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致脑梗死稳定期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丕武 王海燕 +1 位作者 张斌 孙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209-4212,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致脑梗死稳定期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致脑梗死稳定期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致脑梗死稳定期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致脑梗死稳定期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口服,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PLT抑制率、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PLT抑制率]、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改良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1年累积脑梗死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D水平、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AA诱导的PLT抑制率、ADP诱导的PLT抑制率、改良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累积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vs.22.58%,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阿司匹林单用相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于大脑中动脉狭窄致脑梗死稳定期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其凝血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脑梗死复发率,且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狭窄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凝血功能 生活质量 复发率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彭慕立 苏赤 +4 位作者 肖彧 林培坚 陈峰 彭秉纲 梁国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9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改良Fugl-Meyer上肢体综合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脑梗死进展率、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VAS、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脑梗死进展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重返社会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CT灌注成像分期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付秀鑫 郑艳华 +3 位作者 庄甲军 董晓燕 王琦 李剑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916-919,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CT灌注成像分期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患者165例,发病时间6 h至3 d。行颅脑CT灌注成像(CTP)及同... 目的探讨颅脑CT灌注成像分期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患者165例,发病时间6 h至3 d。行颅脑CT灌注成像(CTP)及同步CT血管造影(CTA),记录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积(CBV)、脑血流量(CBF)等灌注参数。与健侧对比,将脑血流灌注异常区分为4期:Ⅰ期:TTP延长,MTT、CBF、CBV正常;Ⅱ期:TTP和MTT延长,CBF正常,CBV正常或轻度升高;Ⅲ期:TTP和MTT延长,CBF下降,CBV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Ⅳ期:TTP和MTT延长,CBF和CBV下降。记录入院时、治疗14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出院90 d时mRS评分。根据病灶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率<50%)、中重度狭窄组(狭窄率50%~99%)和闭塞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流灌注异常分期的相关性,以及脑血流灌注异常分期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共纳入165例患者,梗死核心区周围存在脑血流灌注异常者142例,其中:Ⅰ期29例(20.4%)、Ⅱ期47例(33.1%)、Ⅲ期41例(28.9%)、Ⅳ期25例(17.6%);病灶侧大脑中动脉M1段轻度狭窄42例(25.6%),中重度狭窄72例(43.6%)、闭塞51例(30.9%);②大脑中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与脑血流灌注异常分期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③脑血流灌注异常分期与临床转归及短期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Ⅳ期患者治疗14 d NIHSS评分及出院90 d mRS评分明显高于Ⅰ、Ⅱ、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不同狭窄程度可影响梗死核心区周围脑血流灌注;脑血流灌注异常Ⅳ期患者与较差的临床转归及90 d预后不良相关。脑血流灌注分期可反映脑梗死后侧支循环形成和建立情况,对临床预后有预测价值,是良好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对急性脑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T灌注成像 大脑中动脉狭窄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脑梗死类型 被引量:16
4
作者 聂志余 韩洪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MCAOD)所致脑梗死的类型。方法对50例经颅脑MRA或DSA确诊的症状性MCAOD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W的改变对脑梗死分型。结果50例患者共发现57条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MCAOD)所致脑梗死的类型。方法对50例经颅脑MRA或DSA确诊的症状性MCAOD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W的改变对脑梗死分型。结果50例患者共发现57条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发现病灶的有6(占12.0%)个大脑半球,多发性脑梗死和单发脑梗死分别见于13(占22.8%)个和38(占66.7%)个大脑半球。脑分水岭梗死、流域性脑梗死、半卵圆区脑梗死、多发性散在点状脑梗死(MSSI)、腔隙性脑梗死分别见于18(占31.6%)个、12(占21.1%)个、6(占10.5%)个、2(占3.5%)个和1(占1.8%)个大脑半球。结论MCAOD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约占1/3,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约占1/5,纹状体内囊梗死约占1/5,主要发病机制与动脉-动脉栓塞和低灌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分水岭梗死 大脑中动脉狭窄 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余科 张志新 +2 位作者 韩玉乐 莫绮娴 祁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cerebral artery stenosis,MCA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51例急性脑梗死合并MCAS的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组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同时积极治疗基...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cerebral artery stenosis,MCA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51例急性脑梗死合并MCAS的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组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记录1 y内复发的脑梗死事件、采用改良mRS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卒中神经功能。结果 151例患者中,大剂量组患者80例,小剂量组患者71例,1 y内再发脑梗死事件大剂量组4例(4/80,5%),小剂量组12例(12/7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随访1 y后,两组mRS评分及mR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更能减少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大脑中动脉狭窄 预后 疗效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雁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10-211,222,共3页
目的:探索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中选出136例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入两组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和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 目的:探索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中选出136例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入两组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和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d)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和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6.76%,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年后的MCA狭窄程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在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治疗中疗效确切,改善脑动脉狭窄现象,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狭窄 阿托伐他汀钙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以皮质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9
7
作者 曲方 何凡 +2 位作者 吕彦 夏程 陈会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提高对皮质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为首发症状的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致急性脑梗死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cSAH患者的临床表现、CT和MRI所见、治疗和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或冠心病史,突发肢体瘫... 目的提高对皮质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为首发症状的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致急性脑梗死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cSAH患者的临床表现、CT和MRI所见、治疗和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或冠心病史,突发肢体瘫痪,无头痛。头颅CT显示偏瘫对侧大脑皮质沟高密度影,进一步MRI检查提示CT高密度影为SWI低信号出血灶;同时MRA显示偏瘫对侧MCA M1段局限性狭窄,并于同侧放射冠见新发梗死灶。结论 MCA狭窄可以引起cSAH的临床放射综合征,同时伴有新发脑梗死。在cSAH诊断流程中,应该包括应用SWI和MR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致脑梗死临床和影像表现差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白雪 高晓梅 张亚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致脑梗死模式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因急性脑梗死收住我院的伴有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50%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依据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分为ICA...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致脑梗死模式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因急性脑梗死收住我院的伴有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50%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依据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分为ICA组和MCA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分型和影像分型的差异性。结果入组132名符合标准的患者,ICA组73人,MCA组59人。MCA组腔隙性脑梗死、皮质下梗死的发生率高于IC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2.5%VS 26.0%,P=0.002;50.8%VS19.2%,P<0.001)。ICA组完全前循环梗死的发生率、NIHSS评分和区域性梗死的发生率高于MC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4.2%VS 10.2%,P=0.001;5.6±3.0VS 3.7±1.5,P<0.05;28.8%VS 5.1%,P<0.001)。结论虽然MCA和ICA病变患者引起缺血性卒中的机制相似,但是其临床及影像缺血模式有着明显差异性,加强血管损害和卒中模式相关性的理解有助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以及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颈内动脉狭窄 大脑中动脉狭窄 梗死模式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媛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3期1-2,7,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7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临...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7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进展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35/38)高于对照组71.05%(27/38),观察组进展率5.26%(2/38)、复发率2.63%(1/38)低于对照组进展率23.68%(9/38)、复发率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B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狭窄 效果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青年脑梗死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也 武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1124-1128,共5页
目的提高对中青年脑卒中常见病因的认识。方法汇报1例青年急性脑卒中病例,对青年脑梗死的病因、流行病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青年脑卒中患者相对症状轻,且预后相对较好,动脉粥样硬化仍... 目的提高对中青年脑卒中常见病因的认识。方法汇报1例青年急性脑卒中病例,对青年脑梗死的病因、流行病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青年脑卒中患者相对症状轻,且预后相对较好,动脉粥样硬化仍是我国青年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原因;其他病因包括烟雾病、血管炎、夹层、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肿瘤卒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心房黏液瘤、扩张性心肌病等。结论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特点广泛而复杂,诊治过程中需系统全面地寻找病因及危险因素,从而进行有效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青年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MRI表现及其病理生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友华 潘邓记 +1 位作者 唐洲平 王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收集38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MRI资料,据梗死灶的形态学表现分型并统计例数。结果:38例患者中,多发性脑梗死11例(28.9%),单发...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收集38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MRI资料,据梗死灶的形态学表现分型并统计例数。结果:38例患者中,多发性脑梗死11例(28.9%),单发性脑梗死27例(71.1%);分水岭脑梗死或伴其他类型梗死13例(34.2%),流域性脑梗死或伴其他类型梗死8例(21.1%),纹状体内囊梗死或伴其他类型梗死6例(15.8%),半卵圆区梗死或伴其他类型梗死5例(13.2%),单发腔隙性脑梗死4例(10.5%),单发弥散性多发性点状脑梗死2例(5.3%)。结论: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MRI表现各异,并有其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可根据脑梗死MRI表现初步判断其发病机制并予以相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MRI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致血小板活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苏兵 陈桂花 +1 位作者 张剑梅 张文亚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7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致血小板活化机制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超高磁场(3.0T)MRA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78例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和周围血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62_p、Ⅱ_b-Ⅲ_a表达,并与45例非脑梗死头晕患...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致血小板活化机制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超高磁场(3.0T)MRA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78例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和周围血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62_p、Ⅱ_b-Ⅲ_a表达,并与45例非脑梗死头晕患者对比。结果:78例脑梗死患者见MCA狭窄71例(91.03%),其中轻度MCA狭窄24例,中度MCA狭窄27例,高度MCA狭窄20例;其相应CD62p、Ⅱ_b-Ⅲ_a表达阳性率分别达(4.07±2.99)%、(1.33±0.64)%:(4.96±4.54)%、(2.20±0.87)%和(6.01±4.34)%、(2.31±1.06)%,高度MCA狭窄者活化血小板明显高于正常者和轻度狭窄者(P<0.05)。结论:MCA动脉狭窄引起血管剪切力重构,导致血小板活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狭窄 剪切力 活化血小板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化瘀通络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型脑梗死临床观察
13
作者 彭慧渊 王秉道 +4 位作者 杨楠 成峰 吴宗艺 王本国 汪峰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8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 0例,治疗过程中2组各脱落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 0例,治疗过程中2组各脱落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汤。对比2组治疗前后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会(ASITN/SIR)侧支血流分级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 n kin量表(MR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ASITN/SIR侧支血流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ASITN/SIR侧支血流分级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28、9 0天,2组NIHSS评分均逐渐下降(P<0.05)。治疗14天,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9 0天,治疗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MRS评分为0、1、2分(预后良好)占比治疗组为56.0%,对照组为3 4.0%,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组MRS评分为0、1、2分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络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型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侧支循环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中西医结合疗法 化瘀通络汤 侧支循环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Lp-PLA2基因R92H多态性检测的意义
14
作者 杨钱红 王阳 +4 位作者 徐黎明 武刚 李秋 王晶 姜玉龙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691-1693,169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基因R92H多态性,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Lp-PLA2基因R92H多态性、Lp-P... 目的通过检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基因R92H多态性,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Lp-PLA2基因R92H多态性、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大脑中动脉狭窄及Lp-PLA2基因R92H多态性的关系。结果病例组Lp-PLA2、HCY、血糖、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P-PLA2基因R92H位点突变可能大脑中动脉斑块形成的原因,Lp-PLA2基因R92H多态性是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 基因多态性 大脑中动脉狭窄
下载PDF
低频超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15
作者 张伟可 《中国农村卫生》 2017年第2期10-10,共1页
目的:分析低频超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201 4年2月~201 5年9月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 目的:分析低频超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201 4年2月~201 5年9月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低频超声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频超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超声 急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