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综合界定方法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61
1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0-666,共7页
以城市综合实力代替城市人口或城市经济总量,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传统的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得出了基于引力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并对引力模型本身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城市群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内部存在密切的生产要素流,... 以城市综合实力代替城市人口或城市经济总量,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传统的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得出了基于引力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并对引力模型本身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城市群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内部存在密切的生产要素流,进一步得出了基于要素流分析法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最后,综合这两种界定方法,得出了理论上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并与政府划定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进行对比,发现政府划定的城市群空间范围要大于理论计算的城市群空间范围。考虑到城市群的地域邻近性特征,以及政府对城市群发展的推动作用,对长株潭城市群中远期的空间范围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引力模型 要素流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4
2
作者 邓楚雄 李晓青 +2 位作者 向云波 张晔 刘利科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147,共6页
采用1996—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总量呈波动中下降的发展... 采用1996—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总量呈波动中下降的发展态势,人均耕地数量呈逐年减少的发展趋势;②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空间差异变化体现为"平缓—快速—平缓"的阶段性发展特征;③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空间差异明显,多数市辖区与县级市耕地数量减少较大,多数县耕地数量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宁乡县和茶陵县耕地数量有一定规模的增加,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率具有"市辖区>县级市>县"的空间分异特征;④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结构调整是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成果能为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可为类似地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 时空变化 驱动因子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冲突测度——以长株潭城市群地区为例 被引量:49
3
作者 贺艳华 唐承丽 +4 位作者 周国华 何胜 邱永红 石亮 张浩中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60-1674,共15页
空间冲突是源于空间资源的稀缺性和空间功能外溢性的一种客观地理现象,是在人地关系作用过程中伴随空间资源竞争而产生的空间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对立现象。地理学视角下空间冲突的基本指向在于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在结构比例、空间组合以... 空间冲突是源于空间资源的稀缺性和空间功能外溢性的一种客观地理现象,是在人地关系作用过程中伴随空间资源竞争而产生的空间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对立现象。地理学视角下空间冲突的基本指向在于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在结构比例、空间组合以及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不协调。基于此,论文借鉴景观生态指数理论与方法,构建空间类型冲突指数(STC)、空间格局冲突指数(SSC)以及空间过程冲突指数(SPC),并明确其内涵及计算方法,并选择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实证区测度与验证,实证分析结论与实际情况吻合,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冲突指数构建的科学性及其地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冲突 空间冲突指数 快速城市化地区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因素分解及脱钩效应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键 毛德华 +1 位作者 蒋子良 李科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34,66,共8页
文章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碳源-碳汇模型,测算并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2007-2017年土地利用的碳收支量,并在此基础上应用LMDI分解模型与Tapio脱钩模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文章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碳源-碳汇模型,测算并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2007-2017年土地利用的碳收支量,并在此基础上应用LMDI分解模型与Tapio脱钩模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2007-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79%;(2)经济发展水平与建设用地规模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增长的正效应因素,碳排放强度与土地利用效率是抑制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增长的负效应因素;(3)10年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除2009-2010年、2015-2016年呈现扩展连接外,其余年份处于弱脱钩状态。最后,从碳减排与碳增汇视角提出土地低碳利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因素分解 脱钩效应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养老设施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8
5
作者 唐健雄 马梦瑶 +1 位作者 陈宁 龚琼珲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21,共9页
以长株潭城市群养老机构数据为基础,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Ripley's K函数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养老设施空间布局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养老设施总体空间布局呈"品字形"... 以长株潭城市群养老机构数据为基础,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Ripley's K函数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养老设施空间布局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养老设施总体空间布局呈"品字形"分布,分布密度北重南轻;(2)长株潭城市群不同类型养老设施空间分异较大,敬老院、老年公寓、养老院三类养老设施空间集聚程度高,其它类型养老设施空间布局分散;(3)多尺度空间视角下,养老设施集聚效应明显,冷热点集聚区在城市群层面表现出显著的"块状"分布特征;(4)老年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交通通达性、医疗配套设施是养老设施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养老设施 老龄人口 空间分异 医疗设施 乡村振兴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长株潭城市群湿地景观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猛 曾永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1-249,共9页
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的湿地景观面积迅速减少、破碎化程度增加等情况,该文基于时间序列Landsat数据及物候特征参数,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的随机森林算法获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0-2015年湿地时空格局及变化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质心迁移等方... 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的湿地景观面积迅速减少、破碎化程度增加等情况,该文基于时间序列Landsat数据及物候特征参数,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的随机森林算法获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0-2015年湿地时空格局及变化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质心迁移等方法分析了近16 a来长株潭城市群湿地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并通过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群湿地演化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类型主要为人工湿地水田,其次为河流湿地与库塘湿地,湖泊湿地与苔草沼泽分布面积相对较小;2)2000-2015年研究区湿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减少231.12 km^2,减少6.64%,同时湿地的空间转移也十分剧烈。3)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湿地景观破碎度在呈增强趋势,且景观形状也趋于复杂。同时,研究区景观连通性在不断降低,而景观丰富度在不断增加。4)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5种湿地类型的质心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的迁移,其中河流、库塘和水田的质心迁移相对较大,湖泊的质心位置相对稳定。5)长株潭城市群地区降水量的减少及气温的升高,加之高强度人类干扰是近年来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活动加剧了湿地变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该研究可为长株潭城市群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湿地 提取 长株潭城市群 景观 气候 人类活动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酒店业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唐健雄 何倩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8-84,共7页
结合国内外城市酒店空间布局的研究成果,运用Arc GIS软件和SPSS软件研究长株潭城市群住宿业的空间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受历史惯性影响,长株潭城市群酒店分布不均衡,集聚区域过于集中;2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区的各类型酒店集聚... 结合国内外城市酒店空间布局的研究成果,运用Arc GIS软件和SPSS软件研究长株潭城市群住宿业的空间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受历史惯性影响,长株潭城市群酒店分布不均衡,集聚区域过于集中;2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区的各类型酒店集聚混杂性布局明显;3城市功能分区将逐渐成为各类型酒店布局主要指引;4长株潭城市群住宿业空间布局结构存在不合理,高档酒店过多,产品同质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空间布局 住宿业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竞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秦立春 傅晓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8-62,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从生态位理论角度分析探讨城市各自的生态位,城市之间、城市群内与群外的竞争、合作,从而对长株潭城市群未来科学统筹与全面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从生态位理论角度分析探讨城市各自的生态位,城市之间、城市群内与群外的竞争、合作,从而对长株潭城市群未来科学统筹与全面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态位理论 竞争与合作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基于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的生态空间预测模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永林 谢炳庚 +2 位作者 钟典 吴亮清 张爱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4,共10页
生态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生态空间进行科学预测模拟可为保护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提供决策依据。利用Arc GIS及MATLAB软件,在生态空间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土地利用现... 生态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生态空间进行科学预测模拟可为保护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提供决策依据。利用Arc GIS及MATLAB软件,在生态空间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2020年的生态空间进行了预测模拟,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空间重构的基本思路。结果表明:1)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PSO-Markov)构建的基本步骤为:第一步:粒子的选择与设计,以2000 m×2000 m的正方形单元作为基本粒子。第二步:粒子的初始化设定,根据生态空间风险由低到高的原则进行选择。第三步:适应度函数的建立,用生态空间的风险值来确定生态空间的空间格局。第四步:空间位置的更新,根据自身的历史最优值及粒子群的全局最优值进行速度和位置更新。2)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PSO-Markov)是一种土地利用格局预测的新途径,生态空间的数量规模可以通过改进后的马尔科夫模型进行预测,生态空间的格局可以通过微粒群模型进行预测。3)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具有4个特点:第一、数量预测较为合理。第二、搜索范围大、较好地考虑到局部对全局的影响。第三、受问题维数变化影响小,在求解多目标问题时具有明显优势。第四、收敛时间短、运算速度快、易于实现。4)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空间总体数量减少,其中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变化最明显,空间变化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地区。生态空间总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的扩张。因此,要控制城市群的人口密度,优化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的数量结构及空间布局,尤其要合理规划与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充分发挥水体与未利用地的生态价值,重点保护好生态源地、廊道及关键结点,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生态网络系统,提高系统的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预测 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网络化发展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格局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伟 常黎丽 彭翀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4-79,共6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化城市群成为一种高级空间发展模式。通过构建网络化空间模型,揭示了长株潭城市群现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处于均质发展状态,核心城市极核功能初步形成,部分节点城市成长为次核心城...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化城市群成为一种高级空间发展模式。通过构建网络化空间模型,揭示了长株潭城市群现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处于均质发展状态,核心城市极核功能初步形成,部分节点城市成长为次核心城市,验证了其具备多中心网络化模式的雏形。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各节点城市特征,分别从空间、产业、交通、生态等方面提出"四集"优化策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网络化 空间格局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交通网络与城市群旅游地耦合协调演化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兆峰 赵松松 杨显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2-972,共11页
基于交通网络和城市群旅游地的双向视角,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典型案例地,构建城市群交通网络和旅游地的耦合协调演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和... 基于交通网络和城市群旅游地的双向视角,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典型案例地,构建城市群交通网络和旅游地的耦合协调演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和旅游地发展水平呈协同上升态势,演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发展水平差异呈倒"U"型下降态势。②城市群交通网络和旅游地发展空间格局均呈现出以长沙为热点区,其他城市为外围受辐射冷点区的空间格局特征,但内部空间格局的非均衡性仍然较大。③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和旅游地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由"失调"阶段逐渐向"转型过渡"和"优化协调"阶段演变,长沙市一直处于高耦合协调的单极态势,中高耦合协调度地区趋于集聚于城市群东部旅游集散地,低耦合协调度区位指向远离旅游集散地的城市群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旅游地 交通网络 耦合协调 演化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环长株潭城市群湿地生态安全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廖柳文 秦建新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17-1226,共10页
本文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TM影像解译后的土地利用数据、MODIS影像计算的植被指数,以及人口、经济和气候数据等为数据源,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2000-2010年... 本文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TM影像解译后的土地利用数据、MODIS影像计算的植被指数,以及人口、经济和气候数据等为数据源,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2000-2010年湿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2000、2005、2010年湿地生态安全指数均值分别为0.7268、0.7151和0.7196,湿地生态安全状态"良好",生态安全等级程度为"较安全"。(2)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差异性明显,一级湿地生态安全区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周边,二级湿地生态安全区沿主要河流分布,三级湿地生态安全区主要分布在2个或3个城市之间的交界区域。(3)研究期间环长株潭城市群湿地面积变化明显,该区域湿地总面积逐年减少;森林沼泽、草本沼泽、湖泊、河流、水田的斑块分维数均呈增加趋势;水库/坑塘、河流破碎度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景观类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减少。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与转型、湿地景观结构与功能、自然因素等方面对影响该区域湿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直接作用于湿地生态环境,通过改变区域景观和土地利用结构使湿地面积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湿地生态安全。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通过改变水热状况和植被覆盖,间接影响湿地生态安全。针对该区域湿地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安全 环长株潭城市群 PSR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STIRPAT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兆峰 廖红璐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33,共10页
为探究旅游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算2005—2016年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量,利用STIRPAT模型及岭回归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接待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收入、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 为探究旅游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算2005—2016年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量,利用STIRPAT模型及岭回归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接待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收入、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及城镇化水平与其他因素的交互项与交通碳排放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结果显示:(1)长株潭地区的交通碳排放保持较高速持续增长,节能减排压力大;(2)人均旅游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对交通碳排放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3)城镇化水平与单位GDP能耗的交互项对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城镇化水平与接待旅游人数及人均旅游收入的交互项对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促进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旅游经济 STIRPAT模型 岭回归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宾津佑 李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4-40,共7页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23个市县区,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农...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23个市县区,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二者耦合度介于0.7820~0.9986之间,二者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耦合协调度介于0.1062~0.5301之间,表明二者之间协调发展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总体呈北高南低分布态势;全局Moran's I指数表明二者的耦合协调在空间上呈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局部空间自相关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形成了以热点区为核心向外围冷点区依次过渡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基于LUR模型探究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的影响——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婉莹 刘艳芳 +2 位作者 刘耀林 安子豪 银超慧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51-2261,共11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最主要城市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当前微观尺度下空气监测点周围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影响的研究较少,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选取地形、污染源、人口、道路交通、土地利用与城市景观格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最主要城市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当前微观尺度下空气监测点周围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影响的研究较少,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选取地形、污染源、人口、道路交通、土地利用与城市景观格局6大类预测变量,其中城市景观格局选取边缘密度、连续度、形状指数、斑块平均面积、蔓延度、均匀度指数7个景观指数,运用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所选取的土地景观格局指数可以解释研究区PM2.5浓度的73.2%的变异,模型拟合较好;(2)影响PM2.5浓度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建设用地、林地、草地与水体。微观尺度下城市各类型景观格局中连续度和形状指数对PM2.5影响显著,建设用地连续度越高,分布越集聚,PM2.5浓度越高;水体形状指数越小,形状越简单规则,越易降低PM2.5浓度;(3)城市整体景观格局中,景观聚集程度与景观多样性等因素对PM2.5浓度产生重要影响。减少景观内各类型斑块的离散分布,使各景观类型均匀分布于整体景观内,有助于降低PM2.5浓度。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大气防治与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LUR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涛 杨知建 +3 位作者 甘德欣 王志远 陈希 齐增湘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9-545,共7页
基于1990、1995、2000、2005、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及植被类型图、土壤类型图,借助Arc GIS10.0软件,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转变方向、转变带来的碳排放强度及碳汇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性等方面,分析20 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 基于1990、1995、2000、2005、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及植被类型图、土壤类型图,借助Arc GIS10.0软件,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转变方向、转变带来的碳排放强度及碳汇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性等方面,分析20 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碳效应。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显著特征为耕地与林地间的相互转变以及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2)长株潭城市群碳效应变化呈倒"U"形趋势,整体碳汇能力减弱,碳效应空间分异明显。与其他区县相比,长沙、株洲、湘潭3市市区及望城县、长沙县这5个区县的土地利用转变碳效应及碳汇能力变化更明显,差异性大,这与区域人口密度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直接相关;(3)可考虑通过限制林地及草地转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及经济布局、防止生境破碎化及生态系统退化等措施来控制土地利用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土地利用/覆被 碳效应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耦合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兆峰 汤桂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88-97,共10页
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测度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能够为促进区域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 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测度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能够为促进区域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除水域生态系统外,其它生态系统均有所下降,各生态系统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也有所减少。2)2005—2018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的旅游城镇化响应水平可分为三个阶段:2005—2009年间为初步发展阶段,此时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有所下降;2010—2014年间为平稳响应阶段,旅游城镇化响应水平较为稳定;2015—2018年间为稳步上升阶段,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明显增加,旅游业与城市化能够共同发展。3)研究期间,随着时间推移,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在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沙市出现轻度失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旅游城镇化 耦合协调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评价的数据包络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晶淇 吴立潮 +2 位作者 李春华 徐剑武 江莉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2,共6页
土地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长株潭城市化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入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概念,利用投入产出指标分析了长株潭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长株潭城市化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入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概念,利用投入产出指标分析了长株潭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阐述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识别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关的问题。结果显示:(1)长株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对超效率值2010年都趋于高位;(2)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变化趋势与长株潭城市群趋同。研究发现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相对效率还可调配至最佳状态;超效率DEA对定量刻画土地利用集约评价更具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超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一体化治理模式探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黎敏 刘俊月 焦小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8-22,共5页
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纵深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一体推进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与必然要求。当前,传统的以政府单维主导为核心的环境治理模式、平行政府间的利益分割、政府官员... 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纵深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一体推进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与必然要求。当前,传统的以政府单维主导为核心的环境治理模式、平行政府间的利益分割、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缺失、生态一体化立法存在诸多局限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群生态一体化进程。因此,从意识、制度以及行为等三个层面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一体化治理模式的最优策略选择,力图构建起一种由政府主导、法制化的生态协同治理模式,即长株潭城市群内平行政府间协同治理和包含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治理,以期形成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建设与生态治理良性互动与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生态一体化 模式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城市群核心区发展边界识别 被引量:11
20
作者 武凯华 李朝奎 +1 位作者 刘俊杰 郝豪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8-1426,共9页
准确识别当前城市群建设进程中核心区发展边界是研究城市群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一种研究思路:采用空间句法分析城市群道路网,将得到的4个分析指标融合成新指标--"城市群集群度",并提取"城市群集群度"等值线和&... 准确识别当前城市群建设进程中核心区发展边界是研究城市群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一种研究思路:采用空间句法分析城市群道路网,将得到的4个分析指标融合成新指标--"城市群集群度",并提取"城市群集群度"等值线和"城市群集群度"曲线,通过计算找到最佳阈值从而提取出城市群核心区发展边界。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将基于空间句法的研究结果与基于Densi-Graph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在除去数据质量因素后,城市群核心区发展边界识别差异有望控制在10%以内。研究表明: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城市群核心区发展边界识别方法容易获取计算数据,适用范围广,可靠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边界提取 空间句法理论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