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陆架盆地长江凹陷生油岩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赵艳秋 《海洋石油》 CAS 2003年第B11期40-44,共5页
长江凹陷沉积层巨厚 ,最大达 880 0m ,古近系以湖相沉积为主的暗色泥岩发育 ,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 ,有机质丰度中 -较高 ,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 ,生油岩大部分处于生油高峰期。大观园深凹为长江凹陷主要的生烃中心 ,面积为 675 8.75km2 ... 长江凹陷沉积层巨厚 ,最大达 880 0m ,古近系以湖相沉积为主的暗色泥岩发育 ,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 ,有机质丰度中 -较高 ,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 ,生油岩大部分处于生油高峰期。大观园深凹为长江凹陷主要的生烃中心 ,面积为 675 8.75km2 ,有效生油岩厚度大 ,分布面积广 ,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超过 5 0 0 0m ,生烃量为 7.2 1 9× 1 0 8t ,油气资源量为 1 .674× 1 0 8t ,且局部构造发育 ,最具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长江凹陷 生油岩 沉积层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长江凹陷构造变形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2
作者 宋俊兰 庞玉茂 +3 位作者 杨传胜 尚鲁宁 杨艳秋 孙晶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共10页
长江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北部,其构造发育特征记录了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形成演化和板块汇聚过程的关键信息,但是目前对其构造变形和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通过多道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分析了长江凹陷构造变形特征及时空差异,据... 长江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北部,其构造发育特征记录了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形成演化和板块汇聚过程的关键信息,但是目前对其构造变形和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通过多道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分析了长江凹陷构造变形特征及时空差异,据此探讨了其构造演化及变形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长江凹陷具有“三凹两凸”的地质结构特征,发育中生界与新生界两大构造层,以新生界为主,缺失渐新统;凹陷整体受到NE向、近EW向和NW向3组断裂体系的控制,局部沿断裂发育岩浆岩侵入体。长江凹陷为典型双断结构,地层受边界控凹断层控制呈现东厚西薄特征。新生代以来,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多期俯冲汇聚及弧后拉张等过程影响,长江凹陷构造体制发生多次转变,同时发育伸展构造和反转构造,空间叠置关系复杂,并且后者具有自西向东迁移的特征。中新世以来,由于盆地内中央凸起带的缓冲作用,凹陷内地层变形程度减弱。基于构造变形特征,可将长江凹陷构造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晚白垩—早古新世伸展断陷、晚古新—早始新世挤压反转、始新世坳陷发育、渐新世构造抬升和中新世以来的整体拗陷稳定沉降。本研究能够为盆地构造变形及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构造演化 动力学机制 长江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地震反射波反演二阶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程玖兵 王腾飞 徐文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85-3700,共16页
常规地震数据大都缺乏低频成分与长炮检距信号,经典的全波形反演方法不易获取中、深层弹性参数模型的长波长分量,波动方程反射波形反演作为替代方法近来受到极大关注.然而,现有的反射波形反演方法几乎都采用梯度类的一阶优化算法,收敛... 常规地震数据大都缺乏低频成分与长炮检距信号,经典的全波形反演方法不易获取中、深层弹性参数模型的长波长分量,波动方程反射波形反演作为替代方法近来受到极大关注.然而,现有的反射波形反演方法几乎都采用梯度类的一阶优化算法,收敛性和精度都有待提高.本文在二阶优化理论框架下,推导弹性参数背景与扰动模型的反射波敏感核、泛函梯度以及海森算子,揭示海森矩阵对泛函梯度的去模糊化作用和改善反演的工作机制.推覆体模型合成数据实验表明,相比于常用的共轭梯度法,利用近似海森矩阵的高斯-牛顿法明显提升了反射波形反演的收敛性与宽谱建模能力.在东海实例中,本文方法超越常用的反射走时层析技术,通过改善中、深层偏移速度建模,支撑逆时偏移高分辨率刻画长江坳陷内部复杂的断裂系统,改善了深部基底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波形反演 二阶优化 海森矩阵 高斯-牛顿法 长江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