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余刚 董为伟 +1 位作者 罗勇 彭国光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 探讨预刺激脑缺血大鼠小脑顶核对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时间均为 1.5 h/再灌注 24 h;于缺血前 1、 4、 7 d分别刺激小脑顶核、齿状核 1 h。以尾状核冠状切面作为观察对象,应用 TUNE... 目的 探讨预刺激脑缺血大鼠小脑顶核对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时间均为 1.5 h/再灌注 24 h;于缺血前 1、 4、 7 d分别刺激小脑顶核、齿状核 1 h。以尾状核冠状切面作为观察对象,应用 TUNEL法观察对照组、假手术组、刺激小脑顶核和齿状核组凋亡神经元的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前 1、 4、 7 d刺激小脑齿状核各组、单纯缺血 /再灌注组、假手术组 TUNEL阳性细胞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而缺血前 1、 4、 7 d预刺激小脑顶核能明显抑制 TUNEL阳性细胞数 (P< 0.05)。结论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的缺血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小脑顶核 神经元凋亡 预刺激 小鼠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生长相关蛋白-43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尹琬凌 覃丹 韩造木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FNS组及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将FNS组及模型组大鼠制成左侧...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FNS组及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将FNS组及模型组大鼠制成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模型.FNS组大鼠于制模3h后给予FNS治疗,模型组仅将针电极置于大鼠小脑顶核部位,但不给予电刺激.分别于制模1d、3d及7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部位GAP-43 mRNA表达.结果 制模后1d、3d及7d时模型组与FNS组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均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延长(均P<0.05);FNS组大鼠上述时间点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5.72±0.42)s,(24.27±0.55)s和(23.82±0.63)s]则较模型组显著缩短(均P<0.05).在制模后1d、3d及7d时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仅存在少量GAP-43 mRNA表达;模型组及FNS组GAP-43mRNA表达在上述时间点均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增多(均P<0.05);并且上述时间点FNS组GAP-43mRNA表达[分别为(1.54±0.34),(2.03±0.56)和(2.78±0.81)]亦显著强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 FNS干预有助于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脑梗死部位神经元GAP-43mRNA表达、从而促进脑梗死灶周围神经轴突再生及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电刺激小脑顶核 MORRIS水迷宫 生长相关因子-43 学习记忆功能
原文传递
电刺激小脑顶核在脑缺血大鼠中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汪晓玲 刘竞丽 《医学综述》 2010年第4期481-484,共4页
成熟神经元不可再生,完全缺血5 min即可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性死亡。电刺激小脑顶核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提高脑缺血大鼠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但其具体机制不明。主要从抑制炎性反应、降低缺血半暗带的电兴奋性、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结构重... 成熟神经元不可再生,完全缺血5 min即可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性死亡。电刺激小脑顶核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提高脑缺血大鼠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但其具体机制不明。主要从抑制炎性反应、降低缺血半暗带的电兴奋性、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结构重建、功能恢复、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生长等方面就电刺激小脑顶核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进行阐述,尤其关注到它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生长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顶核 电刺激 内源性神经保护
下载PDF
小脑顶核注射谷氨酸对慢性内脏高敏感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甄玲玲 苗蓓 +4 位作者 陈影影 苏贞 徐曼秋 费素娟 张建福 《胃肠病学》 2018年第6期336-341,共6页
背景:小脑顶核(FN)参与对心血管、摄食、呼吸运动、急性胃黏膜损伤等内脏活动的调节,但对内脏高敏感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目的:探讨小脑FN注射谷氨酸(Glu)对慢性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 背景:小脑顶核(FN)参与对心血管、摄食、呼吸运动、急性胃黏膜损伤等内脏活动的调节,但对内脏高敏感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目的:探讨小脑FN注射谷氨酸(Glu)对慢性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新生期大鼠结直肠扩张(CRD)法制备慢性内脏高敏感模型。8周后,将大鼠分为CRD组、溶剂组(小脑FN注射0.2μL 0.9%Na Cl溶液)、高、中、低剂量Glu组(小脑FN分别注射12、6、3μg Glu)、3-MPA+Glu组(小脑FN注射谷氨酸脱羧酶抑制剂3-MPA后注射12μg Glu)、Bic+Glu组(下丘脑外侧区注射GABA A受体拮抗剂Bic后小脑FN注射12μg Glu)。以痛阈、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肌电图(EMG)幅度评估内脏敏感性,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成功制备慢性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与CRD组相比,Glu可剂量依赖性地升高痛阈(P<0.05),降低AWR评分和EMG幅度(P<0.05),降低MDA含量(P<0.05),升高SOD活性(P<0.05)。与12μg Glu组相比,3-MPA+Glu组、Bic+Glu组痛阈显著降低(P<0.05),AWR评分和EMG幅度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脑FN注射Glu可明显降低大鼠内脏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为FN的Glu在谷氨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GABA,与下丘脑外侧区GABA A受体结合,增强肠黏膜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从而降低内脏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高敏感 小脑顶核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外侧区和小脑顶核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余情 蔡荣林 +3 位作者 邵雪芳 张娅婷 魏小桐 胡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5-530,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与小脑顶核(FN)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LHA和FN在电针心经腧穴抗急性MIRI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与小脑顶核(FN)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LHA和FN在电针心经腧穴抗急性MIRI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经组、电针肺经组,每组12只;LHA+心经组(损毁双侧LHA)、FN+心经组(损毁双侧FN),每组6只。核团损毁3 d后,电针心经组、LHA+心经组、FN+心经组电针"神门""通里",电针肺经组电针"太渊""列缺",刺激电压为1 V,频率为2 Hz,每次20 min,每日1次,模型复制前共刺激7 d。除外假手术组,其他各组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MIRI大鼠模型。应用Power lab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造模前、结扎后30 min及再灌注120 min的ST段位移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造模后LHA、FN透析液中DA、5-HT含量。结果:结扎后30 min、再灌注120 min时各组ST段位移值比较,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心经组、LHA+心经组、FN+心经组和电针肺经组低于模型组(P<0.01),电针心经组低于电针肺经组、LHA+心经组和FN+心经组(P<0.01)。模型组大鼠FN、LHA中DA、5-HT含量低于假手术组(P<0.01);除外损毁对应的核团组,各干预组FN、LHA中DA、5-HT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心经组大鼠FN中DA、5-HT含量高于电针肺经组、LHA+心经组(P<0.01),LHA中5-HT含量高于电针肺经组和FN+心经组、DA含量高于电针肺经组(P<0.01)。结论: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急性MIRI大鼠的心肌损伤,LHA、FN中DA、5-HT可能是其重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预处理 心经 小脑顶核 下丘脑外侧区
原文传递
针刺不同穴位对大鼠顶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梁超 王媛 +1 位作者 徐斌 余芝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6-48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不同部位腧穴对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探讨不同部位针刺信号是否传入小脑顶核及相应的效应特征。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在20%乌拉坦麻醉状态下定位右侧小脑顶核(坐标:AP 11.6 mm,RL 1.0 ...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不同部位腧穴对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探讨不同部位针刺信号是否传入小脑顶核及相应的效应特征。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在20%乌拉坦麻醉状态下定位右侧小脑顶核(坐标:AP 11.6 mm,RL 1.0 mm,H 5.6 mm),采用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的方法,记录该神经元自发放电作为基线。采用随机顺序依次针刺足三里、曲池、胃俞、中脘穴,与每次针刺前基线比较,观察对小脑顶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与同穴位针刺前比较,针刺足三里、曲池、胃俞、中脘穴过程中FN神经元放电频率均增高(P<0.01,P<0.05)。中脘穴对FN放电反应率为56.00%(28/50),足三里、曲池、胃俞穴反应率分别为35.00%(21/60)、34.62%(18/52)、36.36%(20/55),中脘穴反应率明显高于其他穴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1,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曲池、胃俞、中脘穴均可增高小脑顶核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中脘穴对小脑FN具有优势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胃运动 小脑顶核 神经元电活动
原文传递
小脑顶核电刺激干预在卒中后抑郁大鼠细胞因子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宝强 隋汝波 +1 位作者 张磊 刘欣跃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和电刺激干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nucleus electrica...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和电刺激干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nucle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FNS)组、PSD组,进行行为学观察,并用Real-time PCR和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TNF-α、IL-1β及IL-6的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结果卒中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 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增加(P<0.05);PSD大鼠海马组织TNF-α、IL-1β及IL-6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1);FNS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 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降低(P<0.01),抑郁症状得到改善(P<0.01)。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能降低PSD大鼠海马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PSD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海马 细胞因子 小脑顶核 电刺激
下载PDF
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对缺血-再灌注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罗哲文 张虹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CFN)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缺血-再灌注治疗组和假手术组.用TUNEL试剂盒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用免... 目的探讨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CFN)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缺血-再灌注治疗组和假手术组.用TUNEL试剂盒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细胞Bcl-2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生凋亡(P<0.05),同时视网膜细胞Bcl-2蛋白表达逐渐减弱(P<0.05),Bax蛋白表达逐渐增强(P<0.05);而使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的治疗组上述改变较轻(P<0.05).结论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来减少视网膜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电刺激 小脑顶核 凋亡 TUNEL Bcl-2 BAX 视网膜
下载PDF
大鼠脑栓塞岛叶神经肽Y基因表达及电刺激小脑顶核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艺明 刘兴德 +2 位作者 董为伟 罗向东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51-1754,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脑栓塞大鼠岛叶神经肽Y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以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MACO)为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后随时间变化的神经肽Y在岛叶皮质表达变化。用兴奋毒性物质鹅膏氨酸毁损两侧小...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脑栓塞大鼠岛叶神经肽Y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以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MACO)为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后随时间变化的神经肽Y在岛叶皮质表达变化。用兴奋毒性物质鹅膏氨酸毁损两侧小脑顶核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神经肽Y的影响。结果 当电刺激脑栓塞大鼠小脑顶核时 ,发现岛叶皮质神经肽Y基因表达从第 1天起逐渐降低 ,第 3天降低显著 ,与同时间的假手术组、非刺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毁损小脑顶核后 ,治疗作用消失。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可降低神经肽Y在脑栓塞大鼠岛叶皮质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神经肽Y 电刺激 小脑顶核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54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毛雅君 刘寒静 陈广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42-43,共2页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 1 0 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 2 1例 ,显效 2 8例 ,治愈加显效为 90 7% (4 9/5 4) ;对照...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 1 0 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 2 1例 ,显效 2 8例 ,治愈加显效为 90 7% (4 9/5 4) ;对照组治愈 1 5例 ,显效 2 4例 ,治愈加显效为 72 2 % (3 9/5 4) ,两组经Ridit分析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愈加显效比较两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顶核 脑梗塞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NF-кB、PPARγ、IкBα和COX-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兰英 张蓓 +2 位作者 罗勇 董为伟 王咏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I/R)大脑缺血侧皮质PPARγ、IкBα和NF-кB P65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对下游炎症因子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FNS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I/R)大脑缺血侧皮质PPARγ、IкBα和NF-кB P65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对下游炎症因子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FNS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局灶I/R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后小脑顶核刺激组(FNS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7d和14d两个亚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PPARγ、IкBα蛋白和COX-2 mRNA表达,同时检测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R 7d组和I/R 14d组NF-κB P65、PPARγ和IкBα蛋白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FNS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相应I/R组(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FNS组PPARγ、IкB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及I/R组(P<0.05),RT-PCR显示FNS组COX-2 mRNA表达较I/R组显著降低(P<0.05),而FNS组脑梗死体积较单纯I/R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FNS可有效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后PAARγ及IкBα表达,抑制由NF-κB P65调控的下游炎症因子COX-2mRNA的表达,减轻脑梗死体积,这可能是FNS发挥中枢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顶核 NF-kB 脑缺血 再灌注 PPARΓ COX-2 IKBΑ
下载PDF
小脑顶核-下丘脑神经纤维投射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亚芳 毛伟峰 +1 位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揭示小脑顶核与下丘脑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方法: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amine,BDA)顺行追踪小脑顶核神经元投射至下丘脑的路径和终止部位。电毁损小脑上脚交叉中顶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然后再用生物素化葡... 目的:揭示小脑顶核与下丘脑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方法: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amine,BDA)顺行追踪小脑顶核神经元投射至下丘脑的路径和终止部位。电毁损小脑上脚交叉中顶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然后再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顺行追踪观察小脑顶核-下丘脑之间神经元投射。结果:小脑顶核注射BDA后第8d,在用3,3-二氨基联苯胺(DAB)和Nissl染色的脑切片上,观察到顶核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在小脑上脚中行走,并经小脑上脚交叉后主要到达对侧下丘脑外侧区。电毁损小脑上脚交叉处顶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再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3,3'-diaminobenzidin,BDA)顺行追踪观察小脑顶核-下丘脑之间神经元投射后第8d,从小脑顶核发出的BDA阳性神经纤维在小脑上脚交叉处终止,在之后的两侧小脑上脚内均未发现走行的神经纤维,在下丘脑外侧区、后区及室旁核等区域也未见到明显的BDA阳性神经纤维。结论:小脑顶核神经元的轴突可直接投射至下丘脑,主要是下丘脑外侧区,这可能成为小脑影响机体其他功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下丘脑投射 小脑顶核 下丘脑 生物素化葡聚糖胺 电毁损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超早期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伟 赵聪敏 +3 位作者 余秀梅 胡云芳 吕婕 杜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并神经发育疗法超早期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CCD)的疗效。方法对86例CCD患儿(年龄0~6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并神经发育疗法超早期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CCD)的疗效。方法对86例CCD患儿(年龄0~6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所有病例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用上海Gesell发育量表及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对运动功能及发育商进行评估。结果超早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0.0%(χ^2 4.73,P〈0.01);治疗组在动作能、应物能及应人能三个能区的发育商分别进步(9.25±1.85)、(7.9±2.01)、(7.41±1.45),优于对照组(7.15±1.54)、(6.12±1.47)、(6.13±1.54)(均P〈0.05)。结论对CCD患儿超早期实施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促进其动作、应人、应物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CCD) 超早期干预 电刺激 小脑顶核 神经发育疗法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调控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信伟 杜东书 +3 位作者 张建福 张咏梅 周晓燕 马小波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1-457,共7页
本实验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min后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1h的方法建立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对大鼠GI-R损伤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神经调控... 本实验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min后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1h的方法建立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对大鼠GI-R损伤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神经调控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胃黏膜损伤检测显示,电刺激小脑FN使GI-R损伤显著减轻,且有强度-效应依赖关系;另外,电刺激小脑FN使胃黏膜细胞的凋亡率降低。预先化学损毁小脑FN,则可消除电刺激对GI-R损伤的减轻作用。内脏大神经放电检测分析显示,电刺激小脑FN使内脏大神经放电频率减少和放电幅度降低,而化学损毁双侧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LHA),再电刺激FN,内脏大神经的放电频率、幅度与刺激FN前相比都无明显变化。剪断双侧内脏大神经,再电刺激小脑FN,同样可使GI-R损伤减轻。化学损毁双侧LHA能取消电刺激小脑FN对GI-R损伤的减轻作用。氧化应激方面,电刺激小脑FN使缺血-再灌注的胃黏膜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以上结果提示:电刺激小脑FN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的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小脑FN可能是对大鼠GI-R损伤具有调控作用的中枢部位,其神经机制可能是通过LHA介导,降低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实现的,此外可能还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小脑顶核 下丘脑外侧区 胃缺血-再灌注 内脏大神经 凋亡
原文传递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龚家明 罗勇 +1 位作者 蒋开夫 刘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F-κB和MMP-9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电刺激小脑齿状核组(DNS组)和电刺激小脑顶核组(FNS组)各10只,N...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F-κB和MMP-9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电刺激小脑齿状核组(DNS组)和电刺激小脑顶核组(FNS组)各10只,NC组不予任何处理,其余3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DNS组和FNS组分别于再灌注同时电刺激小脑齿状核和小脑顶核。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F-κB与MMP-9mRNA转录及蛋白的表达,图象分析仪测定光密度值。结果:与NC组比较,I/R组、DNS组及FNS组大鼠脑组织NF-κB与MMP-9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FNS组较I/R组和DNS组降低(P<0.05),I/R组与D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抑制NF-κB的活化和MMP-9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中枢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顶核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核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花 张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观察并评估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患者复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4 6例 4 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 2组。复位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作... 目的 观察并评估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患者复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4 6例 4 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 2组。复位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治疗组则是复位术前及术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手术前后均以视力和采用Tubinger自动视野分析仪 0°~ 80°范围的快速阈值程序测定的视网膜光敏感度值作为指标来判断视网膜功能 ,并比较 2组患者RD复位术后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视力进步 4例 ,不变 19例。治疗组术后视力进步 6例 ,不变 17例。 2组比较术后视力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组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术后全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明显提高 ,平均缺失敏感度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术后平均光敏感度的提高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术后平均缺失敏感度的下降亦呈显著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术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具有改善作用 ,这一新的治疗途径可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顶核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野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抑郁症大鼠额叶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静 邓志宽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对抑郁大鼠额叶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抑郁症的途径及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刺激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假刺激组、齿状核(DN)刺激组(D...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对抑郁大鼠额叶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抑郁症的途径及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刺激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假刺激组、齿状核(DN)刺激组(DN组)及顶核刺激组(FN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除进行麻醉外,不给予任何处理;刺激对照组不造模,接受手术操作和电刺激FN;模型组为模型动物;模型假刺激组为模型动物,电极安置部位为FN,但不接受电刺激(仅留置针电极1h);DN组为模型动物,给予电刺激DN1h;FN组为模型动物,给予电刺激FN1h。建立Wistar大鼠抑郁症模型后,于模型大鼠左侧小脑顶核或齿状核放置电极并进行电刺激;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大鼠两侧额叶脑组织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双侧额叶内5-HT及NE含量显著下降(均P〈0.01),而DA含量无明显改变。刺激对照组动物接受FN刺激后,5-HT、NE和DA水平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FN组动物接受FN刺激后,左侧和右侧额叶NE及5-HT含量均有显著增高(均P〈0.05),右侧增高更明显,双侧额叶NE及5-HT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动物接受DN刺激后,左侧和右侧额叶5-HT、NE和D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电刺激FN可显著增加抑郁大鼠额叶内NE及5-HT含量,提示其对抑郁症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顶核 抑郁症 单胺类递质 大鼠
原文传递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兰英 罗勇 +1 位作者 王健 董为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后小脑顶核刺激组(FNS组)、毁损小脑顶核组(FNL组),后3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7 d和1...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后小脑顶核刺激组(FNS组)、毁损小脑顶核组(FNL组),后3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7 d和14 d两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相应时间点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梗死周围组织核因子-κB(NF-κB)P50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cl-x L m RNA表达,同时检测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与I/R组比较,FNS组NF-κB P50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增高(P<0.05),TNF-α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Bcl-x L m RNA表达升高(P<0.05),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1)。与I/R组比较,FNL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NS可有效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 P50蛋白、Bcl-x L m RNA表达,抑制下游炎症因子TNF-αm RNA的表达,减小脑梗死体积,可能是FNS发挥中枢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刺激 小脑顶核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BCL-XL 大鼠
下载PDF
Modulation of neuronal activity of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by locus coeruleus stimulation in the rat
19
作者 Wang Tao Wang Jianjun +2 位作者 Cheng Hong Li Hongzhao Yu Qixi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11期940-944,共5页
The effects of stimulating locus coeruleus (LC) on neuronal activity of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FN) was investigated. Stimulation of LC elicited inhibitory, excitatory and biphasic (inhibition-excitation) respon... The effects of stimulating locus coeruleus (LC) on neuronal activity of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FN) was investigated. Stimulation of LC elicited inhibitory, excitatory and biphasic (inhibition-excitation) responses from FN cells. The majority of responsive cells showed an inhibitory response with a latency of less than 10 ms. Injection of α adrenoreceptor antagonists phentolamine (ⅳ) could block the inhibitory response of FN cells to the LC stimulation, but propranolol (ⅳ), a β adrenoreceptor antagonist, could no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C-cerebellar noradrenergic afferent fiber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cerebellar sensorimotor integration process by exerting their modulatory action on the cerebellar nuclear cells’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US coeruleus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coeruleo-cerebellar PATHWAY NORADRENERGIC fibers.
全文增补中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振强 蔡美华 +3 位作者 陈志斌 胡兰 王埮 彭忠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9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抑郁症状及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伴随抑郁症状的帕金森病(PD)患者随机分为刺激组(FNS+美多巴组)、对照组(单纯美多巴组)。刺激组35例患者予以FNS治疗,每次通...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抑郁症状及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伴随抑郁症状的帕金森病(PD)患者随机分为刺激组(FNS+美多巴组)、对照组(单纯美多巴组)。刺激组35例患者予以FNS治疗,每次通电30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0d,同时按常规服用美多巴;对照组30例,单纯服用多巴胺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美多巴用量不变。于治疗前、后予以改良Webster量表、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HAMD)评分;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患者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刺激组运动症状有所改善,抑郁症状减轻,Webster和HAMD评分均减少(P<0.05),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含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运动和抑郁症状则无明显改变,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FNS治疗在减轻PD患者运动症状的同时也能改善抑郁状态,其作用机理可能于中枢神经保护和促进5-HT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小脑顶核 单胺类递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