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保护——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基点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祖群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56-160,共5页
当前大遗址保护的发展理念已趋向从传统的一维生态环境观上升到二维环境观(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从大环境观概念着手,可实现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二维环境视角下,汉长安城大遗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以此分析大遗址环境保护... 当前大遗址保护的发展理念已趋向从传统的一维生态环境观上升到二维环境观(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从大环境观概念着手,可实现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二维环境视角下,汉长安城大遗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以此分析大遗址环境保护的方法,并从技术层面与社会管理层面上寻求大遗址保护的环境突破,最后得出结论:环境保护是大遗址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应以人为本,寻求保护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不断探索与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方法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 大遗址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十六国、北朝长安城遗址出土建筑材料简论
2
作者 刘振东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和北朝时期的西魏、北周都是利用汉长安故城营建新都,后赵也在长安城内做过较大规模的建设。本文利用十六国、北朝长安城遗址出土的建筑材料,参考其他遗址及墓葬资料,分别对长条砖、板瓦、筒瓦和瓦当进行... 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和北朝时期的西魏、北周都是利用汉长安故城营建新都,后赵也在长安城内做过较大规模的建设。本文利用十六国、北朝长安城遗址出土的建筑材料,参考其他遗址及墓葬资料,分别对长条砖、板瓦、筒瓦和瓦当进行了类型学研究,并对它们的时代做了推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北朝 长安城遗址 建筑材料
下载PDF
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直城门大街试掘简报 被引量:4
3
作者 徐龙国 刘振东 +4 位作者 张建锋 林玉学 吴新年 董惠杰 王新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4-49,共16页
汉长安城直城门大街为东西向,西起西城墙中段的直城门,向东先后与横门大街、厨城门大街和安门大街相交,是进出西部城门、连通长安城西郊的重要通道。经勘探,直城门大街从直城门至安门大街十字长约2900米,其间道路最大宽62米[1]。为进一... 汉长安城直城门大街为东西向,西起西城墙中段的直城门,向东先后与横门大街、厨城门大街和安门大街相交,是进出西部城门、连通长安城西郊的重要通道。经勘探,直城门大街从直城门至安门大街十字长约2900米,其间道路最大宽62米[1]。为进一步了解该大街的宽度、路面结构及使用沿革情况,受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的委托,在考古勘探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选择在西距直城门约990.7米处、今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街道办事处小刘寨村北进行试掘(图一),布93.5米×2米的南北向探沟(T1)一条,面积为187平方米(图二)。试掘工作从2009年3月6日至4月16日。下面简要报道此次试掘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汉长安城 直城门大街 三股道
原文传递
唐两京都城遗址出土越窑瓷器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谢西营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本文梳理了唐代两京都城长安城和洛阳城遗址范围内出土的若干越窑青瓷,并结合最近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掘情况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从而研究探讨越窑瓷器的贡瓷年代,产品面貌以及运输路径等方面的问题。认为早在唐代早期,越窑瓷器就已经纳入... 本文梳理了唐代两京都城长安城和洛阳城遗址范围内出土的若干越窑青瓷,并结合最近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掘情况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从而研究探讨越窑瓷器的贡瓷年代,产品面貌以及运输路径等方面的问题。认为早在唐代早期,越窑瓷器就已经纳入皇家宫廷用瓷的名单之内,至唐代中期持续,唐代晚期作为贡窑继续输入宫廷。至于其输送路径,从目前来看,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浙东运河、隋唐大运河输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长安城遗址 洛阳城遗址 贡瓷 青瓷 秘色瓷
原文传递
唐长安兴庆宫总体地形地势原貌初探
5
作者 张冬冬 姜欣禹 +1 位作者 弓葶 池梦洁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23-128,共6页
地形是复原唐兴庆宫的重要线索,然因历史久远、史料稀缺而尚未得到既往研究关注。首先借助考古资料界定唐兴庆宫遗址范围,而后通过实地测绘、地形地势变迁回顾以及相关史料依据,考证唐兴庆宫总体地形地势原貌。反驳“龙池本是平地”之说... 地形是复原唐兴庆宫的重要线索,然因历史久远、史料稀缺而尚未得到既往研究关注。首先借助考古资料界定唐兴庆宫遗址范围,而后通过实地测绘、地形地势变迁回顾以及相关史料依据,考证唐兴庆宫总体地形地势原貌。反驳“龙池本是平地”之说,推进龙池大体走向认知,补充其宫殿区与园林区方位倒置的原因,并对唐兴庆宫景象原貌进行部分初步推测,以期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长安城 兴庆宫 遗址 地形地势 原貌推测
原文传递
唐长安城太极宫承天门形制初探
6
作者 罗瑾歆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81,2,共12页
唐长安城的宫城太极宫正门为承天门,门外设有双阙、朝堂、肺石、登闻鼓[1]。承天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初名广阳门,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改名为昭阳门,后又名显阳门;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名为顺天门,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 唐长安城的宫城太极宫正门为承天门,门外设有双阙、朝堂、肺石、登闻鼓[1]。承天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初名广阳门,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改名为昭阳门,后又名显阳门;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名为顺天门,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名为承天门[2]。1959~196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对长安城城垣、市坊、街道等进行整体勘察时发现了承天门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长安城 太极宫 承天门 三门道 三出阙
原文传递
遗址保护区乡村居民景观价值感知与态度评价——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幺 赵振斌 +1 位作者 张铖 郝亭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71-1980,共10页
在与社区相关的开发或保护活动中,社区居民主观态度直接影响着规划项目可行性。探索适用的社区态度表达方法,成为社区有效参与规划决策的关键。利用参与式制图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9个村落的243位居民景观感知价值... 在与社区相关的开发或保护活动中,社区居民主观态度直接影响着规划项目可行性。探索适用的社区态度表达方法,成为社区有效参与规划决策的关键。利用参与式制图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9个村落的243位居民景观感知价值进行调查,采用热点分析、对应分析和相容度指标分析,揭示居民感知的景观价值空间构成,景观价值与土地利用的对应关系及其与现有搬迁保护方案的相容度,在此基础上识别出4种社区态度类型区域。研究表明:1基于相容度反映的汉长安城遗址社区态度具有地点依赖性,这种态度的空间差异为社区规划管理、矛盾冲突管控提供了更细致的社会数据支持;2案例社区居民景观感知价值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规律性,并与一定的物质景观基础(土地利用)相关联,这种关联性的认识,有利于解释景观变化可能产生的社会现象;3参与式制图结合景观价值的调查为感知景观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通过制图可视化,统计分析和指标模型构建,能够揭示景观感知价值的空间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制图 景观价值 相容度 社区参与 社区态度 汉长安城遗址
原文传递
西安市唐长安城大明宫丹凤门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23
8
作者 龚国强 何岁利 李春林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49,i0011-i0012,共13页
丹凤门是唐长安城内大明宫的正南门,属于等级最高的五门道制。遗址由墩台、门道、隔墙、马道、城墙等部分组成,出土较多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此次发掘对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和古代建筑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安 唐长安城 大明宫 丹凤门遗址
原文传递
汉长安城遗址乡村社区意义空间构成 被引量:21
9
作者 赵振斌 褚玉杰 +1 位作者 郝亭 张铖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06-1621,共16页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对乡村意义空间的认识能够帮助理解社区居民与居住环境之间复杂的心理联系,为缓解搬迁改造过程中非经济因素引起的社会矛盾提供思路。本研究利用半结构访谈、参与式制图方法,对汉长安城遗址申遗搬迁的9个村落...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对乡村意义空间的认识能够帮助理解社区居民与居住环境之间复杂的心理联系,为缓解搬迁改造过程中非经济因素引起的社会矛盾提供思路。本研究利用半结构访谈、参与式制图方法,对汉长安城遗址申遗搬迁的9个村落社区的251位居民进行调查。通过对访谈结果的质性分析,获得地方特征类目12种,地方意义类目7大类,34小类。在此基础上,对地方特征和意义间的关联进行了交叉分析,并采用GIS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工具,揭示了居民感知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村子、文化遗址、房屋和人构成了地方特征的主体,而地方适应、个人情感、历史文化联系和个人价值与成就成为地方的主要意义。地方特征作为意义的承载体,对意义的承载既有集合性特点,也表现出了明显的选择性。众多地方特征承载的意义共同形成意义体系,定义了当地的地方性,使此地区别于其他地方。另外,村民的地方感知具有空间结构,村落和遗址周围为感知热点区域,这些区域承载居民内心的重要的地方意义。情感联系、地方适应和个人认同可用于解释意义空间的对于居民的重要性。本研究延伸的措施建议是,以某种形式将典型的地方特征保留下来,有助于搬迁的社区居民故土情结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特征 意义空间 质性分析 参与式制图 汉长安城遗址 乡村社区
原文传递
西安市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 被引量:17
10
作者 安家瑶 龚国强 +1 位作者 何岁利 李春林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9-34,i0009-i0010,共7页
2001~2004年对太液池遗址进行了发掘,弄清了太液池周岸的不同结构,发现了道路、建筑基址、人造园林景观、水井、排水沟等重要遗存,出土了大量珍贵遗物。这称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展现了这座皇家园林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 西安市 唐代 长安城 大明宫 太液池遗址 唐长安城 园林建筑 建筑艺术 皇家园林 中国古代
原文传递
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5
11
作者 龚国强 何岁利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26,共20页
对太液池西岸的发掘,作为中日合作开展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课题的第一步,为中国古代宫廷池苑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发掘表明池岸主要由夯土筑成,岸面上保存有池边大道、房屋基址、廊庑建筑以及排水系统,还确认了... 对太液池西岸的发掘,作为中日合作开展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课题的第一步,为中国古代宫廷池苑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发掘表明池岸主要由夯土筑成,岸面上保存有池边大道、房屋基址、廊庑建筑以及排水系统,还确认了太液池西北角的进水渠。出土遗物包括铭文砖、瓦当及陶、瓷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长安城 大明宫 太液池遗址 地层堆积 出土遗迹
原文传递
汉长安城长乐宫发现凌室遗址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振东 张建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6,共4页
2004年10~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于汉长安城长乐宫的西北部.今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办事处罗家寨村东北发掘出土了一组形制独特的建筑遗址,编号为长乐宫五号建筑遗址。
关键词 长安城 长乐宫 凌室遗址 中国 文物考古 出土遗物 建筑遗迹
原文传递
汉长安城桂宫三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3
作者 Sino-Japanese Joint Archaeological Team from IA,CASS,and Nara National Cultural Properties Institute,Japan,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83,共10页
This building site lies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Guigong Palace, about 160m east of Tiesuo village, Liucunbao township, Weiyang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It consists of two large-sized house-foundatio... This building site lies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Guigong Palace, about 160m east of Tiesuo village, Liucunbao township, Weiyang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It consists of two large-sized house-foundations arranged from north to south, seven small house-foundations between them, and six ruined walls. The unearthed terra-cotta and pottery objects include bricks, tiles, tile-ends, supports, spindle whorls, jars and lamps. In addition, there are irons, stone tools and copper coins. The houses seem to have not been suitable to human living and activities and must have been a complex of storage rooms built in the Guigong Palace in the mid and late Western Han period, the discovery of 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material for studying the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the Guigong Pal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 长安城 建筑遗址 简报
原文传递
汉长安城综论——纪念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六十年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振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6,共8页
汉长安城是汉代的都城,具有中心性、威严性、礼仪性、安全性和时代性等特征。它是汉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有象征统治阶层无上权力的城墙和宫殿,有用以规范统治秩序的社稷和宗庙,还有守卫政权的军队和武库等。汉长安城是封建... 汉长安城是汉代的都城,具有中心性、威严性、礼仪性、安全性和时代性等特征。它是汉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有象征统治阶层无上权力的城墙和宫殿,有用以规范统治秩序的社稷和宗庙,还有守卫政权的军队和武库等。汉长安城是封建帝都的进一步发展,又对后世都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遗址 考古 六十年 都城 中心
原文传递
共生理论下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发展策略探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曼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期170-173,共4页
随着城市扩张速度的加快,城市周边的大遗址生存空间逐渐被蚕食,大遗址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棘手问题。本文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借助“共生”理念的引入,探讨共生体系的形成途径,即在宏观层面形成遗址发展依托西安市的寄生模式,在中... 随着城市扩张速度的加快,城市周边的大遗址生存空间逐渐被蚕食,大遗址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棘手问题。本文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借助“共生”理念的引入,探讨共生体系的形成途径,即在宏观层面形成遗址发展依托西安市的寄生模式,在中观层面形成遗址区和村落非对称均衡发展的偏利共生模式,在微观层面形成遗址点和周边环境的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同时加强各个层级之间的空间联动,营造多元化的共生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正向的共生体系,进而激发汉长安城遗址的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 共生理论 多层级分析
下载PDF
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植物修复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婷 张晓巍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1期41-45,共5页
近年来,大遗址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做好环境保护措施才能保证大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通过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环境植物修复案例的实践分析,对大遗址进行的绿化养护工作的现状及出现的相关问题做了简要的总... 近年来,大遗址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做好环境保护措施才能保证大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通过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环境植物修复案例的实践分析,对大遗址进行的绿化养护工作的现状及出现的相关问题做了简要的总结概述,并结合遗址的历史风貌、生态环境恢复策略及国内一些大遗址保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似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使大遗址在被有效地保护利用的同时,能够保证相应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其在"丝绸之路"遗产建设上发挥重要的历史文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环境植物修复 汉长安城未央宫 遗址保护 丝绸之路
下载PDF
大遗址保护下的村落街巷空间评价——以西安市讲武殿村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丹 冯艳 +2 位作者 张凌 王冬梦 孔德政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12-117,152,共7页
以西安市讲武殿村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遗址保护政策及相关规划,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将矫正后的轴线导入Depthmap X软件中,对连接值、整合度、选择度和可理解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讲武殿村房屋布局集中,村民注重整体生活和交通,导致空... 以西安市讲武殿村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遗址保护政策及相关规划,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将矫正后的轴线导入Depthmap X软件中,对连接值、整合度、选择度和可理解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讲武殿村房屋布局集中,村民注重整体生活和交通,导致空间渗透性较弱;由于受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村民日常出行受限,总体整合度较差,局部整合度较高;村庄整体选择度偏低,对村庄的对外接待潜力影响较大;村庄可理解度较低,外来人员难以对村落的结构进行感知与理解。村落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强化村庄空间节点功能,结合大遗址保护背景,打造舒适宜人的地方性绿色空间,提升村庄的可达性和交通保障功能,为村庄未来发展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保护 汉长安城遗址 村落 保护与发展 讲武殿村 西安市
下载PDF
有机更新视域下城市型大遗址保护利用研究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军民 赵柏翔 《中国名城》 2023年第12期24-32,共9页
处于城市周边的大遗址具有特殊的区位条件与纷繁芜杂的外部环境,文物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其保护利用工作涉及大范围、各层级、多维度、多主体,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由遗址保护与... 处于城市周边的大遗址具有特殊的区位条件与纷繁芜杂的外部环境,文物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其保护利用工作涉及大范围、各层级、多维度、多主体,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由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现状切入,一方面回顾遗址区的发展演变过程,得出大遗址系统要素之间秩序的失衡是遗址区低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对近年来的保护工作进行反思,认为遗址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需要进一步增强。在此背景下,引入有机更新理论,将其作为一种全方位引领遗址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人口、用地、产业、空间、保障机制等角度入手,在遗址区各要素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和谐的秩序,引导一种由小及大、持续渐进的遗址保护利用及区域发展模式,进而达成文物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型大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 有机更新 秩序
下载PDF
西安市汉长安城北宫一号建筑基址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龙国 张建锋 刘振东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1-69,共19页
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对汉长安城北宫一号建筑基址进行发掘。揭露主体建筑1座、附属建筑3组、排水管道7条、渗井6个、灰坑27个等,出土较多的砖、瓦当等建筑材料和陶器,以及少量铜器、铜钱、石器,并发现大量动、植物遗存。此次发掘对... 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对汉长安城北宫一号建筑基址进行发掘。揭露主体建筑1座、附属建筑3组、排水管道7条、渗井6个、灰坑27个等,出土较多的砖、瓦当等建筑材料和陶器,以及少量铜器、铜钱、石器,并发现大量动、植物遗存。此次发掘对认识北宫的营建历史、宫内布局、建筑特征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汉长安城 北宫一号建筑基址 西汉早期 西汉中期至王莽末年
原文传递
唐长安城西市考古新发现与相关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岁利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9-123,70,共16页
唐长安城西市近些年有许多考古新发现,内容主要涉及十字街、石板桥、石涵洞、街道和水沟、木板桥、砖砌水涵洞、水井、灰坑、骨器作坊以及一些重要佛教遗物等。这些新发现为西市的规划格局、商业遗存结构、佛教文化以及西市繁荣与变迁... 唐长安城西市近些年有许多考古新发现,内容主要涉及十字街、石板桥、石涵洞、街道和水沟、木板桥、砖砌水涵洞、水井、灰坑、骨器作坊以及一些重要佛教遗物等。这些新发现为西市的规划格局、商业遗存结构、佛教文化以及西市繁荣与变迁等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研究表明,西市众多商业遗存模式为临街开店,并集店后制造、加工于一体的"前店后坊"格局。西市不仅是商品交换与贸易的集散地,而且是集加工制造、住宅、娱乐、漕运等于一体大型商业综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长安城 西市 新发现 考古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