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区域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邱寿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7-48,共12页
为了解各类区域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具体影响,本文运用完全分解模型,从省级区域、东中西部和经济发展不同组别等三类区域角度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结果发现:(1)在1997~2002年,对我国能源强度下降起最大正作用的是... 为了解各类区域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具体影响,本文运用完全分解模型,从省级区域、东中西部和经济发展不同组别等三类区域角度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结果发现:(1)在1997~2002年,对我国能源强度下降起最大正作用的是辽宁、黑龙江、江苏、四川、湖北5个省份、中部以及经济发展中组;(2)在2002~2005年,对我国能源强度下降起最大负作用的是内蒙古、河北、江苏、山东、湖南5个省级区域、东部以及经济发展高组;(3)要促使我国能源强度下降,首要监控对象应该是江苏、河北和湖南3个省份、东部以及经济发展高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变化 完全分解模型 区域影响
原文传递
深圳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智礼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5-36,共2页
本文运用因素分解法,对深圳市1987~2008年间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和测度,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技术进步则是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从... 本文运用因素分解法,对深圳市1987~2008年间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和测度,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技术进步则是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从短期来看,技术进步绝大部分年份仍然是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但产业结构变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能源效率;从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上来看,重化工业趋势明显与工业能源效率提升并存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比重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能源效率 能源强度 因素分解法
下载PDF
低碳城市发展的概念沿革与测度初探 被引量:64
3
作者 戴亦欣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12,共6页
低碳发展是人类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在自然界产生的碳足迹而推行的新型发展理念。作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发展平台,城市在低碳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文章通过介绍低碳城市这一概念在... 低碳发展是人类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在自然界产生的碳足迹而推行的新型发展理念。作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发展平台,城市在低碳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文章通过介绍低碳城市这一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过程,介绍了不同的学者对低碳城市的概念界定,并依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了调整。在分析和总结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的相关实践和特点后,着重介绍了我国当前低碳城市发展的状况,总结了低碳城市发展同近年来一系列发展理念变革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碳强度为主要内容的低碳城市的测度方法,进而阐述了通过生产部门降碳和生活部门降碳相结合的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特点的低碳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气候变化 能源强度 碳强度
下载PDF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强度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冯泰文 孙林岩 何哲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87-993,共7页
本文引入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能耗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文章运用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价格的提高并未能有效的降低能源强度;能源结... 本文引入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能耗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文章运用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价格的提高并未能有效的降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没有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显著的降低了能源强度,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技术进步也使得能源强度有了显著降低。同时技术进步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对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价格 结构变化 技术进步 能源强度 调节效应
下载PDF
我国CO_2减排目标的经济学分析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建坤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7,共9页
就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率、GDP能源强度下降率、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因子下降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品种构成中增长率等影响减缓CO2排放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数学推导和计算,进而测算了我国从1990-2005年GDP能源强度下降的影响因素中... 就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率、GDP能源强度下降率、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因子下降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品种构成中增长率等影响减缓CO2排放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数学推导和计算,进而测算了我国从1990-2005年GDP能源强度下降的影响因素中,技术节能的贡献率约为56%,而结构节能的贡献率44%。2005-2020年情景分析方案中,对促进GDP的CO2强度下降的贡献因素中,技术节能约为43%,结构节能约为37%,而能源结构改善的贡献率也可达20%,可再生能源和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减缓CO2排放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中还分析了CO2排放实现零增长和负增长目标时各项相关指标需达到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GDP能源强度 低碳经济 碳强度
原文传递
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偏向性与我国工业能源强度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凯杰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5,共10页
基于能源、资本和劳动三要素嵌套CES生产函数,分析了国际贸易引致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能源强度效应。国际贸易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会影响能源要素相对份额,从而降低能源强度。结合我国36个工业行业1995—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采... 基于能源、资本和劳动三要素嵌套CES生产函数,分析了国际贸易引致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能源强度效应。国际贸易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会影响能源要素相对份额,从而降低能源强度。结合我国36个工业行业1995—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采用标准供给面系统方法测度了我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性,识别了国际贸易通过技术进步偏向性影响能源强度的具体机制。结果发现,国际贸易引致技术进步偏向性通过能源要素相对份额显著降低了工业行业能源强度,但不同的贸易开放度、部门以及竞争程度的行业国际贸易引致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整体偏向于资本,国际贸易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是能源要素相对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为理解我国工业能源强度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降低我国工业能源强度的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进步偏向性 能源强度
下载PDF
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与能源强度收敛性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春宝 陈迅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7,共12页
基于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强度收敛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我国省份间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性且收敛速度达到每年2.1%至2.3%,产业转移推进了产值的空间重构,建筑业的跨区转入、技术... 基于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强度收敛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我国省份间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性且收敛速度达到每年2.1%至2.3%,产业转移推进了产值的空间重构,建筑业的跨区转入、技术进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比的下降具有减缓能源强度增长率的作用。在通过技术进步提升各区域能源消耗效率的同时,需将产业转移和产权结构的相关政策调控纳入能源强度宏观调控的统一框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业转移 产权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 能源强度收敛性
原文传递
广东省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袁建文 王玉潜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8年第5期49-55,共7页
在输入内生的条件下,构造最终需求产品结构的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模型,进而实证分析广东省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分析表明,消费结构因素、最终需求项目结构因素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作用不太明显,资本形成结构因素、输出结构... 在输入内生的条件下,构造最终需求产品结构的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模型,进而实证分析广东省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分析表明,消费结构因素、最终需求项目结构因素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作用不太明显,资本形成结构因素、输出结构因素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作用非常明显,提高输出比例和降低资本形成比例都有助于降低广东省能源消耗强度。预测表明,随着广东省最终需求结构的变动,广东省2010年按不变价计算的能源消耗强度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十一五"时期要实现2010年能源强度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仅依靠结构因素还达不到,还要从技术方面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终需求 结构变动 能源消耗强度 广东省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敬龙 罗卓英 《河南科学》 2013年第12期2261-2265,共5页
利用层次分析法所构建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碳排放量、碳源控制、碳汇建设、低碳产业对云南省气候变化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995—2011年云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是整体仍然处于相对低碳期.只... 利用层次分析法所构建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碳排放量、碳源控制、碳汇建设、低碳产业对云南省气候变化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995—2011年云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是整体仍然处于相对低碳期.只有通过控制人口、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再生能源、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碳汇、合理消费等方面努力,才能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强度 低碳经济 碳排放
下载PDF
Changing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被引量:1
10
作者 Peng Yua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年第1期67-77,共11页
This study proposed a decomposi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normalized quadratic shadow unit cost function to explor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change in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 from 1985 to 2010.The decomposition analysi... This study proposed a decomposi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normalized quadratic shadow unit cost function to explor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change in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 from 1985 to 2010.Th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1) the improvement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dramatically reduced the energy intensity,whereas technological change played only a minor role,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a rebound effect;(2) the aggregated allocation effect was small because the change in the allocative distortion between capital and energy significantly enhanced energy intensity but was partly offset by the effect stemming from the change in the allocative distortion between capital and energy;and (3) the substitution of energy for labor increased energy intensity,but the aggregated substitution effect significantly reduced energy intensity because the substitution of capital for energy reduced energy intensity to a great extent.These findings were obtained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varied at die regional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intensity FACTOR SUBSTITUTION FACTOR ALLOCA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 TECHNOLOGICAL change
下载PDF
相变材料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围护结构中应用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小琴 樊思远 +2 位作者 林逸安 涂航 廖曙光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0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是一种改善室内热环境和居住舒适度的有效方法。为探索相变材料在夏热冬冷地区应用的节能潜力,对比研究了不同相变材料应用方法的节能效果,以能源使用强度(Energy use intens... 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是一种改善室内热环境和居住舒适度的有效方法。为探索相变材料在夏热冬冷地区应用的节能潜力,对比研究了不同相变材料应用方法的节能效果,以能源使用强度(Energy use intensity,EUI)评价不同应用方法的建筑性能,旨在找出最优的应用方法。所用的相变材料以高密度聚乙烯球封装,并嵌入在XPS保温板中,形成XPSPCM板。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冷季,将XPSPCM板安装在建筑物墙体内表面时的EUI比其装在建筑物墙体外表面时降低了0.27~0.66kWh/m2,采暖季的降低幅度为0.68~0.88kWh/m2。综合考虑全年工况时,当XPSPCM板安装至建筑物墙体靠近内表面时EUI值最小。以EUI雷达图对比XPSPCM板集中于建筑不同朝向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对于熔点为25℃的相变材料,相变材料集中布置于西向外墙时时建筑能耗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建筑墙体 建筑朝向 能源使用强度
下载PD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lightweight building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under a humid subtropical climate
12
作者 Xiaoqin Sun Ziyang Zhu +1 位作者 Siyuan Fan Jie Li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 2022年第1期73-85,共13页
The use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in building enclosures is an efficient way to reduce the heat gain and/or loss in summer and winter.It was evident that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with PCMs was affecte... The use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in building enclosures is an efficient way to reduce the heat gain and/or loss in summer and winter.It was evident that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with PCMs was affected by the outdoor air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However,the influence of humidity,which was serious in the humid subtropical climate was unclear.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CMs under a humid subtropical climate,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lightweight building outfitted with PCMs with a melting temperature of 25°C was investigated.The actual outdoor air temperature with a humidity of 40-90 RH%and wind velocity of 2-6 m/s blowing from the east,west,south,and north was assumed for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A simulated model was developed using EnergyPlus and verified against experimental data.The energy savings by using PCMs was reduced from 3.9%to 2.6%when the outdoor humidity increased from 40 to 90 RH%in summer.However,the savings was not obvious in winter.Annual energy savings decreased from 1.64%to 1.32%with humidity increasing from 40 to 90 RH%.For annual condition,the average energy savings was reduced from 1.43%to 0.92%when the wind speed increased from 2 m/s to 6 m/s.From an economic point of view,the investment payback period was less than 10 years when the PCM price was lower than 18.0 Yuan/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change materials Lightweight building Relative humidity Air velocity energy use intensity Economic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 被引量:104
13
作者 郭朝先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7-56,共10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进口)竞争型经济—能源—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采用双层嵌套结构式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从经济整体、分产业、工业分行业三个角度对1992—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效... 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进口)竞争型经济—能源—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采用双层嵌套结构式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从经济整体、分产业、工业分行业三个角度对1992—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始终是碳减排最主要的因素,最终需求的规模扩张效应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效应是促使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进口替代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动效应一直比较小;在规模扩张诸因素中,出口和投资扩张效应越来越显著,而消费扩张效应重要性程度下降。本文研究还发现,2002—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前期明显加速,表明新一轮工业化呈现"高碳化"趋势。在整个研究期间,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效应越来越大,在工业领域尤其是能源工业中情况更是如此,表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不但得以延续而且变本加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SDA分解 能源消费强度变动效应 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效应
原文传递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双赢路径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何建坤 卢兰兰 王海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7,共9页
实现《巴黎协定》下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目标,要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结合,促使各国走上"发展"和"减碳"双赢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其核心指标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也就是大幅度提升单位... 实现《巴黎协定》下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目标,要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结合,促使各国走上"发展"和"减碳"双赢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其核心指标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也就是大幅度提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产出效益。一方面要大力节能,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同时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减少终端能源需求,从而降低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低碳化,降低单位能耗的二氧化碳强度。实现控制温升不超过2℃目标,全球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年下降率2030年前需尽快达到4%以上,但按目前趋势只有2%左右,各国都必须加大能源变革的经济转型力度。中国实现在《巴黎协定》下提出的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年下降率要持续维持4%以上。并将不断加大力度,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同时,促使二氧化碳排放早日达峰,从而为促进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协调共赢的低碳发展路径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变革 低碳发展 GDP的二氧化碳强度
下载PDF
我国“十二五”低碳发展的形势与对策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建坤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2,共4页
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但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要努力改变以增加投资和扩大出口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较大幅度地降低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同时要适当控制GDP增长速... 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但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要努力改变以增加投资和扩大出口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较大幅度地降低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同时要适当控制GDP增长速度,实现"十二五"合理控制能源需求总量的设想。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变发展方式 低碳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 能源强度
下载PDF
基本强度理论扩充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大为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1-45,共5页
观察四个基本强度理论的特点,并且观察剪应变及体积改变比能对材料失效的影响,提出最大剪应变强度理论以及最大体积改变比能强度理论,这两个强度理论的特点与四个基本强度理论相同,都仅用一个承载强度参数判别材料是否失效,是对四个基... 观察四个基本强度理论的特点,并且观察剪应变及体积改变比能对材料失效的影响,提出最大剪应变强度理论以及最大体积改变比能强度理论,这两个强度理论的特点与四个基本强度理论相同,都仅用一个承载强度参数判别材料是否失效,是对四个基本强度理论的扩充.其中由最大剪应变强度理论得出的材料失效判别式与由最大剪应力强度理论得出的判别式相同,这说明这两个强度理论是等同的,同时也说明最大剪应变强度理论是成立的.最大体积改变比能强度理论可以定量地解释在三向拉伸应力状态下的塑性材料呈现出的脆性以及在单向拉伸双向压缩应力状态下的脆性材料呈现出的塑性.最大体积改变比能强度理论尚需实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强度理论 承载强度参数 最大剪应变强度理论 最大体积改变比能强度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