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TI对枕下三角肌群与颈源性头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邢海昌 张万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探讨枕下三角肌群状态与颈源性头痛的相关性。方法对观察组3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及对照组30例健康志愿者行3D BRAVO序列和DTI成像,测量观察组患侧与健侧、观察组患侧与对照组同侧的枕下三角肌群(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各向... 目的探讨枕下三角肌群状态与颈源性头痛的相关性。方法对观察组3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及对照组30例健康志愿者行3D BRAVO序列和DTI成像,测量观察组患侧与健侧、观察组患侧与对照组同侧的枕下三角肌群(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各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0例观察组患者自身患侧与健侧FA值均存在数据差异,但仅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而头下斜肌的患侧与健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30例观察组患者自身患侧与健侧ADC值有差异,但仅有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头下斜肌的患侧与健侧对比虽然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观察组患侧枕下三角肌群与对照组同侧枕下三角肌群ADC值及FA值均有明显差异,该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DTI对于判断枕下三角肌群状态与颈源性头痛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患侧枕下三角肌群紧张程度越大,ADC值越高,FA值越低,越有可能发生颈源性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源性头痛 枕下三角肌群
下载PDF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陆伟萍 鲍红光 +2 位作者 徐晨婕 张蕊 谢文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5期6969-6971,6948,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直线偏振光红外线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40例(A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40例(B组)、氨酚曲马... 目的:观察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直线偏振光红外线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40例(A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40例(B组)、氨酚曲马多联合乙哌立松药物治疗组40例(C组),三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评分(ROM)、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评分(ROM)均优于治疗前(P<0.05),A、B组治疗后VAS、ROM评分以及治愈率、有效率优于C组(P<0.5);A组VAS、ROM评分以及治愈率、有效率优于B组(P<0.05)。结论: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和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明显优于氨酚曲马多联合乙哌立松药物治疗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颈椎椎旁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 直线偏振光红外线 星状神经节阻滞
原文传递
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简况 被引量:3
3
作者 乌峰 樊旭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4期110-111,共2页
颈源性头痛多由于局部肌紧张,颈椎后关节退行性变,神经会聚、炎症水肿等引起,是多因素综合所致。治疗首辨内外邪、虚实等,推拿治疗用不同的手法刺激相应穴位,疏通经络,疏风散寒,疏风清热,补肾养阴,平肝潜阳,益气养血,最终活络通经,镇静... 颈源性头痛多由于局部肌紧张,颈椎后关节退行性变,神经会聚、炎症水肿等引起,是多因素综合所致。治疗首辨内外邪、虚实等,推拿治疗用不同的手法刺激相应穴位,疏通经络,疏风散寒,疏风清热,补肾养阴,平肝潜阳,益气养血,最终活络通经,镇静止痛,调和气血。主要分为挤压、运动关节、颈部肌肉松弛、整脊等多方式,根据不同症状对症施治,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肌肉紧张 颈椎后关节退行性变 神经聚会 炎症水肿 推拿 疏经通络 调和气血 挤压 运动关节 整脊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