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南长宁页岩气田五峰-龙马溪组多期流体活动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政 刘文平 +4 位作者 姜磊 吴娟 罗超 吴伟 邓宾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期144-147,151,共5页
川南地区是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最具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地区,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系多期流体活动与演化过程至今相关研究薄弱。因此本文基于钻井岩心资料,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盆地热模拟等综合方法... 川南地区是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最具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地区,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系多期流体活动与演化过程至今相关研究薄弱。因此本文基于钻井岩心资料,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盆地热模拟等综合方法研究认为:(1)长宁页岩气田钻井岩心取芯段五峰-龙马溪组普遍发育顺层和微切层方解石多期流体活动充注脉体。(2)五峰-龙马溪组流体包裹体多呈群簇状分布,烃类包裹体和单一液相包裹体发育,包裹体均一温度呈双峰值特征、分布于120~140℃和160~180℃,对捕获压力值分别为36~39 MPa和45~47 MPa。(3)五峰-龙马溪组埋深热演化阶段主要为:中志留纪-中二叠世低成熟度热演化阶段、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中等成熟度热演化阶段、早侏罗世-早白垩世高成熟度热演化阶段、早白垩世以来进入过成熟度演化阶段。长宁气田流体充注时间主要集中于三叠纪-早侏罗世(250-195 Ma)和早-中侏罗世(185-160 Ma)两个时期,它们分别为长宁气田油和气的关键充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流体活动 五峰-龙马溪组 长宁页岩气田 川南地区
下载PDF
川南长宁页岩气田动植物G-F多样性指数及保护措施
2
作者 霍小鹏 杨震寰 +2 位作者 喻伟婕 焦艳军 龚方兵 《环境与发展》 2022年第7期28-31,89,共5页
采用G-F多样性指数评价了长宁页岩气田动植物资源,结果表明:气田维管束植物有115科338属477种,F指数、G指数、G-F指数分别为69.021、5.651、0.918,G-F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脊椎动物有59科113属142种,... 采用G-F多样性指数评价了长宁页岩气田动植物资源,结果表明:气田维管束植物有115科338属477种,F指数、G指数、G-F指数分别为69.021、5.651、0.918,G-F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脊椎动物有59科113属142种,F指数、G指数、G-F指数分别为25.164、4.632、0.816,G-F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兽类。为保护长宁页岩气田动植物多样性资源,本文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页岩气田 动植物 G-F指数 保护措施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一) 被引量:373
3
作者 邹才能 董大忠 +16 位作者 王玉满 李新景 黄金亮 王淑芳 管全中 张晨晨 王红岩 刘洪林 拜文华 梁峰 吝文 赵群 刘德勋 杨智 梁萍萍 孙莎莎 邱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9-701,共13页
基于近年中国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模式、页岩储集层表征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落实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笔石带发育序列时空对比依据,提出缓慢沉降的稳定海盆、高海平面、半封闭水体和低沉... 基于近年中国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模式、页岩储集层表征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落实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笔石带发育序列时空对比依据,提出缓慢沉降的稳定海盆、高海平面、半封闭水体和低沉积速率是海相富有机质页岩重要沉积模式,确定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早期持续发育的大型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有利于黑色页岩发育,优质页岩厚20~80 m、TOC值为2.0%~8.4%。对比分析焦石坝、长宁、威远3大页岩气田,指出规模储集层主要受富生物硅质与钙质页岩、适中热演化程度、高基质孔隙与丰富的裂缝控制。五峰组—龙马溪组总孔隙度为3.0%~8.4%、渗透率为0.000 2×10-3~0.500 0×10-3μm2,基质孔隙体积及其构成区域稳定,裂缝孔隙发育特征在不同构造区、同一构造的不同井区和不同层段差异较大。筇竹寺组受有机质炭化、黏土矿物结晶度高和生物碎屑粒内孔后期充填等因素影响,物性普遍较差,总孔隙度为1.5%~2.9%、渗透率为0.001′10-3~0.010′10-3μm2。明确了页岩气富集高产受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孔缝发育程度、构造保存等"四大因素"控制,且特殊性在于高演化(Ro值:2.0%~3.5%)、超高压(压力系数:1.3~2.1),从而建立了"构造型甜点"和"连续型甜点区"两种页岩气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有机质页岩 沉积模式 储集层表征 “甜点区” 焦石坝页岩气田 长宁页岩气田 威远页岩气田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页岩气产能预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祝元宠 咸玉席 +1 位作者 李清宇 卢徳唐 《油气井测试》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参数拟合的传统页岩气井产能预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引入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非参数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页岩气井产能预测研究。根据生产数据记录以及井底压力随生产过程的变化规律,建立e-SVR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长宁页岩气某区块实际生... 参数拟合的传统页岩气井产能预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引入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非参数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页岩气井产能预测研究。根据生产数据记录以及井底压力随生产过程的变化规律,建立e-SVR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长宁页岩气某区块实际生产数据分别进行了单井和多井的训练及预测检验,其中单井回归检验的相关度系数达到0. 958 556,体现了该方法优秀的回归能力;多井学习模型在前95 d区间内对单井数据的预测也达到了接近单井回归的效果,体现了该方法在密集数据区间内较好的预测能力,为页岩气产能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产能预测 大数据 非参数拟合 支持向量机 长宁气田
下载PDF
长宁页岩气田数字化管道建设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10
5
作者 宁永乔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第3期65-68,共4页
为将长宁页岩气田集输气干线建设成一条全数字化管道,工程以项目部为主导、参建单位全员参与、专业化队伍全过程支撑的管理模式,在"六个基于"的基础上,即基于高精度遥感信息实现管道线路路由优化、基于二维码标识实现信息交... 为将长宁页岩气田集输气干线建设成一条全数字化管道,工程以项目部为主导、参建单位全员参与、专业化队伍全过程支撑的管理模式,在"六个基于"的基础上,即基于高精度遥感信息实现管道线路路由优化、基于二维码标识实现信息交互和传递、基于RTK定位实现管道焊缝和周边环境精准定位、基于影像可视化实现施工质量与安全管控、基于三维扫描构建站场与线路三维模型、基于3D GIS引擎构建建设和管道运营数字化平台,将勘察、设计、采购、施工、检测、监理等完整性数据体系化入库,以及施工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一站式移交,实现了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控一体化、决策智能化。该数字化管道建设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也为管道完整性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油气田地面工程全数字化管道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页岩气田 数字化管道 三维模型 基于3DGIS 全数字化管控平台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岩石物理模型表征页岩天然裂缝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管全中 董大忠 +3 位作者 张华玲 张素荣 吕修祥 王玉满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64,共9页
为了给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以长宁、涪陵2个页岩气田的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利用氦气法、X射线衍射、真密度测试等方法,借助改进的岩石物理模型,定量表征了龙马溪组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并探讨了... 为了给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以长宁、涪陵2个页岩气田的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利用氦气法、X射线衍射、真密度测试等方法,借助改进的岩石物理模型,定量表征了龙马溪组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天然裂缝的发育类型、成因机制以及对页岩气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运用改进的岩石物理模型可以精确刻画长宁页岩气田页岩孔隙系统,拟合度达0.74;②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发育具有区域控制因素的差异性,其中长宁页岩气田裂缝局部限制发育,钙质充填,裂缝孔隙平均值为0.15%,由基底逆冲断层、滑脱层和内部褶皱作用控制,而涪陵页岩气田裂缝则普遍较发育,硅质未充填或半充填,裂缝孔隙平均值为1.30%,主要受控于逆断层和滑脱作用;③地层条件下,天然裂缝的开启性存在着差异,长宁页岩气田基本处于封闭状态、渗流能力弱,而涪陵页岩气田则处于相对开启状态、渗流能力强;④天然裂缝影响页岩气的赋存方式,内部以游离气为主体,页岩气井的初始产气量相对较高。结论认为:①引进回归系数计算现今实际的总有机质含量,使得改进的岩石物理模型能够更加精确地刻画基质孔隙和裂缝孔隙;②四川盆地页岩产层段中天然裂缝发育对页岩气富集与开采相对有利,但原始地层条件下会削弱天然裂缝的渗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页岩气田 涪陵页岩气田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岩石物理模型 回归系数 天然裂缝 游离气含量
下载PDF
页岩气井增压时机的确定——以四川盆地长宁区块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大双 周潮光 王学华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年第4期24-29,共6页
针对页岩气田需要不断补充新井,井口压力和地面管网压力不断变化的特点,为了快速准确地确定页岩气井的增压时机,以长宁页岩气田N201井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藏-地面一体化分析方法,通过气藏工程和地面工程联合计算分析来确定目标气井和增... 针对页岩气田需要不断补充新井,井口压力和地面管网压力不断变化的特点,为了快速准确地确定页岩气井的增压时机,以长宁页岩气田N201井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藏-地面一体化分析方法,通过气藏工程和地面工程联合计算分析来确定目标气井和增压时间节点。按照N201井区初始井口压力进行分类,根据气井压力递减的快慢抽提出四种类别气井的压力预测曲线,通过幂指数模型参数的横向平移,拟合页岩气井快速递减期的压力,校准压力预测模型;然后再根据地面集输管网建模分析,预测地面管网节点压力,最后通过预测井口压力和管网节点压力的比对来确定需要增压的页岩气井和增压时机。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页岩气持续补充新井的模式下,井口压力和地面管网压力在不断动态变化,增压时机的确定需要将气藏工程和地面集输工程联合起来进行分析;②通过建立页岩气井压力预测模型和页岩气地面集输管网模型,将两个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可确定增压目标和时间节点;③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长宁页岩气区块的气井井口压力递减至高于输压0.5~1.0 MPa大概需要10~14个月时间,即在页岩气井投产一年左右时就需考虑进行增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时机 井口压力 管网压力 预测 长宁页岩气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