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真菌的筛选 被引量:35
1
作者 戴传超 袁生 +1 位作者 刘吉华 李霞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1-267,共7页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丝状真菌,菌丝含油21.23%,DHA占总脂肪酸2.51%;同时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占总脂肪酸的0.41%;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80%。经鉴定为头孢霉属(Caphalosporiumsp.)真菌。同...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丝状真菌,菌丝含油21.23%,DHA占总脂肪酸2.51%;同时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占总脂肪酸的0.41%;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80%。经鉴定为头孢霉属(Caphalosporiumsp.)真菌。同时发现两株菌含EPA,经鉴定为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sp.)和毛霉(Mucorsp.)。在这几个属中发现DHA和EPA尚属首次。头孢霉菌DHA产量及百分含量和斜面菌种在不同温度下储藏有关。菌种在20℃储藏10天,在液体PDA培养基上发酵,DHA可占总脂肪酸11.27%,产量达63.3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真菌 筛选 多不饱和脂肪酸 斜面储藏
下载PDF
大花蕙兰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艳梅 李小六 +1 位作者 陈超 李慧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89,共5页
从唐山地区采集大花蕙兰根腐病痛株样品50份,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发病部位分离物中有2类病原菌,为镰孢属(Fusarium spp.)和枝顶孢属(Acremonium link= Cephalosporium ... 从唐山地区采集大花蕙兰根腐病痛株样品50份,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发病部位分离物中有2类病原菌,为镰孢属(Fusarium spp.)和枝顶孢属(Acremonium link= Cephalosporium corda).但主要优势菌群为镰孢属.分离物经致病性测定和复合接种试验发现,茄痛镰刀菌(F.solani)及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致病性最强,接种后发病株率达85%以上,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串珠镰孢中间变种(F.moniliforme var.intermedium Neish et Leggetl)和占枝顶孢霉(A.strictum Gams.)致病性弱。潜伏期长,接种发病率为5%~18%.占枝顶孢霉与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混合接种后的发病率均高于单独接种的发病率.证实大花蕙兰根腐病是以茄病镰刀菌及尖孢镰刀菌为主要痛原菌,并由木贼镰刀菌、串珠镰孢中间变种和占枝顶孢霉复合侵染导致的一种痛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蕙兰 根腐病 分离 鉴定 镰孢属 顶孢属
下载PDF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Cephalosporium sp.代谢产物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瑞云 李春远 +3 位作者 林永成 邵长伦 彭光天 周世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0-222,共3页
对南海海洋内生真菌Cephalosporium sp.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6, 8-二羟基-4-(1-羟基乙基)-异香豆素和4-甲基-6-(1-甲基乙基)-3-苯甲基-1,4-嗪-2,5-二酮均是首次从该菌属中分离得到。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 对南海海洋内生真菌Cephalosporium sp.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6, 8-二羟基-4-(1-羟基乙基)-异香豆素和4-甲基-6-(1-甲基乙基)-3-苯甲基-1,4-嗪-2,5-二酮均是首次从该菌属中分离得到。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得到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cephalosporium sp.
下载PDF
一株蓝藻内生真菌的鉴定及其产物抑菌活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庆霖 陈博 +1 位作者 邢向英 李志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56-1661,共6页
从色球藻(蓝藻)的原生质体中分离出一株内生真菌DT06。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真菌属于头孢属Cephalosporium,ITS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株与Si mplicilliumlanosoniveum(=Cephalosporiumlanosoniveum)的同源性为98%,但菌株DT06的分生孢子及菌... 从色球藻(蓝藻)的原生质体中分离出一株内生真菌DT06。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真菌属于头孢属Cephalosporium,ITS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株与Si mplicilliumlanosoniveum(=Cephalosporiumlanosoniveum)的同源性为98%,但菌株DT06的分生孢子及菌落颜色与S.lanosoniveum不同,因此DT06是S.lanosoniveum的变种,定名为Si mplicilliumlanosoniveumvar.tianjinienss Q.L.Dong。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活体模式菌种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GMCC)。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真菌能产生对革兰阳性细菌有很强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并且该物质的合成与细胞生长部分偶联,沙保培养基有利于其抑菌物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内生真菌 头孢属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头孢霉AL031真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7
5
作者 毕韵梅 陈远腾 +1 位作者 谢金伦 汪汉卿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2,共2页
从具有抗细菌、真菌活性的头孢霉AL031真菌菌丝体中又分离出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羟基-7,22-麦角甾二烯-6-酮、青霉酸、4-羟基-3,6-二甲基-2-吡喃酮,以上3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真菌的培养物中分得。
关键词 头孢霉 化学成分 真菌 菌丝体 抗菌活性试验
下载PDF
头孢霉AL031真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7
6
作者 毕韵梅 汪汉卿 +1 位作者 陈远腾 谢金伦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68-569,共2页
从具有抗细菌、真菌活性的头孢霉素属AL031真菌菌丝体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Ergosterol,Ⅰ)、2,4,6-辛三烯酸(2,4,6-Octatrienoic acid,Ⅱ)、琥珀酸(Suc-cinic acid,Ⅲ)、尿嘧啶(U... 从具有抗细菌、真菌活性的头孢霉素属AL031真菌菌丝体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Ergosterol,Ⅰ)、2,4,6-辛三烯酸(2,4,6-Octatrienoic acid,Ⅱ)、琥珀酸(Suc-cinic acid,Ⅲ)、尿嘧啶(Uracil,Ⅳ)、D-甘露醇(D-Mannitol,Ⅴ)。以上5种成分均系首次从该真菌的培养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霉 菌丝体 化学成分 AL031真菌菌丝体
下载PDF
头孢霉AL031菌株液体培养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毕韵梅 陈远腾 +1 位作者 谢金伦 汪汉卿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88-490,共3页
研究产生异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头孢霉 (Cephalosporium sp.) AL 0 31菌株的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 ,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其适宜的培养基组成 (% ) :马铃薯 (煮汁 ) 2 0 ,葡萄糖和蔗糖 (1∶ 2 ) 2 .0 ,KH2 PO40 .1,Mg SO4... 研究产生异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头孢霉 (Cephalosporium sp.) AL 0 31菌株的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 ,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其适宜的培养基组成 (% ) :马铃薯 (煮汁 ) 2 0 ,葡萄糖和蔗糖 (1∶ 2 ) 2 .0 ,KH2 PO40 .1,Mg SO4· 7H2 O0 .0 5 ;Vitam in B1 0 .0 1。摇瓶培养条件为 :培养基的起始 p H为 7,5 0 0 ml三角瓶装量 2 0 0 m l,接种量10 %。 2 4°C振荡培养 4d,细胞生物量为 10 .8m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霉 异香豆素 液体培养 正交试验 发酵
下载PDF
植物一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Ⅱ) 被引量:3
8
作者 于能江 郭顺星 +1 位作者 肖盛元 谢芬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 :对一种对植物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头孢霉属真菌的发酵菌丝体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柱色谱分离 ,现代物理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3 异丙基 6 异丁基 2 ,5 哌嗪二酮 (Ⅰ ) ,硫酸胆碱(Ⅱ ) ,鞘安醇 (Ⅲ )等 1... 目的 :对一种对植物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头孢霉属真菌的发酵菌丝体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柱色谱分离 ,现代物理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3 异丙基 6 异丁基 2 ,5 哌嗪二酮 (Ⅰ ) ,硫酸胆碱(Ⅱ ) ,鞘安醇 (Ⅲ )等 11个化合物。结论 :Ⅰ ,Ⅱ为首次从头孢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霉属 3-异丙基-6-异丁基-2 5-哌嗪二酮 硫酸胆碱 提取 分离 植物
下载PDF
A New Pyrone Derivative from Fungus Cephalosporium sp. AL031 被引量:2
9
作者 Yun Mei BI Xu Bin BI +2 位作者 Qian Rong ZHAO Fang A Ye Gao CHE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44-346,共3页
A novel pyrone derivative was isolated from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a culture broth of a strain of the fungus Cephalosporium sp. AL031.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as 7-hydroxy-9-methoxyl-10-methyl-2H, 4all, ... A novel pyrone derivative was isolated from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a culture broth of a strain of the fungus Cephalosporium sp. AL031.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as 7-hydroxy-9-methoxyl-10-methyl-2H, 4all, 6H, 10bH-pyrano[5, 6-c][2]benzopyran-2, 6-dione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including IR, MS, ID and 2D NMR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phalosporium sp. PYRONE secondary metabolite.
下载PDF
头孢霉AL031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毕韵梅 包蕾 +1 位作者 鲍伟 范艳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0-272,共3页
采用滤纸片法 ,以 11株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为指示菌 ,对从头孢霉AL0 31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到的 14个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细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新化合物 :S ( +) 5 羟基蜂蜜曲菌素、S ( +) 7 羟基蜂蜜曲菌素和已知化合物 :... 采用滤纸片法 ,以 11株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为指示菌 ,对从头孢霉AL0 31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到的 14个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细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新化合物 :S ( +) 5 羟基蜂蜜曲菌素、S ( +) 7 羟基蜂蜜曲菌素和已知化合物 :蜂蜜曲菌素、2 ,4 -二羟基 3,6 二甲基苯甲酸、3,6 二羟基 2 ,4 二甲基苯甲酸、琥珀酸具有广谱的抗细菌活性 ,采用杯碟法 ,以三种细菌为指示菌 ,测定了具有抗菌活性的 6个化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其MIC为 0 0 312 5~ 0 5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霉 AL031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Ambient Stresses Reg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ze Late Wilt Causing Agent, <i>Harpophora maydis</i>
11
作者 Ofir Degani Yuval Goldblat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年第7期571-582,共12页
Late wilt, a severe vascular disease of maize caused by the fungus Harpophora maydis,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rapid wilting of maize plants before tasseling and until shortly before maturity. In Egypt and Israe... Late wilt, a severe vascular disease of maize caused by the fungus Harpophora maydis,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rapid wilting of maize plants before tasseling and until shortly before maturity. In Egypt and Israel, the disease is considered to be a major problem. The pathogen is currently controlled using cultivars of maize having reduced sensitivity, but the fungi can undergo pathogenic variations and become a threat to resistance cultivars as well. The abiotic and biot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fection and disease development are not fully determined. To impose stress in a uniform and chronic manner, we expose the Israeli H. maydis isolates colonies or spores to light, different pH, ionic and hyperosmotic pressures (induced with KCl or sorbitol) or oxygen-related stresses (induced with oxygen enrichment, menadione or peroxide). The optimum pH for both hyphal development and spore germination was pH = 5 - 6, similar to reports for the Egyptian, Indian and Hungarian isolates of H. maydis. In the hyperosmotic regime, hyphal growth was affected in a dosage-dependent curve. Although inoculation under high salt stress also inhibited spore germination, the spores were relatively resistant to this stress in comparison to the hypha. An opposite picture was revealed under menadione/peroxide stress: under high dosage of these compounds, the spore germination was virtually abolished while the colony growth was moderately affected. A daily oxygen enrichment of liquid medium cultures caused an increased growth in the pathogen wet and dry biomass, but daily double treatments led to growth suppression. These findings are a preliminary step towards the inspection of the fungal-host interaction under these different stressful environments. This is importan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ew strategies to restrict the disease burst and to protect field cor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emonium maydis Black Bundle Disease cephalosporium maydis Environment Stress FUNGUS Harpophora maydis LATE WILT
下载PDF
Properties of mercuric reductase from a HgCl_2-resistant fungus
12
作者 Wang Baojun Li Wenzhong Yang Huifa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5-91,共7页
PropertiesofmercuricreductasefromaHgCl_2-resistantfungusWangBaojun;LiWenzhong;YangHuifangInstituteofMicrobio... PropertiesofmercuricreductasefromaHgCl_2-resistantfungusWangBaojun;LiWenzhong;YangHuifangInstituteofMicrobiology,ChineseAc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phalosporium tabacinum F2 mercuric reductase resistant fungus.
下载PDF
从头孢霉AL031真菌发酵液中分离酚酸类化合物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韵梅 毕旭滨 +1 位作者 赵黔榕 杜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从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头孢霉AL0 31真菌发酵液中分离到 3个酚酸类化合物 ,通过理化常数和IR、EIMS、1D和 2DNMR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2 ,4 二羟基 3,6 二甲基苯甲酸、3,6 二羟基 2 ,4 二甲基苯甲酸和 4 羟基苯乙酸 ,这三种成分... 从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头孢霉AL0 31真菌发酵液中分离到 3个酚酸类化合物 ,通过理化常数和IR、EIMS、1D和 2DNMR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2 ,4 二羟基 3,6 二甲基苯甲酸、3,6 二羟基 2 ,4 二甲基苯甲酸和 4 羟基苯乙酸 ,这三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霉 真菌发酵液 酚酸类化合物 细菌分离 理化鉴定
下载PDF
烟草头孢霉F_2对氯化汞解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保军 杨惠芳 李文忠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5-281,共7页
烟草头孢霉F_2在含200mg/L HgCl_2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16h,汞量减少了90%,此后菌量迅速增加,试验了营养条件、HgCl_2浓度、前培养条件、pH及温度等对F_2菌汞解毒作用的影响,初步研究了解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菌能将HgCl_2还原成为元素... 烟草头孢霉F_2在含200mg/L HgCl_2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16h,汞量减少了90%,此后菌量迅速增加,试验了营养条件、HgCl_2浓度、前培养条件、pH及温度等对F_2菌汞解毒作用的影响,初步研究了解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菌能将HgCl_2还原成为元素汞,据分析,约12%的汞挥发到气相中,7%被菌体吸收,其余以元素汞颗粒的形态沉积在培养液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头孢霉 氯化汞 解毒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头孢霉菌丝体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戴传超 袁生 +3 位作者 李霞 刘吉华 幸定坤 陆玲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7-93,共7页
研究了头孢霉 (Cephalosporiumsp .)菌丝体最大生产力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积累的条件。菌丝体最适培养条件为 :麦芽糖 60 g/L、KNO33g/L、起始 pH为 6 0、50 0mL三角瓶装 1 0 0mL培养基、接种 2 5%、2 5℃培养 1 0d则菌丝体达到最大干... 研究了头孢霉 (Cephalosporiumsp .)菌丝体最大生产力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积累的条件。菌丝体最适培养条件为 :麦芽糖 60 g/L、KNO33g/L、起始 pH为 6 0、50 0mL三角瓶装 1 0 0mL培养基、接种 2 5%、2 5℃培养 1 0d则菌丝体达到最大干重。多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积累的最适条件为 :葡萄糖 1 0~ 2 0 g/L、(NH4) 2 SO4或NH4Cl 3g/L、培养基起始 pH为 4 0、50 0mL三角瓶装 1 0 0mL培养基、接种 1 0 %~ 2 0 %、1 0℃下照光培养。因此 ,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可采用不同条件分段掌握的技术原则。同时提出在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和积累途径中油酸 (1 8∶1 )向亚油酸 (1 8∶2 )的转化是关键 ,为进一步探索最适培养条件和关键酶的调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霉 菌丝体 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冬虫夏草头孢菌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钟士清 胡文锋 +1 位作者 罗国威 刘坚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08-111,共4页
通过对冬虫夏草头孢菌(Cephalosporiumdongchongxiacae)改良菌株A10的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我们掌握了其菌丝生长规律。其生长曲线呈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特点;其发酵生长适宜温度为26~2... 通过对冬虫夏草头孢菌(Cephalosporiumdongchongxiacae)改良菌株A10的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我们掌握了其菌丝生长规律。其生长曲线呈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特点;其发酵生长适宜温度为26~28℃,适宜pH值在5-7之间,接种量以5%(v/v)为佳;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对发酵通气量要求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头孢菌 菌丝体 菌丝体发酵
下载PDF
菌丝形态分化与头孢菌素C合成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万平 冀志霞 +4 位作者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罗家立 白骅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21,共7页
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法对顶头孢霉菌的菌丝形态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统计分析了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中的菌丝形态的变化规律,具体对菌丝长度、菌丝宽度和菌丝生长单位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菌丝形态分化与头孢菌素C合成的关系。研究表明头孢菌素... 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法对顶头孢霉菌的菌丝形态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统计分析了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中的菌丝形态的变化规律,具体对菌丝长度、菌丝宽度和菌丝生长单位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菌丝形态分化与头孢菌素C合成的关系。研究表明头孢菌素C的合成是在细长菌丝分化成膨大菌丝片段后才启动的,头孢菌素C可能主要是在膨大菌丝分化成节孢子的过程中被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头孢霉菌 图像分析 菌丝形态分化 菌丝生长单位 头孢菌素C
下载PDF
石英砂研磨法快速提取顶头孢霉染色体DNA 被引量:11
18
作者 袁洪水 李术娜 +3 位作者 张爱莲 周志军 王世英 朱宝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1,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改进头孢菌素C产生菌顶头孢霉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采用氯化苄法、液氮研磨法以及石英砂研磨法进行比较,从提取的DNA数量及纯度来分析,石英砂法要好于液氮研磨法,与氯化苄法效果相当,但避免了氯化苄的毒性。提取液的pH... 本研究的目的是改进头孢菌素C产生菌顶头孢霉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采用氯化苄法、液氮研磨法以及石英砂研磨法进行比较,从提取的DNA数量及纯度来分析,石英砂法要好于液氮研磨法,与氯化苄法效果相当,但避免了氯化苄的毒性。提取液的pH对结果影响不大,当pH为9.0~10.0之间时,收率稍高;EDTA浓度应大于40 mmol/L。经石英砂研磨破壁,获得了较高质量的染色体DNA,该法与液氮研磨法、氯化苄法相比廉价、快速、安全,且不影响其后续的分子生物学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头孢霉 石英砂研磨 染色体DNA 提取
下载PDF
哈茨木霉液体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卫辉 赵培洁 +2 位作者 许炫玉 王慧中 单德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报道利用虫草头孢发酵废液为母液制成的组合培养液培养哈茨木霉,其培养效果明显优于文中所用的其他培养液,为工业化生产木霉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关键词 虫草头孢废液 哈茨木霉 培养
下载PDF
丝状真菌顶头孢霉染色体DNA的提取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威 朱春宝 +1 位作者 朱宝泉 姚新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6-229,236,共5页
目的探索提取头孢菌素C产生菌顶头孢霉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采用氯化苄法、液氮研磨法和酶裂解法。结果较其他两种方法比 ,氯化苄法提取效果好。当提取液pH值为 9 0~10 0、EDTA浓度为 12 0mmol·L-1时 ,所得的顶头孢霉染色体DNA... 目的探索提取头孢菌素C产生菌顶头孢霉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采用氯化苄法、液氮研磨法和酶裂解法。结果较其他两种方法比 ,氯化苄法提取效果好。当提取液pH值为 9 0~10 0、EDTA浓度为 12 0mmol·L-1时 ,所得的顶头孢霉染色体DNA的质量和数量均较理想 ,每克(湿重 )顶头孢霉菌丝体能得到 96 μg的染色体DNA。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其DNA片断大于2 3kb。结论该分离方法获得的染色体DNA质量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头孢霉菌 基因组DNA 提取 研磨 细胞壁 多聚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