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在生命”的歌哭:论昌耀诗歌的晚期风格
1
作者 万冲 《江汉学术》 2023年第6期99-107,共9页
在生命的晚期阶段,昌耀敏锐地感受到“内在生命”——一个在生与死界限之间的纯粹赤裸生命,并创造了独特的表达方式——歌哭。昌耀晚期的歌哭写作,近乎突破语言的意义边界,在声音的层面进行诗学创造,为现代汉语注入了因承受苦难而生的... 在生命的晚期阶段,昌耀敏锐地感受到“内在生命”——一个在生与死界限之间的纯粹赤裸生命,并创造了独特的表达方式——歌哭。昌耀晚期的歌哭写作,近乎突破语言的意义边界,在声音的层面进行诗学创造,为现代汉语注入了因承受苦难而生的悲悯语调,令语言成为了雕刻和铭记生命的碑石,为生命的苦难提供了语言的救赎。从歌哭的写作机制、音调特征、诗学意义等角度,可以深入分析昌耀诗歌的晚期风格,不仅能解开昌耀晚期写作的语言和形式谜题,深度探讨其创作得失,且能为现代汉语诗歌建立标杆和尺度提供有益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当代诗歌 内在生命 歌哭 晚期风格
下载PDF
被动的写作者:昌耀诗歌创作动因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玉玲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对昌耀的"被动"诗歌理论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一理论揭示了诗歌产生的规律:即诗歌创作来自于情感的驱使,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生存困境的体悟。情感的郁结是诗歌产生的动因。昌耀的诗歌理论形成与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苦难经历密切... 对昌耀的"被动"诗歌理论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一理论揭示了诗歌产生的规律:即诗歌创作来自于情感的驱使,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生存困境的体悟。情感的郁结是诗歌产生的动因。昌耀的诗歌理论形成与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苦难经历密切相关。昌耀的"被动"诗歌理论是其诗歌产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被动 抒情主体 西部高原 生存困境 郁结
下载PDF
早期昌耀:时代洪流中的歌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海英 《武陵学刊》 2010年第6期94-100,共7页
昌耀早期的创作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偏离当时"主流诗歌"的写作模式并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但是昌耀在20世纪50年代公开发表的作品与初次发表于1980年前后的被改写的早期"旧作",都是符合当时"颂歌"标准的... 昌耀早期的创作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偏离当时"主流诗歌"的写作模式并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但是昌耀在20世纪50年代公开发表的作品与初次发表于1980年前后的被改写的早期"旧作",都是符合当时"颂歌"标准的战士之歌和新生活的赞歌,在早期的创作中他一直紧跟时代要求调整创作方式,不仅没有偏离主流模式而且是努力以战士的身份做时代洪流中的歌手,这些颂歌在艺术特色方面与同时代的作品并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诗歌 颂歌 “旧作” 歌手
下载PDF
浅析藏族文化对昌耀诗歌创作的影响
4
作者 刘星星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24-26,共3页
昌耀的诗歌是独特的,他完全脱离了那个时代基本的诗歌环境和语言方式,无视当时的诗歌时尚,与当时的时尚保持着清醒的距离。他的诗歌的这种独特性固然与其本人个性有很大关系,也与其生活的环境关系极大。所处的藏族文化极大的影响了他的... 昌耀的诗歌是独特的,他完全脱离了那个时代基本的诗歌环境和语言方式,无视当时的诗歌时尚,与当时的时尚保持着清醒的距离。他的诗歌的这种独特性固然与其本人个性有很大关系,也与其生活的环境关系极大。所处的藏族文化极大的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文章试图从藏族文化方面来解读昌耀诗歌所表现出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诗歌 藏族文化
下载PDF
昌耀的陌生化诗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仲凡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2-54,共3页
昌耀诗歌的陌生化主要体现在语言和意象两方面。语言方面指他对古汉语的复活和对日常汉语的疏离;意象方面指他在意象选取、生成时与日常世界的偏离。昌耀诗歌的陌生化追求一方面使他的诗歌具有典雅的风貌和阅读的新鲜感;另一方面,这种... 昌耀诗歌的陌生化主要体现在语言和意象两方面。语言方面指他对古汉语的复活和对日常汉语的疏离;意象方面指他在意象选取、生成时与日常世界的偏离。昌耀诗歌的陌生化追求一方面使他的诗歌具有典雅的风貌和阅读的新鲜感;另一方面,这种陌生化有时又成了诗歌阅读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诗歌 陌生化
下载PDF
论昌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歌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玉玲 吴晓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1-37,共7页
昌耀所铸造的诗歌世界是奇异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所呈现的生命意识更为令人深思和引人注目。昌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生命意识主要有四方面组成:宿命感、荒诞意识、孤独意识和受难意识。昌耀的生命意识来自于对生命本体... 昌耀所铸造的诗歌世界是奇异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所呈现的生命意识更为令人深思和引人注目。昌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生命意识主要有四方面组成:宿命感、荒诞意识、孤独意识和受难意识。昌耀的生命意识来自于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生命意识 宿命感 荒诞意识 孤独意识 受难意识
下载PDF
昌耀:诗的抵抗史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光昕 《武陵学刊》 2010年第6期86-93,共8页
在中国当代诗歌版图中,昌耀是一位命运多舛而诗艺独步的写作者。他的作品立足于对中国西部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景观的个人化体认,在趋之若鹜的时代创作风尚面前,昌耀坚守了自己独立的精神家园,让他的诗歌气质具有自我完成性。外部境遇的... 在中国当代诗歌版图中,昌耀是一位命运多舛而诗艺独步的写作者。他的作品立足于对中国西部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景观的个人化体认,在趋之若鹜的时代创作风尚面前,昌耀坚守了自己独立的精神家园,让他的诗歌气质具有自我完成性。外部境遇的长期压抑,使得昌耀诗歌中埋伏下四条抵抗线索:在不同层面的生命体验中,他力图分别以诗歌写作中秉有的"羔羊情结"来反抗"雄牛情结",用空间赋形来反抗时间速逝,用个体意志来反抗命运围剿,用诗意内核来反抗现实荒诞。这四条反诘线索交融杂陈,也同时充当了诗人尝试突围的解救之道,让昌耀诗歌呈现出砥砺、狰狞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诗歌 美学特征
下载PDF
荒漠与晨光——试论昌耀八十年代初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涛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22-26,共5页
昌耀是二十世纪中国诗坛一位重要的诗人,在经历过一场人生的浩劫之后,作为“归来”的诗人,昌耀的诗歌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他历经沧桑之后沉重的生命体验,而且在诗歌的创作中保持了自己观察体验世界的独特方式和审美自觉。本文旨在从史的角... 昌耀是二十世纪中国诗坛一位重要的诗人,在经历过一场人生的浩劫之后,作为“归来”的诗人,昌耀的诗歌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他历经沧桑之后沉重的生命体验,而且在诗歌的创作中保持了自己观察体验世界的独特方式和审美自觉。本文旨在从史的角度来研究昌耀八十年代初期的诗歌创作,昌耀诗歌中对人类命运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使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生命本真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诗歌创作 生命意识
下载PDF
个体诗性论证与歧出的先锋诗写:重估昌耀诗歌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金燕 刘旻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8-82,共5页
在中国当代先锋派诗人中,昌耀是对文化意义的构筑形式极为敏感的诗人,也是对它表现出极强颠覆意图的诗人。这种意图,源自昌耀的古典人文主义执著;也正是这种批判以及批判后的坚守精神,使昌耀诗歌对当代中国文化的重建具有思考价值。
关键词 昌耀 先锋诗歌 标出性 否定精神
下载PDF
行走在云中,追赶光的脚步——昌耀之后青海现代汉诗简论
10
作者 刘晓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12-117,共6页
青海诗歌是上世纪80年代"西部诗歌"的重要构成,并且因为昌耀的努力,赢得了中国诗界的敬意。新世纪的青海诗歌,经历了昌耀离世的阵痛之后,创造性地继承昌耀的诗歌遗产,在营造地理空间文化意识、建构诗歌本土性、注重生命体验... 青海诗歌是上世纪80年代"西部诗歌"的重要构成,并且因为昌耀的努力,赢得了中国诗界的敬意。新世纪的青海诗歌,经历了昌耀离世的阵痛之后,创造性地继承昌耀的诗歌遗产,在营造地理空间文化意识、建构诗歌本土性、注重生命体验、拒绝公共话语的个人化写作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新世纪 青海诗歌
下载PDF
作用于身体的时代氛围——昌耀《烘烤》阅读札记
11
作者 肖学周 《武陵学刊》 2010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烘烤》是昌耀后期的代表作,可以视为昌耀为自己以及包括他在内的一代诗人绘制的自画像。诗歌以"烘烤"这种特定的身体感为隐喻,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诗人处境、精神焦虑、深刻反省以及自我拯救的可能。外部世界、人际关... 《烘烤》是昌耀后期的代表作,可以视为昌耀为自己以及包括他在内的一代诗人绘制的自画像。诗歌以"烘烤"这种特定的身体感为隐喻,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诗人处境、精神焦虑、深刻反省以及自我拯救的可能。外部世界、人际关系与身体疾病这三个方面形成了昌耀"烘烤感"的多重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烘烤》 身体 时代氛围
下载PDF
长腰山典型区域植被恢复方案研究
12
作者 赫尚丽 路飞 +2 位作者 朱丽艳 陈为 刘燕婕 《林业建设》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中枢[1];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恢复的前提与关键。介绍了长腰山典型区域植被恢复的分区、树种选择及恢复模式,尝试利用了多树种不规则近自然人工重建及宫胁生态造林的...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中枢[1];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恢复的前提与关键。介绍了长腰山典型区域植被恢复的分区、树种选择及恢复模式,尝试利用了多树种不规则近自然人工重建及宫胁生态造林的技术措施,旨在转变传统的受损山体植被恢复模式,为同类型区域植被恢复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腰山 植被恢复 多树种不规则近自然混交
原文传递
昌耀后期诗风转变原因之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海英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16,共5页
昌耀后期作品中弥散着无尽的"焦虑"情绪,与焦虑诗绪相伴的是诗风的巨大转变,诗体由富有时代特色的浪漫抒情诗转化为深沉郁结的散文诗体的叙述,内容充满病态的审美,底层艰难的生存处境和病态的精神状态被圣化为"美"... 昌耀后期作品中弥散着无尽的"焦虑"情绪,与焦虑诗绪相伴的是诗风的巨大转变,诗体由富有时代特色的浪漫抒情诗转化为深沉郁结的散文诗体的叙述,内容充满病态的审美,底层艰难的生存处境和病态的精神状态被圣化为"美"、"崇高"甚至是"神圣"。这种转变是昌耀在无法调节理想追求的局限、个体命运的困厄、写作突破的压力等现实矛盾的状况下所采取的突围行动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诗歌 焦虑诗绪 写作困境 诗风转变
下载PDF
陕产长药隔重楼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婧艺 程虎印 +5 位作者 张逸潇 周源 丁国柱 程江雪 王艳 赵乐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36-43,共8页
目的研究陕产长药隔重楼的生药学特征。方法用形态组织学方法研究原植物形态、根茎生药性状和显微特征,用HPLC法测定重楼皂苷Ⅰ、Ⅱ、Ⅵ、Ⅶ4类质量控制类有效组分的含量。结果陕产长药隔重楼具有特定生长特性;根茎显微特征:横切面有1... 目的研究陕产长药隔重楼的生药学特征。方法用形态组织学方法研究原植物形态、根茎生药性状和显微特征,用HPLC法测定重楼皂苷Ⅰ、Ⅱ、Ⅵ、Ⅶ4类质量控制类有效组分的含量。结果陕产长药隔重楼具有特定生长特性;根茎显微特征:横切面有1层栓化表皮、皮层和显著不连续内皮层、薄壁组织中散布周木式维管束的中柱等结构,粉末中含极多单粒淀粉和草酸钙针晶,螺纹和梯纹导管;HPLC法测得4种皂苷总含量1.086%以上。结论陕产长药隔重楼来源确定、具有特定生药性状和显微结构,有效组分总含量较高。该研究一定程度上阐释了民间将长药隔重楼根茎与中药重楼等效使用的合理性,为制订陕产重楼药材质量标准、合理开发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药隔重楼 生长特性 生药学 显微特征 重楼皂苷
下载PDF
嘉庆六年广州羽纱走私案探析
15
作者 龚衍玲 《兰台世界》 2021年第11期141-145,共5页
嘉庆六年广州总巡口拿获羽纱走私一案。基于英国馆藏外交部档案FO233/189系列档案的分析,该案件基本可定性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与广州口岸私商(行外商人)进行的走私贸易。羽纱本身的获利性与1800年鸦片禁令的颁布更是诱发走私的内外动... 嘉庆六年广州总巡口拿获羽纱走私一案。基于英国馆藏外交部档案FO233/189系列档案的分析,该案件基本可定性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与广州口岸私商(行外商人)进行的走私贸易。羽纱本身的获利性与1800年鸦片禁令的颁布更是诱发走私的内外动因。随着案件发酵,广州贸易体系中各方相互牵连的利益关系以及粤海关体系下保商制度重税轻商的弊端亦显露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长耀(昆水官) 英国东印度公司 羽纱走私 广州贸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