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念”之道:慧能禅思想的原创性与禅悟的奥秘 被引量:1
1
作者 顾明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3,178,共13页
禅宗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创性来自惠能的《坛经》,但在后来,禅宗的发展似乎出现一种趋势,该趋势大大削弱了惠能原初思想的原创性,并显示了一种将惠能的禅思想重新皈依于汉传佛教思想的体制性努力。因此,很有必要追寻惠能... 禅宗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创性来自惠能的《坛经》,但在后来,禅宗的发展似乎出现一种趋势,该趋势大大削弱了惠能原初思想的原创性,并显示了一种将惠能的禅思想重新皈依于汉传佛教思想的体制性努力。因此,很有必要追寻惠能禅宗思想的源头,还原其思想的革命性。采用史料研究与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照老庄道家思想细读惠能对《金刚经》的解读及其敦煌版《坛经》中的创新思想和修行方法,旨在揭示禅的独创性和普世吸引力,以及迄今为止禅悟不为人知的秘密。结论是惠能禅思想的渊源不是佛教的“空”,而是道家的“无”,其核心思想是“无念”之道,而禅悟也并非佛教的觉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佛教 印度禅 坛经 禅悟
下载PDF
大慧宗杲研究的新推进——任静伟《大慧宗杲思想研究》读后
2
作者 米进忠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7-109,共3页
任静伟的《大慧宗杲思想研究》一书,无论是选题还是内容结构,均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从而在已有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推进了关于大慧宗杲的研究,对中国思想史研究走向精细化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然而,该书也存在诸多不足,... 任静伟的《大慧宗杲思想研究》一书,无论是选题还是内容结构,均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从而在已有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推进了关于大慧宗杲的研究,对中国思想史研究走向精细化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然而,该书也存在诸多不足,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具体来说,该书对大慧宗杲的禅法思想缺乏深刻的体悟与理解,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论述存在疏误,在脚注及参考文献的运用上也出现了许多错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慧宗杲思想研究》 大慧宗杲 禅学
下载PDF
黄庭坚禅学管窥——以贬谪黔戎时期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钱志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69,共14页
观察黄庭坚中年时期学禅的经历,可以看出黄庭坚与佛教和禅宗的关系。黄庭坚学佛,是为了解决现实人生的问题,其佛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命哲学。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是其正式皈依佛教的标志,其在佛教与神仙道教方面有不同的态度。黄... 观察黄庭坚中年时期学禅的经历,可以看出黄庭坚与佛教和禅宗的关系。黄庭坚学佛,是为了解决现实人生的问题,其佛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命哲学。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是其正式皈依佛教的标志,其在佛教与神仙道教方面有不同的态度。黄庭坚属于临济宗黄龙派,参悟黄龙禅学的重要“话头”,并有自己的领悟。黄龙派重视教学、“钳鎚妙密”的教学方法对黄庭坚平常的教学法也有影响。禅宗的修习上,有重宗与重教的区别,黄庭坚在禅学上宗与教兼重、经论学习与“话头”参悟并重,他在思想上不仅不拘于一派,而且融合儒释道三家。从元祐末到贬谪黔州、戎州时期,是黄庭坚佛禅之学的精进期。依据佛教的实相、涅槃等概念,尝试探测黄庭坚领悟佛学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山谷道人 禅学 黄龙派 实相证悟
原文传递
从董其昌的题跋看他的书画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连起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9,共14页
董其昌是晚明的书画大家,他借禅论书画,其书画的理论和鉴定意见,至今仍有很大影响。通过对他的一些书画题跋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题跋作为艺术创作的心得体会,有很多是言前人所未言的创见;但作为书画鉴定的方法和判断,则有不少是错误的... 董其昌是晚明的书画大家,他借禅论书画,其书画的理论和鉴定意见,至今仍有很大影响。通过对他的一些书画题跋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题跋作为艺术创作的心得体会,有很多是言前人所未言的创见;但作为书画鉴定的方法和判断,则有不少是错误的。进一步剖析和考订,可以看出,董其昌的鉴定方法往往是命题式的。而支配这种方法的思想,除去禅的外表,仍是晚明占主导地位的阳明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禅宗 王维 江山雪霁图 雪江归棹图 兰亭序 兰亭诗 戏鸿堂帖 洛神十三行
原文传递
从“无住”到“圆融”:论中国禅宗对般若思想的误读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学国 金鑫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61,共9页
般若学是禅宗的重要思想基础,但是在如来藏佛学以及崇尚自然、固守当下的华夏精神背景下,禅宗不自觉地对般若思想产生了一些误读:禅宗先是将般若的即色即空理解为即色即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即事而真的思想,然后又进一步将般若的性相... 般若学是禅宗的重要思想基础,但是在如来藏佛学以及崇尚自然、固守当下的华夏精神背景下,禅宗不自觉地对般若思想产生了一些误读:禅宗先是将般若的即色即空理解为即色即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即事而真的思想,然后又进一步将般若的性相不二理解为理事圆融,这两处误读决定了禅宗思想的本体论基础;与此相应,晚期禅宗的修道论也逐渐把般若的真俗平等理解为佛法现成。于是,禅宗的立场就从般若的色空、性相、真俗的双非双遣,不自觉地转移到理事的和合一味、互摄互融,即从"无住"转到"圆融"。在这种误读过程中,禅宗逐渐丧失了般若原有的绝对超越理想,并在晚期最终融入华夏的自然思维传统,它的发展也因而进入了死胡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般若学 禅宗 即事而真 理事圆融 一切现成
原文传递
南泉对马祖禅法的继承与修正
6
作者 高雨洁 《普陀学刊》 2023年第2期236-245,343,共11页
南泉普愿为洪州宗著名禅师。他的禅思想既反对其师马祖将作为“用”的当下人在现实层面的种种知觉作用,与作为“体”的佛性道无障碍地等同,又为日常生活、现实作用留有余地。简而述之,南泉提倡在彻底否定知解逻辑思维而回归道之原初状态... 南泉普愿为洪州宗著名禅师。他的禅思想既反对其师马祖将作为“用”的当下人在现实层面的种种知觉作用,与作为“体”的佛性道无障碍地等同,又为日常生活、现实作用留有余地。简而述之,南泉提倡在彻底否定知解逻辑思维而回归道之原初状态后,再通达道与现实作用,于日常生活中任运自然,达到真正的自由状态。而究其根本,南泉的禅思想是为了修正马祖禅之理论困境和弊端,解决其在禅林引起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泉普愿 马祖道一 禅宗 洪州宗
下载PDF
禅宗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语用诠释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海叶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9,共6页
迄今对禅、维语言观的比较多从纯哲学角度进行。从语用学的意义和语境视角对禅宗“不立文字”、“平常心是道”与维特根斯坦“不可说”、“语言游戏、生活形式”的语言思想进行比较也是有意义的,前者的“佛法大意”对应的是后者“不可... 迄今对禅、维语言观的比较多从纯哲学角度进行。从语用学的意义和语境视角对禅宗“不立文字”、“平常心是道”与维特根斯坦“不可说”、“语言游戏、生活形式”的语言思想进行比较也是有意义的,前者的“佛法大意”对应的是后者“不可说”的“人文意义”。意义和语境是奠定禅维瑰丽的语言哲学宫殿不可或缺的基石,是其语言思想跨越时空鸿沟,镜像映照的秘密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维特根斯坦 语境 意义 语言游戏
下载PDF
似真似幻“倒影月”:古画中的一类独特物象 被引量:4
8
作者 施锜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91,共15页
自宋代始,中国古代绘画中月的形象并不少见。然从传世的画作来看,画中还时常出现"倒影月",这个现象常被人们忽略。值得研究的是,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古画仅表现倒影中的月这一物象,极少表现全景倒影。本文将传世绘画作品作为... 自宋代始,中国古代绘画中月的形象并不少见。然从传世的画作来看,画中还时常出现"倒影月",这个现象常被人们忽略。值得研究的是,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古画仅表现倒影中的月这一物象,极少表现全景倒影。本文将传世绘画作品作为研究文本,将画中"倒影月"显现的文化源头分为三类,即"倒影月"的文哲"互文"(包括抒情文学、老庄哲学以及叙事文学中的拼贴作用)、佛教传统(尤其是禅宗文化对"倒影月"的特殊诠释)、观月节庆民俗(上元、中元和中秋节等);最后着重阐述了宋代后的经典女性图像母题"掬水月在手"乃是由文学与民俗人类学(即唐代士人诗歌与古代女性的月崇拜)的融合演变而成。同时,笔者以一例最早的西方"倒影月"画为案例,作了中西画中"倒影月"呈现方式的比较,点明了"倒影月"在画中显现的共同内涵即为映月抒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影月 古画 禅宗 民俗 中西比较
原文传递
中晚唐幽州地域禅宗考述 被引量:4
9
作者 尤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8,共11页
本文根据敦煌文书与晚唐五代、辽代的石刻材料,以及后出的僧传和禅宗灯史,全面考察了中晚唐幽州地域禅宗的发展轨迹及其与当地社会的关系。通过考察揭示出:安史之乱后,幽州地域的云居寺流行北宗禅。幽州地区的盘山系北方重要的禅宗基地... 本文根据敦煌文书与晚唐五代、辽代的石刻材料,以及后出的僧传和禅宗灯史,全面考察了中晚唐幽州地域禅宗的发展轨迹及其与当地社会的关系。通过考察揭示出:安史之乱后,幽州地域的云居寺流行北宗禅。幽州地区的盘山系北方重要的禅宗基地,有著名禅僧在此活动。尽管后出的禅宗典籍将它描绘为马祖道的天下,但较早的石刻和敦煌文书所描述的盘山佛教却不是这幅景象。显然,中唐时期马祖道已经渗入盘山的说法是被后出的禅籍建构出来的。敦煌文书与晚唐五代、辽代的石刻材料在叙述中侧重人物生平事迹、时间、地理空间,与当地世俗社会和历史背景紧密相连,重在写实。而后来传世的禅籍却意在突出马祖禅的观念、修行及传导方式,编造一套看似清晰的师承谱系,凸显马祖一系特有的语言系统,在表述中虚实相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幽州 云居寺盘山禅宗
原文传递
从“天人和合”到“心境交融”——佛教心性论影响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的转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学国 秦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中国传统美学在传统的自然思维支配之下缺乏真正的反思思维。这里基本的审美形态是“天人和合”;事物之谓美本质上在于它体现了与“天”或“道”,即作为本体的绝对自然之符合;美的主观性意义完全没有被意识到。佛教心性论的传入和渗透,... 中国传统美学在传统的自然思维支配之下缺乏真正的反思思维。这里基本的审美形态是“天人和合”;事物之谓美本质上在于它体现了与“天”或“道”,即作为本体的绝对自然之符合;美的主观性意义完全没有被意识到。佛教心性论的传入和渗透,使中华民族具有了一种真正的精神反思。隋唐以后文艺(尤其是诗歌)就有了一种与传统显著不同的审美经验,即所谓“心境交融”。“心境交融”的审美经验结构建立在反思基础上,它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直接来源于禅佛教的精神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思维 审美经验 天人和合 心境交融
下载PDF
《红楼梦》大观园蕴含的儒释道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施海英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3-75,110,共4页
中国古典园林哲学意蕴非常深厚,《红楼梦》大观园的设计和营建就深受中国传统儒释道哲学的影响。儒家思想影响了大观园修建的目的和意义;禅宗思想影响了大观园的微观设计;大观园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最大,注重师法自然,妙造自然。
关键词 大观园 儒家 禅宗 道家
下载PDF
禅宗:生活重于教义,审美高于信仰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13,30,共6页
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与传统佛教以及一般的所谓宗教有很大的差异,这往往导致人们很难理解甚至误解禅宗。实际上,禅宗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生活重于教义,审美高于信仰”这十二个字。一方面,禅宗否定佛教教义,将日常生活本身当... 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与传统佛教以及一般的所谓宗教有很大的差异,这往往导致人们很难理解甚至误解禅宗。实际上,禅宗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生活重于教义,审美高于信仰”这十二个字。一方面,禅宗否定佛教教义,将日常生活本身当做修行;另一方面,禅宗又“呵佛骂祖”,抛弃对佛的信仰,只追求个己“禅悦”的审美境界。尽管禅宗看起来颇为离经叛道,但是禅宗依然认为自己没有违背佛教的基本精神且最能反映佛教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日常生活 教义 审美 信仰
下载PDF
汾阳善昭的“颂古”研究
13
作者 卞景 《普陀学刊》 2022年第1期138-165,336-337,共30页
汾阳善昭禅师在北宋初期撰写《颂古百则》,以颂古的形式对一百则公案加以阐述,开创了宋代文字禅的先河。善昭的《颂古百则》挑选的公案涉及各家各派的禅师,围绕佛教、禅宗的一些核心思想和修行方法而展开,包括佛性论、解脱论、般若空观... 汾阳善昭禅师在北宋初期撰写《颂古百则》,以颂古的形式对一百则公案加以阐述,开创了宋代文字禅的先河。善昭的《颂古百则》挑选的公案涉及各家各派的禅师,围绕佛教、禅宗的一些核心思想和修行方法而展开,包括佛性论、解脱论、般若空观、顿悟思想、不二法门、不立文字、机锋、棒喝、勘辩和接引学人的手段等,内容十分丰富。善昭以简洁凝练的颂古阐明公案主旨,是以玄言妙语来解禅、说禅,启发学人通过参究公案而开悟,最终仍以禅悟为根本归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阳善昭 禅宗 文字禅 颂古
下载PDF
论苏辙的佛家思想
14
作者 王煜 《韶关学院学报》 2001年第8期33-39,共7页
苏辙融合老庄和禅学 ,尤其是惠能及其法裔的思想 ,形成了他的佛家思想的特色。他的特殊兴趣是梦。
关键词 苏辙 先秦道家哲学 禅学 佛家思想 惠能 兴趣
下载PDF
韩愈与大颠关系及成因新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世宝 胡孝忠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69-74,共6页
韩愈从辟佛到被贬潮州后与大颠禅师密切交往的前后经过及其原因说明:韩愈反对的是以禅宗北宗为代表的北方佛教,贬湖之后则对由怎能及其几代弟子所创立的南宗佛理有所认识。二人的交往反映了中唐佛教中国化的完成。
关键词 韩愈 禅宗 佛理 潮州
下载PDF
王维山水诗中的画意与禅意 被引量:1
16
作者 明丽霞 《长春大学学报》 2007年第11期47-49,共3页
王维的山水诗构图美、意境美、色彩美,充满诗情画意;情绪恬淡、意境空寂、任运随缘,体现出禅宗的核心精神和意趣。
关键词 王维 山水诗 画意 禅意
下载PDF
从石刻文献看禅宗早期的传灯体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波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2-78,共7页
本文在借鉴前辈学者利用碑刻材料研究中国早期禅宗史的基础上,对有关禅宗传灯体系的唐代碑刻材料进行爬梳分析,初步认为唐代碑刻中对禅宗传灯体系记载的繁简,与碑刻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禅宗发展的大背景有关,立碑者的立场和撰文目的对传灯... 本文在借鉴前辈学者利用碑刻材料研究中国早期禅宗史的基础上,对有关禅宗传灯体系的唐代碑刻材料进行爬梳分析,初步认为唐代碑刻中对禅宗传灯体系记载的繁简,与碑刻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禅宗发展的大背景有关,立碑者的立场和撰文目的对传灯体系的正脉记载也是有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禅宗 传灯世系 碑刻
原文传递
唐代古文学家独孤及与佛学北宗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树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5-28,共4页
独孤及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散文创作是中唐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作为以弘扬儒道为己任的古文家,其思想的主体是儒家思想,同时他又信仰禅宗北宗,对佛学思想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佛学造诣。他尝试类比禅宗北宗和儒... 独孤及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散文创作是中唐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作为以弘扬儒道为己任的古文家,其思想的主体是儒家思想,同时他又信仰禅宗北宗,对佛学思想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佛学造诣。他尝试类比禅宗北宗和儒学之间关系的努力具有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孤及 中唐 北宗 《毘陵集》
下载PDF
“代别”杂考
19
作者 赵娜 杨富学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13-118,共6页
学术界多认为"代别"始于云门文偃,但从禅宗典籍记载看来,并非如此。在石头系药山惟俨和洪州系南泉普愿时期,"代语"已被运用,经过药山的再传弟子洞山良价和石霜庆诸与其弟子的运用而成为风尚。经由行脚僧的传播,到... 学术界多认为"代别"始于云门文偃,但从禅宗典籍记载看来,并非如此。在石头系药山惟俨和洪州系南泉普愿时期,"代语"已被运用,经过药山的再传弟子洞山良价和石霜庆诸与其弟子的运用而成为风尚。经由行脚僧的传播,到雪峰义存及其弟子时代,成为禅学界的普遍现象。"别语"正式出现于南阳慧忠时期,而后逐渐成为展示禅师特色的手段,它们与"公案"的出现和兴起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语 别语 禅宗
下载PDF
试论“护生须是杀”的伦理实践意趣
20
作者 全胜坤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35-38,共4页
在佛教的伦理实践中,主要以慈、悲、喜、舍为路径;而在戒律上,以"不杀生"戒为首的五戒乃是大小乘佛教所共遵。然而,在太虚大师的《生活与生死》一文中,却有"护生须是杀,杀尽乃安生"之句。考其所说,乃古时禅德之说... 在佛教的伦理实践中,主要以慈、悲、喜、舍为路径;而在戒律上,以"不杀生"戒为首的五戒乃是大小乘佛教所共遵。然而,在太虚大师的《生活与生死》一文中,却有"护生须是杀,杀尽乃安生"之句。考其所说,乃古时禅德之说法。虽然禅宗向来有"杀佛杀祖"之说,而"护生须是杀"的说法在伦理实践上却并不寻常。因是之故,便意欲就"护生须是杀"这一主题展开,试图从佛教大小乘之经论典籍中去发现并证明"护生须是杀"这样的一种伦理实践的发展和演进,并解释此护生观的意趣与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生 护生 伦理实践 禅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