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间生产和最终需求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3
1
作者 段先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4-99,共16页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的结构分解技术(SDA)方法,通过对产业份额及其变化值的分解,构建了分析中间生产和最终需求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中国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和2005年的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的结构分解技术(SDA)方法,通过对产业份额及其变化值的分解,构建了分析中间生产和最终需求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中国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和2005年的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实证分析了中间生产和最终需求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发现最终需求的产业分布结构已取代中间生产结构,成为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第一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中间生产 最终需求 影响
原文传递
马克思生产劳动视域下的生产结构变迁——基于数字零工视角
2
作者 刘勇 项楠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3-55,共13页
数字零工已成为数字时代劳动新形式。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表明,生产性劳动包括雇佣下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生产过程延伸的运输过程;而非生产性劳动主要是流通领域的价值实现和分割劳动形式。现阶段,平台经济主导下零工就业日渐增长,其中:... 数字零工已成为数字时代劳动新形式。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表明,生产性劳动包括雇佣下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生产过程延伸的运输过程;而非生产性劳动主要是流通领域的价值实现和分割劳动形式。现阶段,平台经济主导下零工就业日渐增长,其中:生产性数字零工表现为直接生产劳动的剩余价值模块化创造过程;运输性零工是运输业劳动的剩余价值创造过程;非生产性数字零工则发挥实现与分割剩余价值的作用。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壮大,生产结构日渐呈现出两类变迁趋势:劳动力从直接雇佣化向零工化变迁,直接生产性为主向运输性、非生产性并重变迁。立足中国实际,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私有制的平台经济将在很长时间、很大范围内存在,这种生产结构变迁也广泛存在于中国,因此,提出通过加快构建和完善新型生产结构下数字零工权益保障机制、三类劳动协调发展机制来实现雇工与零工,以及直接生产性、运输性与非生产性劳动协调发展的镜鉴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零工 生产结构变迁 生产劳动理论 两大趋势
原文传递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演化及经济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翟翠霞 李禹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50-258,共9页
针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影响问题,采用文献归纳的方法,在对现代经济发展内涵进行重新界定的基础上,阐述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征,并基于分工模式的发展分析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演化路径,研究其对经济结构的"软化"与... 针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影响问题,采用文献归纳的方法,在对现代经济发展内涵进行重新界定的基础上,阐述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征,并基于分工模式的发展分析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演化路径,研究其对经济结构的"软化"与"强化"作用、对经济市场的"集聚"与"拓展"作用、对生产主体角色的"专业化"与"复合化"作用,提出中国应该积极顺应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国际分工 演化路径 生产主体角色转变 经济结构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视角下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特征及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文海漓 夏惟怡 陈修谦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164,共12页
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该区域间海洋经济产业合作新格局的建立与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利用2008-2019年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面板数据,对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合作机制进行实证分... 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该区域间海洋经济产业合作新格局的建立与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利用2008-2019年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面板数据,对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合作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面:技术进步偏向要素相同的区域在空间地理位置上是相互邻近的对应关系;技术进步偏向对于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效应具有积极作用,且在产业结构优化中是一种根本途径;不同技术进步偏向要素对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实现当中具有正向积极作用,而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在区域经济产业机构合理化的实现当中则具有负面消极作用。并从增强战略互信、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加强金融扶持等方面提出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合作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技术进步偏向 海洋经济 CES生产函数 产业结构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西部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变迁绩效——重庆直辖以来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纪平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170,共9页
通过构建相关指数进行分析,表明重庆直辖以来产业结构变迁的高级化性质明显,而合理化程度存在着反复变动。在核算资本存量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分解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效率影响的"结构红利"。结果表明,直辖以来产业... 通过构建相关指数进行分析,表明重庆直辖以来产业结构变迁的高级化性质明显,而合理化程度存在着反复变动。在核算资本存量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分解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效率影响的"结构红利"。结果表明,直辖以来产业结构变迁为重庆经济效率提高贡献一半以上份额。综合分析产业结构与结构效应变化过程特征,发现由于市场交易效率限制了要素自由流动,结构效应更多是由政策推动各产业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全要素生产率 结构红利
原文传递
唐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6
作者 周尚兵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9,共5页
唐代的对外开放以交通路线为其神经网络系统 ,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安史之乱的影响这两个因素使唐的对外交通路线产生了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的格局变迁 ,对外开放格局也因此产生了前后期的变化。唐前期海陆两途都畅通 ,以西北陆路为主 ,经... 唐代的对外开放以交通路线为其神经网络系统 ,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安史之乱的影响这两个因素使唐的对外交通路线产生了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的格局变迁 ,对外开放格局也因此产生了前后期的变化。唐前期海陆两途都畅通 ,以西北陆路为主 ,经济、文化发展主要在北方 ;后期陆路交通被阻断 ,变为以海路交通为主。这种变迁给唐代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生产资金 ,使经济发展的重心移到了江南 ,获得经济刺激动力的南方在唐后期形成了江南经济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交通路线 海路交通
下载PDF
天津市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趋势
7
作者 王树春 王常柏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4年第2期59-64,F003,共7页
本文通过与其他经济形式和部分省市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集体经济发展及其制度变迁的历程进行了概括,指出天津在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集体经济的总量将缓慢增长,占GDP的比... 本文通过与其他经济形式和部分省市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集体经济发展及其制度变迁的历程进行了概括,指出天津在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集体经济的总量将缓慢增长,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其制度变迁的趋势将是传统的集体经济形式逐步消亡,新的合作制集体经济将是市场经济下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济 所有制 制度变迁 产值结构 投资结构
下载PDF
加快转产项目建设积极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
8
作者 隋金水 孔繁斌 《林业科技情报》 2000年第4期67-68,共2页
本文结合大兴安岭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实施“天保工程”为出发点,分析了转产项目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和转产项目开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转产项目 建设 结构 调整 “天保”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