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叶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研究 Ⅱ.大豆叶片组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海英 刘亚光 杨庆凯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60,66,共4页
对大豆灰斑病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 ,主要包括栅栏组织层数、栅栏组织密度、上下表皮细胞密度、蜡质含量及叶比重等 ,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叶片的栅栏组织排列整齐、紧密 ,而且层数相对较多 ,可以抵抗病菌... 对大豆灰斑病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 ,主要包括栅栏组织层数、栅栏组织密度、上下表皮细胞密度、蜡质含量及叶比重等 ,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叶片的栅栏组织排列整齐、紧密 ,而且层数相对较多 ,可以抵抗病菌的侵入和扩展 ,成为抗病的一个结构屏障 ;抗病品种的叶片蜡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 ,表明大豆叶片本身具有的蜡质层是抵抗和延迟病原菌侵入的另一个结构屏障。在叶比重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片结构 灰斑病 抗性 栅栏组织 蜡质含量
下载PDF
大豆叶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研究 Ⅰ.大豆叶片气孔密度、茸毛密度与灰斑病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海英 倪红涛 杨庆凯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2-53,56,共3页
采用火棉胶法和水合氯醛法研究了大豆叶片气孔密度、茸毛密度与灰斑病抗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叶片正面和背面的茸毛密度并没有什么差异 ;但抗病品种叶片正面及叶片背面的气孔密度明显少于感病品种 ,这是抗病品种... 采用火棉胶法和水合氯醛法研究了大豆叶片气孔密度、茸毛密度与灰斑病抗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叶片正面和背面的茸毛密度并没有什么差异 ;但抗病品种叶片正面及叶片背面的气孔密度明显少于感病品种 ,这是抗病品种抵抗菌丝侵入的第一结构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 气孔密度 茸毛密度 叶片结构 抗性机制
下载PDF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丽娟 杨庆凯 张彩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6,共5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接种灰斑病菌 1~ 1 0号生理小种后 ,叶片中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变化的规律 ,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抗感品种接种灰斑病菌后 ,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植株...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接种灰斑病菌 1~ 1 0号生理小种后 ,叶片中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变化的规律 ,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抗感品种接种灰斑病菌后 ,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所增高 ,并且抗感品种接种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幅度因生理小种的不同而不同。可见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是大豆一种普遍性的抗病反应 ,而且抗感品种之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差异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菌 过氧化物酶 抗病性 灰斑病 酶活性
下载PDF
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及其对寄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曹越平 李海英 +3 位作者 刘学敏 陈绍江 张丽娟 杨庆凯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曾给我国的大豆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本文主要从应用的角度论述了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的生物学特性、侵染循环、潜育期以及病害的预测,同时从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大豆灰斑...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曾给我国的大豆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本文主要从应用的角度论述了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的生物学特性、侵染循环、潜育期以及病害的预测,同时从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的分化、抗性的遗传及代谢毒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资料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菌 寄主 生物学特性 侵染循环 潜育期 病害 预测预报 病害防治 抗病育种
下载PDF
感染大豆灰斑病菌后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叶绿素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亚光 李丽清 +1 位作者 马景生 杨庆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采用了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 ,在 3~ 4叶期接种 ,并于接种后 1~ 1 0天内连续取样 ,然后测定其接种后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无论是抗病品种 ,还是感病品种 ,在病菌侵入的初期 ,叶绿素 a、b的含量都有所下降 ;在病菌侵染... 本文采用了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 ,在 3~ 4叶期接种 ,并于接种后 1~ 1 0天内连续取样 ,然后测定其接种后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无论是抗病品种 ,还是感病品种 ,在病菌侵入的初期 ,叶绿素 a、b的含量都有所下降 ;在病菌侵染后 7~ 1 0天时 ,感病品种叶片内叶绿素 a、b含量比未接种对照低 ,而抗病品种叶片内叶绿素 a、b含量均明显高于未接种对照 ;另外 ,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对叶绿素 a、b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同 ,7号生理小种对叶绿体的破坏能力最强 ,其次为 6号生理小种 ,而 4号生理小种则最弱 ,其中 1号 ,2号生理小种居中。抗病品种叶片内叶绿素 a/b的比值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初步认为叶绿素 a/b的比值可作为大豆品种对灰斑病抗性鉴定的一种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菌 叶绿素 品种 抗病性 大豆
下载PDF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丽娟 杜金哲 杨庆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95,共5页
分析了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多酚氧化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的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比对照增加;而感病品种接种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对照下降。... 分析了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多酚氧化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的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比对照增加;而感病品种接种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对照下降。这表明多酚氧化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活性的大小与大豆抗病性成正相关,可以作为大豆品种抗性鉴定的一个重要生理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菌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系)接种灰斑病1、7号生理小种后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俊江 刘丽君 +3 位作者 高明杰 夏凯 王德刚 郭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研究采用固相抗源 (体 )型酶联免疫测定方法 ( ELISA) ,对接种灰斑病 1、7号生理小种后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 (系 )的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类型大豆品种 (系 )叶片内 IAA含量较高 ,品种抵抗病菌能力增强 ;... 本研究采用固相抗源 (体 )型酶联免疫测定方法 ( ELISA) ,对接种灰斑病 1、7号生理小种后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 (系 )的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类型大豆品种 (系 )叶片内 IAA含量较高 ,品种抵抗病菌能力增强 ;感病品种 IAA含量较低 ,GA含量降低 ,IPA含量升高 ;大豆叶片内的内源激素含量的诱导表达与病原菌有关 ,灰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 大豆 灰斑病 内源激素 变化规律 品种 品系
下载PDF
大豆灰斑病抗性遗传的三点测交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曹越平 杨庆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20,共3页
本实验利用三点测交分析的方法,对3个组合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条件下的抗性表现进行基因效应分析,各组合均存在加性,组合1存在显性,组合2、3存在上位性。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灰斑病 抗病性 遗传 三点测交
下载PDF
大豆品种感染灰斑病前后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海英 刘亚光 杨庆凯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0-51,共2页
对大豆灰斑病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在接种灰斑病菌前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前,抗感灰斑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并无明显差别;接种后,抗病与感病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感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增... 对大豆灰斑病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在接种灰斑病菌前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前,抗感灰斑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并无明显差别;接种后,抗病与感病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感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量大于抗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灰斑病 可溶性糖 含量
下载PDF
大豆灰斑病菌侵染过程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海英 刘亚光 +1 位作者 葛秀秀 杨庆凯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5-238,共4页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大豆抗病及感病品种的接种叶片的观察表明 ,灰斑病菌在感病品种叶表面萌发时分枝形式较多、侵入的形式和机会也较多 ,且一个菌丝可以以分枝形式连续扩展到多个细胞 ,伴随有高电子密度结的存在 ;而抗病品种抵抗病菌...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大豆抗病及感病品种的接种叶片的观察表明 ,灰斑病菌在感病品种叶表面萌发时分枝形式较多、侵入的形式和机会也较多 ,且一个菌丝可以以分枝形式连续扩展到多个细胞 ,伴随有高电子密度结的存在 ;而抗病品种抵抗病菌萌发、侵入及扩展的能力都比感病品种强 ,主要表现为病菌在抗病品种上分枝、扩展受到抑制 ,一个菌丝最多可以侵染两个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 组织病理学 病原菌 侵染过程
下载PDF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RAPD and SCAR marker linked to the frog-eye leaf spot resistance gene in soybean 被引量:4
11
作者 ZOU Jijun YANG Qingkai +3 位作者 CHEN Shouyi CHEN Qingshan LIU Yaguang DONG We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5期460-466,共7页
Two fragments SCS362o and SCS3580 of the co-dominant marker OPS0362o&580 that were linked to the resistance gene of soybean frog-eye leaf spot have been completely sequenced. A significant insertion of 30 bp is th... Two fragments SCS362o and SCS3580 of the co-dominant marker OPS0362o&580 that were linked to the resistance gene of soybean frog-eye leaf spot have been completely sequenced. A significant insertion of 30 bp i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polymorphism between the two fragments. The results of Southern hybridization indicate that SCS362o derives from a single- or low-copy sequence and can be used as an RFLP probe. A co-dominant SCAR marker SCSSeao&sao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equences. The segregation of SCS362o&58o is similar to that of RAPD marker OPS03620&580. Significant polymorphism has been shown betwee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genotypes when 62 soybean genotypes were surveyed for the SCAR marker. Therefore, the marker can be used in the resistance breeding of soybean frog-eye leaf spot by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cospora sojina hara disease resistance molecular MARKERS co-dominance.
原文传递
细胞壁羟脯氨酸的含量与大豆灰斑病抗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小钒 弭忠祥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大豆植株在正常生长条件下 ,细胞壁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是处于相对稳定的 ,当大豆受到灰斑病菌的侵染时 ,细胞壁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相应的增加 ,在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中 ,细胞壁中羟脯氨酸含量的积累不论是在积累的速度和积累的量上均较感病... 大豆植株在正常生长条件下 ,细胞壁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是处于相对稳定的 ,当大豆受到灰斑病菌的侵染时 ,细胞壁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相应的增加 ,在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中 ,细胞壁中羟脯氨酸含量的积累不论是在积累的速度和积累的量上均较感病品种更加明显。这一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脯氨酸 大豆灰斑病 抗病性
下载PDF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自由基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丽娟 杨庆凯 孙金兰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1-25,共5页
本文采用电子自旋共振 (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技术直接测定了不同抗性的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自由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大豆品种和病原菌生理小种的组合不同 ,大豆叶片中自由基含量的变化不同。抗病品种接种后叶片中自... 本文采用电子自旋共振 (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技术直接测定了不同抗性的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自由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大豆品种和病原菌生理小种的组合不同 ,大豆叶片中自由基含量的变化不同。抗病品种接种后叶片中自由基含量增加 ,且一直高于相应对照的自由基含量 ;而感病品种则低于相应对照的自由基含量。本研究认为抗病品种叶片中增加的自由基在抗病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菌 自由基 ESR 叶片 互作 抗性育种
下载PDF
灰斑病菌对大豆叶片总多酚和总黄酮的诱导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兆飞 刘亚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4-238,共5页
利用大豆灰斑病菌不同致病力的生理小种接种抗感不同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大豆叶片内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呈明显正相关;感病品种叶片内总多酚含量变化显著降低,抗病品种总体变化不大。接种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能够大幅度提... 利用大豆灰斑病菌不同致病力的生理小种接种抗感不同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大豆叶片内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呈明显正相关;感病品种叶片内总多酚含量变化显著降低,抗病品种总体变化不大。接种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能够大幅度提高抗病品种体内总黄酮含量,这一结果可以作为筛选和鉴定抗病品种的一种生化指标;大豆灰斑病菌弱毒菌株能够诱导感病品种体内总黄酮含量提高,进而提高大豆的抗病性,这一结果为大豆灰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菌 总多酚 总黄酮 诱导
下载PDF
大豆对灰斑病菌毒素的抗性及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越平 杨庆凯 卫志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43-948,共6页
大豆灰斑病毒素是从大豆灰斑病菌 (CerosporasojinaHara)中提取出的一种能使大豆植株产生毒害的物质。由于不同大豆品种对毒素的抗性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利用大豆灰斑病 10个生理小种和 5 0个大豆品种及抗感杂交组合的F2 代 ,结合... 大豆灰斑病毒素是从大豆灰斑病菌 (CerosporasojinaHara)中提取出的一种能使大豆植株产生毒害的物质。由于不同大豆品种对毒素的抗性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利用大豆灰斑病 10个生理小种和 5 0个大豆品种及抗感杂交组合的F2 代 ,结合田间接种鉴定的结果 ,研究大豆对灰斑病毒素的抗性反应及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大豆灰斑病毒素鉴定与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基本符合率为 6 2 .37%,供试组合对大豆灰斑病 7号生理小种毒素的抗性受到 1对显性单基因的控制。毒素鉴定具有不受生育期、环境条件限制 ,可重复性强的特点 ,是大豆灰斑病抗性鉴定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菌毒素 抗性遗传
下载PDF
细胞壁糖蛋白与大豆灰斑病抗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弭忠祥 胡宝忠 陈绍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2-86,共5页
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大豆灰斑病抗、感品种在受到病菌侵害时,大豆叶片细胞壁糖蛋白的变化进行了观察。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糖蛋白在细胞壁表面的积累,均呈现由薄到厚最终大部分的脱落这一有规律的变化。在抗病品种中糖蛋白在细... 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大豆灰斑病抗、感品种在受到病菌侵害时,大豆叶片细胞壁糖蛋白的变化进行了观察。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糖蛋白在细胞壁表面的积累,均呈现由薄到厚最终大部分的脱落这一有规律的变化。在抗病品种中糖蛋白在细胞壁表面的积累,较感病品种更为显著,菌丝侵染点周围的糖蛋白有成团聚增现象,形成凝固的团状,当细胞受到较严重损害时,糖蛋白呈块状的脱落于细胞间隙。而在感病品种中糖蛋白多呈现出絮状,常在病菌侵染的初期从细胞壁的表面脱落,此时细胞器大都完好。这一现象表明细胞壁表面糖蛋白的变化与大豆灰斑病的抗病性存在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在抗病品种中它的抗性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 糖蛋白 抗病性 电镜细胞化学
下载PDF
北方春大豆品系对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的抗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志敏 刘佳 +3 位作者 刘玉芝 闫晓艳 衣志刚 张红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2-735,共4页
为详细了解我国近几年来育成的北方春大豆品系对灰斑病的抗性表现,对来自2003~2006年200份大豆品系的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抗性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分析北方春大豆整体的抗性情况和各省育成的北方春大豆品系抗性表现及年度间的动态变化。... 为详细了解我国近几年来育成的北方春大豆品系对灰斑病的抗性表现,对来自2003~2006年200份大豆品系的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抗性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分析北方春大豆整体的抗性情况和各省育成的北方春大豆品系抗性表现及年度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4年北方春大豆品系灰斑病抗性总体表现良好,但仍有13.6%感病品系存在;黑龙江省参试品系的总体表现最好,抗性品系较多,感病和高感品系很少,而且具有丰富的免疫材料;吉林省缺乏抗性好的品系,感病的多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辽宁抗性品系多,但感病,尤其是高感的多,但高感品系年度间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其它省区的春大豆,免疫和抗病品系少,高感品系多,但近年来,抗病材料在不断提高,高感材料不断下降。该研究对于今后大豆灰斑病抗性育种和大豆品种审定及推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春大豆 品系 灰斑病 抗性
下载PDF
大豆抗灰斑病的抗性与抗病遗传育种研究的回顾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越平 杨庆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5-289,共5页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 ,曾给我国的大豆生产造成过重大的损失 ,对该病害的抗性机理、遗传及育种进行研究对有效控制这一病害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从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角度 ,论述了近年来在大豆灰斑病结构抗性、生化抗性、...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 ,曾给我国的大豆生产造成过重大的损失 ,对该病害的抗性机理、遗传及育种进行研究对有效控制这一病害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从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角度 ,论述了近年来在大豆灰斑病结构抗性、生化抗性、抗性的遗传方式以及抗源筛选与育种研究的进展 ,为大豆抗灰斑病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 大豆 灰斑病 抗性遗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适宜大豆灰斑病菌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筛选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淑云 郭文广 +1 位作者 张伟 刘继荣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2年第z1期25-26,共2页
将大豆灰斑病菌 (CercosporasojinaHara)在豆秸、豆荚、豆粒、豆粉、半综合、PDA、V8蔬菜汁 7种培养基上培养 ,测定了不同培养基对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豆粒、半综合、PDA、V8蔬菜汁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比其他 3种... 将大豆灰斑病菌 (CercosporasojinaHara)在豆秸、豆荚、豆粒、豆粉、半综合、PDA、V8蔬菜汁 7种培养基上培养 ,测定了不同培养基对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豆粒、半综合、PDA、V8蔬菜汁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比其他 3种快 ,每天平均生长 4 5 6 0~5 0 96mm2 ,但产孢量有很大差异。PDA和豆粒培养基产孢很少 ,平均每视野 2 4~ 4 2个 ,而半综合与V8蔬菜汁培养基的产孢量较大 ,为 2 8 4~ 30 2个。进一步对产孢量大的 2种培养基从原料成本和操作程序上比较 ,V8蔬菜汁比半综合培养基成本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菌 培养基 生长速度 产孢量
下载PDF
大豆灰斑病菌菌丝块离体叶接种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彪 黄军艳 +3 位作者 刘胜毅 赵美霞 汪承刚 董彩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714-12718,1272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室内可重复、快速准确鉴定大豆对灰斑病抗性的方法。[方法]利用大豆灰斑病1号和7号生理小种及6种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并建立了大豆灰斑病抗性的菌丝块接种快速鉴定方法。[结果]在28℃、12h光照与12h黑暗交替的... [目的]建立一种室内可重复、快速准确鉴定大豆对灰斑病抗性的方法。[方法]利用大豆灰斑病1号和7号生理小种及6种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并建立了大豆灰斑病抗性的菌丝块接种快速鉴定方法。[结果]在28℃、12h光照与12h黑暗交替的条件下,Minimal培养基生长的菌丝块接种抗感大豆叶片,菌斑面积明显不同,且鉴定结果与已知抗感品种报道的灰斑病抗性一致。[结论]菌丝块离体叶接种鉴定具有不受生育期和环境条件限制、可重复性强的特点,是大豆灰斑病抗性室内鉴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菌丝块 离体叶 接种 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