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烯唑醇微乳剂的研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福良 王仪 +2 位作者 郑斐能 张向才 周建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13,共2页
对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的 5 %烯唑醇微乳剂制剂进行了研制 ,测定了其冷贮和热贮稳定性等理化性状及杀菌活性。对花生褐斑病菌进行测试 ,其生物活性为可湿性粉剂的 1.75倍。该制剂具有成本低、药效好、质量稳定、市场前景看好等特点。
关键词 微乳剂 烯唑醇 花生褐斑病菌 杀菌剂 杀菌活性
下载PDF
花生褐斑病菌侵染对不同抗性花生活氧代谢及防御酶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林英 张海东 +5 位作者 谢瑾卉 刘欣宇 臧超群 于舒怡 黄玉茜 梁春浩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51-56,共6页
开展了3个不同抗性花生品种经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胁迫后O2-、MDA含量和防御酶系含量变化的测定,分析其与品种抗病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品种接种褐斑病菌1~15 d内,O2-和MDA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开展了3个不同抗性花生品种经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胁迫后O2-、MDA含量和防御酶系含量变化的测定,分析其与品种抗病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品种接种褐斑病菌1~15 d内,O2-和MDA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对O2-含量而言,粤油7号9 d达到最大值,花育20号7 d达到最大值,鲁花11号5 d达到最大值;对MDA含量而言,粤油7号9 d达到最大值,花育20号9 d达到最大值,鲁花11号13 d达到最大值。接种病菌后叶片中CAT、SOD、POD、PAL和PPO的含量对比分析表明,鲁花11号最高,花育20号次之,粤油7号最低;3种花生品种受侵染后病情指数与防御酶含量均呈负相关,且SOD及PAL含量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花生褐斑病菌侵染后,叶片内氧阴离子及MDA暴发时间和含量变化与花生品种抗性密切相关,抗性越强的花生品种应答时间越迅速,叶片细胞遭受破坏越小,细胞功能丧失越少;不同花生品种对褐斑病抗性水平存在差异,褐斑病菌胁迫可引起花生叶片防御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变化,且抗性越强的花生品种防御酶含量越高;SOD和PAL含量可作为鉴定花生对褐斑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hori) 不同抗性 活氧代谢 防御酶
下载PDF
花生褐斑病菌产孢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黎穗临 叶维霖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6-48,共3页
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在花生秆汁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优于前人推荐的3种培养基。培养过程中,不同光照处理对病菌产孢不敏感;不同温度处理产孢量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花生 褐斑病菌 产孢 杆汁培养基
下载PDF
花生褐斑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测试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勇 叶钟音 +1 位作者 刘经芬 方中达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7-70,共4页
根据菌落直径法、菌丝干重法、孢子萌芽法与抑菌圈法测定结果,菌落直径法最适于花生褐斑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测定,并将其测定方法进行了标准化。同时根据孢子萌芽法测定结果,采用病斑分生孢子直接测定,确定了花生褐斑病菌对多菌灵抗药... 根据菌落直径法、菌丝干重法、孢子萌芽法与抑菌圈法测定结果,菌落直径法最适于花生褐斑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测定,并将其测定方法进行了标准化。同时根据孢子萌芽法测定结果,采用病斑分生孢子直接测定,确定了花生褐斑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测定系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褐斑病菌 多菌灵 抗药性 测试
下载PDF
花生根瘤内生细菌对花生黑斑病和褐斑病拮抗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殿绪 谢宏峰 +4 位作者 卢俊玲 许曼琳 樊堂群 张建建 迟玉成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76-78,共3页
本试验从花生根瘤内分离出38株内生细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大汶口1、X2-8-(1)和12-(2)三种内生细菌对褐斑病菌和黑斑病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花生根瘤 内生细菌 褐斑病菌 黑斑病菌 拮抗作用
下载PDF
12种杀菌剂对花生褐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谢瑾卉 裴雪 +3 位作者 林英 臧超群 刘晓舟 梁春浩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69-71,共3页
采用单胞分离法对采自辽宁省的花生褐斑病菌进行分离,通过观察菌落、孢子形态结合ITS序列比对,确定得到的菌株为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为筛选出防治花生褐斑病菌的高效杀菌剂,采用纸碟法对12种杀菌剂原药进行室内... 采用单胞分离法对采自辽宁省的花生褐斑病菌进行分离,通过观察菌落、孢子形态结合ITS序列比对,确定得到的菌株为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为筛选出防治花生褐斑病菌的高效杀菌剂,采用纸碟法对12种杀菌剂原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试验选取的12种杀菌剂均对花生褐斑病菌具有一定的毒力,其中95%咯菌腈原药的抑菌能力最强,EC_(50)为0.211μg/ml;95%己唑醇、95%丙环唑、97%戊唑醇的抑菌能力较强,EC_(50)分别为0.264、0.369、0.428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褐斑病 落花生尾孢 毒力测定 杀菌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