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稳定性的相关观察 被引量:135
1
作者 潘胜发 孙宇 +3 位作者 朱振军 陈景春 刘忠军 蔡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能的改善与轴性症状的出现无关(P>0.05);术后80%患者有轴性症状,主要分布在C2~C3(占27%)和C6~C7(占26%)皮节支配区,并与这两个节段椎间成角和椎间滑移的增大有关(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出现与椎间活动的增加有关,而与神经功能的改善与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范围 轴性症状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颈脊髓压迫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正常国人颈椎屈伸运动范围X线图像的计算机测量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齐强 党耕町 +2 位作者 陈仲强 潘亮 马世雄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正常国人的颈椎屈伸运动范围 ,了解颈椎发生退变的规律 ,为进一步探讨颈椎节段性不稳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颈椎X线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对 3 82例正常国人的颈椎全屈、全伸位X线平片 (共 764张 )进行了测... 目的 通过观察正常国人的颈椎屈伸运动范围 ,了解颈椎发生退变的规律 ,为进一步探讨颈椎节段性不稳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颈椎X线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对 3 82例正常国人的颈椎全屈、全伸位X线平片 (共 764张 )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分析。 3 82例测试者中 ,男性2 14例 ,女性 168例 ;同性别间按年龄分组 :2 0~ 3 9岁者为A组 ,4 0~ 5 9岁者为B组 ,60~ 76岁者为C组。测量参数主要为颈椎全屈伸运动的总活动度 (C2 ~C7)及各节段的椎间活动度。 结果 颈椎全屈伸运动的总活动度A组明显大于B组和C组 (P <0 0 1) ,B、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最大椎间活动度节段在A组位于C5~C6 ,在B、C组则位于C4~C5。最小椎间活动度节段在各组中均位于C2 ~C3。各测量结果在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结论 颈椎屈伸运动范围及其退变情况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颈椎总的屈伸活动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 ,然后趋于稳定 ;最大椎间活动度节段则随年龄的增长由C5~C6 节段上移至C4~C5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 X线诊断 屈伸运动 图像分析 计算机
原文传递
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其颈椎生理曲度及活动范围的中远期随访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磊 王伟 +1 位作者 张永兴 任龙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观察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生理曲度、活动范围的中远期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月采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 目的:观察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生理曲度、活动范围的中远期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月采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0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7~68岁,平均52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2~C7 Cobb角)及活动范围(ROM)。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5~8年,平均7年。JOA评分术前为7~13分,平均9.5分;末次随访时为9~17分,平均14.0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改善率为52%。C5椎管/椎体比率术前为0.56~0.8,平均0.67;末次随访时为0.86~1.42,平均1.21,与术前比较椎管矢状径扩大明显(P<0.05)。术前C2~C7 Cobb角中立位为0°~16°,平均7.8°;末次随访时为4°~16°,平均8.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过伸位31°(24°~38°),过屈位-2.7°(-11°~0°)。术后颈椎前凸无明显减少,所有随访患者无一例出现后凸畸形。但术后颈椎活动范围较术前减少,平均ROM为28°,与术前(42.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过伸位26°(21°~29°),与术前(2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过屈位7°(5.5°~19°),与术前(1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回植的棘突与掀起的椎板骨性融合,回植的C2棘突附着点及椎板的门轴侧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再次关门情况,椎管形态维持良好。结论: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维持生理曲度具有良好效果,但颈椎活动范围有部分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韧带复合体 伸肌附着点 单开门 椎板成形术 生理曲度 活动范围
下载PDF
影响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因素 被引量:19
4
作者 赵衍斌 周非非 +3 位作者 孙宇 刘忠军 张凤山 潘胜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变化情况,分析影响术后活动度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7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正侧位和伸屈位X线检查,分析术前拟...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变化情况,分析影响术后活动度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7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正侧位和伸屈位X线检查,分析术前拟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拟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和FSU后凸角度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关系。结果:(1)术前拟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0.8的患者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7.1°,≥0.8的患者平均为9.2°,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术前拟置换节段活动度<6°的患者术后活动度平均为6.8°,≥6°的患者平均为9.7°,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置换节段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下降≥0.05的患者术后活动度平均增加0.19°,<0.05的患者平均增加2.13°,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术后FSU后凸角度增加者活动度平均增加0.73°,后凸角度无增加者活动度平均增加1.90°,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FSU高度下降影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和(或)屈伸活动度之和<6°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疾患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活动度 脊柱功能单位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舟梁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包括颈椎牵引治疗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TMFV)和阻力指数(RI)]和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55/60)]高于对照组[73.33%(44/60)](χ^(2)=6.984,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1.48±0.39)分]和CSS评分[(10.53±1.83)分],均低于对照组[(2.30±0.48)分、(13.26±1.96)分],而CASCS评分[(92.09±5.42)分]高于对照组的[(83.21±3.78)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0、7.886、10.40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SV[(67.18±5.27)cm/s]和TMFV[(26.75±3.02)cm/s]高于对照组[(56.01±6.34)cm/s和(20.93±2.87)cm/s],而RI(0.72±0.15)低于对照组(0.98±0.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95、10.821、8.88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前屈(45.68±3.27)°、后伸(48.26±2.26)°、左旋(74.01±5.48)°和右旋(75.83±4.89)°,均高于对照组的(40.83±2.16)°、(42.70±2.80)°、(63.78±4.29)°和(66.58±4.36)°(t=9.586、11.969、11.386、10.937,均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病 椎间盘退行性变 颈椎 针刺疗法 牵引术 康复 血液流变学 活动范围 关节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旋提手法配合颈痛颗粒及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改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甄朋超 朱立国 +4 位作者 高景华 于杰 冯敏山 魏戌 王尚全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旋提手法加颈痛颗粒加颈椎康复操疗法与颈椎牵引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加佩戴颈围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功能受限改善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1例,男22例,女49例;年龄45~65岁... 目的:观察采用旋提手法加颈痛颗粒加颈椎康复操疗法与颈椎牵引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加佩戴颈围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功能受限改善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1例,男22例,女49例;年龄45~65岁,平均52.27岁;病程3d~5年。其中36例采用旋提手法加颈痛颗粒加颈椎康复操治疗(A组),35例采用颈椎牵引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加佩戴颈围治疗(B组),均持续治疗2周,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个月测量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A、B两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改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A组均在治疗后第5天(P<0.01)开始出现,B组前屈活动度改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第13天(P<0.05)出现,而治疗后1个月时与治疗前数值相比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伸活动度在治疗后第7天(P<0.05)开始出现;颈椎左屈活动度改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治疗后第1天(P<0.05)开始出现,B组则在治疗后第5天(P<0.01)开始出现;颈椎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改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在治疗后第3天(P<0.05)或第5天(P<0.05)开始出现;组间比较两组1个月随访时在颈椎前屈、左屈、右屈、左旋、右旋5个方向的活动度变化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加颈痛颗粒加颈椎康复操疗法在改善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活动受限情况起效较快;在改善颈椎各个方向活动受限疗效较为持久,不易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活动范围 关节 手法 骨科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颈椎活动度测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宋辉 李浩鹏 +2 位作者 高中洋 高正超 贺西京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63-69,共7页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颈部疾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长期困扰人们的疾病。由于大多数颈部疾病均会引起颈椎活动度的改变,颈椎活动度逐渐被用于筛选颈部患病的患者、诊断疾病、判断颈椎功能丧失的程度、评估治疗效果、鉴别颈...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颈部疾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长期困扰人们的疾病。由于大多数颈部疾病均会引起颈椎活动度的改变,颈椎活动度逐渐被用于筛选颈部患病的患者、诊断疾病、判断颈椎功能丧失的程度、评估治疗效果、鉴别颈部疾病以及预后评估等等。目前颈椎活动度测量的研究包括颈椎活动度正常值的测量、颈椎活动度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的研究和验证、颈椎活动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颈椎活动度在临床和研究中的应用等等。由于颈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耦合运动,给颈椎活动度的测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将目前检索到的颈椎活动度测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活动度 测量 综述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颈椎(C2-C7)在正常承载与推拿下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宇 雷建银 +2 位作者 辛浩 罗凛 李志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4278-4284,共7页
背景:推拿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椎间盘退化程度不同的颈椎进行推拿时,推拿力度因退化程度差异性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并且手法把控不当还可能对已经退化的颈椎造成损伤,目前相关研究还有所欠缺。目的:探究椎间盘退变程度不同的颈... 背景:推拿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椎间盘退化程度不同的颈椎进行推拿时,推拿力度因退化程度差异性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并且手法把控不当还可能对已经退化的颈椎造成损伤,目前相关研究还有所欠缺。目的:探究椎间盘退变程度不同的颈椎在正常承载与推拿下的力学变化机制,探究推拿旋转角度对不同退化程度椎间盘的影响,从而对不同退化程度颈椎提出操作手法指导。方法:建立三维人体颈椎(C2-C7)有限元模型,通过网格优化,得到几何相似度高、精确度高、网格数为200万级的颈椎模型。通过改变椎间盘参数得到退化程度不同的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探究不同退化程度椎间盘在受到推拿作用下的力学机制。结果与结论:(1)退化后的椎间盘应力重新分布,髓核承载力减小,纤维环承载力显著增加,关节应力也增大;(2)在正常承载下,纤维环应力集中区域主要在人体后侧边缘,随着退化程度增加,应力集中区域从边缘向内延伸且面积增大;(3)推拿旋转时,纤维环应力集中区域主要在后侧和左右两侧,退化程度越高应力集中区域越大,应力值越大;(4)推拿旋转时,退化程度越高椎间盘的轴向位移小,变形能力越小;(5)C4-5椎间盘退化会对该节段椎体(C4,C5)最大应力和关节接触力产生影响,且应力值随退化程度增加而增大,但退化对其他节段无明显影响;(6)综合应力安全和变形能力,施加推拿手法时旋转角度应根据退化程度适当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退变 推拿 有限元 生物力学 拨伸旋转 应力 活动度
下载PDF
膀胱不同容量时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宫颈动度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永惠 黎杰 +4 位作者 樊琳 周鹏 任静 张德康 郎锦义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分析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py,IMRT)技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不同的膀胱充盈程度以及治疗期间病变退缩对宫颈动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IIB期以上的初治宫颈癌患者10例,分成两组,第一... 目的:分析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py,IMRT)技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不同的膀胱充盈程度以及治疗期间病变退缩对宫颈动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IIB期以上的初治宫颈癌患者10例,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在直肠保持充盈状态下,分别在膀胱充盈,半充盈和空虚的三种状态下做带膜CT,分析宫颈病变及宫体在膀胱不同充盈状态下的动度。第二组为在自然状态下观察治疗期间宫颈病变缩小对宫颈病变和宫体动度的影响。结果:(1)膀胱不同充盈状态对宫颈病变动度的影响为在左右方向运动幅度最小,运动最大幅度为1.48mm;在前后方向其运动幅度大,随着膀胱充盈状态的增加,宫颈病变主要向身体的背侧运动,最大幅度为19.10mm;在头脚方向其运动幅度大,随着膀胱充盈状态的增加,宫颈病变主要向身体的脚方向运动,最大幅度为18.50mm。对宫体的动度的影响为在左右方向其运动幅度最小,运动最大幅度为3.43mm;在前后方向其运动幅度大,随着膀胱充盈状态的增加,宫体主要向身体的背侧运动,最大幅度为20.83mm;在头脚方向其运动幅度大,随着膀胱充盈状态的增加,宫体主要向身体的头方向运动,最大幅度为12.23mm。(2)宫颈病变在治疗前、治疗中(外照射治疗20Gy完成后)动度差别不大,宫体在治疗过程中运动变化大,最大差值为30.12mm。结论:(1)随着膀胱充盈程度的增加,宫颈病变主要向后下方运动;宫体主要向后上方运动;(2)在治疗过程中,宫颈病变退缩对其动度的影响小但对宫体的影响大;(3)宫颈癌IMRT治疗时,CTV至PTV的外放边界是不均匀的,需要考虑器官的动度以及病变退缩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动度 膀胱
下载PDF
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对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非非 赵衍斌 孙宇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形成及其对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9年8月期间接受单节段前路减压及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40例... 目的探讨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形成及其对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9年8月期间接受单节段前路减压及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40例。患者平均随访38.8个月。应用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观察随访时的HO形成情况并测量手术前后置换节段ROM。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HO形成与否以及不同HO分级与置换节段ROM间的关系。结果本组研究中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HO的发生率为37.5%,对发生HO的患者采用McAfee分级: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8例,Ⅳ级2例。所有患者术前颈椎ROM平均为8.82°,随访时为8.52°。其中未发生HO的患者随访时ROM平均为9.77°,发生HO的患者随访时ROM平均为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和Ⅱ级的HO患者随访时ROM平均为8.76°,Ⅲ级和Ⅳ级的患者为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形成HO会导致置换节段ROM的减少,McAfee分级Ⅲ、Ⅳ级的HO患者较之Ⅰ、Ⅱ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 人工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活动范围 关节
下载PDF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皓轩 聂林 +1 位作者 侯勇 程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分析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探讨其重建或保留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置换节段、临近节段活动度的作用。[方法]回顾2009年10月~2010年6月本科收治的行Mobi-C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 [目的]分析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探讨其重建或保留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置换节段、临近节段活动度的作用。[方法]回顾2009年10月~2010年6月本科收治的行Mobi-C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22例。于术前、术后7d,术后1、3、6、12、24个月行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数据采集。使用Odom评级、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通过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观察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置换节段、临近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的活动度。[结果]2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6.3个月。与术前相比,24个月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均有改善(P>0.05)。术后颈椎活动度、FSU活动度、置换节段及临近节段活动度维持了术前水平。置换节段椎间高度均有恢复,上下临近节段椎间高度维持术前水平。[结论]使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行椎间盘置换术临床效果可靠,影像学资料显示术后可重建或保留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置换节段、临近节段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Mobi—C假体 颈椎病 活动度
原文传递
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的测量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晓东 袁文 +8 位作者 汤俊君 顾世仪 王新伟 陈华江 曹鹏 王策 林秋水 东人 陈烨 《脊柱外科杂志》 2009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的测量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由A、B医师分别对30名健康受试者的颈椎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进行2次重复测量,得出本组受试者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平均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得出A...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的测量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由A、B医师分别对30名健康受试者的颈椎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进行2次重复测量,得出本组受试者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平均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得出A医师重复测量的组间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95%CI,得出A医师与B医师间重复测量的ICC和95%CI。结果本组受试者的颈椎活动度均值为:屈伸123.0°±8.3°,侧屈86.3°±8.9°,旋转135.1°±8.3°。观察者内屈伸活动度一致性非常好(ICC=0.87),侧屈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2),旋转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4);观察者间屈伸活动度一致性非常好(ICC=0.87),侧屈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0),旋转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1)。结论本实验证实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信度和观察者间信度,是一种简单实用、稳定精确的颈椎活动度测量工具,适合临床和科研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头部运动 活动范围 关节 可重复性 结果
下载PDF
颈前路融合手术对相邻节段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腾 张廷 +5 位作者 董军 臧全金 杨宝辉 王栋 李浩鹏 贺西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5,74,共8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正常人体下颈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后及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ACCF)后活动度(ROM)和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变化。方法建立正常人体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已发表的关于颈...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正常人体下颈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后及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ACCF)后活动度(ROM)和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变化。方法建立正常人体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已发表的关于颈椎ROM的文献相对比,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模型验证成功后,建立下颈椎ACDF、ACCF模型,并对比正常颈椎、ACDF及ACCF术后ROM和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变化。结果所建立的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各个方向上的ROM与已发表研究所测得的ROM数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ACDF和ACCF术后总体ROM和融合节段ROM显著低于正常下颈椎。ACDF及ACCF术后相邻节段各个方向的ROM显著高于正常下颈椎。ACDF、ACCF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在各个运动方向上高于正常下颈椎组。结论颈椎融合术后总体ROM减少、相邻节段ROM增加,并且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升高,显著改变了颈椎的正常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颈椎融合 相邻节段退变 活动度 应力峰值
下载PDF
矫形按摩结合易筋经“托天式”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宁颖 郭海 +3 位作者 李银燕 许瑞旭 吴灵敏 窦思东 《福建中医药》 202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矫形按摩结合南少林易筋经"托天式"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矫形按摩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易筋经"托天式",治疗时间为8... 目的观察矫形按摩结合南少林易筋经"托天式"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矫形按摩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易筋经"托天式",治疗时间为8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颈椎多功能训练评估系统(MCU),检测2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颈椎活动度以及最大肌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颈椎关节活动度、颈椎肌力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矫形按摩结合易筋经"托天式"能更好地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改善颈部肌肉力量和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矫形按摩 波浪运动 托天式
下载PDF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嵩华 王岩 +3 位作者 王征 陆宁 蔡斌 张雪松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fusion,ACDF)对颈椎病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2月连续治疗的59名单间隙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Br... 目的前瞻性对比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fusion,ACDF)对颈椎病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2月连续治疗的59名单间隙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Bryan组和ACD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数据,同时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上肢疼痛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影像学测量等方法进行2组的评估。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痛VAS、颈部NDI术后6周、3个月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随访时间段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测量手术节段及整个颈椎的过伸过曲位角度变化:Bryan组置换节段正常活动范围存在,ACDF组置换节段无角度变化;整个颈椎的屈伸范围Bryan组在各个时间段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DF组在术后6周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数(P<0.05)6,个月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经过中期的临床随访,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保持了病变节段正常的屈伸活动范围,可以取得与ACDF相似的临床效果,而且手术后短期内治疗效果优于AC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 人工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活动范围 关节
下载PDF
牵引锻炼颈托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肖亮星 李友余 +1 位作者 江泽平 关宏刚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静力牵引下使用牵引锻炼颈托行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5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治疗... 目的探讨静力牵引下使用牵引锻炼颈托行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5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治疗组在牵引状态下使用牵引锻炼颈托进行颈部肌群等长收缩锻炼,疗程均为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Vernon颈椎废用指数(VCDI)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3~6个月,治疗组患者病情均无进展,对照组进展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各1例。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VCDI均显著降低,治疗组降幅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3个月内颈椎病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评价方面,治疗组6例患者首次治疗结束后下颌部出现紫红色痕迹,次日逐渐消退,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折、昏厥等不良反应。结论借助牵引锻炼颈托在牵引状态下行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是颈型颈椎病保守治疗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康复 牵引术 颈肌 运动疗法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颈托
下载PDF
推拿对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最大随意收缩力矩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艳国 严隽陶 +2 位作者 房敏 孙武权 朱燕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颈椎后伸和前屈肌群最大随意收缩力矩的特征和推拿对其的影响。方法设立颈椎病等长运动组(45例)、颈椎病等速运动组(52例)和正常对照组(48例),每组分青、中和老年3个亚组。所有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治疗;分别在推拿治...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颈椎后伸和前屈肌群最大随意收缩力矩的特征和推拿对其的影响。方法设立颈椎病等长运动组(45例)、颈椎病等速运动组(52例)和正常对照组(48例),每组分青、中和老年3个亚组。所有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治疗;分别在推拿治疗前、第1次和第10次推拿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定等长和等速运动状态颈部后伸和前屈肌群最大随意收缩力矩的比值(F/E)。结果正常人等长运动F/E比值有增龄性升高的趋势(P>0.05),等速运动F/E基本一致(P>0.05);颈椎病患者等长和等速运动两组F/E值较正常人增高(P<0.05,P<0.01);推拿治疗对青中年颈椎病患者F/E值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颈前屈和后伸肌群力学平衡紊乱,推拿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F/E值,以青中年患者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等长运动 等速运动 按揉法 最大随意收缩力矩
下载PDF
颈椎运动学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18
作者 顾江鹏 王飞 +1 位作者 冯伟 杜俊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颈椎运动学用来描述颈椎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利用运动学原理研究人体颈椎在正常的生理载荷和病理状态下运动的形态和大小。随着人们对颈椎运动学的研究加深,发现运动指标在颈椎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颈椎运... 颈椎运动学用来描述颈椎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利用运动学原理研究人体颈椎在正常的生理载荷和病理状态下运动的形态和大小。随着人们对颈椎运动学的研究加深,发现运动指标在颈椎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颈椎运动范围、椎间运动质量参数、运动曲线、运动平滑度和速度的测量方法、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发现颈椎运动范围、运动曲线、速度和平滑度适用于各类颈椎疾患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颈椎椎间运动质量参数对于提示颈椎退变、辅助设计椎间盘假体等具有很好的作用。各运动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椎间运动质量参数的变化影响运动范围,运动范围变化影响运动曲线整体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运动学 运动范围 瞬时旋转轴 平滑度 运动速度 运动曲线
原文传递
中频电刺激联合颈肌强度训练对颈椎病患者颈椎前凸角及颈椎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林延敏 何辉 陈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期49-51,55,共4页
目的探讨中频电刺激联合颈肌强度训练对颈椎病患者颈椎前凸角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中频电刺激联合颈肌强... 目的探讨中频电刺激联合颈肌强度训练对颈椎病患者颈椎前凸角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中频电刺激联合颈肌强度训练,均持续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颈椎前凸角、颈椎功能、疼痛程度及颈椎活动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颈椎前凸角为(20.24±1.78)°,大于对照组的(18.88±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为(12.99±3.53)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1.93±0.5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64±4.14)分、(2.64±0.5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颈椎右旋、左旋、前屈及后伸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联合颈肌强度训练能有效减轻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增加颈椎前凸角,改善颈椎功能,提高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中频电刺激 颈肌强度训练 颈椎前凸角 颈椎功能 颈椎活动度
原文传递
颈椎韧带骨化特点及其与颈椎活动度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琦 王珑清 +2 位作者 陈清 吴昊 杨立利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韧带骨化的分布特征、临床特征以及颈椎韧带骨化与颈椎活动度(ROM)的定量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229例患者,其中单纯OPLL患者71例(OPLL组)、OPLL合并前纵韧带骨化(OALL)和/或项韧... 目的探讨颈椎韧带骨化的分布特征、临床特征以及颈椎韧带骨化与颈椎活动度(ROM)的定量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229例患者,其中单纯OPLL患者71例(OPLL组)、OPLL合并前纵韧带骨化(OALL)和/或项韧带骨化(ONL)患者158例(OPLL+组)。同时纳入64例无韧带骨化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CSM组)。基于CT评估韧带骨化分布特征。收集各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ROM的因素。结果OPLL最常发生的节段为C5,OALL最常发生于C5/C6水平,ONL最常发生于C4/C5水平。不同韧带骨化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OPLL指数、最大椎管占位率、ROM和尿酸方面存在差异。OALL指数和OPLL指数均与ROM呈负相关(r=-0.308、-0.261,P<0.05)。OALL指数是ROM降低的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为-2.47,95%置信区间为-3.52~-1.42,P<0.05)。结论OPLL、OALL和ONL主要发生在C5节段周围。OALL指数和OPLL指数与ROM呈负相关,OALL指数是ROM降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韧带 骨化 异位性 活动范围 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