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驱动下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90
1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2 位作者 王庆日 周炼清 严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7-734,共8页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总体上得到遏制,全国及各省(市、区)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了农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但是,该政策对中国耕地的质量变化的影响却相反,在全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的总体生产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重新审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可行性,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替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根据土地资源区域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等对该政策加以调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耕地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耕地生产力
下载PDF
江苏省耕地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数理探讨 被引量:79
2
作者 周炳中 赵其国 杨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5-671,共7页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江苏近 2 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规律及与人文要素关系 ,探讨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方向、速率、结构、程度、空间差异性 ,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 ,经济发达省份耕地递减较全国平均数高 1 8% ,连续...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江苏近 2 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规律及与人文要素关系 ,探讨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方向、速率、结构、程度、空间差异性 ,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 ,经济发达省份耕地递减较全国平均数高 1 8% ,连续呈现单向递减变化 ,并具有缓慢递减 -快速递减 -急剧递减 -快速递减的时间变化轨迹。变化幅度的空间差异有其规律性 :从高发达区向一般发达区减小的梯状差异及从城郊向偏远县区减小的幅射状差异。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人口膨胀、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化、粮食单产提高及人均居住面积等 ,与耕地变化具有高度关联性 ,并与其构成多元线性回归控制关系 ,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耕地变化 驱动机制 数理探讨 耕地数量 变化规律 人文要素
下载PDF
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85
3
作者 石淑芹 陈佑启 +2 位作者 姚艳敏 李志斌 何英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4-586,共13页
分析研究当前区域性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格局和态势,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3S"技术,着重应用GIS空间分析优势,首先分层次开展耕地自然质量评价、耕地... 分析研究当前区域性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格局和态势,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3S"技术,着重应用GIS空间分析优势,首先分层次开展耕地自然质量评价、耕地利用质量评价与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分析耕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质量与粮食单产的关系,研究区域耕地数量变化引起的耕地综合质量空间分布变化;然后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作物种植制度等方面,探讨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为本地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粮食生产发展规划提供借鉴,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耕地质量 粮食生产能力 GIS 中国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研究进展与框架 被引量:72
4
作者 龙花楼 李秀彬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76,共10页
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是开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综合研究的一条新途径。通过整合社会和环境变化的时间尺度与历史背景,开展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方面研究,属于IGBP和IHDP联合发起的全球土地计划(GLP)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在综述土地... 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是开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综合研究的一条新途径。通过整合社会和环境变化的时间尺度与历史背景,开展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方面研究,属于IGBP和IHDP联合发起的全球土地计划(GLP)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在综述土地变化科学(LCS)的理论与模型、土地利用转型、耕地变化与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的研究框架:运用GIS技术,通过综合分析遥感解译的土地覆被数据及建国以来国土资源系统的耕地面积变化数据,探讨中国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结合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分析耕地转型的影响因子;借鉴国外相关研究,通过分析特定时期内中国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管理政策,在了解中国耕地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耕地转型的理论假设;结合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模拟,进而确定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类型及其所处的转型阶段,并以此作为指导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土地变化科学 耕地 土地整理 中国
下载PDF
近50年四川省耕地变化分析 被引量:62
5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9-85,共7页
耕地面积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四川省及省域范围内的21个市、地、州1952年~2000年的耕地变化数据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对四川省近50... 耕地面积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四川省及省域范围内的21个市、地、州1952年~2000年的耕地变化数据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对四川省近50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是引起四川省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经济发展引起耕地利用总量的变化、造成耕地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大量非农用地对耕地占用的增加,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科技进步,可改良耕地,提高粮食单产,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和需求。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增大,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要占用大量耕地。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据此预测四川省未来耕地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2020年、2030年四川省耕地数量分别为419 101×104hm2、396 849×104hm2、374 816×104hm2,并提出了四川省耕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50年 变化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科技进步 社会经济发展 面积变化 因子分析方法 耕地变化 耕地数量 2000年 城市化水平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 分析结果 耕地利用 需求结构
下载PDF
日本城市化中的耕地变动与经验 被引量:29
6
作者 贾绍凤 张军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4,共4页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耕地资源稀缺的国家。然而 ,在人均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 ,日本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了高度城市化 ,同时付出了较小的用地代价。在其整个城市化进程中 ,日本还出现了三个耕地面积增长时期。尽管各时期增长原因...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耕地资源稀缺的国家。然而 ,在人均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 ,日本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了高度城市化 ,同时付出了较小的用地代价。在其整个城市化进程中 ,日本还出现了三个耕地面积增长时期。尽管各时期增长原因不尽相同 ,但却反映出耕地面积变动与城市化发展的密切关系。事实表明 ,日本选择了一条节约有限土地资源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这些经验对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耕地利用与保护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城市化 耕地资源 资源保护
下载PDF
陕西省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 被引量:43
7
作者 卫新东 王筛妮 +2 位作者 员学锋 王晓峰 张蚌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0-248,共9页
为从省域层面、地理区域、市域层面等3个空间尺度系统分析陕西省耕地数量和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以期为保护耕地资源、划定基本农田区、制定耕地质量管护对策等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陕西省2005—2015年长时间序列的耕地分等... 为从省域层面、地理区域、市域层面等3个空间尺度系统分析陕西省耕地数量和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以期为保护耕地资源、划定基本农田区、制定耕地质量管护对策等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陕西省2005—2015年长时间序列的耕地分等评价数据,采用GIS的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地统计学分析等方法,结果表明:1)陕西省耕地数量在2005—2015年间整体呈下降趋势,近些年通过占补平衡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减少趋势已得到遏制,基本达到耕地数量动态平衡;2)陕西省耕地质量整体不高,平均利用等11.33;近十年来全省耕地质量总体上变化不大,但呈下降趋势;3)陕北地区作为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程,同时进行生态建设,耕地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该项研究成果为土地整治等耕地质量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基本农田划定、占补平衡等耕地质量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耕地质量 时空变化 分异规律 耕地保护 陕西省
下载PDF
三峡库区耕地变化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3 位作者 程烨 付梅臣 饶彩霞 许宁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125,共9页
三峡工程是世界性的伟大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推动了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在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耕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利用三峡库区1990-2004年的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资料,采用统计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三峡库... 三峡工程是世界性的伟大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推动了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在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耕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利用三峡库区1990-2004年的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资料,采用统计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三峡库区耕地变化的过程,了解库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力,探寻了耕地数量模拟预测的新方法,为库区耕地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15年来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的趋势,不同的库区段也如此;(2)三峡库区历年耕地面积与对应年人均GDP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并且相关年份耕地的变化与GDP的变化不同步,呈现相对脱钩的状态,三峡库区耕地的变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及退耕政策休戚相关;(3)在库区耕地模拟预测研究中表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模拟精度不及BP神经网络的模拟精度,并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了三峡库区2010年和2015年的耕地面积,其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力 脱钩理论 BP神经网络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中国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时空格局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40
9
作者 刘涛 史秋洁 +1 位作者 王雨 杨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09-1623,共15页
描绘了1996-2006年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及其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探讨了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流动为主的城镇化模式导致农业转移人口在城乡"两头占地",这是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持续扩张的主要根源;各类... 描绘了1996-2006年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及其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探讨了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流动为主的城镇化模式导致农业转移人口在城乡"两头占地",这是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持续扩张的主要根源;各类开发区的设立和扩张都以占用耕地为主,对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贡献超过一半;而城市和镇的扩张速度更慢、土地来源更为多元。实证结果表明,投资和产出增长的差异性对城乡建设及其耕地占用的时空格局起到了关键作用;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但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带动作用有限;以开发区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而东部沿海地区的省级开发区则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圈地运动。土地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政策应重点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城乡同时占地的问题,发挥城镇化的节地效应,并强化政策的区域差异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城乡建设用地 耕地流失 耕地占用 政策评估
原文传递
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研究的回顾——进展及问题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毅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3-197,215,共6页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耕地资源十分紧缺,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地开发利用耕地资源至为重要。建国以来,许多学者都对我国的耕地资源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其中有关耕地数量变化的研究就是近期的一个重要研究...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耕地资源十分紧缺,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地开发利用耕地资源至为重要。建国以来,许多学者都对我国的耕地资源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其中有关耕地数量变化的研究就是近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研究的回顾,总结了耕地数量变化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给人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变化 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下载PDF
1962-2010年玛纳斯流域耕地景观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李均力 姜亮亮 +3 位作者 包安明 常存 白洁 刘海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7-285,共9页
为分析近几十年来玛纳斯流域水资源开发密集开发条件下耕地景观的时空变化,采用1962年、1977年、1989年、2000年和2010年5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制图,并针对耕地信息,分别从时间变化过程、类型转化关系、空间格局等方面分析了近50 a来... 为分析近几十年来玛纳斯流域水资源开发密集开发条件下耕地景观的时空变化,采用1962年、1977年、1989年、2000年和2010年5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制图,并针对耕地信息,分别从时间变化过程、类型转化关系、空间格局等方面分析了近50 a来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从气候变化与灌区建设的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空间配置与耕地扩张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0 a来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未利用地、湿地和冰川雪地持续减少,草地在前20年增加、后30年减少;土地利用的变化程度总体上由剧烈逐渐趋于缓和;2)整体上耕地的变化由双向转化期逐渐过渡到单向转入期,草地和未利用地为各期主要转入类型,建设用地和草地为主要转出类型,各期的转入面积远大于转出面积,耕地总面积持续、快速增长。3)耕地扩张的重心由城市周边转向荒漠地区、由上游地区逐渐转移到下游,先后在昌吉、呼图壁、沙湾县、主要河流两岸及北部荒漠地区扩张,耕地景观也由杂乱破碎转的斑块转为成片连续的耕地带,耕地在景观中的优势进一步加强。4)耕地面积的扩张与降水和河川径流量的增加有关,耕地的扩张速度与方向与水库的空间分布及建成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水库及灌渠建成的后一个时段往往会伴随一轮耕地的快速扩张。流域内水资源开发的潜力不足,已不能满足耕地的大规模扩张。适当控制耕地规模、优化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集约化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气候变化 水利设施 耕地 时空变化特征 玛纳斯流域
下载PDF
基于TM数字图像的耕地变化检测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赵庚星 Ge Lin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8-301,共4页
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研究靶区,采用多时相陆地卫星TM数据,对耕地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人机交互式的目视解译和人工修正方法提取耕地信息,以分类后比较法和历史土地利用专题图支持下的目视检测方法进行耕地变化信... 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研究靶区,采用多时相陆地卫星TM数据,对耕地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人机交互式的目视解译和人工修正方法提取耕地信息,以分类后比较法和历史土地利用专题图支持下的目视检测方法进行耕地变化信息的获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TM数字图像的耕地变化及其自然和人为驱动力指标,通过耕地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空间一致性分析等,确定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从1987年至1998年,垦利县耕地面积减少了5321.8hm2,平均每年减少483.8hm2,耕地的减少主要分布于中部稻田区和东北部旱区。不良的人为活动、土壤盐渍化和水源的匮乏是该区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力 TM图像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变化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程维明 柴慧霞 +4 位作者 方月 周成虎 田长彦 吴世新 汤奇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09-1822,共14页
以新疆1995、2000、2005及2008年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水资源分区、SRTM-DEM和数字地貌等数据,分析了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总体上,不同时段各水资源分区耕地空间分布稍有变化,但... 以新疆1995、2000、2005及2008年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水资源分区、SRTM-DEM和数字地貌等数据,分析了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总体上,不同时段各水资源分区耕地空间分布稍有变化,但总体格局保持不变。不同时段各水资源分区的耕地面积有增有减,但增加量远超过减少量,耕地总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从1995年到2008年,共增加126.39×104hm2。②对比4个时期26个水资源分区的耕地数值、变化和升降形式差异,可将耕地变化形式归纳为上升、先降后升、先升后降和升降波动四大类。③新疆耕地空间变化存在分区差异。1995至2008年期间,耕地增加值最大者为叶尔羌河流域,为17.36×104hm2;而额敏河流域耕地面积缩减量最大,减少3.15×104hm2。④新疆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2 000 m以下的低海拔和中海拔区域,其中以500~2 000 m区域分布最广;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地势相对低缓的平原和丘陵区,以开发流水地貌类型的山前平原地带为主。新疆耕地变化具有很强的空间差异性,与水资源量及利用状况的空间分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区 地貌特征 耕地变化 新疆
原文传递
生态退耕前后张家口市耕地变化及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超 霍永伟 +3 位作者 许月卿 黄安 孙丕苓 卢龙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06-1820,共15页
耕地变化与相关土地政策密切相关,为揭示生态退耕政策实施前后,耕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该研究以北方农牧交错区——张家口市为例,分析了生态退耕前后(1989—2000年和2000—2015年)耕地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项Logisti... 耕地变化与相关土地政策密切相关,为揭示生态退耕政策实施前后,耕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该研究以北方农牧交错区——张家口市为例,分析了生态退耕前后(1989—2000年和2000—2015年)耕地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面积由1989年的1 090 031.02 hm^2减少到2015年的924 647.32 hm^2,持续减少了15.17%,特别是生态退耕后,耕地减少速度加快;但耕地仍然集中分布在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2)生态退耕前后,耕地转出与转入并存。与生态退耕前相比,生态退耕后耕地转换变化总面积增加121 695.72 hm^2,其中转出面积增加占88.72%;耕地主要转换去向由草地(17 063.59 hm^2)、建设用地(9 007.00 hm^2)、林地(8 932.72 hm^2)和园地(5 981.19 hm^2),变为林地(51 902.41 hm^2)、园地(40 311.23 hm^2)、草地(32 292.66 hm^2)和建设用地(23 152.11 hm^2)。3)生态退耕前后,耕地转换变化的影响因素不同。退耕前,海拔和坡度分别是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转为草地、建设用地的主导因素;退耕后,耕地转化的影响因素多样化,海拔仍是耕地向园地转换的主导影响因素,人均GDP变化和到最近道路距离分别成为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和转为建设用地的首要因素。基本农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对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草地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能为张家口市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耕 耕地变化 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 张家口市
原文传递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殷格兰 邵景安 +2 位作者 郭跃 党永峰 徐新良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9,共11页
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淅川县为例,选取2004年TM、2014年GF1号影像等数据,解译获取了淅川县土地利用数据,对2004-2014年淅川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选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模型,对研究期内淅川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 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淅川县为例,选取2004年TM、2014年GF1号影像等数据,解译获取了淅川县土地利用数据,对2004-2014年淅川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选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模型,对研究期内淅川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估,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导致淅川县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4年,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在林地资源演化趋势上,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苗圃地与林地资源的整体演化格局一致,而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呈减少的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坡度较陡的北部山区,耕地和建设用地密集分布于海拔低、相对平缓的东南部地区;(3)2004年和2014年2期生态环境质量均在县域内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研究期内淅川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5443上升至0.6039,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其中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退耕还林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贡献最大;(4)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对森林资源采取掠夺式开采和粗放型管理、毁林开地对县域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最为深刻。(5)2004-2014年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要由政策和居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所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森林转型 耕地边际化 生态环境效应 淅川县
原文传递
基于EMD的山东省GDP增长与耕地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衍广 林振山 +1 位作者 李茂玲 梁仁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7-1155,共9页
本文首次用EMD方法,对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关系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出两者的互动关系,以期对山东省的耕地资源保护有所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GDP增长的波动周期为13年、23年、37年和55年;山东省耕地变化的周期为9年、13... 本文首次用EMD方法,对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关系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出两者的互动关系,以期对山东省的耕地资源保护有所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GDP增长的波动周期为13年、23年、37年和55年;山东省耕地变化的周期为9年、13年、37年和55年。这充分证明了GDP增长的波动对山东省耕地周期性变化的驱动作用。到2015年前后,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耕地代价性损失将大大减少,耕地数量将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经济增长和耕地数量减少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最后,本文首次尝试建立有周期的动力学模型,对山东省未来20年的耕地面积变化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GDP增长 经验模态分解 动力学模型 山东省
下载PDF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潘佩佩 杨桂山 +1 位作者 苏伟忠 王晓旭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90-998,共9页
以城镇化过程持续加速而耕地流失及粮食供需形势日趋严峻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结合遥感、土壤、气象及农业统计数据,借助AEZ模型和GIS开展198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1流域耕地生产力水平较高,高... 以城镇化过程持续加速而耕地流失及粮食供需形势日趋严峻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结合遥感、土壤、气象及农业统计数据,借助AEZ模型和GIS开展198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1流域耕地生产力水平较高,高产耕地分布广泛;2近30 a来就地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导致流域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耕地数量锐减;3由于减少的多为城市周边及交通沿线水土条件优越的优质耕地,新增的则多是来源于土地复垦或整理的低产耕地,"高产耕地锐减-低产耕地缓增"导致流域耕地生产力水平下降,且在不同发展阶段下降格局不同;4高产田锐减导致流域粮食大幅减产,不同县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耕地利用条件不同,粮食减幅呈现显著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AEZ模型 耕地生产力 粮食生产 太湖流域
下载PDF
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 被引量:21
18
作者 卫新东 宋林韩 +2 位作者 王筛妮 喻昭 王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6-334,共9页
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黄河流域为地理单元,从县域层面系统分析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数量和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基于陕西省2005-2018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采用动态度模型法、面积加权平均法、耕地质量区位指数法... 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黄河流域为地理单元,从县域层面系统分析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数量和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基于陕西省2005-2018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采用动态度模型法、面积加权平均法、耕地质量区位指数法、重心迁移模型法研究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质量变化。结果表明:(1)时间上,2005-2018年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资源数量上表现下降趋势,质量上平均利用等别不高且变化不大。数量方面:年平均下降率为5.86%,在2005-2010年、2010-2015年、2015-2018年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态势,平均年变化率分别为17.46%,3.58%,1.60%,耕地数量变化更加平稳;质量方面: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平均利用等别不高且变化不大,分别为12.46,12.60,12.50,12.50。相比全国平均耕地利用等9.96,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利用等处于较低水平,相比陕西省平均利用等11.34,耕地利用等约低于省内一个等。(2)空间上,2005-2018年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质量大致呈现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分异格局。区位指数角度:位于关中平原的潼关县和大荔县耕地利用等较高,为高等地的聚集区,但开展城市建设占用优质耕地,补充一般耕地,造成耕地质量有所下降。陕北地区耕地质量较差,中、低等地的区位指数较高,由于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程耕地利用等别均有提升。重心迁移角度:高等地重心在2005-2018年期间处于大荔县,中等地重心由合阳县向黄龙县迁移,低等地重心由佳县迁向米脂县,再迁回佳县。且中等地重心坐标迁移量>低等地重心坐标迁移量>高等地重心坐标迁移量。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数量、质量变化均愈加平稳,耕地质量大致呈现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格局,应保证潼关县和大荔县耕地质量不降低的同时保持黄河西岸陕北县市耕地质量增长趋势。本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时空变化 分异规律 耕地保护 黄河西岸 陕西省
下载PDF
1990-2015年福建省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曲胜秋 刘艳芳 +1 位作者 银超慧 张紫怡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7-598,共12页
本文从图斑尺度探究福建省1990—2015年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除探讨耕地数量变化的空间特征外,重点挖掘耕地变化图斑个体空间属性特征和环境特征,旨在全面反映耕地变化情况,为政府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提供建议。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DEM数据... 本文从图斑尺度探究福建省1990—2015年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除探讨耕地数量变化的空间特征外,重点挖掘耕地变化图斑个体空间属性特征和环境特征,旨在全面反映耕地变化情况,为政府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提供建议。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DEM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本文从耕地变化整体数量特征、耕地图斑变化属性特征和不同环境下耕地图斑变化特征3个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福建省耕地面积较1990年减少7.12%。从耕地净变化率空间分布看,耕地净流失区域不断扩大,但流失强度明显下降。25年来全省耕地转移动态度显著下降,反映耕地资源的稳定性提高;耕地转移动态度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2)1990—2015年福建省耕地变化图斑的分布方向一致,占用耕地图斑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而补充耕地图斑空间位置有所变化,逐步转移到东北和东南地区。占用和补充耕地图斑数量上趋于平衡,面积上存在“占大补小”的问题,形状上补充耕地图斑更规则。3)1990—2015年福建省耕地资源呈现出“上山”“上坡”“背阳”“远水”和“相对集中”的趋势。综上,福建省要继续遏制东部沿海地区的耕地流失,提高单块补充耕地的面积,并采取有效措施对海拔较低、坡度较低、向阳和灌溉条件较好的优质耕地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耕地变化 耕地图斑 空间格局 福建省
下载PDF
湖南省耕地变化态势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6
20
作者 夏安桃 何天祥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5-227,共3页
首先利用统计资料揭示了80 年代以来湖南省耕地减少的状况: ①年均耕地减少呈增长趋势;②耕地减少以非建设占用为主, 但其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③耕地建设占用以国家建设占用为主, 并呈快速增长趋势; ④耕地减少地区分布不均。进... 首先利用统计资料揭示了80 年代以来湖南省耕地减少的状况: ①年均耕地减少呈增长趋势;②耕地减少以非建设占用为主, 但其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③耕地建设占用以国家建设占用为主, 并呈快速增长趋势; ④耕地减少地区分布不均。进而运用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耕地减少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与探索, 得出湖南省耕地建设占用主要是由于市镇人口增长、居民消费增长、地方财政基本建设支出扩大和经济发展等造成的。然后根据市镇人口对耕地减少的趋势进行预测, 指出到2010 年如果将湖南省市镇人口控制在3 150 万人以内, 并开发全部宜耕荒地19 ×104 hm 2 , 则湖南省耕地将比1996 年净增376 ×104 hm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耕地变化 耕地减少 建设占用地 耕地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