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昌耀的精神救赎之路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玉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4,共8页
中国当代西部诗人昌耀所铸造的诗歌世界是独特的。昌耀诗歌在以悲剧意识为主调的诗歌文本后面隐含着另一精神主脉,即与宿命论、荒诞意识、孤独意识、受难意识相抗衡的精神救赎之路。诗人试图借助诗歌、家园、爱、死亡来实现对人生的突... 中国当代西部诗人昌耀所铸造的诗歌世界是独特的。昌耀诗歌在以悲剧意识为主调的诗歌文本后面隐含着另一精神主脉,即与宿命论、荒诞意识、孤独意识、受难意识相抗衡的精神救赎之路。诗人试图借助诗歌、家园、爱、死亡来实现对人生的突围。探索诗人精神救赎之路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昌耀诗歌的思想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精神救赎 诗歌 家园意识 死亡
下载PDF
穆旦、昌耀诗歌力感品质比较研究
2
作者 袁佳运 薛媛元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穆旦、昌耀两位诗人的创作虽然历史语境、生活经验和诗学动机迥异,却都达到了凸显力感品质的诗学效果。两人通过意象的吟咏、文本气质的打造和生命策略的选择分别实现了力感品质在火与水两个不同方向的具象化,而火、水给予读者的感官体... 穆旦、昌耀两位诗人的创作虽然历史语境、生活经验和诗学动机迥异,却都达到了凸显力感品质的诗学效果。两人通过意象的吟咏、文本气质的打造和生命策略的选择分别实现了力感品质在火与水两个不同方向的具象化,而火、水给予读者的感官体验与哲学内涵也使得力感品质的凸显有了感官、历史、文化、哲学的支撑。同样突出的力感品质,是火水同归的创作实践所达成的诗学效果,也为分析与比较穆旦、昌耀的诗学效果提供了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昌耀 力感品质 诗学效果
下载PDF
试论昌耀诗歌抒情风格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冰红 孙强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62-65,共4页
昌耀的诗歌创作开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 ,他的抒情风格几经历变 ,但总是超越凡俗 ,卓然独立于高原之上 ,以雄奇高邈、以及现代意识塑造了自己的诗歌品质。本文试图从高原情思、史诗气质、现代意识三个方面探讨昌耀诗歌的抒情风格。
关键词 昌耀 抒情风格 高原情思 史诗气质 现代意识 当代诗歌 西部诗歌
下载PDF
昌耀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悖论性及其诗学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范云晶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6-183,共8页
昌耀20世纪90年代诗歌具有鲜明的悖论性,主要表现为“高原经验”观照下的城市认知悖论,想说清又不想说清的表意悖论,以及坚信与怀疑并在的意义探寻悖论。悖论特征既是诗人悖论式生存实际与矛盾内心的外化,又是为了满足有效表意需要的自... 昌耀20世纪90年代诗歌具有鲜明的悖论性,主要表现为“高原经验”观照下的城市认知悖论,想说清又不想说清的表意悖论,以及坚信与怀疑并在的意义探寻悖论。悖论特征既是诗人悖论式生存实际与矛盾内心的外化,又是为了满足有效表意需要的自我调整,这一时期混杂、盘诘与玄奥诗歌风貌的形成亦与此相关。悖论性真实地勾勒出昌耀个人的精神历险轨迹,呈现了诗人与现实的互动关系,同时亦彰显出现代汉语诗歌文体本身应有的表达之难,具有多重诗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20世纪90年代诗歌 悖论性
下载PDF
在冷寂的思绪中张扬生命强力——论昌耀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嘉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9-52,共4页
生命,是昌耀诗歌的总主题,呈示生命,是昌耀全部诗歌的根本目的和内在逻辑。昌耀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了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文章关注昌耀写于 1962 年的短诗《峨日朵雪... 生命,是昌耀诗歌的总主题,呈示生命,是昌耀全部诗歌的根本目的和内在逻辑。昌耀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了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文章关注昌耀写于 1962 年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创作于早期、并不太著名的诗作,定格了昌耀所有诗歌的情绪基调和精神向度,是他生命精神质量的承载,更是他对生命本质强力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诗歌 生命强力
下载PDF
解读昌耀 被引量:2
6
作者 赖振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20,共6页
昌耀是一个不被人理解的诗人。因地域及时代的因素,他的诗长期以来备受诗坛及读者的冷落。就他的诗的价值而言,在中国当代诗歌,乃至整个中国诗歌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他的诗通过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的艺术化抒写及对其的审美超越,最... 昌耀是一个不被人理解的诗人。因地域及时代的因素,他的诗长期以来备受诗坛及读者的冷落。就他的诗的价值而言,在中国当代诗歌,乃至整个中国诗歌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他的诗通过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的艺术化抒写及对其的审美超越,最终实现了人性与诗性、诗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悲剧意识 命运主题 崇高 荒诞
下载PDF
昌耀研究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凯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23-28,共6页
昌耀及其诗歌的价值是一个逐渐被认识的过程,今天,其作为新诗史上大诗人的地位已被肯定,但还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对于昌耀诗歌及其生平资料的分析研究还远未达到充分的空间。
关键词 昌耀 昌耀诗歌研究 昌耀生平资料
下载PDF
昌耀:孤独的行者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成孝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97-104,共8页
昌耀得益于西部的闭塞,顺利渡过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精神危机。然而在接踵而来的90年代的更大范围、更为深广的危机中,他陷入了更为深刻的孤独,被人类生存的宿命所震撼,一种深刻的悲剧感油然而生。
关键词 昌耀 知识分子 精神危机 悲剧
下载PDF
英雄主义与悲剧意识——昌耀诗歌的精神品质探索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玉玲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1,共4页
昌耀诗歌中最显著的精神品质是英雄主义和悲剧意识。昌耀的英雄主义精神是诗人为战胜生存的艰辛而进行搏击努力的内在动力,是诗人进行自我拯救的途径之一。昌耀对于英雄主义的颂赞是低姿态的,苦难使诗人不自觉地选择了低姿态。昌耀诗歌... 昌耀诗歌中最显著的精神品质是英雄主义和悲剧意识。昌耀的英雄主义精神是诗人为战胜生存的艰辛而进行搏击努力的内在动力,是诗人进行自我拯救的途径之一。昌耀对于英雄主义的颂赞是低姿态的,苦难使诗人不自觉地选择了低姿态。昌耀诗歌的另一精神品质是悲剧意识。昌耀的悲剧意识的形成既来自于诗人多舛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生命体验,也与诗人价值观念的轰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昌耀的悲剧感接近于存在主义的悲剧观。英雄主义和悲剧意识这两种思想意识在昌耀诗歌中既相分离又相融合,统一在昌耀悲壮的苦斗精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英雄主义 悲剧意识 苦斗精神 精神品质
下载PDF
论昌耀故乡情结的三重向度
10
作者 林长磊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4-100,共7页
昌耀的故乡情结最初呈现为思乡与思亲的情感渴求。归来后昌耀的生存境况得到改善,青海成为昌耀的第二故乡,昌耀的故乡情结由原初地域情感性的思乡之念升华到精神的思索,并构筑了自己的精神原乡。在由感性到精神的转化过程中,生存的意义... 昌耀的故乡情结最初呈现为思乡与思亲的情感渴求。归来后昌耀的生存境况得到改善,青海成为昌耀的第二故乡,昌耀的故乡情结由原初地域情感性的思乡之念升华到精神的思索,并构筑了自己的精神原乡。在由感性到精神的转化过程中,生存的意义被放大,乡愁从最初的地域情感之念转变为形而上的生命体验,因此昌耀的故乡情结并非仅限于地域、情感的思念,而是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第一故乡的地域情感之念,是身处异乡对故乡的怀念;二是历经波折归来后对精神原乡的守望与建构,是对自我精神理想崇高感的顶礼膜拜;三是哲理性的乡愁,是从形而上的角度思索对生命本质和生命之乡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诗歌创作 故乡情结 乡愁 精神原乡 知性探寻
下载PDF
试论昌耀早期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涛 《唐都学刊》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昌耀是“一个 1 7岁便以纯正与诗结缘的人”。他的诗歌创作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初 ,但他受到评论界的关注是在 80年代。评论界关注比较多的也是他复出后的作品。然而 ,昌耀早期的作品与他复出后的作品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诗人在早... 昌耀是“一个 1 7岁便以纯正与诗结缘的人”。他的诗歌创作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初 ,但他受到评论界的关注是在 80年代。评论界关注比较多的也是他复出后的作品。然而 ,昌耀早期的作品与他复出后的作品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诗人在早期创作中以自然为主要题材 ,表达了他雄奇壮美的、质感坚硬的、粗朴自然的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诗歌 高原 题材 自然 雄奇古朴
下载PDF
重审昌耀诗歌中涵蕴的西部精神
12
作者 张定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5-82,共8页
昌耀是当代西部诗人中的明珠,他的诗歌风格刚健、气势恢宏、情感深隽、体悟独到,堪为西部乃至中国文学的模范。其诗中最为引人注目、最值得我们反复审思的是一种浑融于字里行间的“西部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主体存在价值的确证、对文学... 昌耀是当代西部诗人中的明珠,他的诗歌风格刚健、气势恢宏、情感深隽、体悟独到,堪为西部乃至中国文学的模范。其诗中最为引人注目、最值得我们反复审思的是一种浑融于字里行间的“西部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主体存在价值的确证、对文学现实功能的坚守、对民族传统美德的护持三个方面。这些精神理应受到当今诗界的重视,其对于今天的诗歌摆脱内蕴浅薄、格局狭小、格调不高的弊病应能有所助益,也能帮助中国人民增强自信,破除万难走向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西部精神 主体价值 文学功能 民族美德
下载PDF
诗,可为殉道者的宗教——昌耀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清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4-97,共4页
当代诗人昌耀独具魅力的诗歌品质的形成,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以及远离主流文化的亚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他用诗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用诗诠释了精神追求对于生命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诗歌品质 生命价值 诗人 历史意识
下载PDF
昌耀诗歌意象的整体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池永文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2-56,共5页
昌耀及其诗歌的存在,应属当代中国诗坛的一种特别的收获。他的诗歌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他卓然的人格品质和精神境界体现了诗人之所以为诗人的存在价值和当代意义。他在物欲之"冷焰"的"烘烤"中,"... 昌耀及其诗歌的存在,应属当代中国诗坛的一种特别的收获。他的诗歌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他卓然的人格品质和精神境界体现了诗人之所以为诗人的存在价值和当代意义。他在物欲之"冷焰"的"烘烤"中,"无语独坐"于西部雪原,用诗歌感发着"百年焦虑",同时不忘构筑一座可供身心憔悴的现代人休憩、静养的"精神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现代诗研究 当代文学 诗歌意象
下载PDF
常态生存中的焦虑与灵魂烘烤——论昌耀1986年后的诗歌创作
15
作者 肖涛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42-47,59,共7页
昌耀的诗歌创作在1986年之后是一个转折,在昌耀这一生的创作中,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现状对于昌耀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与他罹难的岁月又有着诸多的不同。昌耀在1986年之后的作品,也大都反映了这种惶惑中的焦虑心... 昌耀的诗歌创作在1986年之后是一个转折,在昌耀这一生的创作中,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现状对于昌耀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与他罹难的岁月又有着诸多的不同。昌耀在1986年之后的作品,也大都反映了这种惶惑中的焦虑心态。本文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昌耀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1986年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昌耀:诗以及诗人的神话
16
作者 何瀚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8-10,共3页
当我们从现象学角度认识昌耀及其诗歌时,会有不同的结论,甚至有时截然相反,这正是其人其诗丰富性的意义所在。他是一面镜子,既照见了自身的矛盾、软弱,也照见了世人的复杂、暧昧。我们在看到他的局限和自由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自己的局限... 当我们从现象学角度认识昌耀及其诗歌时,会有不同的结论,甚至有时截然相反,这正是其人其诗丰富性的意义所在。他是一面镜子,既照见了自身的矛盾、软弱,也照见了世人的复杂、暧昧。我们在看到他的局限和自由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自己的局限和自由。由此,人类才能希望走出物质的窄门,走向精神的广阔,而不是总把人置于物质与精神的悖论之中,始终不得解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神话 悲剧 死亡 西部
下载PDF
从穆旦到昌耀:新诗的语言质感论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易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15-21,共7页
尽管穆旦和昌耀所处的历史语境与个人境遇大不相同,诗学动机也大不一致,其写作却获得了相似的诗学效果:词汇本身充满力度,诗歌语言获具一种独特的质感。但就诗学经验而言,昌耀显然已经在穆旦基础之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由两人的诗学经... 尽管穆旦和昌耀所处的历史语境与个人境遇大不相同,诗学动机也大不一致,其写作却获得了相似的诗学效果:词汇本身充满力度,诗歌语言获具一种独特的质感。但就诗学经验而言,昌耀显然已经在穆旦基础之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由两人的诗学经验可引申为对于"新诗"命题的思考:对以现代汉语为基本语言质地的新诗人而言,如何赋予诗歌语言以更大强度?如何创制出更加符合自己写作个性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语言 质感 穆旦 昌耀
下载PDF
论昌耀对中国当代主流诗歌的超越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玉玲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对昌耀写于1961年的一首小诗的文本进行剖析,将昌耀诗歌纳入文学史中,从文学史的视野中指出昌耀诗歌对主流诗歌超越的诸种质素,并进一步揭示出昌耀诗歌产生的深层原因和一个伟大诗人产生的规律,进而探寻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实践基石。
关键词 昌耀 超越 诗艺观 颂歌范式 苦难 困境
下载PDF
赶路:生命内力的深度领悟——论昌耀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诗歌精神特质
19
作者 王昌忠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451-454,共4页
1980年代中期以后,昌耀的诗歌呈现出两方面的特色:一是悲剧意识的深化,一是张扬生命力的内化。这个阶段昌耀诗歌的精神指向与此前是在一致基础上的递进和深入。
关键词 昌耀 1980年 诗歌精神 悲剧意识 生命力
下载PDF
远去的荒原,回归的角笛——昌耀诗歌的生态解读
20
作者 王军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09-112,共4页
昌耀的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众生有灵、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随着他从荒原回到城市,“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日益增强。寻找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是昌耀始终不变的追求。
关键词 昌耀 诗歌 生态 天人合一 回归自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