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陆金帅 姜媛 +2 位作者 王丽慧 马旭 李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8期3463-3468,共6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15,以ScvO_(2)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和观察租[n=115,P(cv-a)CO_(2)联合ScvO_(2)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复苏前、复苏6 h后的相关监测指标,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治疗相关指标。此外,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复苏6 h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_(2)、心脏指数(CI)较复苏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较复苏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6 h后观察组的6 h平均入液量、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生存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更大、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更高、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更久、CI、血酸清除率、ScvO_(2)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30分、SOFA评分≥8分、血乳酸清除率<30%、ScvO_(2)<53%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cv-a)CO_(2)联合ScvO_(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复苏作用和改善患者预后。较高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以及较低的血乳酸清除率、ScvO_(2)是感染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液体复苏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目标导向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守君 翟萍 +3 位作者 张汝敏 马爽 宋玮玮 王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1-555,共5页
目的研究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目标导向治疗对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后低心排血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行不停跳行心脏外科手术的2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研究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目标导向治疗对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后低心排血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行不停跳行心脏外科手术的2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ITBVI目标导向治疗组〔105例,以ITBV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为目标导向行容量管理并应用正性肌力药物〕与经验治疗组(106例,以心率、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例数与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液体出入量差值、临床治疗指标〔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氧代谢指标〔氧合指数(PiO_(2)/FiO_(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ITBVI目标导向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经验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经验治疗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25.2±9.3比33.5±12.3,ICU住院时间(d):3.6±1.5比5.5±1.8,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4.8%(5/105)比8.5%(9/106),均P<0.05〕;两组使用IABP和CRRT的例数与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TBVI目标导向组术后1 d、2 d液体出入量差值均明显低于经验治疗组〔术后1 d(mL):689.3±138.5比1479.6±415.7,术后2 d(mL):419.2±239.5比994.7±326.4,均P<0.05〕,术后3 d液体出入量差值与经验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187.4±71.2比213.6±85.9,P>0.05)。ITBVI目标导向组治疗3 d后PiO_(2)/FiO_(2)明显高于经验治疗组〔mmHg(1 mmHg≈0.133 kPa):229.8±27.5比189.3±32.7,P<0.05〕,Lac、NT-proBNP、Pcv-a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血管外肺水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低心排血量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下载PDF
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罗荣 莫桂熙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血流动力学失稳是危重患者救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质是机体低灌注和氧气代谢异常。如果在早期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出现多个脏器的功能障碍,甚至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对局部血流进行检测和校正非... 血流动力学失稳是危重患者救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质是机体低灌注和氧气代谢异常。如果在早期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出现多个脏器的功能障碍,甚至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对局部血流进行检测和校正非常有必要。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乳酸、中心静脉压(CVP)等常规检测方法对机体的代谢影响不大,而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能更灵敏地反映机体血流灌注及血流动力学,对临床治疗及预防感染所致的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Pcv-aCO_(2)在脓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重度烧伤、颅脑损伤、外科手术和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临床意义 应用
下载PDF
Pcv-aCO2/Ca-cvO2联合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4
作者 崔建伟 赵炳朕 +1 位作者 马灵芝 王林军 《大医生》 2019年第1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2/Ca-cvO2)联合乳酸清除率(LCR)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163名脓毒症休克...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2/Ca-cvO2)联合乳酸清除率(LCR)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163名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复苏治疗,并依据复苏后6 h患者的Pcv-aCO2/Ca-cvO2及LCR对患者进行分组,LCR低于30%且比值高于1.8的患者为A组,LCR不低于30%且比值高于1.8的患者为B组;LCR低于30%且比值不高于1.8的患者为C组;LCR不低于30%且比值不高于1.8的患者为D组。对各组患者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并比较几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存活率。结果D组患者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低于A、B、C组,住院时间短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低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存活率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存活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Pcv-aCO2/Ca-cvO2及LCR指标可有效反映出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 乳酸清除率 脓毒症休克 预后判断
下载PDF
Scv02联合P(cv-a)CO2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牛杏果 张思森 +4 位作者 焦宪法 郭宇红 王小雯 李锦绣 王红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9-944,共6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入组后常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依据临床治疗指南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以ScvO2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以ScvO2联合P(cv-a)CO2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液体复苏前及复苏6h后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ScvO2、心脏指数(CI)、乳酸清除率]变化、病情转归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治疗基本情况及预后肺水肿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①监测指标:液体复苏前两组CVP、MAP、ScvO2及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6h后,两组CVP、MAP、ScvO2及CI较液体复苏前改善(P<0.05),观察组CVP、ScvO2、CI及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病情转归情况:液体复苏前两组APACHEⅡ及SO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6h后两组APACHE Ⅱ及SOFA较液体复苏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基本情况:观察组ICU入住时间(9.31±4.24)d、机械通气时间(11.72±4.93)d短于对照组且[(13.27±5.01)d和(14.83±5.26)d,P<0.0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13.01±5.21)mg及多巴酚丁胺用量(87.26±28.34)mg少于对照组[(16.73±6.44)mg和(109.47±31.23)mg,P<0.05].④预后:观察组肺水肿发生率19.15%(9/47)与对照组14.89%(7/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病死率6.38%(3/47)与对照组14.89%(7/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vO2与P(cv-a)CO2联合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复苏有效开展,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且不会增加肺水肿发生风险,但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 病情转归 机械通气时间 肺水肿发生率
下载PDF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白月 邱建清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2期195-198,共4页
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其本质就是组织灌注不足,细胞氧代谢障碍。组织器官的低灌注在发现后如不及时纠正,常会发展为多器官功能紊乱,程度严重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早期监测组织灌注水... 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其本质就是组织灌注不足,细胞氧代谢障碍。组织器官的低灌注在发现后如不及时纠正,常会发展为多器官功能紊乱,程度严重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早期监测组织灌注水平并给予及时纠正是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传统的监测指标如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中心静脉压(CVP)等在评价组织代谢水平上指导有限,而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可以更敏感地反映组织灌注和心排血量的变化,在指导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循环衰竭的液体容量复苏中都有着明显的意义。通过综述Pcv-aCO2在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严重烧伤、颅脑外伤、手术、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其应用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氧代谢 组织灌注
下载PDF
ScvO_2、Pcv-aCO_2联合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辛恺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液复苏,对照组患者复苏目标为Scv O_2(中心血氧饱和... 目的探讨分析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液复苏,对照组患者复苏目标为Scv O_2(中心血氧饱和度)≥0.70,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控制目标的基础上联合Pcv-a CO_2<6 mm Hg,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分析复苏6 h后Scv O_2≥0.70的患者Pcv-a CO_2与6 h乳酸清除率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6 h平均补液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MAP、CVP、Scv O_2、乳酸清除率、CI、SCr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观察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后Scv O_2≥0.70的患者Pcv-a CO_2与6 h乳酸清除率呈现负相关(r=-0.754,P<0.001)。结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体液复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有效评价患者的循环血流量,组织灌注状态及缺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血氧饱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预测脓毒症休克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怀伟 邵敏 +1 位作者 单南冰 李彬彬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7期927-929,952,共4页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Pcv-aCO_(2)/Ca-cvO_(2))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脓毒症休...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Pcv-aCO_(2)/Ca-cvO_(2))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复苏治疗,并测定复苏后6 h桡动脉和上腔静脉血气分析,计算Pcv-aCO_(2)/Ca-cvO_(2)。根据Pcv-aCO_(2)/Ca-cvO_(2)将患者分为两组,甲组为Pcv-aCO_(2)/Ca-cvO_(2)>1.8,乙组为Pcv-aCO_(2)/Ca-cvO_(2)≤1.8,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甲组38人,乙组40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第1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第1天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感染部位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均P>0.05)。与甲组相比,乙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较其显著缩短、28 d存活率较其显著提高、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_(2)/Ca-cvO_(2)可能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Pcv-aCO_(2)/Ca-cvO_(2)≤1.8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 生存情况 预后
下载PDF
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心肌梗死射血分数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杨超 林洁 +4 位作者 林春锦 项国剑 刘林伟 史婷婷 郑永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673,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blood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Pcv-aCO_(2))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blood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Pcv-aCO_(2))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床旁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按LVEF将上述患者分为LVEF正常组(LVEF≥52%)和LVEF下降组(LVEF<5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通过Jarque-Bera检验法对上述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VEF下降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应用Pcv-aCO_(2)诊断LVEF下降的可行性。结果纳入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LVEF正常组25例,LVEF下降组47例。LVEF下降组的Pcv-aCO_(2)高于LVEF正常组[(7.13±1.19)mmHg vs.(5.41±1.23)mmHg,P<0.01]。LVEF和Pcv-aCO_(2)呈负相关关系(rs=-0.740,P<0.01);Pcv-a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95%CI:0.758~0.939,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v-aCO_(2)是LVEF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51,95%CI:1.326~3.820)。结论Pcv-aCO_(2)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LVEF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射血分数 急性心肌梗死 乳酸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原文传递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对住院危重患者拔管失败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亚飞 孟凡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ressure(central venous-arterial)carbon dioxide,P(cv-a)CO_(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MV)患者拔管失败的预测效能。...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ressure(central venous-arterial)carbon dioxide,P(cv-a)CO_(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MV)患者拔管失败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1年3月在周口骨科医院ICU行MV治疗的患者147例,根据ICU患者拔管结局将其分为拔管成功组和拔管失败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拔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和血气分析参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v-a)CO_(2)拔管前后差值[ΔP(cv-a)CO_(2)]和ScvO_(2)拔管前后差值(ΔScvO_(2))对MV患者拔管失败的预测评估价值。结果年龄≥60岁、MV应用时间≥7 d、感染、ΔP(cv-a)CO_(2)≥40%是危重患者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ΔScvO_(2)≤5.4%是危重患者拔管失败的保护因素。ΔP(cv-a)CO_(2)、ΔScvO_(2)和ΔP(cv-a)CO_(2)联合ΔScvO_(2)预测患者拔管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802(0.649~0.952)、0.803(0.659~0.938)、0.884(0.782~0.982)。结论ΔP(cv-a)CO_(2)和ΔScvO_(2)是预测危重患者拔管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ΔP(cv-a)CO_(2)和ΔScvO_(2)的联合预测价值高于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 拔管失败
下载PDF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刘光云 黄惠斌 +1 位作者 秦含玉 杜斌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9-455,共7页
目的 探讨快速补液试验(扩容试验)前后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判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感染性... 目的 探讨快速补液试验(扩容试验)前后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判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扩容试验,记录扩容前10 min及扩容后即刻心率(HR)、血压、心排血指数(CI)、Pcv-aCO2等基本生理学指标.扩容后即刻CI较扩容前升高>10%定义为容量反应阳性(有反应组),反之定义为容量反应阴性(无反应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Pcv-aCO2与CI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扩容前Pcv-aCO2等生理学指标及其扩容后变化值对容量反应性的判断价值.按照扩容前Pcv-aCO2将患者分为>6 mmHg (1 mmHg=0.133 kPa)组和≤6 mmHg组,评估Pcv-aCO2对容量反应性的判断价值.结果 40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22例患者表现为容量反应阳性,18例表现为容量反应阴性.两组患者扩容前各项生理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扩容前比较,有反应组患者扩容后CI、血压显著升高,HR显著降低,而Pcv-aCO2无明显变化;无反应组患者扩容后血压显著升高,而CI、HR、Pcv-aCO2无明显变化;两组间Pcv-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例患者扩容前Pcv-aCO2与CI有良好的相关性(r=-0.391,P=0.012),但扩容后两者的相关性减弱(r=-0.301,P=0.059),且两者的变化值亦无明显相关性(r=-0.164,P=0.312).扩容前Pcv-aCO2及变化值(ΔPcv-aCO2)均无法准确判断容量反应性,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0〔95%可信区间(95%CI)=0.32~0.69〕和0.51(95%CI=0.33~0.70);扩容前HR、血压及其变化值对患者容量反应性也均无判断价值.扩容前Pcv-aCO2>6 mmHg组(n=16)扩容前CI值显著低于≤6 mmHg组(n=24;mL·s-1·m-2:48.3±11.7比65.0±18.3,P<0.01),Pcv-aCO2显著高于≤6 mmHg组(mmHg:8.4±1.9比2.9±2.8,P<0.01).扩容前Pcv-aCO2>6 m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容量反应性
原文传递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霍丽坤 李培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8-1052,共5页
对于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临床中的常见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组织灌注不足,细胞氧代谢障碍。因此,早期识别和纠正组织低灌注至关重要。传统的氧代谢监测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乳酸对... 对于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临床中的常见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组织灌注不足,细胞氧代谢障碍。因此,早期识别和纠正组织低灌注至关重要。传统的氧代谢监测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乳酸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有限。而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较其他氧代谢指标可以更敏感地反映组织灌注和心排血量(CO)变化,用于目标导向性指导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高危外科术后等患者的液体复苏,且能敏感判断患者预后。通过综述Pcv-aCO2在感染性休克、心血管疾病、重大手术、急性失血、烧伤、创伤性休克及评价容量负荷试验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其应用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氧代谢 组织灌注
原文传递
基于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及乳酸清除率的早期个体化液体复苏策略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13
作者 顾晓蕾 庾胜 +2 位作者 龚菊 李斌 单巍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343-347,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及乳酸清除率的24 h内个体化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21年7月—2023年6月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ICU治疗的8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 目的:研究基于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及乳酸清除率的24 h内个体化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21年7月—2023年6月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ICU治疗的8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初始液体复苏3 h后不同液体复苏治疗方案分为个体化液体复苏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乳酸、P(cv-a)CO_(2)、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住ICU天数、住院天数等参数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两组患者28 d生存率,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初始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的补液量个体化液体复苏组稍低于常规治疗组,个体化液体复苏组APACHEⅡ评分的改善值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28 d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早期使用基于P(cv-a)CO_(2)及乳酸清除率的个体化液体复苏策略可减少不必要的液体输注,更好地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碍,在复苏早期对两者的监测可用于指导脓毒性休克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乳酸清除率 液体复苏
原文传递
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心静脉血-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新存 王建伟 葛保国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9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心静脉血-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濮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心静脉血-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濮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根据研究组患者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71)和死亡组(n=19)。比较各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Pcv-aCO2差异,并研究Pcv-aCO2与APACHEⅡ、SOFA、CRP、ScvO2、PCT评分的相关性及Pcv-aCO2对合并ARDS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Pcv-aCO2、CRP、SOFA、APACHEⅡ、PCT均高于对照组,且ScvO2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APACHEⅡ、Pcv-aCO2、PCT、CRP、SOFA高于生存组,且ScvO2低于生存组(P<0.05)。Pcv-aCO2与SOFA、APACHEⅡ评分、CRP、PCT均呈正相关,与ScvO2呈负相关(P<0.05)。Pcv-aCO2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死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2,4.72 mmHg(1 mmHg=0.133 kPa)时为最佳截断值,敏感度为94.70%,特异度为59.20%。结论Pcv-aCO2对合并ARDS的脓毒症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心静脉血-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预后
原文传递
麻醉诱导期锁骨下静脉血气与上腔静脉血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月 费建平 +4 位作者 俞灵 潘鹏 孙贺斌 包华芳 袁春英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12期883-887,共5页
目的:对麻醉诱导期锁骨下静脉与上腔静脉进行血气分析并比较两者的差异,对患者氧供/氧耗平衡及组织灌注情况做出初步评估。方法:将8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S组,n=40)和对照组(D组,n=40)。在麻醉诱导开始前(t0)、喉罩置入后5... 目的:对麻醉诱导期锁骨下静脉与上腔静脉进行血气分析并比较两者的差异,对患者氧供/氧耗平衡及组织灌注情况做出初步评估。方法:将8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S组,n=40)和对照组(D组,n=40)。在麻醉诱导开始前(t0)、喉罩置入后5~10min(t1)、喉罩置入后20min(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时,S组使用1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经锁骨上入路采集锁骨下静脉血,D组经中心静脉导管采集上腔静脉血,均进行血气分析。结果:t0-t3时,锁骨下静脉血pH值(pHsv)与上腔静脉血pH值(pH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3时,锁骨下静脉血氧分压(PsvO2)和上腔静脉血氧分压(PcvO2)、锁骨下静脉血氧饱和度(SsvO2)和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锁骨下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svCO2)和上腔静脉二氧化碳分压(PcvCO2)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与t0比较,t0-t3时PsvO2和PcvO2,SsvO2和ScvO2,PsvCO2和PcvCO2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0-t2时PsvO2和PcvO2呈快速上升而后轻微下降的趋势。t0,t1时SsvO2低于ScvO2,PsvO2低于Pcv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SsvO2与ScvO2,PsvO2与P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SsvO2与ScvO2的差值增大至2.487%,PsvO2与PcvO2的差值增大至2.157mmHg(1mmHg=0.133kPa)。t0-t3时,PsvCO2和PcvCO2的差值(Psv-cvCO2)依次为1.800mmHg,4.013mmHg,2.993mmHg,4.600mmHg。与t0,t1,t3比较,t2时患者锁骨下静脉血样与上腔静脉血氧分压差(Psv-cvO2)、氧饱和度差(Ssv-cvO2)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和t3时二氧化碳分压差(Psv-cvC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时虽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诱导期,锁骨下静脉血气与上腔静脉血气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喉罩插入后5min,各项血气指标的差异增大;在喉罩插入后20min,差异缩小;全麻诱导后,Psv-cvCO2差值稳定。以SsvO2和PsvO2替代ScvO2和PcvO2,以PsvCO2估算PcvCO2,并计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气 锁骨下静脉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下载PDF
CrSO2联合Pcv-aCO2对发绀型婴幼儿心脏手术后ICU停留时间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碧玉 刘永哲 +1 位作者 常宇飞 高明龙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952-955,959,共5页
目的探究脑氧饱和度(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CrSO2)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Pcv-aCO2)对发绀型婴幼儿心脏手术后ICU停留时间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201... 目的探究脑氧饱和度(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CrSO2)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Pcv-aCO2)对发绀型婴幼儿心脏手术后ICU停留时间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接受心脏手术的0~1岁发绀型先心病患儿30例,分别于气管插管开放动静脉后(t1)、升主动脉夹闭后5 min(t2)、升主动脉开放后5 min(t3)、CPB结束(t4)、CPB结束后3 h(t5)、CPB结束后8 h(t6)、CPB结束后24 h(t7)记录CrS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中心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v CO2),动脉血孔酸(Lac)、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红蛋白(Hb)、平均动脉压(MAP)、温度氧咽温(T)并计算Pcv-aCO2;记录术后ICU停留时间。比较S组(ICU停留时间≤9 d)、L组(ICU停留时间>9 d)的患儿围术期Lac、CrSO2、Pcva CO2、SaO2、Hb、MAP、T的差异,分析Lac、CrSO2、Pcv-aCO2对发绀型婴幼儿心脏手术后ICU停留时间的预测意义。结果S组、L组两组患儿Lac在t1、t2、t3、t4、t5、t6、t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相比,L组CrSO2在t1、t2、t3、t4明显降低[(53.33±4.38)%&(59.33±4.38)%、(56.83±3.51)%&(63.00±3.67)%、(47.48±5.65)%&(52.51±2.54)%、(44.58±2.42)%&(49.44±3.60)%],t5、t6、t7两组患儿C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相比,L组Pcv-aCO2在t1、t2、t3、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5、t6、t7明显增高[(16.67±5.28)mm Hg&(9.63±3.98)mm Hg、(21.83±6.15)mm Hg&(12.71±3.10)mm Hg、(13.00±2.65)mm Hg&(7.36±3.03)]。S组和L组各时间点Pa CO2、SaO2、Hb、MA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B期间CrSO2降低、CPB结束后Pcv-aCO2升高对ICU停留时间延长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心肺转流 脑氧饱和度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