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苏 朱新平 +3 位作者 陈昆慈 赵建 潘德博 李凯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8-493,共6页
运用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在体色方面,头顶部、体侧及尾鳍基部,斑鳢与乌鳢的体色斑纹差异明显,杂交鳢偏向于斑鳢。在11项可数性状中,三者腹鳍一致,杂交鳢胸鳍超父本偏离,其他... 运用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在体色方面,头顶部、体侧及尾鳍基部,斑鳢与乌鳢的体色斑纹差异明显,杂交鳢偏向于斑鳢。在11项可数性状中,三者腹鳍一致,杂交鳢胸鳍超父本偏离,其他可数性状介于两者之间,平均杂交指数为53.45。对可数性状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鳢与乌鳢除胸鳍无差异外,均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杂交鳢与乌鳢在尾鳍、鳃耙、侧线鳞和侧线下鳞无差异,其他则差异极显著;杂交鳢与斑鳢除尾鳍和鳃耙无差异外,其他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可数性状中背鳍条数、侧线鳞和侧线上鳞可作为初步判断三者所属的指标。对10项可量性状参数计算的杂交指数显示,杂交鳢可量性状偏父本(乌鳢)遗传,其平均杂交指数为73.90。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三者形态差异明显,杂交鳢在体型上偏向于乌鳢。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公式可以有效区分三者,判别准确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乌鳢 杂交鳢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下载PDF
斑鳢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四秀 蒋艾青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62-664,共3页
对斑鳢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斑鳢含肉率平均为(58.40±3.21)%,粗水分75.39%、粗蛋白25.75%、粗脂肪4.70%、粗灰分1.08%、磷0.55%、钙0.78%。肌肉蛋白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9.64%(干样),其中人体必需... 对斑鳢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斑鳢含肉率平均为(58.40±3.21)%,粗水分75.39%、粗蛋白25.75%、粗脂肪4.70%、粗灰分1.08%、磷0.55%、钙0.78%。肌肉蛋白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9.64%(干样),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30.23%,占氨基酸总量的37.94%;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0.79%,较月鳢、青鱼、草鱼、鲢、鳙的高。斑鳢是一种蛋白质高,味道鲜美,易于人体消化吸收的优良淡水鱼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含肉率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卓孝磊 梁日深 +2 位作者 陈言峰 梁桂洪 邹记兴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75,79,共5页
本研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和血涂片制作方法,对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a♀)与其亲本相比,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在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 本研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和血涂片制作方法,对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a♀)与其亲本相比,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在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上,杂交鳢都比亲本高,差异显著(P<0.05);在红细胞体积上,杂交鳢均比亲本小,差异显著(P<0.05);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中都含有较少比例的DNA合成期(S期)细胞,但彼此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channaargus♂×C.maculata♀) 乌鳢(channa argus) 斑鳢(channa maculata) 血液指标
下载PDF
斑鳢内脏白点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霞 邓国成 +4 位作者 廖国礼 杨小静 赵长臣 黄志斌 苏建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100,共6页
从患内脏白点病的斑鳢Channa maculata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致病菌GC1,对该病菌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均符合舒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的特性。以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该菌的... 从患内脏白点病的斑鳢Channa maculata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致病菌GC1,对该病菌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均符合舒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的特性。以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该菌的部分16S rRNA基因序列,长约1 502 bp。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序列与舒氏气单胞菌的同源性高达99%。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极强的致病力,LD50为104.5CFU/mL。29种药物筛选结果显示:该菌对菌必治、先锋必、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先锋V、萘啶酸、四环素、氧氟沙星、氟罗沙星等1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G、杆菌肽、苯唑青霉素等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舒氏气单胞菌 生理生化 16SrRNA
下载PDF
斑鳢嗜水气单胞菌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病理组织学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言峰 马文山 +3 位作者 陈文慧 梁日深 廖富蘋 邹记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4-520,共7页
从患病斑鳢Channa maculata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FS20100810),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该菌株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能运动,无芽孢,无荚膜,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七叶苷,氧化酶反应、接触酶反应、吲哚试... 从患病斑鳢Channa maculata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FS20100810),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该菌株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能运动,无芽孢,无荚膜,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七叶苷,氧化酶反应、接触酶反应、吲哚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阳性。该菌株对斑鳢的半致死浓度为6.83×105 cfu/mL。16S rRNA基因序列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同源性为99.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菌必治、先锋噻肟等抗生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等中度敏感,对苯唑青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耐药。通过对人工感染的斑鳢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病鱼的鳃、心肌、肝脏、肾脏、脾脏、肠道等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嗜水气单胞菌 16S RRNA 毒力因子 组织病理
下载PDF
斑鳢基因组中微卫星分布特征及野生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上官清 陈昆慈 +5 位作者 刘海洋 欧密 罗青 王亚坤 徐晟云 赵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60,共14页
斑鳢(Channa maculata)是华南地区的本土经济鱼类,也是杂交鳢的亲本之一。养殖个体逃逸可能会对野生种群产生影响,存在种质混杂的风险,亟须开展野生资源的遗传背景分析。该研究分析了斑鳢基因组中微卫星标记的分布特征,筛选获得20个多... 斑鳢(Channa maculata)是华南地区的本土经济鱼类,也是杂交鳢的亲本之一。养殖个体逃逸可能会对野生种群产生影响,存在种质混杂的风险,亟须开展野生资源的遗传背景分析。该研究分析了斑鳢基因组中微卫星标记的分布特征,筛选获得20个多态性位点构建多重PCR体系,对广州、化州、江华、南宁、阳江和邵武6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6个野生群体各位点的等位基因(Na)为3~28、有效等位基因(Ne)为1.28~14.88、观测杂合度(Ho)为0.10~1.00、期望杂合度(He)为0.14~0.95以及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3~0.95。UPGAM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化州和福建种群遗传关系最近,化州和江华种群遗传关系最远。该研究结果将为斑鳢的遗传监测和亲缘关系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斑鳢种质资源养护及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遗传结构 微卫星标记 野生种群
下载PDF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新铖 朱新平 +1 位作者 陈昆慈 洪孝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6-118,共3页
对乌鳢、斑鳢及其正反交杂交种(斑乌鳢和乌斑鳢)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5.1℃条件下,平均体重48.88 g的乌鳢、45.30 g的斑鳢、44.20 g的斑乌鳢和46.76 g的乌斑鳢的耗氧率分别为0.22、0.16、0.19、0.17 mg/g.h... 对乌鳢、斑鳢及其正反交杂交种(斑乌鳢和乌斑鳢)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5.1℃条件下,平均体重48.88 g的乌鳢、45.30 g的斑鳢、44.20 g的斑乌鳢和46.76 g的乌斑鳢的耗氧率分别为0.22、0.16、0.19、0.17 mg/g.h,窒息点分别为2.47、1.45、1.18、2.01 mg/L。并分析了这4种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窒息点的差异原因,讨论了4种鱼窒息点高于其他常见鱼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斑鳢 杂交种 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池塘养殖斑鳢弹状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罗霞 邓国成 +3 位作者 赵长臣 廖国礼 陈昆慈 杨小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0-625,共6页
从患暴发性死亡的斑鳢病灶中分离出一株弹状病毒。取病鱼肝、脾、肾组织过滤液接种EPC、FHM细胞,连续传至第3代后28℃培养35h出现细胞病变(CPE),测得病毒半数细胞感染量为10 5.746/0.1 mL。将病变细胞制成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 从患暴发性死亡的斑鳢病灶中分离出一株弹状病毒。取病鱼肝、脾、肾组织过滤液接种EPC、FHM细胞,连续传至第3代后28℃培养35h出现细胞病变(CPE),测得病毒半数细胞感染量为10 5.746/0.1 mL。将病变细胞制成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质中存在大量呈子弹状的病毒颗粒,大小约53 nm×140 nm。用上述组织过滤液及F3代细胞培养病毒液回归感染健康斑鳢均能显示与自然发病鱼相似的症状,死亡率达100%。根据鳜鱼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SCRV)N蛋白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对斑鳢病毒的基因组RNA进行RT-PCR扩增,得到大小约400 bp的阳性片段。对该片段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发现该基因序列与SCRV同源性最高,为94%。选取GenBank中已登录的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VHSV)、鳢弹状病毒(SHR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鳜鱼弹状病毒(SCRV)、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狂犬病毒(RV)、牙鲆弹状病毒(HIRRV)相关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与SCRV聚为一支。由于该病毒粒子的形态大小与SCRV(100 nm×200 nm)存在一定差异,暂将其命名为斑鳢弹状病毒(CH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分离 初步鉴定 弹状病毒
下载PDF
洞庭湖水系3种鳢科鱼类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春英 刘良国 +2 位作者 杨品红 韩庆 邹万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3-498,共6页
【目的】研究洞庭湖水系的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a)和月鳢(C.asiatica)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洞庭湖水系的乌鳢、斑鳢和月鳢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洞庭湖水系乌鳢... 【目的】研究洞庭湖水系的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a)和月鳢(C.asiatica)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洞庭湖水系的乌鳢、斑鳢和月鳢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洞庭湖水系乌鳢的核型2n=48=4SM+20ST+24T,臂数:NF=52;斑鳢的核型为2n=42=4M+2SM+16ST+20T,NF=48;月鳢的核型为2n=44=6M+6SM+16ST+16T,NF=56。3种鳢科鱼均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结论】洞庭湖水系的乌鳢为这3种鳢科鱼类中最原始类群,月鳢为最特化类群;乌鳢与月鳢的亲缘关系最远,斑鳢与乌鳢的亲缘关系比之与月鳢更近;并推测鳢科鱼类应为鲈形目中较为特化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水系 乌鳢 斑鳢 月鳢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斑鳢叉头框转录因子基因Foxl2的克隆表达及性类固醇激素刺激下的表达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燕铎 欧密 +4 位作者 高丹丹 陈昆慈 罗青 刘海洋 赵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60,共12页
为探究叉头框转录因子Foxl2基因(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2)在斑鳢Channa maculata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出斑鳢Foxl2基因,利用qRT-PCR解析Foxl2基因在雌雄斑鳢1龄成鱼组织、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的... 为探究叉头框转录因子Foxl2基因(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2)在斑鳢Channa maculata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出斑鳢Foxl2基因,利用qRT-PCR解析Foxl2基因在雌雄斑鳢1龄成鱼组织、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外源性激素诱导后雌雄斑鳢性腺中Foxl2的表达变化,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性腺不同发育时期雌雄斑鳢血清中的雌性激素(estrogen,E)总含量,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性腺中Foxl2蛋白表达的细胞类型。结果表明:克隆获得斑鳢Foxl2 cDNA序列全长为1939 bp,开放阅读框(ORF)为921 bp,共编码306个氨基酸;组织表达分析显示,Foxl2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精巢(P<0.01),但在鳃和脑组织中雄鱼表达量显著高于雌鱼(P<0.05);性腺发育时期表达分析显示,Foxl2在卵巢中表达量高于精巢,且在孵化出膜后105 d时,卵巢中表达量达到最高,精巢中表达量最低,两者表达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中雌激素总含量变化与之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Foxl2蛋白表达于斑鳢卵巢成熟卵母细胞周围的颗粒细胞,精巢中未检测到Foxl2表达信号;经外源性类固醇激素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EE2)和17α-甲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处理后,卵巢中Foxl2的表达均受到抑制,但精巢中表达水平被EE2上调,被MT下调。研究表明,Foxl2基因在斑鳢性腺中呈现明显的性别二态性表达,推测其参与卵巢的发育和维持,通过外源激素诱导,Foxl2可能响应性类固醇激素的调节,本研究从mRNA和蛋白层面初步揭示了Foxl2在斑鳢性腺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其性别分化机制及性别控制技术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Foxl2基因 克隆 性类固醇激素 mRNA表达分析
下载PDF
鳢流行性溃疡综合征病原分离鉴定与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常藕琴 石存斌 +3 位作者 王亚军 刘春 陈绮梨 霍礼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3-1220,共8页
为寻找冬春季鳢(Channa maculata)烂身病的病原,应用组织压片、组织切片、扫描电镜技术、HE 常规染色法和 Grocott 六胺银染色法、霉菌分离纯化及 ITS 的序列分析等对冬春季患疑似溃疡综合征的烂身病鳢进行了病原学与病理学研究。病变... 为寻找冬春季鳢(Channa maculata)烂身病的病原,应用组织压片、组织切片、扫描电镜技术、HE 常规染色法和 Grocott 六胺银染色法、霉菌分离纯化及 ITS 的序列分析等对冬春季患疑似溃疡综合征的烂身病鳢进行了病原学与病理学研究。病变组织压片观察到大量直径 10~20 μm,分枝较少、纤细菌丝。扫描电镜观察到肌肉组织中延伸出大量的纤细的丝状真菌。患病鳢皮肤和肌肉表现为变性、坏死与炎性细胞浸润,溃疡灶肌肉内可见大量的慢性肉芽肿结节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节基本结构由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炎性细胞、霉菌菌丝(横断面呈圆形,斜断或纵断呈丝状)组成,霉菌位于结节中央。Grocott 六胺银染色观察到结节中有大量棕色菌体。无菌分离培养可观察到典型丝状霉菌;霉菌在灭菌池塘水 20℃过夜, 12 h 后可观察原代孢子群形成,真菌 ITS 序列分析表明其与侵袭丝囊菌(Aphanomyces invadans)同源性为 100%。侵袭丝囊霉菌(A. invadans)是杂交鳢溃疡综合症病的主要病原,为鱼类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防治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溃疡综合征 丝囊霉菌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清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国华 钟山 +3 位作者 杨萍 李忠 茅沈丽 邹记兴 《河北渔业》 2011年第10期4-6,24,共4页
研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清蛋白及甘油三酯含量的异同。结果显示,在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含量上,杂交鳢均与其父本(乌鳢)无显著性差异,与其母本(斑鳢)有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清蛋白及甘油三酯含量的异同。结果显示,在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含量上,杂交鳢均与其父本(乌鳢)无显著性差异,与其母本(斑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上,杂交鳢则与其父本(乌鳢)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其母本(斑鳢)无显著性差异;在甘油三酯含量上,杂交鳢与其父母本均无显著性差异。杂交鳢的双亲乌鳢和斑鳢在这4个检测指标中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杂交鳢在白蛋白及总蛋白含量上与其父本(乌鳢)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而在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上与其母本(斑鳢)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在甘油三酯的含量上则与其双亲都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乌鳢 斑鳢 血清蛋白 甘油三酯
下载PDF
斑鳢后备亲本体质量与形态性状间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威威 刘海洋 +7 位作者 欧密 罗青 黄苏静 赵训金 熊炳源 吴国宏 陈昆慈 赵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84-3592,共9页
【目的】明确斑鳢体质量与形态性状间关系,为提高斑鳢亲本选育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1165条斑鳢后备亲本,指标包括体质量(Y)、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吻长(X_(4))、眼径(X_(5))、体高(X_(6))、肛门处体高(X_(... 【目的】明确斑鳢体质量与形态性状间关系,为提高斑鳢亲本选育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1165条斑鳢后备亲本,指标包括体质量(Y)、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吻长(X_(4))、眼径(X_(5))、体高(X_(6))、肛门处体高(X_(7))、尾柄长(X_(8))、尾柄高(X9)共10个性状。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性别鉴定后,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雌雄斑鳢体质量与形态性状间关系,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1165条斑鳢包含雄性711条、雌性454条。雌雄斑鳢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下同),通径分析显示,雄性斑鳢体长对体质量影响最大,其次为体高、尾柄高、肛门处体高、尾柄长和眼径;雌性斑鳢体长对体质量影响作用最大,其次为肛门处体高、尾柄高、眼径和尾柄长。对雌雄斑鳢分别建立多元回归方程,雄性斑鳢多元回归方程为Y=-484.547+21.628X_(2)+21.577X_(7)‒130.000X_(5)+54.475X9‒33.605X_(8)+32.055X_(6),雌性斑鳢多元回归方程为Y=-503.361+24.994X_(2)+31.786X_(7)+56.763X9‒38.272X_(8)‒83.860X_(5)。检验回归方程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将斑鳢形态性状带入回归方程得到预测值。对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回归方程可用于斑鳢的选育及实际生产工作中。【结论】在斑鳢生产及选育过程中应以体质量为首要考虑因素,并综合考虑体长、体高、尾柄长和尾柄高的影响,以期获得优良性状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外来鱼类雀鳝与本地斑鳢功能反应的比较
14
作者 徐猛 朱冰涛 +3 位作者 杨叶欣 宋红梅 刘超 牟希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8-1144,共7页
为评估外来鱼类雀鳝对本地鱼类资源的捕食效率及与本地肉食鱼类摄食的差异,研究对眼斑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捕食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功能反应进行了实... 为评估外来鱼类雀鳝对本地鱼类资源的捕食效率及与本地肉食鱼类摄食的差异,研究对眼斑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捕食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功能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本地生态位相似肉食性鱼类斑鳢(Channa maculata)的功能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雀鳝和斑鳢的功能反应类型,建立了功能反应曲线,估计了资源消耗率相关的参数,并结合功能反应模型和食物转化效率模拟了2种鱼类的种群增长趋势。结果表明:雀鳝与斑鳢的功能反应类型均为Type-Ⅱ型;2种捕食者的袭击率(P=0.383)及食物处理时间(P=0.663)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2种捕食者在单位资源消耗率上并无明显差别;雀鳝的相对生长效率显著高于斑鳢(P<0.05),而食物转化效率则无显著差异(P=0.132);雀鳝的种群增长快于斑鳢且具有更高的稳定种群密度。研究为系统评估外来鱼类雀鳝的生态影响提供了基础,采用的量化功能反应的方法可为其他外来鱼类生态影响的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鱼类 雀鳝 斑鳢 功能反应 单位资源消耗率 生态影响
下载PDF
杂交鳢(斑鳢♀×乌鳢♂)内脏类结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38
15
作者 刘春 李凯彬 +6 位作者 王庆 常藕琴 梁慧丽 王芳 潘德博 石存斌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9-1125,共7页
从广东佛山、广州两地养殖场患内脏类结节病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内脏器官分离到2株细菌,纯化培养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为WL-1和WL-2,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ATB... 从广东佛山、广州两地养殖场患内脏类结节病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内脏器官分离到2株细菌,纯化培养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为WL-1和WL-2,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ATB系统细菌自动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菌为舒伯特气单胞菌。采用16S rRNA基因、DNA促旋酶的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对分离菌株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两个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7%;分离菌株与GenBank上登录的舒伯特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均最高,达99%以上;分离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舒伯特气单胞菌聚为一族,进一步确认分离株为舒伯特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健康鱼后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内脏类结节病症状,从发病鱼内脏组织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综合理化特性分析、基因鉴定和人工感染实验确认舒伯特气单胞菌是杂交鳢内脏类结节病的致病菌。药敏实验发现分离菌株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14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2种药物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舒伯特气单胞菌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基于Biolog-ECO技术分析杂交鳢和大口黑鲈高产池塘水体微生物碳代谢特征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志斐 谢骏 +6 位作者 郁二蒙 王广军 余德光 夏耘 王海英 龚望宝 魏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5-192,共8页
为了研究华南地区高产池塘高峰养殖季节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华南地区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s♂)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两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华南地区高产池塘高峰养殖季节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华南地区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s♂)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两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杂交鳢和大口黑鲈两种池塘不同水层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在使用增氧机条件下,每种池塘的上、中、底3水层间水体微生物活性(AWC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种池塘间的AWCD为杂交鳢池塘强于大口黑鲈池塘;两种池塘水体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率规律相似,碳源的代谢利用率由强到弱为碳水化合物类>聚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胺类>酚类。水体微生物代谢特征PCA分析表明,两种池塘间的样方分布在不同区域,但池塘间样点间离散程度较大,表明两种池塘水体微生物存在一定的代谢差异性。决定两种池塘间代谢差异的碳源有:D-半乳糖酸内脂(D-Galactonic Acid Lactone)>D-纤维二糖(D-Cellobiose)>肝糖(Glycogen)>D-木糖(D-Xylose)>L-丝氨酸(L-Serine)。Biolog-ECO技术可用于分析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差异,以及造成代谢差异的决定因素,同时可有效识别容易被养殖水体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 碳源利用 池塘养殖 微生物群落代谢 杂交鳢 大口黑鲈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杂交鳢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晓清 马卉佳 +2 位作者 高胜男 陈拥军 林仕梅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7-562,共6页
设置0.8、1.1、1.4、1.7kg/m^3 4个养殖密度,研究放养密度对杂交鳢[均质量为(16.5±0.5)g]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60d的饲养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杂交鳢的终末体质量、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而饲料系数显著升... 设置0.8、1.1、1.4、1.7kg/m^3 4个养殖密度,研究放养密度对杂交鳢[均质量为(16.5±0.5)g]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60d的饲养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杂交鳢的终末体质量、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而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杂交鳢红细胞数随放养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而白细胞数无显著变化(P>0.05)。0.8kg/m^3密度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血清总胆固醇和血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甘油三酯、球蛋白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1.7kg/m^3密度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组(P<0.05)。总之,高密度养殖对杂交鳢生长、摄食和代谢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养殖密度 生长 生理指标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或牛磺酸对杂交鳢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李培佳 闫辰 +5 位作者 侯冬强 李敏 彭凯 黄文 曹俊明 赵红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9-591,共13页
实验旨在探讨饲料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或牛磺酸(Taurine)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幼鱼肠道生长、消化、抗氧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均重为(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 实验旨在探讨饲料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或牛磺酸(Taurine)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幼鱼肠道生长、消化、抗氧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均重为(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以及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3%N-氨甲酰谷氨酸、1%牛磺酸的3种实验饲料,记作对照组,0.03%NCG组和1%Taurine组,饲喂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03%NCG或1%Taurine可显著提高杂交鳢蛋白质沉积率(P<0.05),提高肠道淀粉酶和肌酸激酶活性(P<0.05),促进前肠肌层厚度、中肠绒毛宽度、中肠肌层厚度和后肠肌层厚度生长(P<0.05),增强肠道厚壁菌群和支原体属丰度(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和肠道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降低肠道梭杆菌群和梭菌属丰度(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0.03%NCG可显著提高杂交鳢肠道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缓解肠道病理状态(P<0.05),显著提高杂交鳢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钠钾ATP酶活性(P<0.05),促进前肠绒毛长度、前肠绒毛宽度和后肠肌层厚度生长(P<0.05),并显著提高肠道OUT占比、Chao和Ace指数(P<0.05),增强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NCG在增强肠道抗氧化活性,缓解肠道氧化损伤方面优于添加牛磺酸,但饲料添加牛磺酸可以增强肠道消化酶活性,增强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维持肠道稳态并促进肠道生长,其作用效果优于补充N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甲酰谷氨酸 牛磺酸 生长性能 肠道 杂交鳢
下载PDF
斑鳢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昌福 刘毅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由患细菌性败血症的斑鳢分离到11株菌,根据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结果,对其中7株菌的菌落特性进行了观察,分析了菌株的生化特性,并测试了其对斑鳢、乌鳢和鲫的致病力。结果证明。
关键词 斑鳢 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菌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莫金凤 周萌 +3 位作者 姜兰 吴灶和 黄运茂 舒绪刚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2-28,共7页
于饲料中分别添加5、10、15和20 g/kg的复方中草药制剂,以不添加为对照,饲喂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7周,就复方中草药制剂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除5 g/kg处理组外,复方中草药制... 于饲料中分别添加5、10、15和20 g/kg的复方中草药制剂,以不添加为对照,饲喂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7周,就复方中草药制剂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除5 g/kg处理组外,复方中草药制剂各处理组均能增加杂交鳢的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其中以20 g/kg处理组效果最好(P<0.05);各处理组对杂交鳢的内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但各处理组的肝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除5 g/kg处理组外,其余各处理组的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可显著降低杂交鳢的肌纤维直径(P<0.05);5和10 g/kg处理组肌肉滴水损失率比对照组下降了5.6%和8.9%,且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对杂交鳢肌肉的水分、灰分和粗蛋白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其肌肉和肝脏粗脂肪的质量分数(P<0.05);同时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且差异显著(P<0.05).由此表明,饲料中添加高剂量(20 g/kg)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可促进杂交鳢的生长,减少肌肉和内脏脂肪的沉积;添加中、低剂量(10、5 g/kg)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则有利于增加杂交鳢肌肉的总游离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质量分数,降低滴水损失率,减小肌纤维直径,提高杂交鳢的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