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碳排放权的特许权本质 被引量:57
1
作者 王慧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1-188,共18页
碳排放权物权说是国内有关碳排放权法律性质的主要学说。该说认为,一方面,从规范解释的角度来看,碳排放权具备物权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碳排放权物权化有助于大气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碳排放权物权说面临道德质疑,即碳排放权免费分配... 碳排放权物权说是国内有关碳排放权法律性质的主要学说。该说认为,一方面,从规范解释的角度来看,碳排放权具备物权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碳排放权物权化有助于大气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碳排放权物权说面临道德质疑,即碳排放权免费分配让公共资源变成了私人财产。基于此,一些国家的碳排放权立法通常明文规定碳排放权不具有财产权的地位。相比碳排放权物权说,用碳排放权特许权说来界定碳排放权更为合理,一来它具有行政法上的规范依据,二来它同样可以保护碳排放权持有者的合法权益,三来它赋予政府灵活性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四来它有助于推动气候变化应对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排放权 物权说 特许权说
原文传递
技术进步偏向性、产权结构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意翔 成金华 +1 位作者 汤尚颖 李通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88,共17页
研究目标:在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研究产权结构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包含能源、资本和劳动的标准化嵌套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供给面系统估计中国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运用面板标准误差修正方法比较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 研究目标:在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研究产权结构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包含能源、资本和劳动的标准化嵌套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供给面系统估计中国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运用面板标准误差修正方法比较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除山西、新疆和内蒙古外,其他地区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资本,偏向程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技术进步偏向性程度越大则区域资本节能效应越小。研究创新:基于区域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比较了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价值:侧重于从要素替代角度研究技术进步节能效应的成果,有利于改善要素结构、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性技术进步 产权结构 能源效率
原文传递
基于“混合使用”理念的历史街区柔性复兴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敏 田银生 袁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60,共4页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物质与文化遗留,存在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提出"混合使用"是历史街区柔性复兴的有效途径,并结合较为典型的广州市华侨新村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其自主型的混合使用柔性复兴现状、动力、局限性与仍未解...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物质与文化遗留,存在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提出"混合使用"是历史街区柔性复兴的有效途径,并结合较为典型的广州市华侨新村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其自主型的混合使用柔性复兴现状、动力、局限性与仍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混合使用柔性复兴的策略思考的分析,认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并行的柔性复兴更为有效,应指导其向多功能合理配置发展,同时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试图得出对其复兴具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混合使用 历史街区 柔性复兴 产权变更
下载PDF
基于游说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宁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39-43,共5页
会计准则的变迁是一种动态的演化博弈,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均衡。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实际就是利益各方实现动态均衡的过程。本文探究了我国会计准则变迁过程中游说力度缺乏的内在因素。提出应加大与游说相关的直接利益,从而强化利益相关... 会计准则的变迁是一种动态的演化博弈,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均衡。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实际就是利益各方实现动态均衡的过程。本文探究了我国会计准则变迁过程中游说力度缺乏的内在因素。提出应加大与游说相关的直接利益,从而强化利益相关者对准则制定的游说力度,才能制定出高质量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准则变迁 游说 经济后果 产权制度
原文传递
我国多重买卖规则的检讨与重构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毅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132,179,共19页
我国司法解释中的多重买卖规则采用"成立在先"、"先行付款"等标准以及"司法制裁论"的立场存在诸多问题,应检讨并重构。重构后的多重买卖规则应与我国独特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相协调,与债权平等原则相统一... 我国司法解释中的多重买卖规则采用"成立在先"、"先行付款"等标准以及"司法制裁论"的立场存在诸多问题,应检讨并重构。重构后的多重买卖规则应与我国独特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相协调,与债权平等原则相统一,树立自由竞争理念,尊重出卖人任意履行选择权。多重买卖规则的结构为五层次的判定标准:物权优于债权、已处于物权取得的途中、出卖人的选择、合同对价充分性安全性的考量、法官衡平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买卖 物权变动 意思主义 登记 对抗
原文传递
我国林改后农户商品林采伐权配置方式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基于7县(市)21个村的调研数据 被引量:7
6
作者 何文剑 张红霄 杨萍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61,共6页
在借鉴产权选择及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基于7县(市)21个村的调研数据,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影响采伐权配置方式的因素,并为制度变迁及产权选择理论的验证提供实证。研究发现,林改的主体改革方式及林改历史背景对农户采伐权的配置具有直接... 在借鉴产权选择及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基于7县(市)21个村的调研数据,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影响采伐权配置方式的因素,并为制度变迁及产权选择理论的验证提供实证。研究发现,林改的主体改革方式及林改历史背景对农户采伐权的配置具有直接影响但并非最重要因素,制度制定者或执行者的立场、观念是解释不同地区农户采伐权配置差异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林 采伐权配置 制度变迁 产权选择 集体林权改革 中国
原文传递
私有产权的社会基础:历史的启示——以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桂勇 吕大乐 邹旻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60,共8页
本文从国家与产权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出发,对20世纪5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进行了分析。论文主要把这一改造理解为企业产权结构的政治性重构,并根据这种理解对整个改造历程进行了简要描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发生于城市... 本文从国家与产权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出发,对20世纪5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进行了分析。论文主要把这一改造理解为企业产权结构的政治性重构,并根据这种理解对整个改造历程进行了简要描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发生于城市的这一产权变迁历程充分反映了财产所有权与其赖以存在的政治社会基础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变迁 社会主义改造 政治建构
下载PDF
论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现实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户国栋 姜涛 刘乃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0-252,共3页
诺斯一反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因素,其中的关键在于产权结构。这一方法论恢复了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经济学优良传统,形成了一个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一反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因素,其中的关键在于产权结构。这一方法论恢复了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经济学优良传统,形成了一个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它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斯 制度变迁 产权结构
下载PDF
论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 被引量:6
9
作者 聂佳 《西部论坛》 2014年第1期19-25,共7页
国家公权力既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建构的原动力,也是影响其行使的主要因素之一。与规范意义所有权不同,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取得采用了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的非传统方式;集体与组织的话语转换和权利主体与行使主体的虚实转换,使我国集... 国家公权力既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建构的原动力,也是影响其行使的主要因素之一。与规范意义所有权不同,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取得采用了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的非传统方式;集体与组织的话语转换和权利主体与行使主体的虚实转换,使我国集体土地权利主体的支配意志在立法上受到技术性限制,组织中的领导权力对农民成员表决权的行使会产生制约作用;转移处分权的缺失和用途处分权的行使禁区,使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处分权能不完整,进而会削弱其收益权能。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构成了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改革的约束条件,如果这一约束条件不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将很难与规范意义所有权相提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集体土地所有权 所有权取得 农村集体组织 物权变动 所有权主体支配意志 所有权权能 处分权能 收益权能 规范意义所有权
下载PDF
民事执行查封相对效的体系展开 被引量:6
10
作者 毋爱斌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22,共15页
在《民事诉讼法》《物权法》等法律规范认可的查封绝对效下,司法解释确立的查封相对效长期面临适用障碍。《民法典》允许抵押财产自由转让则为查封相对效的现实适用提供了实体基础,统一登记系统亦为查封相对效提供支持。基于此,2022年... 在《民事诉讼法》《物权法》等法律规范认可的查封绝对效下,司法解释确立的查封相对效长期面临适用障碍。《民法典》允许抵押财产自由转让则为查封相对效的现实适用提供了实体基础,统一登记系统亦为查封相对效提供支持。基于此,2022年《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正式承认查封相对效。在查封相对效的适用上,对债权人而言,只要债务人的处分行为有碍执行,其就可以主张该行为对其不生效力,但在程序实现上则要在法院作出除权裁定后始行变价;对查封相对效主观范围的确定则要遵循重复查封与优先主义适用个别相对效。对相对人而言,在区分原理下,其与债务人间的债权合同有效;相对人要取得查封财产之物权,则要肯认查封对物权处分的影响只涉及处分禁止,并允许相对人办理物权登记,采取查封公示生效主义,而不适用善意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禁止 个别相对效 除权裁定 债权合同 物权变动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与逻辑 被引量:6
11
作者 蔡继明 李蒙蒙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51,共12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发展目标与利益主体约束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从产权管制的视角出发,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合一的管制时期、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的弱管制时期和城乡...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发展目标与利益主体约束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从产权管制的视角出发,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合一的管制时期、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的弱管制时期和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的放松管制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政府对土地产权管制的梳理发现,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始终和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紧密相关,并和政府与农民的土地权益分配交织推进,这为深化当前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制度变迁 产权
原文传递
政治的形式与现代化的成败——历史上几个前现代化国家的经验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94,共9页
根据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有关制度理论,在诺思对有关国家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在世界历史的转折时期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法国、西班牙和英国的不同的命运。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胎死腹中的直接原因是专... 根据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有关制度理论,在诺思对有关国家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在世界历史的转折时期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法国、西班牙和英国的不同的命运。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胎死腹中的直接原因是专制主义宰制的结果;西欧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直接取决于该国的政治形式,否则工业革命应该首先发生在客观条件更优越的西班牙而不是英国,英国也难于取胜对法国的争霸战争。比较研究再次验证了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经济增长取决于以产权为核心的制度安排,而产权的背后是政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现代化 产权 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占有改定作为善意取得要件之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文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119,共8页
《物权法》第106条对动产善意取得构成之规定,未明确其中"交付"之所指,引发不同理解。自文义和体系观察,《物权法》并未如德国民法一般,区别交付与交付的替代,而是采用广义的交付概念;自目的要素观察,动产善意取得中的交付要... 《物权法》第106条对动产善意取得构成之规定,未明确其中"交付"之所指,引发不同理解。自文义和体系观察,《物权法》并未如德国民法一般,区别交付与交付的替代,而是采用广义的交付概念;自目的要素观察,动产善意取得中的交付要件是物权变动公示的要求,占有改定本是法律认可的一种交付方式,自应涵括其中。经逐一分析,否定论提出的种种反对理由均不足以否定占有改定情形下适用善意取得。《德国民法典》否定以占有改定成立善意取得,有其语境下的特殊原因,而其区别对待占有改定与指示交付,引起价值冲突,亦备受诟病,不足为鉴。为实现交易便捷与安全的立法宗旨,应一并肯认占有改定与指示交付情形下的善意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意取得 物权变动 交付 占有改定 交易便捷与安全
原文传递
物权变动与其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 被引量:4
14
作者 申建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0-82,共3页
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七条规定的“物权变动与其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与德国法上的“分离原则”有着本质的区别。区分原则的内容实际上是合同成立生效、违约责任及物权法公示原则内容的体现。故“物权变动与其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
关键词 物权变动 区分原则 物权行为
下载PDF
农业制度变迁与诺思界定产权的“国家理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英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2-107,共6页
1949-1978年间,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过程证明,诺思的国家理论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行为也有很强的解释力。政府的经济人行为不受社会制度的约束,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也会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不断改变经济交易的规则,从而使这些规则完全... 1949-1978年间,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过程证明,诺思的国家理论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行为也有很强的解释力。政府的经济人行为不受社会制度的约束,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也会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不断改变经济交易的规则,从而使这些规则完全失去激励,使经济增长处于长期的停滞状态。我国政府还具有强大的设计制度结构的功能:从工业化发展目标出发,改变土地产权结构,并创造出相应的组织、政策及意识形态。政府的这一功能已经超出了诺思国家理论框架的涵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理论 制度变迁 土地产权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林业物权变动:比较视野下的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桂红 高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1-27,共7页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确权的基础上鼓励与规范林权流转。然而,林权流转并不必然导致林业物权变动。首先以我国林业物权变动为研究对象,厘清了林业物权变动与林权流转的区别;其次,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将《中华人民...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确权的基础上鼓励与规范林权流转。然而,林权流转并不必然导致林业物权变动。首先以我国林业物权变动为研究对象,厘清了林业物权变动与林权流转的区别;其次,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有关林业物权变动的规定与德国和日本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再次,结合我国现阶段林业物权变动的现状,从林业物权变动模式和林业物权变动的各种限制条件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我国林业物权变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简化林业物权变动程序,加快完善与林业物权变动相关的服务和配套措施的建议,以期为深化、完善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物权 物权变动 林权流转 林地 林木
下载PDF
转轨时期金融制度变迁的逻辑演进——一个基于东西部金融组织差异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蕾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7,共2页
中国的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金融制度的变迁是转轨时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东西部金融结构和金融组织的差异性很大。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状态中,经济增长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需要大力发展金融市... 中国的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金融制度的变迁是转轨时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东西部金融结构和金融组织的差异性很大。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状态中,经济增长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需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但西部的经济规模反过来又难以支持金融市场的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则很难赶上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这对转轨时期金融制度的]进进程造成了很大障碍。本文从金融制度变迁和组织成长的关系出发,通过理论范式进行推],并利用实证分析比较东西部金融市场组织结构及其绩效,深入剖析西部金融市场组织结构特征,揭示影响西部金融市场组织成长的因素,从而找到加快发展西部金融市场有效途径,并试图找出转轨时期金融制度变迁的逻辑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组织 制度变迁 金融产权 区域金融
下载PDF
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历史演变及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乃元 王广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由之路。本研究结合制度背景对农村...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由之路。本研究结合制度背景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形成及演变进行梳理,认为受到历史条件等因素限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并不符合现代产权理论逻辑,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建设,发挥其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服务农户、衔接市场的功能,就必须以现代产权理论为基础。针对当前集体产权面临的法律赋权不足、主体能力不强和社会认同不高等具体问题,提出强化法律赋权,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主体制度;提高产权主体行为能力,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促进社会认同,推动集体产权主体市场化等发展对策,以期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农村集体经济 产权制度 产权强度
下载PDF
物权请求权与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区别——以物权变动模式为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艳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7-40,共4页
在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之下,债权契约无效时物权变动的效力不同,此时权利人可以采取的救济方式(物权请求权或不当得利请求权)也不同。二者的关系如何,有什么区别,是关系到司法实践及未来民法典立法模式选择和体系的重要问题。我国未来的... 在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之下,债权契约无效时物权变动的效力不同,此时权利人可以采取的救济方式(物权请求权或不当得利请求权)也不同。二者的关系如何,有什么区别,是关系到司法实践及未来民法典立法模式选择和体系的重要问题。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在总则篇中规定不当得利请求权,应将物权请求权规定在物权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请求权 不当得利请求权 物权变动模式 物权行为
下载PDF
数字技术冲击下的金融制度变迁:路径与新规制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仇喜雪 彭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41,共9页
随着与数字技术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业在经营规模和范围上实现了快速发展,金融数字化特征日益明显。数字技术通过创造制度变迁的动力、条件与社会基础引致金融制度变迁的发生。相较于传统技术变迁的先改变生产技术边界再要求制度适... 随着与数字技术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业在经营规模和范围上实现了快速发展,金融数字化特征日益明显。数字技术通过创造制度变迁的动力、条件与社会基础引致金融制度变迁的发生。相较于传统技术变迁的先改变生产技术边界再要求制度适应的机制,数字技术能够更直接地作用于制度本身。在这一机制下,数字技术在自身应用于金融行业的过程中存在数据产权与代码权力两类新型制度困境。前者指在对数据要素产权不同的初始配置时各方面临的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后者指金融中介机构通过代码设计参与到金融正式制度制定中,在对此的规制中各方面临的市场活力与稳定性的权衡。正确处理两类困境是当下推动数字金融稳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交易成本 制度变迁 数据产权 代码权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