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嫦娥一号卫星的初步科学成果与嫦娥二号卫星的使命 被引量:34
1
作者 欧阳自远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在轨运行495d,一共取得了1.37Tbyte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在此基础上生产出4Tbyte科学应用数据产品。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在轨运行495d,一共取得了1.37Tbyte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在此基础上生产出4Tbyte科学应用数据产品。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各项科学目标,为推动我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嫦娥二号卫星在嫦娥一号卫星取得圆满成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将于今年年底前发射升空。嫦娥二号卫星从发射到第一次近月制动所经历的时间由13d缩短为5d,环月轨道高度由200km降低为100km,CCD相机的像元分辨率由120m提高到10m,激光高度计测量月面高程由1次/s提高到5次/s。嫦娥二号卫星将重点开展对月面着陆区地形地貌的精细探测,试验验证相关关键技术,为探月二期月面软着陆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月探测工程 嫦娥一号卫星 嫦娥二号卫星 月球探测器 科学任务 科学成果
下载PDF
Orbit determination for Chang'E-2 lunar probe and evaluation of lunar gravity models 被引量:31
2
作者 Li PeiJia Hu XiaoGong +5 位作者 Huang Yong Wang GuangLi Jiang DongRong Zhang XiuZhong Cao JianFeng Xin Na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514-522,共9页
The Unified S-Band (USB) ranging/Doppler system and the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system as the ground tracking system jointly supported the lunar orbit capture of both Chang'E-2 (CE-2) and Chang... The Unified S-Band (USB) ranging/Doppler system and the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system as the ground tracking system jointly supported the lunar orbit capture of both Chang'E-2 (CE-2) and Chang'E-1 (CE-1) missions. The tracking system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precise orbits for scientific data processing. New VLBI equipment and data processing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based on CE-1 experiences and implemented for CE-2. In this work the role VLBI tracking data played was reassessed through precision orbit determination (POD) experiments for CE-2. Significant improve- ment in terms of both VLBI delay and delay rate data accuracy was achieved with the noise level of X-band band-width syn- thesis delay data reaching 0.2-0.3 ns. Short-arc orbit determina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only 15 min's range and VLBI data was able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3 h's orbit using range data only by a 1-1.5 order of magnitude, confirming a similar conclusion for CE-1. Moreover, because of the accuracy improvement, VLBI data was able to contribute to CE-2's long-arc POD especially in the along-track and orbital normal directions. Orbital accuracy was assessed through the orbital overlapping analysis (2 h arc overlapping for 18 h POD arc). Compared with about 100 m position error of CE-l's 200 kin x 200 km lunar orbit, for CE-2's 100 km x 100 km lunar orbit, the position errors were better than 31 and 6 m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and for CE-2's 15 km^100 km orbit, the position errors were better than 45 and 12 m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In addi- tion, in trying to analyze the Delta Differential One-Way Ranging (ADOR) experiments data we concluded that the accuracy of ADOR delay was dramatically improved with the noise level better than 0.1 ns and systematic errors better calibrated, and the Short-arc POD tests with ADOR data showed excellent results. Although unable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dependent lunar gravity model, the tr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e-2 VLBI orbit determination lunar gravity field
原文传递
嫦娥二号卫星轨道设计 被引量:24
3
作者 周文艳 杨维廉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5期24-28,共5页
嫦娥二号卫星的轨道设计是在充分继承嫦娥一号轨道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做了适应性改进。轨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参数选择、发射窗口、速度增量需求以及嫦娥二号卫星和嫦娥一号卫星不同点的对比,提出了整个飞行... 嫦娥二号卫星的轨道设计是在充分继承嫦娥一号轨道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做了适应性改进。轨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参数选择、发射窗口、速度增量需求以及嫦娥二号卫星和嫦娥一号卫星不同点的对比,提出了整个飞行轨道的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号卫星 月球探测器 转移轨道 使命轨道 轨道设计
下载PDF
嫦娥二号的初步成果 被引量:20
4
作者 欧阳自远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1-395,共5页
嫦娥二号承担着试验直接奔月的新轨道,试验验证月面软着陆相关的关键技术的使命。嫦娥二号绘制了全月球7 m分辨率的影像图和嫦娥三号着陆区虹湾分辨率为1 m的高清图像,圆满完成各项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二号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监测太阳活... 嫦娥二号承担着试验直接奔月的新轨道,试验验证月面软着陆相关的关键技术的使命。嫦娥二号绘制了全月球7 m分辨率的影像图和嫦娥三号着陆区虹湾分辨率为1 m的高清图像,圆满完成各项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二号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监测太阳活动,在距离地球700万km处与4179"战神"号小行星最近距离小于1 km的交会探测,拍摄到分辨率10 m的小行星形状、大小与表面结构的高清图像。当前嫦娥二号已经远离地球6 500万km,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小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号 先导星 日地拉格朗日L2 4179“战神”号小行星
下载PDF
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0
5
作者 赵葆常 杨建峰 +3 位作者 汶德胜 高伟 常凌颖 薛彬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1期14-21,共8页
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设计思想与结果、发射前检测与地面推扫成像试验。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仍采用与嫦娥一号相同的线阵推扫成像模式,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技术指标要求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地元分辨率由嫦娥... 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设计思想与结果、发射前检测与地面推扫成像试验。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仍采用与嫦娥一号相同的线阵推扫成像模式,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技术指标要求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地元分辨率由嫦娥一号的120m提高为嫦娥二号在100km圆轨上优于7m与在100km/15km椭圆轨道近月弧段优于1m。地元分辨率提高,加之轨道降低造成地速增大,致使在100km/15km椭圆轨道上对虹湾极低反射率的月面成像时最长曝光时间不能超过0.6ms。同时又要求相机在100km圆轨上曝光时间为4.5ms时不产生饱和,即CCD立体相机既要满足100km圆轨的全月面立体成像,同时又要满足在100km/15km椭圆轨道上1m成像分辨率的局域高精细探测,从而要求扩大相机的动态范围以及提高探测灵敏度,这些都使嫦娥二号CCD相机的设计、研制难度大幅增加。实际设计与发射前检测表明,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很好地满足了任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号卫星 月球探测器 双线阵CCD立体成像 光学总体方案 光学设计 试验验证
下载PDF
嫦娥二号日地拉格朗日L2点探测轨道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伟仁 崔平远 +1 位作者 乔栋 黄江川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987-1991,共5页
嫦娥二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月球环绕轨道飞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飞行任务.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该任务的轨道设计问题,提出了高精度星历模型下日-地拉格朗日L2点附近Lissajous目标轨道的设计方案;针对复杂日-地-月系统动力学环境,... 嫦娥二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月球环绕轨道飞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飞行任务.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该任务的轨道设计问题,提出了高精度星历模型下日-地拉格朗日L2点附近Lissajous目标轨道的设计方案;针对复杂日-地-月系统动力学环境,基于非线性动力系统流形等理论,提出了日-地与地-月双三体系统下的低能量转移轨道方案.飞行试验结果证明了嫦娥二号日-地拉格朗日L2点探测轨道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号 拉格朗日点 Lissajous轨道 三体问题 低能量转移
原文传递
基于嫦娥数据的月球虹湾区域TiO2、MgO含量反演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翔 陈建平 +3 位作者 许延波 郑永春 闫柏琨 吴昀昭 《地学前缘》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6,共9页
月球虹湾地区覆盖多种地质类型,构造类型众多,包括较古老的高地、风暴洋(目前发现了最年轻的玄武岩喷发单元)、雨海(重要的月面历史划分节点)和冷海等月海玄武岩地质单元。撞击坑类型众多,从碗型撞击坑到较大型内部发生玄武岩填... 月球虹湾地区覆盖多种地质类型,构造类型众多,包括较古老的高地、风暴洋(目前发现了最年轻的玄武岩喷发单元)、雨海(重要的月面历史划分节点)和冷海等月海玄武岩地质单元。撞击坑类型众多,从碗型撞击坑到较大型内部发生玄武岩填充的柏拉图撞击坑均有。虹湾也将是中国未来的探月着陆区候选区域。反演该区域TiO2、MgO含量的分布对于月球科学研究和未来月球资源开采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Ti元素对月海玄武岩的演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研究Mg元素的分布可以探索高地区域富镁月岩等。文中利用LSC2;的Apollo样品,采用修正光谱角度与基于光谱反射率多元统计(MNF)的数学模型,依据嫦娥一号高光谱数据反演TiO2、MgO含量,将LQ-4区域划为高钛、中钛、低钛区域以及富镁岩高地区域,将它们与Lucey、Shkuratov等人的光学模型用于aementine影像和伽马射线谱仪数据填图的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具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虹湾 嫦娥一号 多元统计分析 TIO2 MGO MNF
下载PDF
“嫦娥二号”探测小行星任务转移轨道设计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磊 刘勇 +2 位作者 曹建峰 唐歌实 周建亮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268,共7页
文章研究了CE-2小行星探测任务的转移轨道设计。首先分析了已编目小行星的轨道分布及运动特性,基于飞行任务约束选择了合适的交会目标。其次,基于微分修正法研究了转移轨道的设计,通过约束修正量改善了微分迭代收敛性能,给出了转移轨道... 文章研究了CE-2小行星探测任务的转移轨道设计。首先分析了已编目小行星的轨道分布及运动特性,基于飞行任务约束选择了合适的交会目标。其次,基于微分修正法研究了转移轨道的设计,通过约束修正量改善了微分迭代收敛性能,给出了转移轨道的遍历搜索设计流程。最后,在CE-2卫星剩余推进剂的约束下,基于CE-2精密轨道设计了能量最优转移轨道,并分析了转移轨道的测控和通信约束条件。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内合适的小行星交会目标为4 179和214 869,交会小行星4 179的最小速度增量约97.312 m/s,剩余推进剂满足任务需求,同时国内测站可以满足测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号 小行星 转移轨道 微分修正 深空探测
下载PDF
嫦娥二号探测器轨道确定与支持 被引量:12
9
作者 董光亮 樊敏 +1 位作者 李培佳 黄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7-463,共7页
针对嫦娥二号探测器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距月面100km高度捕获月球、完成既定任务后飞往日地第二拉格朗日平动点等飞行轨道方面的新特点,分析了定轨预报策略,利用事后精密轨道,全面评估了关键变轨点定轨预报和变轨后快速定轨的精度,其... 针对嫦娥二号探测器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距月面100km高度捕获月球、完成既定任务后飞往日地第二拉格朗日平动点等飞行轨道方面的新特点,分析了定轨预报策略,利用事后精密轨道,全面评估了关键变轨点定轨预报和变轨后快速定轨的精度,其中,近月制动前3h定轨预报至近月点的位置误差为1km,速度误差为0.3m/s。利用不同月球引力场模型进行环月轨道精密定轨,根据实测数据残差分析和精密星历比对的结果,采用SGM100h引力场模型的定轨残差均方根最大。此外,针对嫦娥二号扩展任务,分析了不同测轨条件下的定轨精度,测量数据残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扩展任务中途修正前的定轨弧段内,测距、时延和时延率数据的残差分别为5m,5ns和1p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号 任务设计 定轨策略 月球引力场 日地L2 定轨精度
下载PDF
嫦娥二号卫星大容量存储器设计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斌 沈卫华 +2 位作者 朱岩 梁耀明 陈晓敏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5期99-104,共6页
根据嫦娥二号月球卫星分别需在100km圆轨道获取分辨率优于10m的月面立体图像,以及在100km/15km椭圆轨道获取分辨率优于1.5m的立体图像需求,设计了NAND型FLASH存储芯片的固态大容量存储器,其存储容量达128Gbit。设计中采用了并行扩展加... 根据嫦娥二号月球卫星分别需在100km圆轨道获取分辨率优于10m的月面立体图像,以及在100km/15km椭圆轨道获取分辨率优于1.5m的立体图像需求,设计了NAND型FLASH存储芯片的固态大容量存储器,其存储容量达128Gbit。设计中采用了并行扩展加流水线操作的方式,提高了存储和擦除速率;引入了"簇"的概念,在存储过程中,数据以簇(64kbit)为基本单位,以4级流水线的方式,顺序加载到各自存储区的物理空间中,最高存储速率可达500Mbit/s,满足存储速率256Mbit/s的设计指标。此存储器可同时存储嫦娥二号卫星全部有效载荷的全部科学探测数据和工程参数,以及卫星月球紫外敏感器的图像数据,并支持存储与回放下行数据同时进行。在空余存储空间不足时,可进行自主擦除操作,为下一圈探测数据储备足够的存储空间,另外,也可通过地面指令进行指定块数和时间范围的擦除操作。在轨测试及长期运行结果表明,大容量存储器设计完全满足任务需求和指标要求,有效保障了嫦娥二号任务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的实现,也为探月二期后续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号卫星 固态存储器 闪存 设计
下载PDF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iO_2 mapping using Imaging Interferometer data from Chang'E-1 被引量:10
11
作者 LING ZongCheng ZHANG Jiang +7 位作者 LIU JianZhong ZHANG WenXi ZHANG GuangLiang LIU Bin REN Xin MU LingLi LIU JianJun LI ChunLa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20期2082-2087,共6页
The distribution of titanium abundance on the lunar surface is important knowledge for lunar geologic studies and future resource utilization.In this paper,we develop a preliminary model based on"ground truths&qu... The distribution of titanium abundance on the lunar surface is important knowledge for lunar geologic studies and future resource utilization.In this paper,we develop a preliminary model based on"ground truths"from Apollo and Luna sample-return sites to produce a titanium abundance map from Chang’E-1 Imaging Interferometer(IIM) images.The derived TiO2 abundances are validated with Clementine UVVIS results in several regions,including lunar highlands neighboring the Apollo 16 landing site,and high-Ti and low-Ti maria near the standard site of Mare Serenitatis(MS2) .The valid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iO2 abundances modeled with Chang’E-1 IIM data are overestimated for highlands(~0.7 wt.%) and low-Ti maria(~1.5 wt.%) and underestimated for high-Ti maria(~0.8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干涉仪 嫦娥一号 成像 映射 月球表面 资源利用率 玛丽亚
原文传递
嫦娥二号卫星技术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江川 饶炜 +1 位作者 孟林智 黄昊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5期7-11,共5页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器,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进行飞行试验,并试验探月工程二期的部分关键技术,以深化月球科学探测。文章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在轨道设计、高灵敏度X频段深空应答机等6方面的技术特点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嫦娥二号卫星 月球探测器 先导星 技术特点分析
下载PDF
First-round design of the flight scenario for Chang’e-2’s extended mission:take off from lunar orbit 被引量:8
13
作者 Yang Gao Heng-Nian Li Sheng-Mao He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466-1478,共13页
Chang'e-2, Chinese second lunar probe, was inserted into a 100 km altitude low lunar orbit on October 9th, 2010, its purpose is to continuously photograph the lunar surface and possibly chosen landing sites for futur... Chang'e-2, Chinese second lunar probe, was inserted into a 100 km altitude low lunar orbit on October 9th, 2010, its purpose is to continuously photograph the lunar surface and possibly chosen landing sites for future lunar missions. The probe will still carry considerable amount of propellant after completing all prescribed tasks in about six months. After 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Chang'e-2, we began designing the probe's subsequent flight scenario, considering a total impulse of 1 100 m/s for takeoff from low lunar orbit and a maximum 3× 10^6 km distance for Earth-probe telecom- munication. Our first-round effort proposed a preliminary flight scenario that involves consecutive arrivals at the halo orbits around the Earth-Moon L1/L2 and Sun-Earth L1/L2 points, near-Earth asteroid flyby, Earth return, and lunar impact. The designed solution of Chang'e-2's subsequent flight scenario is a multi-segment flight trajectory that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making the final decision on Chang'e-2's extended mission, which is a flight to the Sun-Earth L2 point, and a possible scheme of lunar impact via Earth flyby after remaining at the Sun-Earth L2 point was also presented. The proposed flight trajectory, which possesses acceptable solution accuracy for mission analysis, is a novel design that effectively exploits the invariant manifolds in the circular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and the patched-manifold-conic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e-2 Lunar mission Lagrange point Invariant manifold Patched-manifold-conic method
下载PDF
Overall scheme and on-orbit images of Chang’E-2 lunar satellite CCD stereo camera 被引量:8
14
作者 ZHAO BaoChang YANG JianFeng +5 位作者 WEN DeSheng GAO Wei CHANG LingYing SONG ZongXi XUE Bin ZHAO We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9期2237-2242,共6页
The goals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missions for Chang'E-2 lunar satellite require high detection sensitivity and large imaging dynamic range for the onboard CCD cameras. The TDI CCD image sensor was adopted for ... The goals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missions for Chang'E-2 lunar satellite require high detection sensitivity and large imaging dynamic range for the onboard CCD cameras. The TDI CCD image sensor was adopted for the two linear CCD stereo cameras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lunar reconnaissance of the world. The design argumentation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magers meet the mission requirements. The satellite was launched on 1 October 2010 at zero window. The cameras obtained images of 7 m resolution on the 100 km orbit for the first time on 24 October 2010, and operated once again on 27 October 2010 to take stereo images of the Sinus Iridum with the resolution better than 1.5 m. On the near-moon-arc of 15 kmxl00 km elliptical orbit, the images are very clear and rich of grey scales, indicating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Chang'E-2 engineering mission. At the present the cameras are acquiring the full lunar surface stereo images with 7 m resolution on the 100 km circular orbit to complete their scientific 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ar satellite change -2 CCD stereo camera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target Sinus lridum image
原文传递
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再校正与全月铁钛元素反演 被引量:7
15
作者 凌宗成 张江 +5 位作者 刘建忠 李勃 武中臣 倪宇恒 孙灵芝 陈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8,共12页
月球表面的元素和物质成分分布是理解月球成岩与地质演化历史的重要线索。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IIM)是我国首台月球探测成像光谱仪器,其获得的大量月球高光谱数据已成为我国未来探测月球成分与地质演化研究的宝贵基础数据。本文利... 月球表面的元素和物质成分分布是理解月球成岩与地质演化历史的重要线索。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IIM)是我国首台月球探测成像光谱仪器,其获得的大量月球高光谱数据已成为我国未来探测月球成分与地质演化研究的宝贵基础数据。本文利用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发布的IIM B版本2C级数据,开发出一套数据再定标流程,获得了较为可靠的月表相对反射率数据。我们在新校正数据的基础上开展月球表面FeO、TiO_2的反演建模,获得了全月FeO和TiO_2分布图,这些图件是进行月球地质填图的基础。校正数据反演的FeO和TiO_2分布与前人对Clementine UVVIS数据的反演结果相近,表明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高地的低铁岩石成分(一般小于8%)佐证了月球月壳形成的过程中的岩浆洋分异假说,而月海玄武岩的TiO_2成分变化范围较大(0~13%)则表明月海玄武岩来源于不同的月幔源区。根据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全月FeO分布图,可将月球表面物质类型总体划分为高地斜长岩和月海玄武岩,而根据TiO_2分布可以进一步将月海玄武岩划分为5种不同钛含量的玄武岩岩石类型。FeO和TiO_2在全月范围内的分布表明Apollo和Luna返回的月球样品不能够代表全月范围内的矿物成分多样性,月球岩浆演化历史比前人认为的要复杂。未来月球样品返回任务(如嫦娥五号)如能赴这些特殊地区进行取样,将很有可能返回重要的月球科学研究发现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 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 数据再校正 FeO反演 TiO_2反演
下载PDF
近月空间带电粒子环境——“嫦娥1号”“嫦娥2号”观测结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馨悦 张爱兵 +2 位作者 荆涛 孔令高 张珅毅 《深空探测学报》 2019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嫦娥1号"(CE-1)、"嫦娥2号"(CE-2)都安装了1台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High-energetic Particles Detectors,HPD)和2台太阳风离子探测器(Solar Wind Ion Detectors,SWIDs),进行了月球轨道200 km和100 km空间环境探测,... "嫦娥1号"(CE-1)、"嫦娥2号"(CE-2)都安装了1台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High-energetic Particles Detectors,HPD)和2台太阳风离子探测器(Solar Wind Ion Detectors,SWIDs),进行了月球轨道200 km和100 km空间环境探测,获得了月球轨道空间高能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和重离子)能谱随时间的演化特征、等离子体与月球相互作用特征以及太阳风离子速度、密度和温度参量。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低年、空间环境扰动水平相对较低、月球处于太阳风中时,近月空间带电粒子环境的基本特征与行星际空间相比变化不大。CE-1、CE-2在轨运行期间,发现了多起0.1~2 MeV能量电子急剧增加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在月球从太阳风运动到磁尾的所有空间区域,其中20%的事件伴随着卫星周围等离子体离子加速。模拟和统计研究表明:能量电子急剧增加使得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电位大幅下降导致了离子加速现象的发生;能量电子总流量大于1011 cm-2时,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充电电位可达负的上千伏。此外,月表溅射与反射太阳风离子、太阳风"拾起"离子等空间环境事件的发现,揭示了太阳风离子和月球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1号 嫦娥2 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 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月球
下载PDF
嫦娥二号探测器在轨运行视景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兴烨 刘建军 +2 位作者 任鑫 邹小端 李春来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2年第2期114-120,共7页
针对嫦娥二号探测器在轨运行阶段的仿真需求,充分发挥视景仿真的优势,利用嫦娥一号探测器获得的地形和影像数据、日地月嫦娥二号探测器星历数据,基于OSG(OpenScene Graph)设计了针对嫦娥二号任务的在轨运行视景仿真系统。论述了该系统... 针对嫦娥二号探测器在轨运行阶段的仿真需求,充分发挥视景仿真的优势,利用嫦娥一号探测器获得的地形和影像数据、日地月嫦娥二号探测器星历数据,基于OSG(OpenScene Graph)设计了针对嫦娥二号任务的在轨运行视景仿真系统。论述了该系统的开发平台,系统总体框架,并对系统的实现进行了详细描述。论述了月球模型数据构建,嫦娥二号探测器构建,星历数据库构建与访问,仿真实体空间位置的实时更新,CCD立体相机探测过程的仿真,视点的控制等实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完全能满足嫦娥二号任务在轨运行仿真的要求,并已应用于嫦娥二号任务执行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景仿真 嫦娥二号探测器 OSG
下载PDF
定位归算在嫦娥二号任务实时阶段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金岭 刘鹂 +1 位作者 郑为民 钱志瀚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89-895,共7页
该文统计分析了嫦娥二号任务实时阶段的VLBI观测时延和定位结果的精度,讨论了定位归算方法在嫦娥二号卫星关键弧段实时轨迹监测中的应用,从定位归算角度分析了X波段测控体制试验的关联技术指标,为我国后续探月卫星任务进行了有益的方法... 该文统计分析了嫦娥二号任务实时阶段的VLBI观测时延和定位结果的精度,讨论了定位归算方法在嫦娥二号卫星关键弧段实时轨迹监测中的应用,从定位归算角度分析了X波段测控体制试验的关联技术指标,为我国后续探月卫星任务进行了有益的方法与软件铺垫,积累了工程与技术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轨迹监测 定位归算 嫦娥二号
原文传递
利用嫦娥二号微波辐射计数据的全月亮温制图 被引量:5
19
作者 连懿 陈圣波 +1 位作者 孟治国 张莹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2-737,共6页
中国嫦娥绕月卫星在世界上首次搭载了微波辐射计,用于获取不同深度月壤的微波辐射亮温,而这正是月壤厚度研究和月壤表层参数信息反演的基础。基于嫦娥二号的微波辐射计2C级数据,建立4个频率通道(3.0、7.8、19.35、37.0GHz)在不同纬度下... 中国嫦娥绕月卫星在世界上首次搭载了微波辐射计,用于获取不同深度月壤的微波辐射亮温,而这正是月壤厚度研究和月壤表层参数信息反演的基础。基于嫦娥二号的微波辐射计2C级数据,建立4个频率通道(3.0、7.8、19.35、37.0GHz)在不同纬度下的亮温日变化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亮温数据进行时角校正,得到了正午时刻的全月微波亮温图。结合CCD影像和DEM数据比较的结果表明,处理后的亮温数据很好地反映了月球的地形特征及月表的反射率信息。基于高频的亮温数据对月球亮温异常区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都是哥白尼纪的新鲜撞击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号卫星 微波辐射计 亮温 时角
原文传递
“嫦娥二号”后续小行星飞越探测任务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磊 吴伟仁 +1 位作者 唐歌实 周建亮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7,共5页
为了实现对4179小行星飞越之后的嫦娥二号卫星的最大限度利用,提出了后续小行星飞越探测计划,研究了相关飞行任务设计。基于嫦娥二号卫星轨道、剩余燃料和测控距离等约束,设计了能量最优的转移轨道,给出了合适的小行星交会目标。研究了... 为了实现对4179小行星飞越之后的嫦娥二号卫星的最大限度利用,提出了后续小行星飞越探测计划,研究了相关飞行任务设计。基于嫦娥二号卫星轨道、剩余燃料和测控距离等约束,设计了能量最优的转移轨道,给出了合适的小行星交会目标。研究了不同轨道控制方式下的转移轨道中途修正。基于我国深空测控网分布,分析了嫦娥二号后续小行星飞越探测任务的测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嫦娥二号剩余燃料,合适的飞越探测目标为小行星1997XF11和2005VS,转移过程中我国深空测控站每天可以实现8h以上跟踪,中途修正速度增量小于1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号 任务设计 飞越探测 小行星 中途修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