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分裂方向的改变和Numb的表达增高在宫颈鳞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小君 叶枫 +2 位作者 陈怀增 吕卫国 谢幸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5期455-457,468,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方向及细胞命运决定子Numb的表达改变与宫颈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测量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9例CIⅡ-Ⅲ、21例CINⅠ及48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的分裂角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上述各例及50例宫颈浸润性鳞癌(I...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方向及细胞命运决定子Numb的表达改变与宫颈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测量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9例CIⅡ-Ⅲ、21例CINⅠ及48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的分裂角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上述各例及50例宫颈浸润性鳞癌(ISCC)的Numb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基底细胞分裂以垂直分裂为主(54.4%);在CINⅠ中,垂直分裂减少(40.3%),而水平分裂增加(32.8%);在CINⅡ-Ⅲ中,细胞分裂方向紊乱。基底细胞分裂角度在CINⅠ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CINⅡ-Ⅲ组与CINⅠ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Numb的表达除在正常对照组和CINI组之间没有差异外,在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从正常对照组到ISCC组逐渐增强。结论细胞分裂方向的改变和Numb分子的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 宫颈鳞状细胞癌 Numb蛋白
下载PDF
宫颈鳞癌患者单一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分布及发病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晔 黄健 +6 位作者 耿建祥 蔡博 李淑锋 顾冬梅 仇玮 候进军 赵雪 《东南国防医药》 2020年第6期581-586,共6页
目的探讨以江苏省为主的区域性宫颈鳞癌患者单一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分布和发病年龄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11月至2019年6月的32家区域性医院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宫颈鳞癌患者1125例资料,从宫颈鳞癌石蜡组织中提取HPV D... 目的探讨以江苏省为主的区域性宫颈鳞癌患者单一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分布和发病年龄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11月至2019年6月的32家区域性医院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宫颈鳞癌患者1125例资料,从宫颈鳞癌石蜡组织中提取HPV 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患者的癌组织行23种HPV检测,检出单一HPV感染型别患者851例,并对其主要单一HPV感染型别及患者的发病年龄进行分析。结果851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主要单一HPV型别感染率依次为16型(69.80%)、18型(7.52%)、58型(5.99%)、52型(3.53%)、33型(3.41%)、31型(3.29%)、59型(2.35%)和45型(1.06%),各主要单一HPV型别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依次是58型为66.57岁、52型为66.27岁、31型为56.93岁、33型为56.69岁、59型为55.70岁、18型为52.23岁、16型为50.76岁。结论不同的单一HPV型别致宫颈鳞癌的风险度不同,其年龄分布也不同,了解其规律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对HPV感染患者的患癌风险进行个体化预判。单一16型的致癌高峰年龄段为40~49岁,而单一58型的致癌高峰年龄段为70~79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单一型别 年龄分布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p16^(INK4A)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顾依群 高子芬 +5 位作者 汪颖南 卢利娟 孙笑非 王荔 李敏 袁峥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不同亚型及p16INK4Ap53、Ki-67、ER在不同程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不同亚型,p16INK4A、p53、Ki-67及ER在204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不同亚型及p16INK4Ap53、Ki-67、ER在不同程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不同亚型,p16INK4A、p53、Ki-67及ER在204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PV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总检出率为64.67%(119/184);在宫颈鳞癌、CIN组中检出最多的感染类型为HPV16/18,尤其在CINⅢ、CINⅡ组中阳性表达率较高;HPV31/33主要在CINI病变中表达;而HPV6/11在尖锐湿疣组检出率最高。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p16INK4A、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增趋势;但ER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减趋势。p16INK4A、p53、Ki-67与HPV16/18型感染关系密切;ER与HPV6/11型感染关系密切。结论HPV 16/18型及p16INK4A、p53、Ki-67在宫颈鳞癌、CINⅢ、CINⅡ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对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协同作用;p16INK4A可以作为诊断宫颈肿瘤性及非肿瘤性增生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P16^INK4A p53 KI-67 ER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雌、孕激素受体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晓波 顾依群 +3 位作者 王爱春 汪颖南 钟萍萍 卢利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571-157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甾体类激素受体ER、PR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PV、ER、PR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PV16/18在正常宫颈组织表达率...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甾体类激素受体ER、PR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PV、ER、PR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PV16/18在正常宫颈组织表达率为0,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PV16/18的表达率逐渐升高,至高度上皮内瘤变组(CINII、III级)达高峰。HPV16/18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PV31/33主要在低度上皮内瘤变组中表达。ER、PR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R-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首要启动因素,ER、PR在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早期起促进作用,但PR也可能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雌激素 孕激素
下载PDF
叶酸缺乏与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异常在宫颈癌变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金桃 丁玲 +3 位作者 郝俊霞 赵维敏 周芩 郝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8-1094,共7页
目的探讨叶酸缺乏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表达异常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在山西某医院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8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105例(其中CINI组52例,CINⅡ/Ⅲ... 目的探讨叶酸缺乏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表达异常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在山西某医院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8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105例(其中CINI组52例,CINⅡ/Ⅲ组53例)和宫颈炎(CI)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其血清叶酸水平。同时,采用体外实验研究方法,对宫颈癌细胞Caski[人乳头瘤病毒(HPV)16阳性]和C33A(HPV阴性)进行不同浓度叶酸干预。检测宫颈组织和细胞中DNMTl蛋白的表达量和mRNA水平。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t检验、方差分析、妒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应用相加效应模型进行交互作用评价。结果cI组、CINI组、CIN11/m组和SCC组血清叶酸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3.21±1.74)、(3.17±1.91)、(2.83±2.23)、(2.66±1.82)rig/ml(P〈0.05),DNMTl蛋白表达水平(元±s)分别为0.92±0.29、1.33±0.38、1.84-4-0.37、2.28±0.55,DNMTlmRNA表达水平(元±s)分别为1.33±0.11、1.27±0.12、1.27±0.12、1.26±0.13;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叶酸含量逐渐降低,DNMTl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高(P值均〈0.05);低叶酸水平和DNMTl蛋白高表达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均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危险比(API)和交互作用指数(S)均显示正相加效应(CINI组:0.27、0.14、1.40;CINⅡ/Ⅲ组:0.47、0.19、1.46;SCC组:1.60、0.31、1.61)。体外研究显示,Caski和C33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从叶酸干预水平为10μg/ml时的11.4%和13.6%分别上升至1000μg/ml时的64.8%和49.4%,随着叶酸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r值分别为0.954、0.969,P值均〈0.05);DNMTI蛋白的表达量随着叶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宫颈鳞状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DNA甲基转移酶1 宫颈癌 细胞
原文传递
雌、孕激素受体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晓波 顾依群 +2 位作者 王爱春 汪颖南 卢利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不同程度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ER、PR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R在正常宫颈组中表达率为10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不同程度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ER、PR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R在正常宫颈组中表达率为100%,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逐渐降低,在宫颈癌组仅为9.76%,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R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不如ER的表达率高,为39.29%,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率也呈降低的趋势,在宫颈癌组其表达率已降至0,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R、PR的表达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ER及PR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免疫组化 ER PR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琛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年第6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80例宫颈鳞癌组织及25例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HDAC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HDAC...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80例宫颈鳞癌组织及25例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HDAC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HDAC2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5.0%)显著高于正常宫颈黏膜组织(16.0%)(P<0.001)。在TNMⅠ期宫颈鳞癌组织中HDAC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7.8%)显著低于TNMⅡ期者(88.4%)(P<0.001);在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组织中HDAC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87.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1.0%)(P=0.001);HDAC2蛋白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158)。HDAC2 mR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7.5%)显著高于正常宫颈黏膜组织(8.0%)(P<0.001)。在TNMⅠ期宫颈鳞癌组织中HDAC2 mRNA的阳性表达率(29.7%)显著低于TNMⅡ期者(81.4%)(P<0.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HDAC2 mRNA的阳性表达率(80.6%)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2.9%)(P=0.001);HDAC2 mRNA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351)。HDAC2蛋白及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82,P<0.001)。结论 HDAC2的过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对判断宫颈鳞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康丝丝 席晓薇 +3 位作者 张松法 杨懿霞 刘雪莲 万小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1期2009-2012,200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病变和宫颈鳞癌脱落细胞中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的扩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0例宫颈鳞癌、6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18例宫颈炎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并...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病变和宫颈鳞癌脱落细胞中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的扩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0例宫颈鳞癌、6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18例宫颈炎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并以20例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作对照。分析不同宫颈病变和宫颈鳞癌的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宫颈炎、CINⅠ-Ⅲ和宫颈鳞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的异常细胞数分别为2.9、6.0、7.4、11.3、17.8和27.7。正常及宫颈炎、CIN与宫颈癌的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10.53%(4/38)、64.23%(43/68)、100%(10/10)。细胞学诊断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样本中,宫颈癌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明显高于CIN与正常宫颈及炎症(P<0.05),高级别CIN(CINⅡ、CINⅢ)明显高于低级别CIN(CINI)(P<0.005)。宫颈鳞癌Ⅱ期以上的hTERC基因扩增率高于I期。结论: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与CIN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病变恶性进展的有力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
原文传递
WWOX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及其与Bcl-2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雷英 王新立 张廷国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941-944,共4页
目的研究WWOX、Bcl-2在宫颈鳞癌、癌旁组织及正常宫颈粘膜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WWOX、Bcl-2在6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WWOX在宫颈鳞癌中蛋白阳... 目的研究WWOX、Bcl-2在宫颈鳞癌、癌旁组织及正常宫颈粘膜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WWOX、Bcl-2在6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WWOX在宫颈鳞癌中蛋白阳性表达为43.3%,明显低于癌旁正常宫颈粘膜组织(75%)和正常宫颈粘膜(100%);Bcl-2在宫颈鳞癌中蛋白阳性表达为68.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宫颈粘膜组织(35%)和正常宫颈粘膜(25%)。WWOX和Bcl-2的阳性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及病理分期之间有差异(P<0.01),两者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WWOX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Bcl-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P>0.05)。结论WWOX和Bcl-2的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临床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在宫颈鳞癌中起相互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WOX BCL-2 宫颈鳞癌 癌旁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WWOX和S-100A4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雷英 周明顺 房建强 《中国西部科技》 2009年第5期59-60,29,共3页
目的:研究WWOX、S-100A4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WWOX、S-100A4在60例宫颈鳞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WWOX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明显降低;S-100A4在宫颈鳞癌... 目的:研究WWOX、S-100A4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WWOX、S-100A4在60例宫颈鳞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WWOX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明显降低;S-100A4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WWOX和S-100A4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WWOX和S-100A4的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临床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在宫颈鳞癌中起相互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WOX S-1 00A4 宫颈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OX-2及MMP-7蛋白在宫颈鳞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中的表达
11
作者 张晓蕾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年第5期380-381,共2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宫颈鳞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 IN)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及MMP-7蛋白在45例宫颈鳞癌、49例C IN、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OX-2及MMP-7蛋白...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宫颈鳞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 IN)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及MMP-7蛋白在45例宫颈鳞癌、49例C IN、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OX-2及MMP-7蛋白在宫颈鳞癌及C IN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两者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C IN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X-2及MMP-7在宫颈鳞癌和C IN组织中高表达,两者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环氧化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HPV18E6的感染及PCNA、p53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12
作者 姜巍 金晓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1期25-26,37,共3页
目的探讨HPV感染,PCNA,p53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对4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组织学和HPV18E6、PCNA、p53的检测。结果①4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角化型鳞状细胞癌30... 目的探讨HPV感染,PCNA,p53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对4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组织学和HPV18E6、PCNA、p53的检测。结果①4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角化型鳞状细胞癌30例(30/42,71.43%),未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有12例(12/42,28.57%)。②HPV18E6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73.81%(31/42),在角化型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76.67%(23/30),角化型高于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50.0%,6/12,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③PCNA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达83.33%(35/42)。p53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达42.86%(18/42)。p5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76.0%(19/25)比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高29.41%(5/1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HPV18E6的高表达,是预测子宫颈上皮异常增生、癌变的标志物。②HPV18E6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的表达促进了抑癌基因p53的激活。而p53的过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预测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HPV HPV18E6 PCNA P53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PAR-1基因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宋丽娜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年第5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基因mRNA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9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AR-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病理分级的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AR-1的表达率:Ⅰ...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基因mRNA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9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AR-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病理分级的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AR-1的表达率:Ⅰ级31.3%,Ⅱ级42.1%,Ⅲ级50%,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AR-1 mR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Ⅰ期40%,Ⅱ期35%,Ⅲ期42.9%,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AR-1 mRNA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28.6%,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71.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AR-1mRNA表达增高可能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转移和侵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蛋白酶活化受体-1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NA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向陇 姜缨 +2 位作者 李明众 汪涛 王雯 《陕西肿瘤医学》 2000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研究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对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雅培公司提供的 IMX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对 2 5例正常献血员和 83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 目的 研究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对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雅培公司提供的 IMX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对 2 5例正常献血员和 83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进行了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血清检测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关系。其中 80例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情况进行了自身比较。结果 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性。放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有明显变化。结论 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 ,可以作为对放射治疗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抗原 放射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霞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在宫颈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cervix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12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cervical intraepitheli...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在宫颈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cervix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12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classic,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cal endotheliment,NCE)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结果HIF-1α在NCE中无表达,在CSCC中表达高于CIN,差异有显著性(P<0.05)。CSCC中HIF-1α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肿瘤大小及盆腔淋巴结无关(P>0.05)。结论HIF-1α与子宫颈癌变有关并可估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癌 免疫组化 低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印迹基因IGF2与p53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颖一 包健荣 +3 位作者 钱婷婷 谢芳 顾永平 顾丽琴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13-1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IGF2与p53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IGF2与p53在45例子宫颈炎、126例CIN、47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 目的探讨IGF2与p53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IGF2与p53在45例子宫颈炎、126例CIN、47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子宫颈鳞癌组织中IGF2阳性表达显著高于CIN及子宫颈炎(P<0.05);p53阳性表达显著高于CIN及子宫颈炎(P<0.0001)。子宫颈鳞癌组织中IGF2的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 IGF2、p53的异常表达与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子宫颈鳞癌 IGF2 P5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