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翔宇 孙祥耀 +4 位作者 鲁世保 孔超 郭马超 丁浚哲 孙思远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867-872,共6页
目的通过对接受颈椎手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分析,探讨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104名无症状成人志愿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作为对照,并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科手术治疗的107例脊髓型颈椎... 目的通过对接受颈椎手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分析,探讨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104名无症状成人志愿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作为对照,并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科手术治疗的10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收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时间、手术入路、C_(2~7) Cobb’s角、T_1倾斜角、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以末次随访mJOA (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改善率作为愈后效果评价指标,连续性变量采用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分析颈椎矢状位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愈后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4名无症状志愿者C_(2~7) Cobb’s角平均值为(-15.29±8.31)°,T_1倾斜角平均值为(20.18±5.95)°,cSVA (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平均值为(16.58±7.67) mm;10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平均mJOA (10.16±1.82)分,末次随访mJOA为(15.20±2.26)分,术前颈椎矢状C_(2~7) Cobb’s角平均值为(-18.80±9.68)°,T_1倾斜角平均值为(24.25±7.71)°,cSVA平均值为(19.51±13.86) mm;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SVA较无症状患者更大(P<0.001),在不同C_(2~7) Cobb’s角与T_1倾斜角的比值分组中,T_1倾斜角(P=0.35)以及cSVA (P=0.423)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中比值组患者mJOA改善率大于低比值组与高比值组(P<0.001)。结论 C_(2~7)/T_1比值过大或过小与脊柱失平衡发生颈椎矢状位代偿有关,并影响脊髓型颈椎病的愈后,颈椎矢状位发生代偿可能预示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治疗结果 颈椎减压手术 颈椎矢状位序列
原文传递
颈椎减压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
作者 邓乾兴 欧云生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1期121-124,共4页
C5神经根麻痹为颈椎前、后方入路减压术后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乏力,伴或不伴感觉障碍、肢体疼痛,发生率0~30%。节段性脊髓功能障碍、椎动脉血供减少、术中神经根损伤、减压后脊髓漂移牵拉神经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机... C5神经根麻痹为颈椎前、后方入路减压术后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乏力,伴或不伴感觉障碍、肢体疼痛,发生率0~30%。节段性脊髓功能障碍、椎动脉血供减少、术中神经根损伤、减压后脊髓漂移牵拉神经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机制"假说"参与其发生。增强对C5神经根麻痹的认识有利于脊柱外科医师提高手术技术,降低其发生率。该文就其定义、发生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治疗与预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减压术 C5神经根麻痹
下载PDF
颈前路不同植入物对颈椎体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锦波 徐晓峰 +3 位作者 沈铁城 唐天驷 杨惠林 王以进 《镇江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31-233,共3页
目的 :研究颈前路减压后 ,不同植入物对颈椎体应力的影响。方法 :在八具尸体颈椎标本上 ,用环锯前路减压 ,然后分别植入ATFC、TTFC和AIBG ,测试上述四种状态下C5椎体中柱和后柱的应力变化。结果 :减压后C5椎体中、后柱应力增加 ,ATFC、T... 目的 :研究颈前路减压后 ,不同植入物对颈椎体应力的影响。方法 :在八具尸体颈椎标本上 ,用环锯前路减压 ,然后分别植入ATFC、TTFC和AIBG ,测试上述四种状态下C5椎体中柱和后柱的应力变化。结果 :减压后C5椎体中、后柱应力增加 ,ATFC、TTFC植入后应力有明显减少 ,AIBG植入后应力减少不明显。结论 :颈前路减压后椎体中、后柱应力明显增加 ,AIBG植入不能减少这种应力增加 ,而AT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减压术 植入物 应力
下载PDF
颈椎多节段减压术后C_5神经根麻痹临床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帅 杨操 +4 位作者 郜勇 刘伟 王琨 宋雨 杨述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7期673-676,共4页
目的 探讨颈椎多节段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自2006-01—2013-12行颈椎多节段减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颈椎多节段减压包括: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术、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并后路融合术、颈椎椎板... 目的 探讨颈椎多节段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自2006-01—2013-12行颈椎多节段减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颈椎多节段减压包括: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术、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并后路融合术、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椎板成形术,排除减压节段不含C5、术前三角肌肌力异常、臂部感觉异常患者后,共132例。对比不同术式、疾病类型、性别及减压节段数目的 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确统计学差异。结果 132例平均随访22.8个月(10~105个月)。共有13例出现术后C5神经根麻痹(9.8%),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5/36例(13.9%),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并后路融合术2/17例(11.8%),椎板成形术3/26例(11.5%),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术3/53例(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颈椎外伤组1/9例(11.1%),颈椎不稳组1/10例(10%),OPLL组4/17例(23.5%),颈椎管狭窄组3/32例(9.4%),颈椎病组4/64例(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为1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未发生C5神经根麻痹患者平均55.8/58.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结论 颈椎多节段减压术后可发生C5神经根麻痹,在不同术式间发生率存在差别。OPLL及男性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神经根麻痹 颈椎病 颈椎减压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旋切减压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伟元 谢胜扬 +1 位作者 肖宜民 孙勉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旋切减压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40例)与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 1年12...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旋切减压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40例)与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 1年12月,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微创旋切减压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皆有16例治疗效果达到优良,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为(6.67±1.39),低于对照组的(10.69±1.08),预后水平[(上下肢功能(15.69±2.57),躯体感受(13.70±3.69),膀胱功能(18.68±3.39)]高于对照组[上下肢功能(12.60±2.43),躯体感受(10.20±4.65),膀胱功能(16.98±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旋切减压可以有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保证临床效果的同时,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水平,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微创旋切 颈椎减压
下载PDF
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毛仲轩 步国强 +3 位作者 王照阁 马鲜 张会 郝为民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4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是否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分为有信号组(25例)和无信号组(43例)。采集两组基础信息,所... 目的:探讨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是否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分为有信号组(25例)和无信号组(43例)。采集两组基础信息,所有患者均进行颈椎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MRI表现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两组不同手术入路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有信号组病程长于无信号组(P<0.05)。有信号组脊髓受压典型症状发生率高于无信号组(P<0.05),两组伴随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信号组椎旁压痛、枕部压痛、压顶试验、棘突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占比均低于无信号组,Hoffmann征、Babinskin征占比均高于无信号组(P<0.05)。两组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脊髓受压、硬脊膜受压、小关节增生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信号组椎体后缘增生发生率高于无信号组(P<0.05)。无信号组手术后的JOA评分高于有信号组(P<0.05)。两组不同手术入路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脊髓受压症状,采用颈椎减压术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不被手术入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髓内MRI T_(2)WI高信号 颈椎减压术 症状 体征 MRI表现
下载PDF
颈椎间不同植入物拔出载荷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锦波 唐天驷 杨惠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5-186,共2页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后分别植入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和自体髂骨的拔出载荷。方法 :以人尸体颈椎为标本 ,颈前路环锯减压后 ,分别植入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和自体髂骨 ,测试以上植入物的最大拔出...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后分别植入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和自体髂骨的拔出载荷。方法 :以人尸体颈椎为标本 ,颈前路环锯减压后 ,分别植入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和自体髂骨 ,测试以上植入物的最大拔出载荷。结果 :减压后植入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自体骼骨的最大拔出载荷分别为 (114 .7± 2 3 .3)、(10 1.5± 15 .7)、(5 8.7± 8.3)N。结论 :Cloward术减压后 ,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拔出载荷均大于植入自体髂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减压 椎间植骨 生物力学 拔出载荷
下载PDF
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学明 王中华 +4 位作者 薛文 杨阳 张群立 刘林 钱耀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14-2719,共6页
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是发生在颈椎减压术后的主要以上肢感觉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手术并发症,该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不利于良好的医患关系。本文基于近年来有关C5神经根麻痹的国内外文献,简要综述了其中的西医临床特点、发病机制... 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是发生在颈椎减压术后的主要以上肢感觉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手术并发症,该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不利于良好的医患关系。本文基于近年来有关C5神经根麻痹的国内外文献,简要综述了其中的西医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假说、预防及现有治疗措施,为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减压术后 C5神经根麻痹 中西医结合 发病机制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颈椎多节段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高明勇 陶海鹰 +2 位作者 余玲 贺斌 杨博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813-817,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颈椎多节段减压术后第5颈椎神经根麻痹(C5NRP)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自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07例颈椎多节段减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式、原发... 目的:分析比较颈椎多节段减压术后第5颈椎神经根麻痹(C5NRP)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自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07例颈椎多节段减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式、原发疾病类型对C5NR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发生术后C5NRP的12例患者在不同术式中的分布情况各异,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后路手术的C5NRP发生情况包括,颈后路多节段椎板成形术6/47例(12.7%),颈后路多节段椎板切除加融合术4/28(14.3%),明显高于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加融合术2/32例(6.2%),C5神经根麻痹以单侧为主,前后路手术及发生侧别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12例C5NRP患者获得随访时长为9-36个月,平均23.6月。术后C5NRP患者症状获得改善的时间为2-32周,平均9.7周。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7.6±1.9,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减退(6.1±1.5);患者术前肌力平均3.7级(2-5级),术后C5NRP肌力平均2.9级(1-4级),末次随访平均为4.0级(2-5级)。末次随访的JOA评分改善率、受累三角肌肌力改善明显。结论:颈椎多节段前后路减压术后可发生C5神经根麻痹,后路手术发生C5NRP明显较前路手术高,男性患者风险高于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颈椎神经根麻痹 颈椎病 颈椎减压 术后恢复
原文传递
颈椎减压术后C_(5)麻痹发生原因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郭川 宋心月 +3 位作者 孔清泉 王玉 伍椰 李韦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总结颈椎减压术后C_(5)麻痹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C_(5)麻痹研究文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C_(5)麻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目前C_(5)麻痹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神经根拴系和脊髓损伤两种学说,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目的总结颈椎减压术后C_(5)麻痹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C_(5)麻痹研究文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C_(5)麻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目前C_(5)麻痹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神经根拴系和脊髓损伤两种学说,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前者不能解释颈椎前路手术后C_(5)麻痹的发生,后者无法解释C_(5)麻痹的发生往往表现为上肢部分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结合临床实践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后C_(5)麻痹的发生与术中器械损伤脊髓前角有关,颈椎后路手术后C_(5)麻痹的发生与减压后脊髓后移导致的神经根拴系有关。结论针对颈椎减压术后C_(5)麻痹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倡减少手术器械对脊髓的挤压,以降低该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减压 C_(5)麻痹 神经根 脊髓
原文传递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42
11
作者 倪斌 贾连顺 +2 位作者 肖建如 戴力扬 吴德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0 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 ,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10 3例中获随访 99例 ,临床疗效优良率 80 % ,...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0 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 ,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10 3例中获随访 99例 ,临床疗效优良率 80 % ,植骨融合率为 97 9% ( 97/ 99) ,其中单节段椎间融合率为 10 0 % ( 12 / 12 ) ,多节段椎间融合率为 97 7% ( 85 / 87)。结论 :颈前路钢板内固定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有益的 ,提高了植骨融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钛笼下沉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马永刚 刘世清 +1 位作者 李亚明 周小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影响钛笼下沉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行颈椎融合钛笼植骨患者的颈椎平片和手术资料,分析撑开程度、钛笼直径和安放部位与钛笼下沉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影响钛笼下沉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行颈椎融合钛笼植骨患者的颈椎平片和手术资料,分析撑开程度、钛笼直径和安放部位与钛笼下沉的相关性。结果:104例手术患者中,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16例(15.4%)钛笼发生下沉。46例钛笼直径10mm者中9例发生下沉(19.6%),而58例直径12mm者中7例发生下沉(12.1%),差异有显著性(P<0.05)。钛笼前缘与椎体前缘距离在1mm以内者89例,距离大于1mm者15例,发生下沉例数分别为13例和3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开槽节段相邻椎体终板延长线成角,其中角度在20°~30°者82例,成角大于30°者22例,两组发生下沉例数分别为11例和5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撑开程度、钛笼直径和安放部位可能是影响钛笼下沉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脊髓型颈椎病 钛笼 并发症
下载PDF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术式探讨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陈鑫营 陈子华 +3 位作者 李志忠 刘丹 钟鑫 方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5年6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9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2例,C级14例,D级8例。根据骨折类型、脱位程度、脊髓受压评估情...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5年6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9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2例,C级14例,D级8例。根据骨折类型、脱位程度、脊髓受压评估情况、是否存在关节突骨折及交锁或者前后复合体损伤等因素选择手术方案。其中24例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术前经颅骨牵引可复位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7例颈椎脱位伴小关节骨折或脱位但不伴明显前中柱损伤者采用后路复位侧块螺钉内固定术;8例颈椎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椎小关节脱位交锁、术前经大重量颅骨牵引不能复位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估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4~6个月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而后路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明显多于前路手术组(P<0.05);除2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2级。所有患者的术前JOA评分和颈椎复位参数较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均能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应根据颈椎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 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
原文传递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赫 俞兴 +5 位作者 唐向盛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1-800,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cervical artifiei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cervical artifiei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5月1日以前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应用ACDR与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及队列研究(cohortstudy)的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改良Jadad量表及MINORS量表评价,提取各研究中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时的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SF-36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再手术率、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数据.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2570例患者,随访时间24~60个月.ACDR组1601例,ACDF组969例。纳入文献改良Jadad评4分3篇,3分4篇;MINORS评分18分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随访时,ACDR组的NDI[SMD=0.52;95%CI:(0.43,0.62),P〈0.000011、颈痛VAS[SMD=0.19;95%CI:(0.10,0.29),P〈0.00011、上肢痛VAS[SMD=O.15;95%CI:(0.06,0.25),P=0.0021、SF-36生理健康评分(PCS)[SMD=0.35;95%CI:(0.25,0.44),P〈0.000011改善均优于ACDF组;神经功能改善率[RR=1.0l;95%CI:(0.97,1.05),P=0.5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上位椎间盘退变[RR=0.43;95%CI:(0.37,0.51),P〈0.00001]、下位椎间盘退变[RR=0.35;95%CI:(0.19,0.66),P=0.001]、再手术率[RR=0.30;95%CI:(0.23,0.40),P〈0.00001]、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 颈椎病 双节段 随访 META分析
下载PDF
前路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旭 许建华 +2 位作者 陈飞雁 鲍根喜 顾湘杰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4期511-513,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诊断与治疗之间的关系 ;研究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1998~ 2 0 0 1年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方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共计 81例 ,分别应用自体髂骨植骨或...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诊断与治疗之间的关系 ;研究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1998~ 2 0 0 1年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方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共计 81例 ,分别应用自体髂骨植骨或椎间融合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随访 81例 ,平均 2 8个月 ,应用JOA评分 ,术前平均 13.4 ,术后改善为 15 .2。优良率为87%。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缓解根性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术 手术治疗 神经根型 颈椎病 临床疗效 内固定
下载PDF
三种方法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的比较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新伟 邓明高 +5 位作者 陈德玉 袁文 鲍达 郭永飞 贾连顺 赵定麟 《颈腰痛杂志》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术中不同撑开技术对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的影响。方法  1995 .7— 2 0 0 1.3月间施术的颈椎病患者 5 4例 ,按照术中椎间隙牵开方法的不同分为徒手牵开组、Cage牵开组及牵开器牵开组等三种。分别测量各组术...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术中不同撑开技术对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的影响。方法  1995 .7— 2 0 0 1.3月间施术的颈椎病患者 5 4例 ,按照术中椎间隙牵开方法的不同分为徒手牵开组、Cage牵开组及牵开器牵开组等三种。分别测量各组术前、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及椎节高度值 ,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牵开器牵开法及Cage牵开法较徒手牵开法颈椎生理曲度及椎节高度增加值大 ,且具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术中牵开技术可影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节高度的恢复 ,牵开器牵开法对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及椎节高度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生理曲度 椎间高度 颈前路减压术 椎间隙牵开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减压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新伟 陈德玉 +4 位作者 袁文 倪斌 徐建伟 贾连顺 赵定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减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1 2月间经颈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 1 1 6例 ,分为后纵韧带切除组 (n=6 2 )和后纵韧带保留组 (n=5 4 ) ,按照日本骨科协会 (J... 目的 :探讨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减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1 2月间经颈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 1 1 6例 ,分为后纵韧带切除组 (n=6 2 )和后纵韧带保留组 (n=5 4 ) ,按照日本骨科协会 (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利用 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并进行比较。结果 :平均 1 8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 ,后纵韧带切除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 (74± 2 3) % ,显著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 [(6 3± 2 1 ) % ,P<0 .0 1 ];后纵韧带切除组术后脊髓矢状径增加值为 (3.78± 1 .2 5 ) mm,显著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 [(2 .0 2± 1 .0 3) m m,P<0 .0 1 ]。 结论 :颈椎前路切骨减压后行后纵韧带切除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切除 颈前路减压 脊髓型颈椎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雪松 张永刚 +7 位作者 肖嵩华 王征 陆宁 毛克亚 崔庚 徐辉 齐登彬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9-883,共5页
目的:评价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对颈椎病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2月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单节段Bryan假体CDA与传统前路颈椎减压融合(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目的:评价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对颈椎病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2月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单节段Bryan假体CDA与传统前路颈椎减压融合(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所有患者均按统一的纳入、排除标准进入临床研究,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并进行均衡性检验,一组进行CDA手术,另一组进行ACDF手术,术后经1d、3个月、6个月、1年、2年、5年及2012年6月的末次随访。其中CDA组32例、ACDF组35例完成了随访,应用动力位X线片观察置换间隙活动度,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情况,在MRI T2加权像上采用Miyaza?鄄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两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采用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本组病例随访7.2~9.6年,平均8.8年。CDA组假体位置良好,无塌陷或移位发生,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假体置换间隙活动度1.20°~8.20°,平均6.35°±1.45°;32例患者中8例(25%)置换间隙发生异位骨化,其中2例(6.25%)置换节段丧失活动度;翻修3例,1例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2例因头侧跳跃间隙后方骨赘压迫脊髓;末次随访时置换间隙相邻的其他63个节段中22个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1级,8个加重2级,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ACDF组融合率100%,翻修3例,2例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存在神经症状;1例因尾侧邻近间隙退变,压迫脊髓;其余67个相邻节段中34个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1级,15个加重2级,但均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末次随访时CDA组的NDI、颈部VAS及上肢VAS评分分别为16.83±3.12、1.17±0.41及1.96±0.51分,ACDF组分别为17.21±3.53、1.23±0.35及1.86±0.62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 疗效 中长期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洪伟 段洪凯 +7 位作者 高飞 孙连星 赵湘军 郭现辉 刘晓强 李铠湘 钟章华 谷昌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7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与标准开放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比较。方法纳入自2013-10—2016-06诊治的62例颈椎病,32例采用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显微镜组),3...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与标准开放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比较。方法纳入自2013-10—2016-06诊治的62例颈椎病,32例采用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显微镜组),30例采用标准开放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显微镜组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开放组1例出现硬膜损伤导致脑脊液漏,对症治疗后痊愈;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手术时间较开放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5(18.5~24.8)个月。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可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的疗效,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恢复良好;同时显微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安全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显微镜手术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崔明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A组JO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对提高CSM患者的JOA评分及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日本骨科学会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