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软骨终板钙化与颈椎间盘退变和椎体骨赘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7
1
作者 彭宝淦 侯树勋 +1 位作者 贾连顺 陈德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 :研究颈椎软骨终板钙化与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椎体骨赘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颈前路环锯手术切下的 18例脊髓型颈椎病和 4例颈椎过伸性损伤致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颈椎间盘及相邻的上下椎体标本 ,研究不同退变程度颈... 目的 :研究颈椎软骨终板钙化与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椎体骨赘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颈前路环锯手术切下的 18例脊髓型颈椎病和 4例颈椎过伸性损伤致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颈椎间盘及相邻的上下椎体标本 ,研究不同退变程度颈椎间盘软骨终板和椎间盘的形态学变化及椎体骨赘形成过程。结果 :退变程度较轻或基本正常的颈椎间盘软骨终板结构良好 ,潮标清晰 ;退变程度较重的颈椎间盘软骨终板发生明显纤维化 ,潮标前移 ,钙化软骨和软骨下骨板增厚。退变颈椎间盘周边软骨终板潮标明显前移 ,钙化和骨化层增厚 ,形成突向外侧的椎体边缘的骨赘。结论 :颈椎软骨终板的不断钙化和骨化导致颈椎间盘营养发生障碍可能是启动颈椎间盘退变的关键因素 ,退变椎体周边软骨终板的不断钙化和骨化是椎体骨赘形成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间盘退变 软骨终板钙化 骨赘
下载PDF
实验性动力平衡失调对颈椎退变影响的X线观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郝永强 施杞 《颈腰痛杂志》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明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对颈椎退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只SD大鼠 ,随机分为 3组实验模型组与 1组对照组。通过手术切除大鼠颈背部伸肌群浅层、深层与全层 ,建立了颈椎不同程度动力平衡失调实验模型 ,6月后在钼靶X线机下拍摄颈椎... 目的 :探明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对颈椎退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只SD大鼠 ,随机分为 3组实验模型组与 1组对照组。通过手术切除大鼠颈背部伸肌群浅层、深层与全层 ,建立了颈椎不同程度动力平衡失调实验模型 ,6月后在钼靶X线机下拍摄颈椎正侧位片 ,并对X线片进行评分 ,各组评分结果相互比较分析。结果 :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可加速、加重颈椎X线的退变表现。结论 :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因素在颈椎退变与颈椎病发病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性平衡 颈椎 退变 X线胶片
下载PDF
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患者上颈椎曲度改变对下颈椎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圣林 王超 +4 位作者 Kirkham B.Wood Peter G.Passias 李刚 闫明 周海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患者上颈椎的曲度变化对下颈椎力线和退变的影响。方法:在148例寰枢关节不稳定或脱位患者的颈椎中立位X线片上测量C0-1、C1-2、C0-2及C2-7角度,评估颈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分析上、下颈椎曲度之间以及颈椎曲...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患者上颈椎的曲度变化对下颈椎力线和退变的影响。方法:在148例寰枢关节不稳定或脱位患者的颈椎中立位X线片上测量C0-1、C1-2、C0-2及C2-7角度,评估颈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分析上、下颈椎曲度之间以及颈椎曲度与年龄、病程之间的相关性,观察不同年龄组上颈椎曲度对下颈椎椎间盘退行变的影响。结果:C0-1角度为-22.9°~18.6°(n=88);C1-2角度为-31.7°~39.1°(n=88);C0-2角度为-35.2°~44.8°(n=148);C2-7角度为-17.4°~77.8°(n=148)。C1-2和C2-7角度之间、C0-2与C2-7角度间、C0-1与C1-2角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上、下颈椎曲度与病程、年龄无相关性。30~39岁组、40~49岁组及50~59岁组C5/6椎间盘退变、60岁以上组C2/3椎间盘退变与上颈椎角度(C0-2角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上、下颈椎曲度间存在密切关系,寰椎前脱位可导致下颈椎出现代偿性过度前凸,即鹅颈畸形,鹅颈畸形可能加速下颈椎的退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脱位 颈椎 脊柱曲度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芪麝颈康方对兔退变颈椎骨赘形成部位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拥军 施杞 +2 位作者 沈培芝 徐宇 万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观察芪麝颈康方对退变颈椎骨赘形成部位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0月龄新西兰兔,通过切除动物C2~C7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分离椎旁两侧肌肉,建立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动物模型。组织学观察颈椎椎体骨赘形成的部位,... 目的:观察芪麝颈康方对退变颈椎骨赘形成部位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0月龄新西兰兔,通过切除动物C2~C7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分离椎旁两侧肌肉,建立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动物模型。组织学观察颈椎椎体骨赘形成的部位,采用生物化学法分别检测颈椎间盘中软骨终板、髓核和纤维环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证实骨赘来源于软骨终板,中药组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芪麝颈康方可降低骨赘生长部位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推测芪麝颈康方有抑制骨赘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麝颈康方 颈椎退变 骨赘 中医药疗法 ALP活性
下载PDF
人颈椎间盘退变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小卫 郭团茂 +1 位作者 刘淼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0-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人的颈椎间盘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分析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改进的一步法抽取6例退变和6例正常颈椎间盘髓核的总RNA,用Cy3、Cy5荧光标记制成cDNA探针,再与22 575个cDNA基因表达芯片杂交,激光扫描荧光信号,对差异基因表... 目的探讨人的颈椎间盘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分析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改进的一步法抽取6例退变和6例正常颈椎间盘髓核的总RNA,用Cy3、Cy5荧光标记制成cDNA探针,再与22 575个cDNA基因表达芯片杂交,激光扫描荧光信号,对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进行6次扫描,退变和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共有570个基因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上调550个,下调20个。结论多种基因表达异常与颈椎间盘退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 退变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差异表达
下载PDF
颈椎病发病学中的不稳定因素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华荣 申勇 +2 位作者 吴占勇 魏运栋 彭祥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退变性不稳在颈椎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随访216例颈肩痛和(或)神经根性痛患者,男143例,女73例。年龄29~4l岁,平均37.8岁。表现颈肩痛的患者173例,神经根征者28例,兼有神经根征、颈肩痛者15例。依据退变性颈椎不... [目的] 探讨退变性不稳在颈椎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随访216例颈肩痛和(或)神经根性痛患者,男143例,女73例。年龄29~4l岁,平均37.8岁。表现颈肩痛的患者173例,神经根征者28例,兼有神经根征、颈肩痛者15例。依据退变性颈椎不稳X线诊断标准:不稳定组82例,稳定组134例。全部患者采用物理疗法和(或)局部制动治疗。[结果] 随访2~7a,平均4.3a。不稳定组患者中4例出现不稳节段椎体后缘骨赘形成,3例出现椎间盘突出,6例出现椎体后缘骨赘形成伴椎间盘突出,3例出现不稳节段脊髓内T2高信号。稳定组中2例出现C4.5椎间盘突出,2例出现C5椎体后缘骨赘形成。不稳定组颈椎病发生率19.5l%明显高于稳定组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退变性不稳定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颈椎病形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发病学 退变 不稳定
下载PDF
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放射诊断 被引量:12
7
作者 魏从全 陈刚 郝光远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 分析食管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与病理学关系 ,探讨放射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整理食管型颈椎病 3 7例 ,男 2 6例 ,女 11例。年龄 43~ 75岁 ,平均 64 .5岁。食管吞钡检查 3 7例 ,纤维内窥镜检查 2 9例 ,颈椎椎间盘CT扫描 17例。结果... 目的 分析食管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与病理学关系 ,探讨放射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整理食管型颈椎病 3 7例 ,男 2 6例 ,女 11例。年龄 43~ 75岁 ,平均 64 .5岁。食管吞钡检查 3 7例 ,纤维内窥镜检查 2 9例 ,颈椎椎间盘CT扫描 17例。结果 颈椎体前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颈椎前缘骨赘高度 5~ 6.9mm 3例次 ,7~ 9.9mm 8例次 ,10~ 12 .9mm 13例次 ,13~ 14 .9mm 8例次 ,15mm以上 7例次。位于颈椎3~ 4 7例次 ,颈椎4~ 511例次 ,颈椎5~ 6 3 3例次 ,颈椎6~ 72 9例次。结论 临床表现与骨赘大小呈正相关 ,食管吞钡检查 ,既简便易行 ,安全有效 ,病人又无痛苦 ,费用较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型颈椎病 放射诊断 病理学 椎柱骨质增生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颈椎间盘退变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诗成 潘磊 +2 位作者 黄必留 孔抗美 王新家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建立人体颈椎C4-C5-C6节段颈椎间盘退变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椎间盘退变对颈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椎间盘材料特性和高度等参数,建立椎间盘轻度退变模型(LD)、中度退变模型(MD)和重度退变模型(SD)。在45 N垂直载荷... 目的建立人体颈椎C4-C5-C6节段颈椎间盘退变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椎间盘退变对颈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椎间盘材料特性和高度等参数,建立椎间盘轻度退变模型(LD)、中度退变模型(MD)和重度退变模型(SD)。在45 N垂直载荷下,分别对正常、轻、中、重度4种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4种模型之间各项生物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建立了C4-C5-C6节段颈椎间盘逐级退变三维有限元模型。45 N垂直载荷条件下,正常模型(ND)、MD、SD椎间盘轴向位移及向外膨出位移逐渐变小,LD椎间盘轴向位移及膨出位移比ND增大,四组模型纤维环轴向压缩应力逐渐增大,髓核内压力逐渐减小。ND、MD、SD关节突关节接触力逐渐减小,LD关节突关节接触力较ND轻度增大。结论椎间盘轻度退变时,颈椎稳定性下降。中、重度退变时,颈椎稳定性重新获得。从生物力学方面证明退变的椎间盘对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有限元分析 椎间盘 退行性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非创伤性生理曲度变直与颈椎退变关系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魏威 廖胜辉 韩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1期2474-2477,I0003,共5页
目的:精确建立生理曲度变直的颈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验证,分析其与颈椎退变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颈椎曲度变直纳入标准的颈椎病患者采集其CT数据,采用专门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建模软件从CT扫描数据构建高质量的颈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 目的:精确建立生理曲度变直的颈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验证,分析其与颈椎退变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颈椎曲度变直纳入标准的颈椎病患者采集其CT数据,采用专门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建模软件从CT扫描数据构建高质量的颈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然后采用基于离散微分属性的体网格变形技术,将生理曲度变直的模型映射生成曲度正常的有限元模型,再在相同的边界和加载条件下进行有限元对比分析。结果: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工况下,生理曲度变直模型的活动度范围比正常值要小并且出现再分配。在应力分布方面,C3~C4,C4~C5之间的小关节、钩突关节,和C3~C4之间的椎间盘出现应力集中。结论: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生理曲度变直和曲度正常的颈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实验证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引起椎间活动度明显减少并且出现再分配,同时下颈椎的小关节、钩突关节、椎间盘应力集中,加速颈椎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颈椎 生理曲度 退变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鸿悦 章耀华 +4 位作者 李强 刘晓磊 闫丽欣 田珊娜 杨华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影像学退变与年龄、性别、颈痛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进行颈椎MRI检查的老年患者113例纳入本研究,年龄60~80岁,平均(71.29±4.45)岁。男62例,女51例。分析颈椎退行性变与年龄、性别、颈... [目的]探讨颈椎影像学退变与年龄、性别、颈痛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进行颈椎MRI检查的老年患者113例纳入本研究,年龄60~80岁,平均(71.29±4.45)岁。男62例,女51例。分析颈椎退行性变与年龄、性别、颈痛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77例表现为MRI颈椎退变,占68.14%。高年龄组退行性变影像学评分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中重度颈痛患者的退变影像学评分明显高于轻度颈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性别、骨密度与颈椎退变无相关性(P>0.05),而颈痛(β=0.643,P<0.001)及年龄(β=0.218,P=0.004)与颈椎退变呈正相关。[结论]颈椎退行性变与年龄有关,颈痛是提示颈椎退行性变发生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变 颈椎病 颈痛 骨密度 核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颈椎不稳对邻近节段椎间盘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彬 孟纯阳 +2 位作者 王海滨 贾存岭 赵益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421-5426,共6页
背景:颈椎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单个节段不稳是否也会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还不清楚。目的:研究颈椎不稳动物模型邻近节段椎间盘形态学、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变化。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 背景:颈椎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单个节段不稳是否也会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还不清楚。目的:研究颈椎不稳动物模型邻近节段椎间盘形态学、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变化。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通过颈椎前路穿刺破坏纤维环及抽吸C5/6髓核组织建立兔颈椎不稳动物模型,12周X射线证实退变后处死动物取材,切取C4/5椎间盘组织,从矢状面切开,取其髓核组织10mg,间苯三酚法测定髓核中蛋白多糖的量,另取椎间盘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S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C4/5椎间盘髓核脊索细胞减少,被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取代,偶见圆形的软骨细胞,且椎间盘纤维环变得粗糙,排列紊乱,玻璃样变性及色素沉着,可见纤维软骨细胞,内外层纤维环之间形成裂隙。髓核中蛋白多糖的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退变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中Ⅱ型胶原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果表明颈椎不稳可诱发邻近节段颈椎退变,表现为椎间盘发生形态学变化,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损伤基础实验 颈椎不稳 蛋白多糖 Ⅱ型胶原 临近节段 颈椎退变 颈椎间盘 髓核 纤维环 其他基金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对相邻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短期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超 阮狄克 +2 位作者 徐成 何勍 王鹏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对相邻节段有无影响。方法:采用6具成人新鲜颈椎标本(C2 ̄T1),在MTS脊柱三维运动系统上先后测量C5/6融合前后其上下相邻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时的椎间运动范围(ROM)。临床随访2000年3月 ̄2004年12月连续...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对相邻节段有无影响。方法:采用6具成人新鲜颈椎标本(C2 ̄T1),在MTS脊柱三维运动系统上先后测量C5/6融合前后其上下相邻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时的椎间运动范围(ROM)。临床随访2000年3月 ̄2004年12月连续诊治的58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4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6例,颈椎创伤7例),对比分析融合前后上下相邻节段椎间高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JOA)。相同节段融合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在载荷控制的屈伸、侧弯条件下,融合后上下相邻节段椎间ROM与融合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在位移控制模式下的旋转运动中,融合后上下相邻节段椎间ROM与融合前比较显著性增大(P<0.05)。临床平均随访28个月,随访时X线测量融合上下相邻节段椎间高度与融合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在载荷控制的条件下颈椎前路融合不会直接导致相邻节段出现运动范围的增加,临床上如患者术后试图保持术前的运动范围(如同生物力学试验条件下的位移控制模式)则可能会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相邻节段 生物力学 融合 退变
下载PDF
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附200例报告)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英峰 崔世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2079-2080,共2页
目的评价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例经临床及X线平片检查确诊的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椎体缘骨质增生176例(占88.0%),钩锥关节退行性变142例(占71.0%),椎体旋转及滑脱140例(占70.0%)... 目的评价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例经临床及X线平片检查确诊的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椎体缘骨质增生176例(占88.0%),钩锥关节退行性变142例(占71.0%),椎体旋转及滑脱140例(占70.0%),颈椎生理曲度改变136例(占68.0%),韧带钙化118例(占59.0%),椎间孔变小114例(占57.0%),椎间隙狭窄98例(占49.0%)均为颈椎病主要X线平片表现。结论X线平片作为一种经济、快捷、有效的检查手段,能够为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X线 退行性变 诊断
下载PDF
淫羊藿对颈椎病模型大鼠退变颈椎骨组织钙磷代谢及血清中IL-lβ、IL-6、TNF-α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凯 徐胜春 +1 位作者 梁维龙 杨九华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对颈椎病模型大鼠退变颈椎骨组织中Ca、P代谢及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淫羊藿防治颈椎病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和假手术对照组10只,采用切除动物C2~C7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分... 目的:研究淫羊藿对颈椎病模型大鼠退变颈椎骨组织中Ca、P代谢及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淫羊藿防治颈椎病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和假手术对照组10只,采用切除动物C2~C7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分离椎旁两侧肌肉,建立颈椎退变动物模型。在1月、3月两个时间点拍摄颈椎X线片,证实模型成立后,将模型组分为淫羊藿模型组(A组)和生理盐水模型组(B组)各10只,分别喂服淫羊藿水提液和生理盐水,假手术对照组(C组)喂服生理盐水,喂服2个月取大鼠的颈椎骨组织和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颈椎骨组织中Ca、P、ALP含量和发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样本中IL-lβ、IL-6、TNF-a指标。结果:①B组颈椎骨组织中Ca、P的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1)。A组Ca、ALP的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1),P的水平高于B组(P<0.01)。②B组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高于C组(P<0.05、P<0.01),A组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显著的低于B组(P<0.01)。结论::①颈椎Ca、P含量的减低,是颈椎退变的病理结果。淫羊藿可提高退变颈椎骨组织Ca、P含量,抑制颈椎退变。②淫羊藿能下调退变颈椎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具有阻止炎性反应和抑制颈椎退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颈椎 退变 钙磷代谢 血清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芍药苷促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少清 林建平 +2 位作者 王诗忠 洪钰 陈乐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54-258,共5页
背景:芍药在颈椎病治疗中使用频率超过30%,其主要单体之一芍药苷具有抗炎、抗凋亡等作用,芍药苷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是否有保护作用,国内外未见报道。目的:探讨芍药苷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的增殖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椎... 背景:芍药在颈椎病治疗中使用频率超过30%,其主要单体之一芍药苷具有抗炎、抗凋亡等作用,芍药苷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是否有保护作用,国内外未见报道。目的:探讨芍药苷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的增殖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取第3代纤维环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20μg/LFas配体诱导建立纤维环细胞凋亡模型,通过MTT法测定芍药苷干预纤维环细胞的最适宜浓度,AnnexinV/FITC-PI法观察芍药苷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与结论:芍药苷浓度20.8和2.08μmol/L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20μg/LFas配体能诱导细胞凋亡,20.8μmol/L芍药苷对Fas配体诱导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脊柱组织构建 颈椎病 芍药苷 FASL 纤维环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细胞保护 椎间盘退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组织构建图片文章
下载PDF
脊髓病手对早期诊断和提高颈椎病手术疗效的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广辉 马君 +3 位作者 李振环 凌仕勇 满毅 贾连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 评价脊髓病手早期诊断提高颈椎病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于长征医院及闸北分院骨科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 18例,采用手指逃离征、十秒握拳-伸指试验对患者手部运动功能评价,结合患肢肌电图诊断脊髓病手并进行分... 目的 评价脊髓病手早期诊断提高颈椎病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于长征医院及闸北分院骨科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 18例,采用手指逃离征、十秒握拳-伸指试验对患者手部运动功能评价,结合患肢肌电图诊断脊髓病手并进行分级,明确早期及进展期脊髓病手及其功能状况,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并结合颈椎MRI表现,数字表法将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髓病手早期诊断组(n=62)和无脊髓病手常规诊断组(n=56).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临床随访平均达到4.1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8个月以改良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变化,评价手术疗效.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t检验对脊髓病手早期诊断组和无脊髓病手常规诊断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JOA评分)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脊髓病手早期诊断组和无脊髓病手常规诊断组年龄、性别、吸烟史,术前JOA评分,术前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脊髓病手早期诊断组和无脊髓病手常规诊断组术前及术后48个月JOA评分分别为(10.1±2.3)、(14.9±2.0)分和(9.8±3.1)、(12.1±2.3)分;术后48个月JOA评分增长分别为(4.8±0.9)、(2.3±0.6)分.脊髓病手早期诊断组和无脊髓病手常规诊断组术前及术后48个月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个月DHI评分、JOA评分增长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脊髓病手早期诊断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无脊髓病手患者,该体征的早期诊断能够提高颈椎病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疾病 神经变性 脊髓病手
原文传递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食管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孟亚轲 周丽丽 +5 位作者 许鹏 谢栋 陈宇 史国栋 史建刚 郭永飞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6期455-459,共5页
背景:食管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食管型颈椎病的诊疗特点及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在食管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食管型颈椎病13... 背景:食管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食管型颈椎病的诊疗特点及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在食管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食管型颈椎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46-71岁,平均(60.3±4.8)岁;12例患者行颈前路骨赘切除术+Zero-P植入融合内固定术,1例患者转胸外科进一步治疗。结果结果:手术时间54-120 min,平均(62±10.3)min;术中出血量50-120 ml,平均(80±25.2)ml。12例患者术后吞咽困难明显好转,1例出现Horner综合征,无颈部血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12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作为一体式固定装置,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对食管刺激干扰小,能够显著改善食管型颈椎病患者的吞咽情况,且术后吞咽困难的短期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 吞咽困难 脊柱融合 零切迹
下载PDF
Advances in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18
作者 Bin Fan Fanghe Luo Yue Ma 《Expert Review of Chinese Medical》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has been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and achieved good clinical results.However,with the continuous extension of follow-up time,the fusio...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has been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and achieved good clinical results.However,with the continuous extension of follow-up time,the fusion segment-associat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emerged gradually.Reserved cervical stability and activity,the concept of non-fusion was born.As a non-fusion technique,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developed rapidly.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prosthesis materials and design concepts,and specification and proficiency of surgical procedures,CADR has achieved better short and mid-term clinical efficacy than ACDF.Compared with ACDF,the main advantages of CADR are that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s quick,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cervical vertebra are maintained,the height of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space is restored,and the stress of adjacent segments and the rate of surgical renovation are reduced.In clinical work,as an emerging technology,CADR requires spine surgeons to control the surgical indications,contraindications,and patients'conditions strictly.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ADR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cervical spondylosis research progress
下载PDF
颈性眩晕与颈椎不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维娇 杜良杰 +6 位作者 武亮 何件根 靳沙沙 张芹 王茜 王营营 田春艳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颈性眩晕与颈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门诊就诊的150例颈性眩晕患者,给予每位患者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侧位动态X线片检查。根据White测量标准分析影像学结果,测量评估患者颈椎是否失稳以及失稳的类型,分析颈椎退变的特点。结... 目的研究颈性眩晕与颈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门诊就诊的150例颈性眩晕患者,给予每位患者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侧位动态X线片检查。根据White测量标准分析影像学结果,测量评估患者颈椎是否失稳以及失稳的类型,分析颈椎退变的特点。结果①80.7%的颈性眩晕患者都存在颈椎不稳。其中C4-C5之间不稳的发生率最大,颈椎过伸和过屈时C4-C5角度位移不稳发生率分别为41.3%和44.6%,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向前和向后水平位移不稳发生率分别为28.9%和20.6%。②无明显颈椎不稳的颈性眩晕患者颈椎项韧带骨化发生率为10.3%,椎间隙狭窄发生率为72.4%,骨质增生发生率为69%。结论颈椎不稳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发病原因。无明显颈椎不稳的颈性眩晕患者存在潜在的颈椎退变和颈椎不稳以及代偿性增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颈椎不稳 颈椎退变
下载PDF
退变性颈椎不稳的回顾性调查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邹军 王与荣 +1 位作者 赵建宁 吴苏稼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 :探讨退变性颈椎不稳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分析其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和影响因素 ,了解颈椎手术和颈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对 10 3例退变性颈椎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包括收集完整的病案资料 ,进行影像学测量... 目的 :探讨退变性颈椎不稳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分析其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和影响因素 ,了解颈椎手术和颈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对 10 3例退变性颈椎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包括收集完整的病案资料 ,进行影像学测量和随访。 结果 :无论采用何种手术入路 ,术后手术疗效评价 (JOA)评分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 (P <0 .0 1) ;前路手术对脊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路手术 (P <0 .0 1) ;融合笼植入术维持手术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的效果明显优于自体髂骨植入 (P <0 .0 1) ;就恢复颈椎生理弧度的效果而言 ,融合笼植入术亦优于自体髂骨植入 (P <0 .0 5 ) ;关于手术对颈椎不稳的改善效果 ,前入路组优于后入路组 (P <0 .0 5 ) ,使用椎间融合器组好于未使用组 (P <0 .0 5 )。 结论 :退变性颈椎不稳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疾病 ,而是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力学状态改变 ,常和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发生 ,并对后者的进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提高临床医师的警惕性 ,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颈椎不稳 临床研究 回顾性研究 影像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