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齿突游离小骨的影像学测量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1
作者 倪斌 沈强 +3 位作者 刘祖德 陈德玉 袁文 贾连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 :对齿突游离小骨的影像学测量及其手术治疗进行研究。方法 :对已治疗的 45例齿突游离小骨进行分析 ,其中 38例采用 3种影像学测量方法来评价C1~ 2 不稳程度。所有病人均行后路融合术 ,其中寰枢椎融合 2 8例 ,枕颈融合 1 7例。结... 目的 :对齿突游离小骨的影像学测量及其手术治疗进行研究。方法 :对已治疗的 45例齿突游离小骨进行分析 ,其中 38例采用 3种影像学测量方法来评价C1~ 2 不稳程度。所有病人均行后路融合术 ,其中寰枢椎融合 2 8例 ,枕颈融合 1 7例。结果 :测量分析发现 ,上颈椎最大椎管矢状径 <1 3mm时有脊髓损害的危险。所有手术病人平均随访 6年 ,均取得牢固骨性愈合。 38例临床症状改善 ,4例无变化 ,3例加重。结论 :对于齿突游离小骨伴有脊髓压迫症状 ,或仅有枕颈部症状但影像学测量椎管矢状径减小接近 1 3mm这一临界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齿突游离小骨 影像学测量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颈椎急性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文清 刘光洪 +2 位作者 张武 王澄泉 郑进华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颈椎急性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颈椎急性损伤病变的CT三维重建图像,并与轴位螺旋CT图像比较。结果18例颈椎急性损伤病变中,无骨折性寰枢椎脱位5例;颈椎骨折13例,其中并有寰枢椎脱位4例,下颈椎体旋转或/...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颈椎急性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颈椎急性损伤病变的CT三维重建图像,并与轴位螺旋CT图像比较。结果18例颈椎急性损伤病变中,无骨折性寰枢椎脱位5例;颈椎骨折13例,其中并有寰枢椎脱位4例,下颈椎体旋转或/和脱位3例。结论在轴位螺旋CT图像的基础上,利用三维重建图像,有利于颈椎急性损伤的全面准确评价,避免病变的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损伤 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术中的监测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刚 马昕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 :分析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SEP)在颈椎病术中监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75例颈椎病人术中采用SEP监护 (其中颈椎前路手术 5 8例 ,后路手术 17例 ) ,分析患者术前、术中SEP的变化 ,了解SEP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SEP的变化... 目的 :分析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SEP)在颈椎病术中监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75例颈椎病人术中采用SEP监护 (其中颈椎前路手术 5 8例 ,后路手术 17例 ) ,分析患者术前、术中SEP的变化 ,了解SEP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SEP的变化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关系。结论 :SEP尽管有一定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术中监测
下载PDF
两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小健 宋洁富 +1 位作者 苏云星 常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949-951,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AO和Orion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36例,随访7-24个月,观察各固定系统固定颈椎节段的稳定性、颈椎融合程度及相应的并发症。...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AO和Orion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36例,随访7-24个月,观察各固定系统固定颈椎节段的稳定性、颈椎融合程度及相应的并发症。结果两种钢板螺钉系统固定颈椎节段后患者脊髓功能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别(P=0.876),治疗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提高分数无显著性差别(P=0.698);植骨一期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别(P=0.760),并发症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别(P=0.819)。AO钢板系统固定螺钉打入角度较难控制,技术要求较高。结论AO与Orion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固定系统固定效果良好,后者更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器 颈椎 带锁钢板
下载PDF
一期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5
作者 李平元 卢政好 +1 位作者 苏小桃 欧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前路钢板固定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单纯脱位者,先行后路复位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再改行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前路钢板固定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单纯脱位者,先行后路复位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再改行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椎体骨折伴脱位者,前路先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然后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脱位节段,小关节间行植骨融合。术前ASIA分级:A级21例,B级6例,C级3例,D级1例。结果12例患者获6—21个月(平均14.8个月)随访,椎间及小关节间植骨全部愈合。无螺钉松动及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其余11例均有一级以上恢复。术后ASIA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4例,D级4例,E级2例。结论下颈椎经关节螺钉联合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较为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脱位 骨折固定术 螺钉
原文传递
分经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邵清华 周辉 李怡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观察分经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落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奇偶数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取分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落枕穴治疗,疗程1~3次,通过对比VAS评分和颈椎活动度... 目的观察分经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落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奇偶数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取分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落枕穴治疗,疗程1~3次,通过对比VAS评分和颈椎活动度来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经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枕 针刺运动疗法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颈前路经颈椎间隙减压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5
7
作者 谭军 李立钧 +9 位作者 周炜 杨明杰 沈彬 严浩然 谢宁 周许辉 贾连顺 刘铁龙 滕红林 钱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椎间隙颈前路减压技术,总结手术技巧。方法 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间于显微镜下共行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271例,均为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单间隙178例、双间隙71例、三间隙22例。所有患者影像显示脊髓前方压迫、压...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椎间隙颈前路减压技术,总结手术技巧。方法 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间于显微镜下共行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271例,均为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单间隙178例、双间隙71例、三间隙22例。所有患者影像显示脊髓前方压迫、压迫程度轻到中度及轻度髓内改变。主要设备为脊柱外科专用手术显微镜和高速磨钻。高速磨钻磨除纤维环和部分椎体后壁,显露清理变性髓核,钩形剥离子提起后纵韧带后切断,再切除残余的后纵韧带及椎体后缘骨赘。结果 271例手术无脊髓、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手术时间(62±12.4)min,失血(126±29.4)ml,下地时间为术后(1.8±0.4)d。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功能改善率优69例,良157例,中27例,差18例。结论经椎间隙减压适用于椎间隙平面的病变,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及高速磨钻有利于手术成功,术后椎间隙结构更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突出 微创性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高速磨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双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伴颈椎失稳
8
作者 张勇 陆建猛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加双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术在治疗颈椎病伴颈椎失稳中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近4年应用此方法治疗颈椎病伴颈椎失稳患者28例,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并根据手术前后JOA来评分和影像改变评价手术的优缺... 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加双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术在治疗颈椎病伴颈椎失稳中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近4年应用此方法治疗颈椎病伴颈椎失稳患者28例,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并根据手术前后JOA来评分和影像改变评价手术的优缺点.发现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JOA评分平均提高4~7分.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加双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术既能实现减压,又重建稳定,较好地维持颈椎生理前凸,无明显的术后僵硬与不适,是治疗多种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不稳 短节段双侧块内固定
下载PDF
颈脊髓损伤后外科干预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31
9
作者 杨建东 冯新民 +7 位作者 蒋百川 郭开今 王静成 顾德毅 何金山 蔡俊 陈鹏涛 王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后外科干预的时机。方法将53例颈脊髓损伤,按伤后手术时间分24h内手术组(A组)、25~72h组(B组)、3~7d组(C组)、8~14d组(D组);按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脊髓严重损伤组、脊髓损伤组,通过ASI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各组...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后外科干预的时机。方法将53例颈脊髓损伤,按伤后手术时间分24h内手术组(A组)、25~72h组(B组)、3~7d组(C组)、8~14d组(D组);按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脊髓严重损伤组、脊髓损伤组,通过ASI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各组术后ASIA评分均增高,A组最高,B组在术后1、3个月ASIA评分高于C组,但末次随访两组无差异。脊髓严重损伤组ASIA评分均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结论颈脊髓损伤患者入院后,应充分评估病情,对颈髓不完全损伤者宜3d内手术,24h内手术更好;如为脊髓严重损伤者,宜在7d左右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外科干预 手术时机
原文传递
颈椎前软组织内交感神经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和木 吴毅文 黄雨初 《颈腰痛杂志》 1998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对注入家兔颈后交感神经节的32P顺行追踪到颈椎前软组织。结果:(1)实验组动物标本所测比活度高于仪器本底和对照组的4倍以上。(2)宏观放射自显影(MaA... 目的:探讨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对注入家兔颈后交感神经节的32P顺行追踪到颈椎前软组织。结果:(1)实验组动物标本所测比活度高于仪器本底和对照组的4倍以上。(2)宏观放射自显影(MaARG)显示实验组颈椎前纵韧带、椎前筋膜的光密度明显加深。结论:从功能上证实了交感神经有分支直接对颈椎前纵韧带和椎前筋膜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交感神经 核素示踪 实验
下载PDF
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相互关系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英平 郭瑞芳 +2 位作者 王洪芳 刘跃会 吴玉林 《颈腰痛杂志》 2002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 探讨脊神经根在椎间孔处被嵌压的解剖学因素。方法 取 6 0具成尸 (男 2 8,女32 ) ,对 3~ 7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的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行了观测 ,并一一统计其相关比值。结果(1)男性颈椎间孔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均大于女性 (P <0 .... 目的 探讨脊神经根在椎间孔处被嵌压的解剖学因素。方法 取 6 0具成尸 (男 2 8,女32 ) ,对 3~ 7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的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行了观测 ,并一一统计其相关比值。结果(1)男性颈椎间孔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均大于女性 (P <0 .0 1)。 (2 )脊神经根与椎间孔各径线的比值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1)。下颈段 (5、6、7)比值大于上颈段 (3、4 )。神经根外径大于椎间孔的出现率 ,男性占 3.3% ,女性占 17%。结论 脊神经根被压不仅与椎间孔狭窄有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孔 脊神经根 解剖学
下载PDF
颈椎X线片椎管矢状径的测量统计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超 党耕町 +2 位作者 陈仲强 刘忠军 王志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50-52,共3页
通过411例正常人颈椎侧位X线片椎管矢状径的测量,得出了颈椎管矢状径的正常值及其范围,并通过统计学处理对颈椎管矢状径与性别、年龄和身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颈椎 测量 统计学 X线摄影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康华 肖晟 胡建中 《中国医学工程》 2006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方式治疗的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3~70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2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发育合...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方式治疗的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3~70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2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发育合并颈椎间盘突出4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6个月。16例患者术后3、6、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7.2%、68.3%、76.6%。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形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减压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下颈椎侧块螺钉固定安全性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亦兵 周建伟 +2 位作者 张志玉 黄煌渊 顾玉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 ,确定下颈椎侧块螺钉安全的植入途径。方法 取 2 8具C3~ 7标本 ,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钉点后摄取C3~ 7各椎体的横断面X线片 ,测量片上C3~ 6横突孔外缘与入钉点连线和矢状轴之间的成角。结果 侧块背面中心内侧...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 ,确定下颈椎侧块螺钉安全的植入途径。方法 取 2 8具C3~ 7标本 ,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钉点后摄取C3~ 7各椎体的横断面X线片 ,测量片上C3~ 6横突孔外缘与入钉点连线和矢状轴之间的成角。结果 侧块背面中心内侧 1mm处是安全的入钉点 ,横突与关节突相交处是安全的出钉点。C3~ 6横突孔外缘与入钉点连线和矢状轴成外偏 5~ 12° ,椎体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颈椎侧块外上象限是螺钉植入的安全区 ,横突与关节突相交处是安全的出钉点。颈椎侧块螺钉置入时保持外倾 15°以上 ,不会损伤椎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螺钉固定 安全性 解剖学研究
原文传递
腕骨骨龄与颈椎骨龄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尽红 吕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研究腕骨骨龄与颈椎骨龄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77名8~29岁临床正畸患者,同期拍摄左手腕骨片和头颅侧位片,分别进行腕骨骨龄与颈椎骨龄的评定,然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腕骨骨龄与颈椎骨龄具有高度相关性,相互转化的回归方程为... 目的研究腕骨骨龄与颈椎骨龄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77名8~29岁临床正畸患者,同期拍摄左手腕骨片和头颅侧位片,分别进行腕骨骨龄与颈椎骨龄的评定,然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腕骨骨龄与颈椎骨龄具有高度相关性,相互转化的回归方程为:Y=35.052+3.549X(Y:腕骨骨龄,X:颈椎骨龄)。结论本研究完善了腕骨骨龄和颈椎骨龄的评定方法,实现了两种骨龄的相互转换,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龄 腕骨 颈椎
下载PDF
下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景臣 高中礼 +2 位作者 刘光耀 施建胜 黑发志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6期326-328,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早期经后路切开复位完成下位颈椎稳定手术的方法 ,以解决合并关节突绞锁、骨折的颈椎骨折、脱位复位的问题。方法  14例合并关节突绞锁、骨折的颈椎骨折、脱位病人 ,其中 6例前后路手术一次完成 ,后路手术切开复位 ,前... 目的 探讨一种早期经后路切开复位完成下位颈椎稳定手术的方法 ,以解决合并关节突绞锁、骨折的颈椎骨折、脱位复位的问题。方法  14例合并关节突绞锁、骨折的颈椎骨折、脱位病人 ,其中 6例前后路手术一次完成 ,后路手术切开复位 ,前路椎间植骨 ,钛合金自锁钢板 (CSLP)内固定 ;其余 8例先行后路切开复位、棘突间钢丝内固定 ,择期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14例脱位颈椎全部达到解剖复位 ,使脊髓受压迫状态解除 ,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提高 1~ 2级。结论 合并关节突绞锁、骨折的颈椎骨折、脱位早期切开复位是可行的 ,对解除脊髓的压迫状态 ,挽救脊髓残留的神经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位颈椎骨折 下位颈椎脱位 合并症 关节突绞锁 关节突骨折 早期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无前方钢板的嵌片+聚醚醚酮复合材料融合器用于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融合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江兵 刘立明 +1 位作者 曹燕庆 章小军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年第9期682-684,共3页
对20例单节段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经x线摄片及MRI检查排除骨折、脱位,行椎间盘摘除、无前方钢板的嵌片+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椎间融合器内自体髂骨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9个... 对20例单节段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经x线摄片及MRI检查排除骨折、脱位,行椎间盘摘除、无前方钢板的嵌片+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椎间融合器内自体髂骨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9个月,复查x线摄片未见相关内固定并发症。此融合器为自稳型颈椎椎问融合器,内置自体髂骨,应用其行植骨椎间融合术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椎间盘移位 颈椎
原文传递
过伸性颈脊髓损伤外科干预时机及早期手术适应证 被引量:8
18
作者 方加虎 贾连顺 +1 位作者 周许辉 陈雄生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外科干预时机及早期手术的适应证选择。方法107例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根据治疗方式和接受手术时间的不同分成4组:非手术治疗组(21例)、1-7 d手术组(37例)、8-14 d手术组(37例)、14 d以后手术组(9例),...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外科干预时机及早期手术的适应证选择。方法107例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根据治疗方式和接受手术时间的不同分成4组:非手术治疗组(21例)、1-7 d手术组(37例)、8-14 d手术组(37例)、14 d以后手术组(9例),比较4组间治疗前后的ASIA评分改变。结果3例死亡,104例获得12-28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运动评分,平均增长值:手术组均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1-7 d手术组(41.85±13.91)高于8-14 d手术组(35.01±13.01)(P〈0.05),8-14 d手术组(35.01±13.01)高于14 d以后手术组(26.91±10.05)(P〈0.05)。结论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应在伤后7 d内进行,尽早手术减压是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的关键。凡MR I提示颈脊髓损伤、间盘损伤、突出者,早期手术可避免因颈椎不稳造成神经的继发性损伤,保证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治疗 过伸性损伤 早期手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董亮 谭明生 +2 位作者 移平 杨峰 唐向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参数,研究其可行性;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国内外相关数据。[方法]取42具成人正常干燥颈椎标本,分别用手工和三维CT测量C2~C7椎弓根高度和宽度,进钉点位置,进钉方向,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钉轴...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参数,研究其可行性;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国内外相关数据。[方法]取42具成人正常干燥颈椎标本,分别用手工和三维CT测量C2~C7椎弓根高度和宽度,进钉点位置,进钉方向,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钉轴线上的椎体长度、椎弓根长度及总长度,用统计学分析手工和CT测量差异。以“颈椎”、“前路”、“椎弓根”为关键词搜索CNKI、PubMed、Scopus,纳入含以上相关数据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工测量数据与CT数据无统计学差异。除6.4%的C3椎弓根宽度〈4mm外,C2-C7椎体椎弓根平均高度和宽度均≥4mm。进钉点位置:C3、C4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的对侧,距离正中为2—3mm;C5-C7位于同侧,距离正中C5:1.38mm,C6、C7:4~5mm。C3-C7距离椎体上终板的距离为5—8mm。进钉点方向,与矢状面的夹角:C2、C5、C6为38°~40°,C3、C4为43°~47°;与横断面的夹角:C2~C4角度为下倾,角度分别为19.43°,10.58°和5.93°;C5~C7角度为头倾,分别为1.94°,6.29°和7.50°。各椎弓根轴线总长度为29—32mm,轴线上椎体长度约为14mm。比较国内外文献中椎弓根宽度和高度以及进钉点位置显示:上述解剖学数据存在差异。[结论]该实验利用手工和三维CT进行大样本研究,为临床上应用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了解剖学数据。同时针对国内外不同测量方法和测量对象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为进一步研究其差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 椎弓根 解剖学
原文传递
内镜下上颈椎前方咽后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胜 徐华梓 +5 位作者 池永龙 林焱 黄其杉 毛方敏 王向阳 倪文飞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对上颈椎前路咽后入路进行解剖学研究,为应用内镜行上颈椎前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具防腐和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C臂机下模拟上颈椎前路手术内固定及逐层解剖,测量咽后壁厚度,观察穿刺套管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入路时与... 目的对上颈椎前路咽后入路进行解剖学研究,为应用内镜行上颈椎前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具防腐和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C臂机下模拟上颈椎前路手术内固定及逐层解剖,测量咽后壁厚度,观察穿刺套管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入路时与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的相应关系,分析MED下进行上颈椎前路咽后壁手术的安全性。结果MED套管与甲状腺上血管、神经相邻,而距离舌下神经、舌动脉、舌咽神经等较远。在颈1~2水平咽后壁正中旁开10 mm软组织厚度平均为(5.32±2.14)mm,咽后间隙与椎前间隙之间可以形成较大腔隙,足可以安全放置外径18 mm套管。结论经内镜下行上颈椎前路咽后手术入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镜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