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斜倾楼体纠偏加固方法
1
作者 陈少平 《资源环境与工程》 1999年第4期39-44,共6页
武汉市长湖某住宅楼向两个方向倾斜,最大科率达15.6%。采用锚杆静压桩斜向支撑方法,划分下沉和抬升两个区段,掏土后成功纠偏,解决了此类危楼纠偏加固问题。
关键词 长湖 武汉 纠偏 加固 锚杆桩 斜向支撑 下沉 抬升
下载PDF
2012年夏季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8
2
作者 柴毅 彭婷 +3 位作者 郭坤 何勇凤 杨德国 罗静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7-867,共11页
为查明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并确定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于2012年夏季对长湖浮游植物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检测分析,运用藻类生物学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长湖水体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 为查明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并确定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于2012年夏季对长湖浮游植物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检测分析,运用藻类生物学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长湖水体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夏季长湖浮游植物共有53种(含变种、变型),隶属于7门41属,其中以绿藻最多(24种,占总数量的38.9%),其次为蓝藻(15种,占总数量的36.0%)和硅藻(7种,占总数量的14.1%)。优势种(优势度指数大于0.02)共10种,其中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是4个区域的共有优势种,最高优势度达0.72。浮游植物丰度为12.03×106–62.13×106 cell·L–1,平均值为27.71×106 cell·L–1。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呈现圆心湖、海子湖、马洪台、庙湖依次降低的特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89–3.24,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23–0.83。选取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和化学需氧量5项参数计算得出综合营养化指数。通过藻类生物学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发现:2012年夏季长湖处于中度富营养化到富营养化程度。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主要受总氮、总悬浮物、总磷、溶氧以及亚硝酸氮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两栖颤藻、席藻属(Phormidium)、鱼腥藻属(Anabeana)等蓝藻对总氮的需求较大。长湖各站点由于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形、人为干扰以及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范对应分析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富营养化 长湖 浮游植物
原文传递
湖北省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郭坤 杨德国 +3 位作者 彭婷 罗静波 何勇凤 柴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5-834,共10页
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对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使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Levins重叠公式测定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位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站点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变化与生态位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整个区域以蓝藻门... 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对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使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Levins重叠公式测定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位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站点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变化与生态位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整个区域以蓝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为主,优势种种类和密度随季节变化,表现出1-2个种类成为主要优势种,在丰度、优势度和生态位宽度上远大于其他优势种的特征.依据优势度指数和生态位宽度将优势种分为3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 comta)作为4个季节优势种,占据更多的资源位点,有更大的生态位宽度,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蓝藻门的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在夏季成为主要优势种,其丰度远大于其他种类,但受到种间竞争及高等水生植物的抑制,没有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其他种在不同季节此消彼长,但仅在若干季节成为优势种.海子湖区周围的进出水口及马洪台区、圆心湖区的围网养殖会直接影响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进而改变浮游植物优势种在各区域的分布,使用t检验证实了这种差异.环境因子与优势种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水温、N/P比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优势种 生态位
下载PDF
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7
4
作者 郭坤 彭婷 +3 位作者 罗静波 杨德国 何勇凤 柴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9,共10页
为研究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进行了4次调查采样。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7种(不包括原生动物),以轮虫种类为主(42种),其丰度与生物量均占据较大优势。浮游动物丰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夏季最高(4... 为研究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进行了4次调查采样。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7种(不包括原生动物),以轮虫种类为主(42种),其丰度与生物量均占据较大优势。浮游动物丰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夏季最高(4412ind./L),冬季最低(831ind./L)。季节间的物种更替率大于59%,但优势种种类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优势种共8种,均为轮虫,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uns calyciflorus)、针簇多枝轮虫(Polyarthra trigla Ehrenberg)是四个季节均出现的优势种,P.trigla Ehrenberg的优势度与出现频率均是各个季节的最大值,各季节这两种优势种的丰度和在总丰度的占比均超过59.13%。依据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评价长湖水体处于中度污染,肥度指数评价长湖处于富营养状态。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冗余分析的结果显示:水温是影响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关键因子;浮游植物表征含量chl a也是影响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总氮、总磷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间接地影响浮游动物的组成;能耐受较高p H的B.calyciflorus在长湖碱性水体中有较好的适应性;夏季马洪台区较低的溶解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轮虫的生长,总悬浮物通过降低溶解氧对浮游动物产生间接作用;化学需氧量对P.trigla Ehrenberg、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等耐污种的影响较大,并对浮游动物的丰度产生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 浮游动物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湖北长湖富营养化状况及时空变化(2012-2013年) 被引量:30
5
作者 何勇凤 李昊成 +1 位作者 朱永久 杨德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3-864,共12页
为评估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2012-2013年分4个季度对全湖区20个采样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素进行监测,在评价水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营养状况指数法和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指数法综合评价水体营养状况,并应用典型相关分析(CCA)方法揭... 为评估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2012-2013年分4个季度对全湖区20个采样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素进行监测,在评价水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营养状况指数法和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指数法综合评价水体营养状况,并应用典型相关分析(CCA)方法揭示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与湖泊理化要素之间的典型相关性.结果显示:4个季节长湖全湖区的水质均处于地表水IV类-劣V类水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在49.54-82.55之间,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2.88×10^6-61.73×10^6cells/L之间,均显示其处于富营养化状态;长湖富营养化状况的分布呈现一定的时空差异性;CCA分析显示,长湖理化要素变量可解释68.6%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变量的变异,影响其富营养化状况的主要理化因素有水体总磷、总氮、溶解氧、亚硝态氮、硝态氮浓度,水深和沉积物总磷、总氮含量.长湖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外源的磷污染,其次是氮污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夏、秋季浮游植物的生长主要受氮营养限制,而冬、春季则部分受磷营养限制,部分属于过渡类型.因此,建议大力削减围网/围栏养殖量,同时考虑结合水生植物栽种等生态工程建设措施以降低长湖水体发生严重富营养化的风险,并进一步改善长湖的水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 富营养化 时空变化 典型相关分析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下载PDF
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季节演替及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魏志兵 柴毅 +4 位作者 罗静波 郭坤 谭凤霞 杨德国 何勇凤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2-621,共10页
为查明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演替规律,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对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进行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 为查明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演替规律,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对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进行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共14种,其中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 comt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梭形裸藻(Euglena acus)是4个季节的共有优势种。生态位宽度(Niche width)变化范围为1.002-2.377,其中夏季小球藻最高,广生态位种类以富营养化水体常见指示种小球藻、扭曲小环藻、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等种类为主。平均边缘指数(OMI)变化范围为0.25-3.71,其中小于1的物种共12种。耐受指数(TOI)变化范围为0.13-3.35,夏季两栖颤藻最高。生态位重叠值的变化范围为0.02-0.93,其中秋季扭曲小环藻和梭形裸藻的重叠值最高。选取7个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优势种进行CCA分析发现:夏季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两栖颤藻、四尾栅藻、扭曲小环藻以及梭形裸藻与TN和TP呈正相关性。综合(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生态位参数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相关生态位指数与物种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和生境状况等密切相关,反映出浮游植物各季节优势种对生境资源的不同利用能力。与2012年研究结果比较,冬季裸甲藻数量明显增多,成为冬季优势种,且广生态位优势种数量也有所增加,表明长湖仍处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单一、稳定性较差的富营养化状态,且富营养化程度有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优势种 生态位 CCA 长湖
下载PDF
湖北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演替 被引量:28
7
作者 郝孟曦 杨磊 +3 位作者 孔祥虹 徐轩 卢巍 李中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102,共9页
在2011年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研究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群落特征、水生植被分布现状及水生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和群落演替规律,探讨驱动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长湖现有水生植物95种,水生植物优势群落12个.与1985... 在2011年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研究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群落特征、水生植被分布现状及水生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和群落演替规律,探讨驱动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长湖现有水生植物95种,水生植物优势群落12个.与1985年相比,长湖水生植物无论是在优势种还是优势群落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以沉水植物为主的优势群落逐步演替为以挺水植物+漂浮浮叶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落.同时水生植被分布面积急剧缩小,生物量显著下降,2011年全湖水生植被覆盖率仅为4.2%,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只有2001年的10%,全湖生物总量相比于2006年下降了88.5%.分析表明,大规模围网养殖等人为干扰活动及水体富营养化是致使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和群落发生逆向演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群落结构 演替 保护与恢复 长湖 浅水湖泊
下载PDF
长江中游湖泊中黄颡鱼线粒体DNA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19
8
作者 方耀林 汪登强 +3 位作者 刘绍平 伍刚 廖伏初 陈大庆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61,共6页
运用mtDNAPCR RFLP技术对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涨渡湖、长湖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自然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进行比较分析。PCR技术扩增出黄颡鱼mtDNAND1/2基因,选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3个群体的黄颡鱼共检出1... 运用mtDNAPCR RFLP技术对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涨渡湖、长湖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自然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进行比较分析。PCR技术扩增出黄颡鱼mtDNAND1/2基因,选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3个群体的黄颡鱼共检出15种单倍型,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 20%~2 08%(0 8135%±0 4095%)。各不同群体的单倍型在系统树上有部分交叉,虽然不同群体在各单倍型中出现的频率有所不同,但每个群体都和其他群体存在共有的单倍型。尽管单倍型的分布或结构有所不同,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不大,与通江型湖泊相比,两个阻隔型湖泊间的遗传距离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 洞庭湖 涨渡湖 黄颡鱼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长湖湿地水生植被演替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吴翠 唐万鹏 +2 位作者 史玉虎 张凤芝 袁传武 《湿地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188-191,共4页
在2006年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长湖湿地历史资料,对长湖湿地1985年至2006年21a间水生植被的演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湖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长湖现有14个水生群落,其中挺水群落3个,浮叶群落3个,沉水群落8个。优势群落发生了变... 在2006年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长湖湿地历史资料,对长湖湿地1985年至2006年21a间水生植被的演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湖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长湖现有14个水生群落,其中挺水群落3个,浮叶群落3个,沉水群落8个。优势群落发生了变化,从1985年的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群落演替为1999年的微齿眼子菜(P.maackian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群落;进一步演替为2000年的苦草、微齿眼子菜群落,至2006年演替为莲(Nymphaea nelumbo)、莲+菰(Zizania na-duciflora)群落。优势群落生活型由沉水型转变为挺水型,植被覆盖度由100%减少到30.35%;群落总生物量为2202.08t(未包括挺水植物群落生物量),其中狸藻(Utricularia aurea)+轮叶狐尾藻(M.verticillatum)群丛最大为1633.48t,微齿眼子菜+日本茨藻(N.gracillima)最小为0.43t。群落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从1195.67g/m2增加到1850.53g/m2。人类的活动如过度养殖、打捞水草及污水排放等导致了长湖湿地植被面积、种类及总生物量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湿地 水生植被 演替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插值方法的长湖水质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帅方敏 卢进登 王新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2,共3页
通过对各插值方法选择后取反距离加权法与克立格法对长湖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水域水质处于Ⅴ类和劣Ⅴ类,只有主要出水口习家口和刘岺闸附近的部分水域的水质可以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同时发现反距离加权法与克立格法均具有... 通过对各插值方法选择后取反距离加权法与克立格法对长湖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水域水质处于Ⅴ类和劣Ⅴ类,只有主要出水口习家口和刘岺闸附近的部分水域的水质可以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同时发现反距离加权法与克立格法均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克立格法优于反距离加权法,这两种方法评价湖泊水质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法 水质评价 长湖
下载PDF
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帅方敏 王新生 +3 位作者 陈红兵 卢进登 陈晓宏 梁雄兵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契机,对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展开研究。利用GIS技术,对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水田是长湖流域重要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非点源污染来源,分别占88.6%、94.6%和82... 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契机,对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展开研究。利用GIS技术,对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水田是长湖流域重要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非点源污染来源,分别占88.6%、94.6%和82.5%;(2)长湖流域COD、TN、TP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均已超过点源污染负荷;(3)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因素包括人口因素、农事活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诸多因素,但农业生产活动是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流域 GIS 非点源污染
下载PDF
长湖水质演变特征及水环境现状评价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建峰 张翔 +1 位作者 谢平 朱志龙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4期18-22,共5页
利用湖北省长湖2001—201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长湖年际及月际的水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年长湖水质达到最差,然后呈逐渐好转趋势,至2011年,长湖水质已有明显改善。在1个水文年内,长湖的水质优劣顺序依次是:丰水期,平水期,枯水... 利用湖北省长湖2001—201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长湖年际及月际的水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年长湖水质达到最差,然后呈逐渐好转趋势,至2011年,长湖水质已有明显改善。在1个水文年内,长湖的水质优劣顺序依次是: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年长湖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年3个水期长湖水质状况的最大隶属等级为Ⅰ类,水质较好。利用卡尔森指数法对长湖2011年丰水期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除习家口水域外,全湖水体基本上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对长湖水环境压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湖的生态系统正面临衰退困境,而主要污染物的年入湖量已大大超出长湖的纳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模糊综合评价 卡尔森指数法 富营养化 水环境压力 长湖
下载PDF
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7
13
作者 祁梅 吴嘉伟 +6 位作者 龚森森 柴毅 罗静波 谭凤霞 杨军 杨德国 何勇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为查明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开展了四个季度的调查分析,并运用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26个浮游植物... 为查明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开展了四个季度的调查分析,并运用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26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富营养化水体代表性功能群13个,优势功能群16个,其中功能群B、D、J、Lo、MP、W1和X1(表1)为四季共有优势功能群。优势功能群的丰度和生物量均为夏季最高,春季其次。以最大相对丰度超过50%为评价指标,优势功能群的季节演替规律为X1/X2/B(春)→X1(夏)→MP/X1/B(秋)→D/X1(冬),其中典型浅水富营养化水体代表功能群X1的最大相对丰度和出现率均较高。冗余分析(RDA)表明,富营养化水体代表性功能群F、K、Lo、Lr、W1和X2在不同季节与总氮(TN)、磷酸盐(PO4^3--P)、溶解氧(DO)以及水温(WT)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水温(WT)和透明度(WD)是春季的主要环境限制因子,冬季X1、D和J这三个优势功能群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都很低。本次研究表明长湖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富营养化状态,局部水域达到重度富营养化,这与运用其他指示生物对长湖的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优势功能群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长湖
下载PDF
湖北长湖湿地湖岸带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袁龙义 杨朝东 +1 位作者 费永俊 李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596-15598,15611,共4页
2008年7-8月调查了长湖湖岸带植物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旨在探讨湖岸带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原因和保护策略。调查结果显示,长湖湖岸带的植物物种丰富多样,共有32科69属81种;湖岸带的植物群落可划分为17个群丛,并出现了由草本群... 2008年7-8月调查了长湖湖岸带植物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旨在探讨湖岸带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原因和保护策略。调查结果显示,长湖湖岸带的植物物种丰富多样,共有32科69属81种;湖岸带的植物群落可划分为17个群丛,并出现了由草本群丛向灌木类、乔木类演化的趋势;过度的围网养殖使沿岸水体的水生植物群落类型有减少趋势,很有价值的一些物种睡莲、芡实、水车前、红菱等消失。因此,湖泊管理部门必须下大力气拆除围网,让湖泊休养生息,从次生裸地恢复成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湖岸带 植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群落 湖泊生态系统
下载PDF
空间插值法在湖泊水污染现状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卢进登 帅方敏 +2 位作者 梁雄兵 马安宁 程胜高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以点代面"在环境现状评价中应用较为普遍,由于点的位置、区域面积大小及形状等原因,(监测)点值很难代表区域平均水平.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应用于评价中,可以改善结果的合理性及可解释性.通过对各插值方法进行... "以点代面"在环境现状评价中应用较为普遍,由于点的位置、区域面积大小及形状等原因,(监测)点值很难代表区域平均水平.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应用于评价中,可以改善结果的合理性及可解释性.通过对各插值方法进行选择后选取反距离加权法与Kriging法对长湖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大部分水域水质都处于Ⅴ类和劣Ⅴ类,只是在其主要出水口习家口和刘岑闸附近的小部分水域水质可以达到Ⅳ水质标准.同时发现反距离加权法与Kriging法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只是Kriging法略优于反距离加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长湖 水质 评价
原文传递
长湖纳污能力及水产养殖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量:14
16
作者 梁秀 张翔 +1 位作者 刘建峰 朱志龙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3期78-83,共6页
以CODMn、NH3-N、TN、TP作为污染指标,采用湖库均匀混合模型、狄龙模型和合田健模型对长湖纳污能力进行计算,并针对目前长湖水产养殖污染较重的特点,采用排污系数法、污染负荷率法对长湖水产养殖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长湖CODMn、... 以CODMn、NH3-N、TN、TP作为污染指标,采用湖库均匀混合模型、狄龙模型和合田健模型对长湖纳污能力进行计算,并针对目前长湖水产养殖污染较重的特点,采用排污系数法、污染负荷率法对长湖水产养殖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长湖CODMn、NH3-N、TN、TP的纳污能力分别为8 523.15 t/a、1 495.57 t/a、1 932.70 t/a、96.64 t/a,长湖水产养殖所产生的COD、NH3-N、TN、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3 724.10 t/a、51.98 t/a、279.96 t/a、26.42 t/a。水产养殖对于长湖COD、TP的污染贡献较大是导致长湖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污能力 均匀混合模型 狄龙模型 水产养殖 污染负荷 长湖
下载PDF
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何勇凤 李昊成 +2 位作者 王旭歌 朱永久 杨德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5-273,共9页
为系统阐明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2014年3~11月对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长湖共调查到鱼类43种,隶属于7目14科37属,主要为湖泊定居型鱼类;大湖区和海子湖区鱼类优势种组成虽存在一... 为系统阐明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2014年3~11月对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长湖共调查到鱼类43种,隶属于7目14科37属,主要为湖泊定居型鱼类;大湖区和海子湖区鱼类优势种组成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鲫、鳖、鲤和达氏鲐为两个湖区的共同优势种;长湖鱼类群落的Margalef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3~2.30、O.52~2.02和0.24~0.66,除丰富度指数外,均表现为5月或8月相对较高;聚类和MDs排序分析结果表明长湖鱼类群落分为两大类群,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ABC曲线显示长湖优势鱼类以小型鱼类或大型鱼类的幼体为主,且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针对长湖鱼类资源已出现衰退,建议在拆除围网/拦网养殖、取缔有害渔具的同时,考虑增殖放流、栽种水生植物等措施来达到长湖鱼类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 鱼类群落结构 空间差异 季节动态
原文传递
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释放机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江涛 刘小波 +3 位作者 韦秋莲 李锐 高磊 陈建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3-1200,共8页
为研究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水体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影响,2015年6月采集了水库表层(0~10 cm)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含量及赋存形态,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和重金属化学... 为研究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水体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影响,2015年6月采集了水库表层(0~10 cm)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含量及赋存形态,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和重金属化学形态特征,选取Cu、Zn、Cd进行了温度、盐度和p H三因子控制下的单因素和正交释放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表层沉积物样品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2.99、520.33、204.74、3.17、57.35和27.06mg?kg^(-1),其中,Cd、Cu、Zn和Pb含量显著超过广东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56.60、18.41、11.00和5.69倍,Cd的富集效应最明显。Cr和Ni为低污染水平,Zn、Pb和Cu为中-重度污染水平,Cd达到极严重污染水平;Cd的污染贡献率极高,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达到了极高水平。Cu、Zn、Pb、Cd、Cr和Ni的弱酸溶解态所占比例均低于0.10%,但生物有效态含量分别占总量的68.06%、54.61%、45.51%、18.55%、30.05%和29.13%;Zn和Cu的含量达到了中-重度污染水平,较高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可能对生物产生较大潜在危害。沉积物样品中Cu、Zn、Cd的释放量随着上覆水温度、盐度的升高及p H的降低而增大,Cd的释放受温度和p H的影响较低;3种因子对Cu和Cd释放量的影响显著性表现为盐度>温度>p H,对Zn释放量的影响显著性表现为盐度>pH>温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湖水库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化学形态 释放机制 长湖水库
下载PDF
长湖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3
19
作者 余明勇 徐圣杰 徐建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79,共7页
利用2009—2014年长湖5个水质监测点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长湖水质的时间变化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水污染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长湖水污染物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明显,COD、TN、NH3-N均为7、9月较低,1、3月较高... 利用2009—2014年长湖5个水质监测点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长湖水质的时间变化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水污染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长湖水污染物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明显,COD、TN、NH3-N均为7、9月较低,1、3月较高,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入湖地区TP质量浓度7月达最高值,且7月份入湖地区的桥河口、关沮口的NH3-N、TN含量稍高于5月。空间上,西北部入湖地区水质劣于湖心及东南部出湖地区。工业、生活等点源污水,以耕地为主的农业非点源以及天然降水量和径流量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入湖排污量、降水量和径流量与长湖水质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时空分布 降水 土地利用 长湖
下载PDF
长湖5种鲌摄食器官形态学的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亚龙 李昊成 +4 位作者 何勇凤 王旭歌 朱永久 杨德国 柴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32,共7页
为了阐明长湖5种土著鲌类摄食器官形态特征间的差异,于2014年采集红鳍原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达氏鲌(C.dabryi)、蒙古鲌(C.mongolicus)、拟尖头鲌(Erythroculter oxycephaloides)等5种鲌类共277... 为了阐明长湖5种土著鲌类摄食器官形态特征间的差异,于2014年采集红鳍原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达氏鲌(C.dabryi)、蒙古鲌(C.mongolicus)、拟尖头鲌(Erythroculter oxycephaloides)等5种鲌类共277尾,采用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对5种鲌类的11个摄食器官形态指标和食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湖5种鲌类摄食器官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上、下颌伸展度、口宽3个性状上;典型判别分析显示5种鲌种间离散程度较高;聚类分析表明翘嘴鲌和达氏鲌摄食器官形态相似度最高,蒙古鲌和红鳍原鲌相似度最低。长湖翘嘴鲌、达氏鲌、蒙古鲌的食物主要以、鲫鱼、麦穗鱼和虾为主;水草是红鳍原鲌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在拟尖头鲌食物中占有一定比例。表明5种鲌在食物组成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主要饵料的种类和比例上存在差别。由此可以看出,长湖5种鲌摄食器官形态与食性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 摄食器官 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