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157
1
作者 熊鹰 曾光明 +2 位作者 董力三 焦胜 陈桂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7-406,共10页
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城市经济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坚实保障和前提。只有实现两者的协调,才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定量评价,是测度两者发展状态的工具,对城市健康发... 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城市经济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坚实保障和前提。只有实现两者的协调,才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定量评价,是测度两者发展状态的工具,对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功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存在于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其中存有多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如何建立评价体系,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评价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也是学术界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对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引入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一套基于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长沙市的实证研究中。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大体吻合。该方法不仅能反映城市发展整体协调状况,而且能模糊辨别系统间相互作用的模式与演进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经济系统 不确定性 模糊数学 协调发展 评价 长沙市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模型——湖南长沙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9
2
作者 王良健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2000年第2期75-80,共6页
本文在系统阐述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以湖南长沙市为例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并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首次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估 ,评估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推广应... 本文在系统阐述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以湖南长沙市为例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并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首次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估 ,评估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综合评估 长沙市 评估模型
下载PDF
多智能体城市土地扩张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77
3
作者 张鸿辉 曾永年 +2 位作者 金晓斌 尹长林 邹滨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69-881,共13页
传统的城市土地扩张模型多为静态模型,无法呈现空间上每一时间点的土地利用状况,以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模型为代表的新型城市土地扩张模型虽然具有动态特性,但其无法描述影响城市土地扩张的智能体(Agent)之间所产生的多元变... 传统的城市土地扩张模型多为静态模型,无法呈现空间上每一时间点的土地利用状况,以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模型为代表的新型城市土地扩张模型虽然具有动态特性,但其无法描述影响城市土地扩张的智能体(Agent)之间所产生的多元变化结果。以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理论为基础,建立城市土地资源时间和空间配置规则,构建了动态且能描述影响城市土地扩张的智能体(Agent)间互动关系的城市土地扩张模型,并以长沙市区为例,应用所构建之模型进行了城市土地扩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反映城市土地扩张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对于解释城市土地扩张的成因、理解智能体行为对城市土地扩张过程的影响是合适的。并且将模拟结果与遥感土地利用解译结果对比,1998年、2001年、2005年城市土地扩张模拟的点对点精度均达到68%以上,从而能够为政府和城市规划者制定用地政策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城市土地扩张 土地资源分配 长沙
下载PDF
长沙市夏季PM_(10)和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55
4
作者 李彩霞 李彩亭 +3 位作者 曾光明 蔡固平 翟云波 彭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9-603,共5页
对长沙市3个采样点夏季大气中的PM10和PM2.5样品pH值和水溶性离子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中主要离子是SO42-、NO3-、NH4+和Ca2+;PM10、PM2.5、NH4+和K+浓度夜间高于白天;SO42-和NO3-则相反.颗粒物尤其是PM2.5酸性强;Mg2+、C... 对长沙市3个采样点夏季大气中的PM10和PM2.5样品pH值和水溶性离子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中主要离子是SO42-、NO3-、NH4+和Ca2+;PM10、PM2.5、NH4+和K+浓度夜间高于白天;SO42-和NO3-则相反.颗粒物尤其是PM2.5酸性强;Mg2+、Ca2+和Na+集中在粗粒子中,SO42-、NH4+和K+大部分分布在细颗粒物中,NO3-和Cl-在粗细颗粒段则各占一半.SO2气体发生了二次转化,NO2的转化率不及SO2;由于NO3-/SO42-质量比<1,长沙市的大气污染物来源以固定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市 大气中PM10 PM2.5 水溶性离子
下载PDF
BP人工神经网络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46
5
作者 朱红梅 周子英 +1 位作者 黄纯 李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6-839,共4页
利用ANN模型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排除人为设定权重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免除繁重的计算,使得到的结果更加科学、客观,从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出发,确定了由9个指标构成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运用BP人工网络模型,通过... 利用ANN模型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排除人为设定权重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免除繁重的计算,使得到的结果更加科学、客观,从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出发,确定了由9个指标构成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运用BP人工网络模型,通过测试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评定出1999—2006年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等级。结果表明:长沙市近8年城市土地处于集约利用状态,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BP人工神经网络 评价指标 长沙市
原文传递
长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44
6
作者 朱红梅 王小伟 谭洁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2-444,共3页
从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入手,确定了包括4个准则层、15个要素层、31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综合评分法评定出长沙市2000—2004年的土... 从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入手,确定了包括4个准则层、15个要素层、31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综合评分法评定出长沙市2000—2004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状态。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评价指标 长沙市
下载PDF
长沙市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5
7
作者 邓楚雄 谢炳庚 +2 位作者 李晓青 贺曲夫 朱东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0-237,共8页
为准确把握区域耕地集约利用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利用2001-2009年长沙市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以耕地集约利用为目标,尝试性地构建了包含3个层次、12项具体指标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以主... 为准确把握区域耕地集约利用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利用2001-2009年长沙市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以耕地集约利用为目标,尝试性地构建了包含3个层次、12项具体指标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以主成分分析为主的方法评价长沙市各区域耕地集约利用时序变化规律;以模糊综合评判为主的方法评判长沙市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1-2009年,市辖区和东部远郊的浏阳市耕地集约利用度波动式上升趋势明显;东部中郊的长沙县耕地集约利用度经过前期(2001-2004年)短暂的上升-下降后,呈连年快速增长的态势;位于西部中、远郊的望城和宁乡2县耕地集约利用度变化轨迹基本上体现为持续稳步增加。2009年,市辖区和西部中郊的望城县耕地处于高度集约利用状态,集约利用综合评分分别为0.8638、0.8456;东部中郊的长沙县耕地处于中度集约利用状态,集约利用综合评分为0.7643;西、东部远郊的宁乡县和浏阳市耕地处于一般集约利用状态,集约利用综合评分分别为0.6902、0.6645。2种方法的集成运用为相关地区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提供了借鉴,研究结果为促使长沙市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主成分分析 指标 耕地集约利用 时空变化 长沙市
下载PDF
2003—2013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被引量:43
8
作者 陈永林 谢炳庚 +2 位作者 李晓青 邓楚雄 朱彦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9-154,共6页
在GIS及ENVI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回归分析方法,将2003、2006、2009及2013年TM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分类,利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等指标对长沙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 在GIS及ENVI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回归分析方法,将2003、2006、2009及2013年TM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分类,利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等指标对长沙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3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减幅减小,林地面积先增后减,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幅增大,耕地和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较多,且在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长沙市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土地利用变化量的大小在数量上存在着明显的线性相关,快速城市化将导致农用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土地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及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着正反馈关系。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关联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城市空间初期蔓延阶段、城市空间加速扩张阶段和城市空间急速膨胀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化 关系 长沙市
原文传递
4种城市绿地类型缓解热岛效应比较 被引量:43
9
作者 何介南 肖毅峰 +2 位作者 吴耀兴 吴立潮 康文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70-74,共5页
为了研究城市不同绿地类型缓解热岛效应的效果大小,在长沙市城区选取4种典型绿地类型的样地及其相邻裸地,进行实地观测获取温度和湿度数据,通过分析,结果表明:降温效应和增湿效应都是乔木林>乔灌林>灌丛>草地;乔木林、乔灌林... 为了研究城市不同绿地类型缓解热岛效应的效果大小,在长沙市城区选取4种典型绿地类型的样地及其相邻裸地,进行实地观测获取温度和湿度数据,通过分析,结果表明:降温效应和增湿效应都是乔木林>乔灌林>灌丛>草地;乔木林、乔灌林、灌丛和草地的温度变化指数分别是7.32、6.59、5.33和4.10,湿度变化指数依次为16.87、13.23、9.42和7.61。结论表明:不同类型的绿地因其内部结构和垂直结构不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不一样,长沙市4种典型绿地类型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大小排序是乔木林>乔灌林>灌丛>草地;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在城市绿地建设中,长沙市应加大乔木林、乔灌林建设的面积,减少灌丛和草地建设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城市绿地 长沙市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长沙市人居热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10
作者 熊鹰 章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43-2458,共16页
针对城市人居热环境效应研究缺乏从自然-人文多维因子组合综合评价分析的现状,本文基于多源空间数据(Landsat 5、Landsat 8卫星影像数据、POI空间大数据、数字高程模型等)反演长沙市2000年、2009年和2016年城市地表温度格局,并快速获取... 针对城市人居热环境效应研究缺乏从自然-人文多维因子组合综合评价分析的现状,本文基于多源空间数据(Landsat 5、Landsat 8卫星影像数据、POI空间大数据、数字高程模型等)反演长沙市2000年、2009年和2016年城市地表温度格局,并快速获取与城市热环境密切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共12个影响因子。应用标准差椭圆、空间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多角度分析了城市人居热环境效应及影响因素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①2000-2016年共16年间热岛面积共增加547 km^2、地表最高温度差达到10.1℃。城市热岛区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建成区,如工商业集中和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区,并呈现出地表温度从城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降低的热岛的空间分布格局,出现多个高温中心点,如五一广场商圈、长沙县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工业区、岳麓工业集中区、天心工业区等;②2000-2016年热岛空间发展主轴保持在东北-西南方向,2000-2009年热岛重心向西南偏移了2.7 km,偏转角度为54.9°,2009-2016年热岛重心向东北偏移了4.8 km,偏转角度为60.9°。整体上,长沙市热环境空间格局的变化和城市的建设强度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联;③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长沙城市热环境格局的因子为景观格局、城市建设强度、地形地貌3个主因子;④人文因素对于当前加剧热岛效应形成产生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自然因素的抑制作用,综合作用下地区将升温0.293℃。影响城市人居热环境的因素众多,多源数据有助于揭示城市热环境空间格局及演变规律,深化对城市热岛效应成因分析认知,明确人文和自然影响因素间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以此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自然—人文影响因素 多源数据 空间主成分分析(PCA) 长沙市
原文传递
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熵值时序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谭洁 朱红梅 金卫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开展城市土地利用研究,定量地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方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原因与机制,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长沙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作... 开展城市土地利用研究,定量地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方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原因与机制,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长沙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借助信息论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原理,分析了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间内,长沙市土地利用信息熵持续上升,均衡度、优势度呈波动状态,土地利用职能相对扩张,土地空间利用类型表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信息熵 长沙市
原文传递
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37
12
作者 粟路军 黄福才 《旅游科学》 CSSCI 2009年第4期42-49,共8页
本文构建了乡村旅游满意度系统模型。以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了长沙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的数据,通过均值分析比较乡村旅游各分满意度的高低,发现住宿满意度与餐饮满意度较高,而娱乐满意度与购物满意度较低;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各分满意度均... 本文构建了乡村旅游满意度系统模型。以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了长沙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的数据,通过均值分析比较乡村旅游各分满意度的高低,发现住宿满意度与餐饮满意度较高,而娱乐满意度与购物满意度较低;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各分满意度均与总体满意度高度正相关;利用多元回归分析了各分满意度对总体满意的贡献,发现景点质量满意度对乡村旅游总体满意贡献最大,而交通满意度贡献最小;最后,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满意度在不同人口特征城市居民中的差异性。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乡村旅游满意度的建议,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与下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满意度模型 长沙市
下载PDF
长沙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空间粒度效应 被引量:36
13
作者 陈永林 谢炳庚 李晓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4-570,共7页
基于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13年的遥感图像对长沙市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在Arc GIS 10.0、ENVI4.8、Fragstats 4.0和Excel 2007软件的支持下,通过上推尺度像元的比例占优法改变空间粒度,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析了土地利用格局变... 基于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13年的遥感图像对长沙市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在Arc GIS 10.0、ENVI4.8、Fragstats 4.0和Excel 2007软件的支持下,通过上推尺度像元的比例占优法改变空间粒度,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析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粒度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类型水平上,随着粒度的增大,各土地类型的指数呈现出3种变化趋势:增大、减小及无明显规律;随着时间的变化,空间粒度越小,对斑块密度及斑块形状指数变化的影响越明显。空间粒度越大,对斑块结合度和斑块集聚度变化的影响越明显。2景观水平上,随着粒度的增大,蔓延度指数先减小后基本不变;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缓慢减小;随着时间的变化,蔓延度指数呈减小的趋势,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增大的趋势。90 m是本研究中分析空间粒度的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空间粒度效应 长沙市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6
14
作者 张诗逸 冯长春 +2 位作者 刘雪萍 王福良 谢旦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1-638,共8页
探讨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土地生态环境"先保护后开发"的理念,提出以生态敏感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主要影响要素,选取14个指标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其评价体系包括基本因素层、... 探讨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土地生态环境"先保护后开发"的理念,提出以生态敏感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主要影响要素,选取14个指标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其评价体系包括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并引入模糊隶属度函数改进模型算法,形成综合评价法、模糊评判法和RS/GIS相结合的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结果分等级显示土地生态敏感程度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的空间分布,根据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划定区域建设用地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沙市湘江新区为例,基于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定量评价该区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根据评价结果得到保障土地生态安全的建设用地格局。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对于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模糊评判法 RS/GIS 空间格局 长沙市湘江新区
下载PDF
长沙市区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35
15
作者 巫涛 彭重华 +1 位作者 田大伦 闫文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034-4042,共9页
采用样方法和取样法,研究了长沙市区13年生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林木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511.17 g/kg,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叶>干>根>皮>枝;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的平均... 采用样方法和取样法,研究了长沙市区13年生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林木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511.17 g/kg,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叶>干>根>皮>枝;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的平均碳含量分别为531.66、465.53、393.92g/kg。林地土壤层有机碳含量为9.40—24.73 g/kg,各层次碳素含量分布不均,表层(0—15cm)土壤碳素含量较高,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植被层的碳储量为34.50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总储量的21.57%;乔木层碳储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的20.27%,占植被层碳储量的93.97%。乔木层碳储量中,树干的碳储量最高,占乔木层碳储量的65.52%,其次为根,占乔木层碳储量的19.15%,树皮最少,仅占2.10%;枯落物层碳储量为3.81 t/hm2,仅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38%;林地土壤层(0—60cm)碳储量相当可观,为121.62 t/hm2,占系统碳储量的76.05%。马尾松林年净生产力为4.88 t.hm-.2a-1,有机碳年净固定量为2.50 t.hm-.2a-1,折合成CO2的量为9.16 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含量 碳储量 马尾松人工林 城市 长沙
下载PDF
长沙城市森林土壤7种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36
16
作者 方晰 唐志娟 +2 位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孙伟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595-7606,共12页
采用调查分析方法,研究长沙城市森林土壤Zn、Cu、Ni、Pb、As、Cd、Hg7种重金属含量,并以长沙市土壤背景值和湖南省土壤背景值为参比值,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不同城市化梯度森林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7种重金... 采用调查分析方法,研究长沙城市森林土壤Zn、Cu、Ni、Pb、As、Cd、Hg7种重金属含量,并以长沙市土壤背景值和湖南省土壤背景值为参比值,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不同城市化梯度森林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随着城市化程度提高而增加,Pb增幅最大,As增幅最小。同一城市化梯度森林土壤均以Zn平均含量最高,Cd最低,但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Ⅱ级标准值。在城市中心区,桂花树林、樟树+桂花树混交林土壤Zn、Cu、Pb、As、Hg平均含量普遍较高,而樟树+马尾松混交林、桂花树+杜英混交林土壤Cu、Ni、As、Cd、Hg平均含量普遍较低,Pb、Zn空间分布差异明显,Cd、Ni、As空间分布比较均匀,Cu、Ni、Pb、As、Cd、Hg之间(除Cd与As、Ni之间外)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与土壤有机质之间也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Zn、Cu、Ni、Pb、As、Cd、Hg主要是人为输入;中心区森林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已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边缘区接近中等生态危害程度,郊区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Zn、Cu、Ni、Pb、As均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Cd、Hg已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市 城市森林土壤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城市特征对城市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基于Probit模型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3
17
作者 罗文斌 徐飞雄 +2 位作者 Dallen J.Timothy 黄艺农 张彤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11期50-58,共9页
游客满意度是衡量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掌握和控制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城市旅游发展和管理越来越关键。国内外研究综述表明,城市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的定量研究尚不多见,尤其对城市特征因素的研究。城市特征是... 游客满意度是衡量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掌握和控制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城市旅游发展和管理越来越关键。国内外研究综述表明,城市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的定量研究尚不多见,尤其对城市特征因素的研究。城市特征是城市旅游的必要组成,作为客观因素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不言而喻。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二元Probit离散选择模型计量法,以长沙市477名游客的现场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城市特征、个人特征和旅游动机三大变量下10个影响因素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假设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修正后的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Probit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研究假设得到验证;研究结论表明,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绿化水平、环境保护水平、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游客月收入、游客是否主动到访等因素对城市旅游的游客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中,游客主动到访因素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最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影响作用最小。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使城市管理者更多关注城市发展与旅游质量,最后,从满意度改善系统、城市要素建设、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和游客营销引导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游客满意度 影响因素 PROBIT模型 长沙市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红壤丘陵区脆弱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李忠武 曾光明 +2 位作者 张华 杨斌 焦胜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3期358-361,共4页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针对红壤丘陵区这一特定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红壤丘陵区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同时结合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对红壤丘陵区的...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针对红壤丘陵区这一特定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红壤丘陵区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同时结合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对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域——长沙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长沙市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以上级别的区域面积仅有827.64 km2,占总面积的7.0%;而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其面积达到6187.14 km2,占总面积的52.4%,这说明长沙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层次分析法 长沙市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湖南长沙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8
19
作者 息朝庄 戴塔根 黄丹艳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对长沙市各地区及不同土壤类型重金属Cu、Pb、Zn、Cd、Cr、Hg、As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各片区内及片区间差异都较大,说明点污染源有较大影响;长沙市暮云镇、三叉叽、桐梓坡、月亮岛属重污染,五一... 对长沙市各地区及不同土壤类型重金属Cu、Pb、Zn、Cd、Cr、Hg、As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各片区内及片区间差异都较大,说明点污染源有较大影响;长沙市暮云镇、三叉叽、桐梓坡、月亮岛属重污染,五一路属中度污染,其它地区属轻度污染;长沙市土壤Cd元素污染十分突出,全市单项污染指数79.9,属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含量 长沙市
下载PDF
城市森林固碳释氧功能及经济价值评估——以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长沙市为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肖建武 康文星 +1 位作者 尹少华 谢欣荣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主要介绍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及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并以中国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长沙市为实证分析,计算了长沙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和释氧功能的经济价值分别约为27.12亿元/a和10.61亿元/a,固碳释氧总价值约为37... 主要介绍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及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并以中国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长沙市为实证分析,计算了长沙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和释氧功能的经济价值分别约为27.12亿元/a和10.61亿元/a,固碳释氧总价值约为37.73亿元/a,最后做了进一步分析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固碳 释氧 价值评估 长沙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