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脉冲激光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曾苗 宋艳萍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 观察微脉冲激光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急性CSC患者105例11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8例86只眼,女性27例28只眼;平均年龄(40.40&#177;7.80)岁;平均病程26 d.患者均行最佳矫正... 目的 观察微脉冲激光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急性CSC患者105例11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8例86只眼,女性27例28只眼;平均年龄(40.40&#177;7.80)岁;平均病程26 d.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微视野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微脉冲激光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3、51只眼.两组患者年龄(Z=-0.374)、性别构成比(x2=0.010)、病程(Z=-0.525)、BCVA(t=1.885)、黄斑中心凹厚度(CFT)(t=-1.754)、黄斑区光敏感度值(t=1.25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眼行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曝光时间0.2s,有效工作时间15%,光斑直径100 μm,光斑间距为1个光斑直径;在ICGA引导下对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点进行照射.对照组患眼采用同一激光参数及治疗方式进行假照射.治疗后2周,1、3、6个月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BCVA、眼底、OCT及微视野检查.治愈标准为OCT检查显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愈率及治疗后BCVA、CFT、微视野改善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治疗组63只眼中,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39只眼,治愈率61.9%;对照组51只眼中,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3只眼,治愈率5.9%,两组患眼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015,P<0.01).治疗后2周,1、3、6个月,治疗组、对照组患眼平均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t=5.401,P<0.01;1个月:t=6.765,P<0.01;3个月:t=7.624,P<0.01;6个月t=7.812,P<0.01);平均CF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t=-6.825,P<0.01;1个月:t=-8.110,P<0.01;3个月:t=-9.186,P<0.01;6个月:t=-9.692,P<0.01);黄斑区平均光敏感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t=6.213,P<0.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激光凝固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宋丹 赵明威 +5 位作者 金恩忠 潘中婷 刘佩佩 姚昱欧 李宏彦 黎晓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 对比观察30%、50%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病例研究.临床确诊为慢性CSC的125例患者13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 目的 对比观察30%、50%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病例研究.临床确诊为慢性CSC的125例患者13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BCVA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记录.根据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剂量不同,分为30%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组(30%剂量组)、50%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组(50%剂量组)及抗VEGF药物治疗组(抗VEGF组).3组分别为39例42只眼、67例77只眼、19例19只眼.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及抗VEGF药物治疗均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后随访6~60个月.以SD-OCT检查可见视网膜下液完全消失并未再出现为治愈;视网膜下液完全消失后再次出现为复发;视网膜下液未完全消失为无效.对比分析3组患眼治疗后1、3、6个月的治愈率、复发率及BCVA、CMT的变化情况.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治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1个月,3组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6,P=0.031).治疗后3、6个月,50%剂量组的治愈率较30%剂量组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18、1.682,P=0.136、0.195).治疗后3、6个月,30%剂量组与50%剂量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133、3.366,P=0.144、0.067).治疗后50%剂量组患眼视力改善情况最好,但与30%剂量组和抗VEGF组患眼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0%剂量组患眼CMT改善情况最好,与抗VEGF组患眼CMT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0%剂量组患眼CMT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1、6个月,年龄与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 光化学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陆慧琴 王尔茜 陈有信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 观察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临床确诊为慢性CSC的35例患者3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结果转换为最小... 目的 观察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临床确诊为慢性CSC的35例患者3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28±0.22,平均CMT为(384.5±85.0)μm.所有患眼均以半剂量维替泊芬行常规PDT治疗,治疗后1、3、6个月随访观察患眼视网膜下液(SRF)吸收情况.SRF完全吸收视为治愈,再次出现SRF视为复发.复发者于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束后再次给予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logMAR BCVA、CMT和SRF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6个月未复发患眼与其对侧健康眼CMT的差异.观察患眼在治疗与随访期间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个月,35只跟中,SRF完全吸收29只眼,治愈率82.9%;未完全吸收6只眼,占17.1%.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眼SRF完全吸收,治愈率100.0%.治疗后6个月,35只眼中,复发3只眼,占8.6%;再次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后,SRF完全吸收.治疗后1、3、6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14±0.13、0.05±0.11、0.05±0.12;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10、7.830、7.758,P<0.05).患眼平均CMT分别为(224.3±61.4)、(199.6±32.7)、(205.3±39.6)μ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56、11.781、11.900,P<0.05).治疗后6个月,未复发的32只眼平均CMT为(198.5±33.9) μm,对侧健康眼平均CMT为(232.3±17.5) μm.未复发患眼的平均CMT较对侧健康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8,P<0.05).所有患眼在治疗与随访期间均未见明显的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半剂量维替泊芬PDT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CSC,提高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光化学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开启我国眼底病临床研究的新思路——基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中心临床研究历程的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明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8-220,共3页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较多的受试者,避免单一研究机构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所得到的结论可信度大并且有更广泛的意义,对于临床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是评价临床研究最科学、最可靠、最具可信度的方法.但我国眼底病临床研究...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较多的受试者,避免单一研究机构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所得到的结论可信度大并且有更广泛的意义,对于临床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是评价临床研究最科学、最可靠、最具可信度的方法.但我国眼底病临床研究中,由医务工作者发起,以临床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线索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不多,大量是未设立对照的“临床回顾性研究”和一些科研设计、样本代表性以及偏倚控制方面存在缺陷的“前瞻性研究”.这些研究结果的论证强度较低,临床参考价值不大,学术意义非常有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已经在开放的眼底病临床研究平台搭建、与国际接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机制推广方面开始了卓有成效地积极探索,加强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促进眼底病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接下来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增强意识,提升水平,踊跃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主题) 述评
原文传递
60%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4
5
作者 董道权 董应丽 +4 位作者 王志立 李舒茵 崔龙江 牛超 陈晓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5-948,共4页
背景 近年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光动力疗法(PDT)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有关其治疗的用药剂量、远期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 观察60%剂量维替泊芬PDT对慢性CSC治疗作用的远期效果及安全... 背景 近年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光动力疗法(PDT)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有关其治疗的用药剂量、远期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 观察60%剂量维替泊芬PDT对慢性CSC治疗作用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和系列病例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慢性CSC患者21例25眼,其中男18例,占85.71%,女3例,占14.29%;单眼患者17例,双眼患者4例;年龄34 ~ 56岁,平均(43±5)岁.所有患者均行60%剂量维替泊芬(3.6 mg/m2) PDT治疗,于治疗后2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FFA及ICGA表现的比较.所有患者均随访5年以上.结果 治疗后3个月患眼BCVA为0.9±0.2,明显优于治疗前的0.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P=0.00).治疗后3个月患眼黄斑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为(326.56±39.47) μm,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86.24±47.53)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17,P=0.00).治疗后患眼荧光素渗漏均消失.随访5年以上,均无复发,未见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60%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慢性CSC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好于全剂量维替泊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光动力疗法 维替泊芬/剂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 吲哚青绿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视力
下载PDF
不同病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动力疗法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与视力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梁燕华 宋艳萍 +1 位作者 丁琴 陈中山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病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临床确诊为CSC并行PDT治疗的93例患者103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4个月组(A...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病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临床确诊为CSC并行PDT治疗的93例患者103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4个月组(A组)、4~6个月组(B组)、〉6个月组(C组),分别为28、42、33只眼。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同时行黄斑区OCT检查,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结构特征及中心凹外核层(ONL)厚度。治疗前RPE正常连续、隆起或脱离、紊乱或萎缩在A组患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0%、37.0%、0.0%;在B组患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1.9%、53.5%、4.7%;在C组患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4.2%、57.6%、18.2%。3组间具有不同RPE结构特征的患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8,P=0.001)。A、B、C组患眼ONL厚度为(220.42±49.88)、(145.81±19.65)、(98.15±33.02)gm。3组间0NL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比观察治疗前具有不同RPE结构特征的患眼治疗后BCVA的差异;分析患眼治疗前后ONI。厚度与治疗后BCVA的相关性。结果A、B、C组组内治疗前RPE正常连续眼与RPE隆起或脱离眼治疗后平均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9、0.151、0.789)。B、C组组内治疗前RPE紊乱或萎缩眼治疗后平均BCVA较RPE隆起或脱离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36)。治疗后A、B、C组患眼平均ONI。厚度分别为(139.14±26.23)、(119.14±21.09)、(97.61±29.92)μm。A、B组患眼ONL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0);C组患眼0NL厚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A组患眼治疗后BCVA与治疗前ONL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684,P=0.000);C组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低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潘中婷 赵明威 +6 位作者 董冲亚 曲进锋 李宏彦 魏航 李岩 刘国栋 徐秀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 对比观察30%、50%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病例研究.2007年3月至2013年8月行30%、50%剂量维替泊芬治疗的急性CSC患者88例92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 目的 对比观察30%、50%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病例研究.2007年3月至2013年8月行30%、50%剂量维替泊芬治疗的急性CSC患者88例92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92只眼中,50%剂量49只眼(50%剂量组);30%剂量43只眼(30%剂量组).两组患者平均年龄(t=-1.45)、性别(x2=0.011)、眼别(x2=2.140)、平均logMAR BCVA(t=-0.40)、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平均浆液脱离最高处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斑大小(t=-2.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6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7.16±11.30)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CVA变化;根据SD-OCT检查结果,评定治愈率、复发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浆液脱离最高处视网膜厚度变化.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光斑与治疗结局的关系.结果 30%剂量组43只眼中,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31只眼,治愈率72.09%;50%剂量组49只眼中,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47只眼,治愈率95.92%.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77,P=0.02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分组和光斑大小对患者治愈结局的影响呈显著负相关(比值比>1,P=0.040).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者,50%剂量组logMAR BCVA优于30%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治疗后3、6、12个月及以上,50%剂量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30%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0.060、0.082、0.067).两组浆液脱离最高处视网膜厚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剂量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治疗 光敏感药 投药和剂量 光化学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光动力疗法治疗后黄斑区内层和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桐梅 韩梅 谢世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 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半剂量光敏剂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后黄斑部内、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特点.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慢性CSC患者19例19只眼(治疗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例15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平均年龄... 目的 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半剂量光敏剂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后黄斑部内、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特点.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慢性CSC患者19例19只眼(治疗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例15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平均年龄(48.18±9.46);病程>6个月.均为首次接受半剂量光敏剂PDT治疗者.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傅立叶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39±0.30.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4名24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眼采用FD-OCT仪测量距黄斑中心凹1(中心凹)、3(旁中心凹)、5(中心凹周围)mm区域4个象限的内、外层视网膜厚度.治疗后1、4、12周行FD-OCT检查,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内、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Pearson法分析logMAR BCVA与治疗后各时间点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1、4、12周,治疗组中心凹内(F=13.814、10.095、4.689)、外(F=9.354、5.878、3.978)层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心凹外层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5,P<0.05);旁中心凹内、外层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8、-2.722,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1周,中心凹外层视网膜厚度与logMAR BCVA呈显著正相关(r=0.465,P<0.05);治疗后12周,中心凹、旁中心凹外层视网膜厚度与logMAR BCVA呈显著负相关(r=-0.728、-0.687,P<0.05).结论 半剂量光敏剂PDT治疗后黄斑部内、外层视网膜厚度普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观察半剂量光动力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彩云 毛剑波 +5 位作者 沈丽君 邵伊润 林晶晶 劳吉梦 郑子成 刘伯温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2-706,共5页
目的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EDI-OCT)观察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半剂量PDT治疗... 目的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EDI-OCT)观察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半剂量PDT治疗的急性CSC患者100例10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49.63±7.97)岁;平均病程(2.19±0.71)个月。所有患者均行BCVA、EDI-OCT、FFA、ICGA等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并换算为logMAR视力记录。患眼治疗前平均logMAR BCVA为0.29±0.19,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为(370.59±134.98)μm,平均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为(366.93±86.95)μm。所有患者均行半剂量PDT治疗。对比观察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和1、3、6个月的BCVA、CMT、SFCT、视网膜下积液(SRF)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治疗6个月后BCVA与基线BCVA、CMT、SFC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6个月,98只眼SRF完全吸收,有效率98.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周和1、3、6个月,患眼BCVA明显提高(F=66.493,P<0.001),CMT和SFCT明显降低(F=134.625、30.394,P<0.001、<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BCVA与基线BCVA呈正相关(r=0.529,P<0.001),与CMT、SFCT无明显相关性。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半剂量PDT治疗急性CSC短期内能有效提高患眼BCVA,EDI-OCT可观察到患眼治疗后CMT、SFCT明显降低,SRF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光化学疗法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艳 邓爱军 吕小辉 《国际眼科纵览》 2013年第3期186-190,共5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大多数病例视网膜下积液可自行吸收,视力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迁延不愈,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临床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此病的重视和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其早...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大多数病例视网膜下积液可自行吸收,视力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迁延不愈,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临床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此病的重视和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其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药物、激光及各种新兴治疗方法的应用也使治愈率不断提高。本文就目前对该病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可行性治疗方案及其利与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治疗
原文传递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2-74,共3页
目的初步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28例28眼CSC行TTT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眼底荧光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变化。结果 28眼CSC经TTT治疗后,患者黄... 目的初步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28例28眼CSC行TTT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眼底荧光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变化。结果 28眼CSC经TTT治疗后,患者黄斑水肿减轻或吸收,FFA显示渗漏停止或减少,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TTT治疗CSC有效,但还需要更多的病例来评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高温 诱发
下载PDF
盐皮质激素受体在眼底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欣馨 许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99,共4页
盐皮质激素受体(M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在视网膜和脉络膜中均有表达。MR拮抗剂(MRA)在非眼科临床上已有较长的应用史。多种细胞和动物模型显示,异常激活MR参与眼底病理性血管新生、氧化应激、炎症、水盐平衡紊乱、神经退行性改变... 盐皮质激素受体(M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在视网膜和脉络膜中均有表达。MR拮抗剂(MRA)在非眼科临床上已有较长的应用史。多种细胞和动物模型显示,异常激活MR参与眼底病理性血管新生、氧化应激、炎症、水盐平衡紊乱、神经退行性改变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应用MRA可缓解或抑制这些病理过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使用MRA治疗后,患者视功能改善、视网膜下积液减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降低。慢性CSC患者M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血浆中醛固酮水平与可自发缓解的CSC患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MRA眼部缓释剂型和炎症相关机制的研究可能成为眼底MR研究的新热点。了解MR和MRA在眼底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之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盐皮质激素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眼底疾病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姚牧笛 张晓培 姚进 《国际眼科纵览》 201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是以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伴随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疾病,一般具有自限性,但多数急性和慢性CSC...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是以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伴随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疾病,一般具有自限性,但多数急性和慢性CSCR需进行治疗。目前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激光、手术、药物和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前后渗漏灶视网膜色素上皮形态变化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江 易全勇 +1 位作者 季晓燕 徐国旭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激光光凝治疗前后渗漏灶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形态变化。方法 临床确诊为急性CSC并行激光光凝治疗的24例患者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2例2只眼;平均年龄(39.2&#... 目的 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激光光凝治疗前后渗漏灶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形态变化。方法 临床确诊为急性CSC并行激光光凝治疗的24例患者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2例2只眼;平均年龄(39.2±7.2)岁;平均病程(1.1±0.6)个月。所有患眼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发现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外荧光素渗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发现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而确诊。激光光凝治疗前,FFA检查共发现荧光素渗漏灶26个。其中,渗漏灶呈炊烟状改变5个,占19.2%;渗漏灶呈墨迹样改变21个,占80.8%。对FFA检查发现的26个渗漏灶行SD-OCT检查,发现均存在RPE形态异常。RPE形态异常可分为RPE脱离(PED)、突起样RPE改变、不规则样RPE改变及RPE缺损4种类型。26个渗漏灶中,SD-OCT中形态异常表现为PED 16个,占61.5%;突起样RPE改变5个,占19.2%;不规则样RPE改变5个,占19.2%。未见RPE缺损者。采用多波长眼底激光治疗仪,根据FFA检查结果对患眼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激光波长561 nm,能量80~100 mW,光斑直径100 μm,曝光时间0.1 s,Ⅰ级光斑反应。激光光凝治疗后2周、2个月再针对原渗漏灶行SD-OCT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渗漏灶RPE形态变化。结果 激光光凝治疗后2周,患眼渗漏灶处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26个渗漏灶中,SD-OCT形态异常表现为PED 7个,占26.9%;突起样RPE改变3个,占11.5%;不规则样RPE改变16个,占61.5%。未见RPE缺损者。激光光凝治疗后2个月,患眼渗漏灶处均未见明显的PED及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26个渗漏灶中,SD-OCT形态异常表现为突起样RPE改变3个,占11.5%;不规则样RPE改变5个,占19.2%;RPE缺损2个,占7.7%;RPE形态恢复正常16个,占61.5%。结论 急性C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激光凝固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Long term outcomes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half-fluence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a case series 被引量:3
15
作者 Jennifer Doyle Bhaskar Gupta Irfan Tahi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2期333-336,共4页
A case serie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halffluence photodynamic therapy(PDT) for 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tandard-dose verteporfin and half-fluence PD... A case serie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halffluence photodynamic therapy(PDT) for 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tandard-dose verteporfin and half-fluence PDT. Totally 13 eyes from 11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mean patient age was 52.0 y. There was a mean reduction in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of 107.0 microns. Totally 7/13 eyes(53.8%) achieved resolution of subretinal fluid(SRF) 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scan after 1 treatment with PDT. Four eyes had further treatment with PDT; of these 1 eye achieved resolution of SRF. Seven of the 13 eyes(53.8%) achieved an improvement of more than 5 ETDRS letters. One patient experienced acute macula oedema 1 d post PDT treatment.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half-fluence PDT can have a positive effect in chronic CSCR for a gain in visual acuity and reduction in sub-retinal fluid. Acute macula oedema is a rare but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 of half-fluence P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photodynamic therapy fluence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医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敏 李翔 +1 位作者 谢钊 李娟 《四川中医》 2010年第5期45-47,共3页
作者综述了近年来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可供临床治疗与研究参考。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医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建军 张风 《眼科》 CAS 2011年第4期230-234,共5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系一种主要在男性中青年人患病具有自限性的黄斑部疾病,多数患者可自行恢复,因此对其治疗结果解释时应谨慎。迄今有关CSC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很少,主要是基于无对照组的观察性研究。本文对传统激...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系一种主要在男性中青年人患病具有自限性的黄斑部疾病,多数患者可自行恢复,因此对其治疗结果解释时应谨慎。迄今有关CSC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很少,主要是基于无对照组的观察性研究。本文对传统激光局部光凝、减量光动力疗法、微脉冲二极管激光阈下光凝、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拮抗剂、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小剂量阿斯匹林等CSC治疗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疗法
原文传递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口服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小爽 李薇 +1 位作者 李娅楠 张军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5-668,共4页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病情反复、迁延,因视网膜下液长期无法吸收导致光感受器受到损害,视力预后差。由于慢性CSC的发生与皮质醇激素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尝试利用皮质醇激素受体拮抗剂抑制皮质醇激素治疗慢性CSC;...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病情反复、迁延,因视网膜下液长期无法吸收导致光感受器受到损害,视力预后差。由于慢性CSC的发生与皮质醇激素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尝试利用皮质醇激素受体拮抗剂抑制皮质醇激素治疗慢性CSC;发现其可提高患者视力,促使视网膜下液吸收,降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此外,5α-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剂非那雄胺、色素P450-3A4诱导剂利福平、调节节律药物褪黑素、系统性抗炎药物甲氨喋呤也已应用于慢性CSC治疗的临床试验,并取得一定疗效。但目前与之相关的临床研究大多为系列病例报告,缺乏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有关口服药物治疗慢性CSC的方案选择及其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 受体 盐皮质激素/拮抗剂和抑制剂 受体 糖皮质激素/拮抗剂和抑制剂 综述
原文传递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灵丽 李华 +2 位作者 邬羽飞 宋胜仿 刘世纯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3-417,共5页
多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在急性发病后4~6个月可自行好转;而大约有30%~50%的患者出现慢性病程,常出现持续性视网膜下液及复发性或持续性神经上皮脱离,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盐皮质激素受体(MR)是一种核激素受体,通过... 多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在急性发病后4~6个月可自行好转;而大约有30%~50%的患者出现慢性病程,常出现持续性视网膜下液及复发性或持续性神经上皮脱离,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盐皮质激素受体(MR)是一种核激素受体,通过与包括醛固酮、皮质醇等在内的多重配体作用,参与水电解质平衡、炎症反应等。MR被过度激活与许多疾病有关。研究发现,MR拮抗剂治疗慢性CSC有明显疗效,可降低视网膜厚度,提高视力,且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多采用MR拮抗剂初始给药剂量为25 mg/d口服,在1周后增加至50 mg/d,治疗疗程多为3个月,但尚未明确最佳治疗剂量及疗程。MR拮抗剂可能是治疗慢性CSC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目前研究证据尚不足,有待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闵物疗法 受体 盐皮质激素/拮抗剂和抑制剂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