鳢(♂)不同组合F_1代养殖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林 谢楠 +4 位作者 朱树人 李忠全 冯晓宇 李应森 李家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4,共4页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它们的F1代鱼苗根据不同阶段,分别饲养在规格为6 m×2 m(长×宽)小水泥池和6 m×5.5 m(长×宽)大水泥池中,将它们的F1代鱼种通过荧光标记后混养在规格为3 m×3 m×1.4 m(长×宽×高)网箱中。对各组合F1代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组合F1代的养殖效果最好,体重、体长增加量最大,分别为582.54 g和34.80 cm。且生长速度最快,平均起捕规格582.54 g和平均产量38.83(100 g/m2),均显著大于其余3个组合的F1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channa maculate)()×乌鳢(c.argus)() 组合 养殖性能
下载PDF
杂交鳢(斑鳢♀×乌鳢♂)与乌鳢肌肉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邹礼根 冯晓宇 +3 位作者 王宇希 刘新轶 郭水荣 陈飞东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307,共5页
为了评价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与乌鳢(Channa argus)肌肉品质,实验选择规格基本相同的1+龄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从肌肉基本营养组成、游离氨基酸组成、物理特性指标、质构参数4个方面评价肌肉品质... 为了评价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与乌鳢(Channa argus)肌肉品质,实验选择规格基本相同的1+龄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从肌肉基本营养组成、游离氨基酸组成、物理特性指标、质构参数4个方面评价肌肉品质。在肌肉的基本营养组成方面,杂交鳢与乌鳢肌肉粗蛋白含量、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鳢肌肉水分含量比乌鳢显著性增加(P<0.05)。在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方面,杂交鳢游离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比乌鳢提高了7.90%、9.19%、9.01%。在肌肉物理特性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纤维直径和蒸煮过程肌肉失水率显著性变小(P<0.01),肌原纤维长度显著性增长(P<0.01)。在质构参数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肉弹性、硬度、咀嚼性显著降低(P<0.01),粘聚性显著性增加(P<0.01),恢复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杂交鳢蛋白质营养水平和质构参数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与乌鳢接近;杂交鳢蛋白质氨基酸水平和物理特性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优于乌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斑鳢×乌鳢) 乌鳢 肌肉品质 比较
原文传递
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文基 陈建林 +2 位作者 侯素莹 鲁义善 夏立群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439-4446,共8页
人工养殖乌斑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受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侵害日益严重,为深入研究该菌的致病机理,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感染模型亟待建立。本研究通过对菌液浓度与吸光值、半致死剂量、组织... 人工养殖乌斑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受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侵害日益严重,为深入研究该菌的致病机理,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感染模型亟待建立。本研究通过对菌液浓度与吸光值、半致死剂量、组织病理学和病理组织切片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液浓度为4.75×10^4~4.75×10^7 cfu/mL范围时与其吸光值呈线性关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确定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52×10^5 cfu/尾。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会引起皮肤溃烂、内脏器官肿大,形成白色结节。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结节中心呈干酪样坏死,周围有大量细胞浸润。研究结果为建立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动物模型及研究鰤鱼诺卡氏菌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鰤鱼诺卡氏菌 乌斑杂交鳢 人工感染 LD50病理切片
原文传递
杂交鳢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冯晓宇 王宇希 +3 位作者 谢楠 郭水荣 刘新轶 姚桂桂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60,共5页
本文研究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的亲鱼斑鳢(C.maculata)培育、杂交鳢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结果显示:斑鳢在杭州地区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但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过冬,需进行保温越冬。杂交鳢... 本文研究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的亲鱼斑鳢(C.maculata)培育、杂交鳢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结果显示:斑鳢在杭州地区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但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过冬,需进行保温越冬。杂交鳢人工催产繁殖的适宜水温在22℃以上,以25~28℃为宜。25~30℃水温条件下,分二次注射LHRH-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在32 h以内;采用自然受精,泡沫箱或网箱孵化,其平均催产率为93.3%,平均受精率为72.9%,孵化率为64.1%,孵化时间18~45 h;通过定时过筛、分级分养、适时驯食等技术培育20 d左右,鱼种全长可达3.3~3.8 cm,平均成活率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channa maculate ×c.argus)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下载PDF
杂交鳢(斑鳢♀×乌鳢♂)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中草药的筛选 被引量:4
5
作者 金洁南 宋长江 +3 位作者 王力 李建 黄晓声 张学振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54,共6页
针对2014年发生在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的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溃疡病,开展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药物敏感性试验和中草药抑菌、杀菌试验。实验从杂交鳢脾脏中分离到一个菌株S8,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 针对2014年发生在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的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溃疡病,开展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药物敏感性试验和中草药抑菌、杀菌试验。实验从杂交鳢脾脏中分离到一个菌株S8,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直、两端钝圆。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和gyr B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此致病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当人工感染剂量大于1.0×107CFU/尾时,能引起杂交鳢100%发病死亡。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温和气单胞菌S8对阿米卡星、头孢拉啶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不敏感。应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8种中草药对温和气单胞菌S8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显示:石榴皮、五倍子、黄芩对温和气单胞菌S8的抑菌杀菌效果最佳,其次为山茱萸、地榆和芦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 溃疡病 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 中草药
下载PDF
杂交鳢TRAF2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对病原菌感染的应答分析
6
作者 孔璐璐 赵飞 +3 位作者 谭爱萍 刘付翠 邓玉婷 姜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8,共8页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2, TRAF2)是一种重要的胞内信号接头蛋白,参与激活NF-κB和MAPK信号通路,在免疫防御、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过程发挥关键作用。为了探索杂交鳢(Channa ma...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2, TRAF2)是一种重要的胞内信号接头蛋白,参与激活NF-κB和MAPK信号通路,在免疫防御、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过程发挥关键作用。为了探索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 TRAF2功能及其对两种病原菌感染的应答机制,本研究克隆获得杂交鳢TRAF2 (命名为CmaTRAF2)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566 bp,预测编码521个氨基酸,与龟壳攀鲈(Anabas testudineus)、杜氏鰤(Seriola dumerili) TRAF2蛋白序列相似性最高,都达到91%。与其他TRAF2相似,CmaTRAF2具有一个RING结构域、一个锌指结构域、一个TRAF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maTRAF2与其他硬骨鱼类TRAF2聚为一支,其中与龟壳攀鲈TRAF2的亲缘性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显示CmaTRAF2在健康杂交鳢所检测的9种组织中广泛分布,其中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头肾中的表达量次之,肝脏中的表达量最低。采用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腹腔注射感染杂交鳢后,肝脏、脾脏和头肾中CmaTRAF2的表达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总体呈现为上调趋势,且分别在10 h、1 d和2 d时达到最大值(P<0.05)。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注射感染杂交鳢后,CmaTRAF2的表达变化相似,也主要呈现上调趋势,且分别在肝脏、脾脏和头肾中于12 h、5 d和2 d时达到峰值(P<0.05)。以上结果表明,CmaTRAF2参与了杂交鳢抵御鰤诺卡氏菌和舒伯特气单胞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鱼类TRAF2的免疫防御和信号转导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 应答分析 鰤诺卡氏菌 舒伯特气单胞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