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光眼中央暗点型视野损害特点分析
1
作者 乔荣华 任泽钦 +2 位作者 刘丽娜 潘英姿 李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 探讨发生于青光眼的中央暗点所具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非对照的研究。从青光眼患者的视野资料当中筛选中央暗点 ,分析暗点的形态和分布特点、进展情况、受累眼的视力以及相应的眼底改变 ,计算其在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中所占... 目的 探讨发生于青光眼的中央暗点所具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非对照的研究。从青光眼患者的视野资料当中筛选中央暗点 ,分析暗点的形态和分布特点、进展情况、受累眼的视力以及相应的眼底改变 ,计算其在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中所占的比率 ,比较该型视野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阶段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发生于青光眼的中央暗点是以水平径线为界的半侧性中央暗点 ,在进展过程中也不跨越该界线 ,而是在同侧扩大加深 ,水平径线侧边界平直 ;在上方视野的发生多于下方视野 ;对视力无明显影响 ;通过存档的彩色立体眼底相片可查见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 ,其位置邻近盘斑束。在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当中 ,中央暗点约占 10 5 %。中央暗点可发生于多种类型的青光眼 ,其中 ,三种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情况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NPG) 15 9%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 7 5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 5 2 %。在NPG当中的发生率高于高眼压性青光眼 (POAG或PACG)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OAG与PACG的发生率则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发生于青光眼的中央暗点具有自身特征 ,最突出的特点是不跨越水平径线 ,可与其他疾病所致的中央暗点相鉴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OAG 视野损害 发生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视力 NPG 水平 结论
原文传递
微小斜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洪杏 程静 +1 位作者 秦爱姣 石明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0-842,共3页
微小斜视是一类小度数斜视,遮盖试验有时为阴性,伴有异常视网膜对应、偏中心注视、弱视及粗略的立体视等临床特点的疾病。微小斜视性弱视特别是伴有偏中心注视治疗十分困难,临床诊疗工作中常常因斜视度数小,遮盖试验阴性未能及时发现这... 微小斜视是一类小度数斜视,遮盖试验有时为阴性,伴有异常视网膜对应、偏中心注视、弱视及粗略的立体视等临床特点的疾病。微小斜视性弱视特别是伴有偏中心注视治疗十分困难,临床诊疗工作中常常因斜视度数小,遮盖试验阴性未能及时发现这一疾病而误诊或漏诊,忽视患者伴有偏中心注视及固视不稳定的情况,将其作为普通弱视治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时起到反作用。本文从微小斜视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斜视 异常视网膜对应 偏中心注视 中心暗点 弱视
下载PDF
视野为中心暗点的视神经病变病因分析
3
作者 练苹 宋慧莹 +2 位作者 周孝来 赵秀娟 吕林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81-189,共9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视野为中心暗点的视神经病变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神经眼科专科门诊就诊,视野表现为中心暗点且随访1年以上的视神经病变患... 目的:总结并分析视野为中心暗点的视神经病变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神经眼科专科门诊就诊,视野表现为中心暗点且随访1年以上的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资料。患者双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及前置镜、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野、颅脑和眼眶核磁共振检查,静脉采血行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感染指标(乙肝、丙肝、梅毒、HIV及结核T-spot)检查及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线粒体DNA和OPA1基因检测。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病因诊断构成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9例(45%),显性视神经萎缩2例(10%),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6例(30%),营养性视神经病变2例(10%)和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病变1例(5%)。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视力预后差,特别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78%的随访视力(≥1年)不高于0.1。伴有mt DNA或OPA1基因突变的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力预后差。结论:视野为中心暗点表现的视神经病变,主要为遗传、中毒和营养性视神经病变。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具有不完全外显率的特点,视野为中心暗点的视神经病变需行基因检测排除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野 中心暗点 线粒体性视神经病变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中毒性视神经病变
下载PDF
低视力优选视网膜区的定位假说
4
作者 陈晓晓 李梦玮 孙兴怀 《国际眼科纵览》 2016年第6期409-413,共5页
黄斑疾病造成中心视力损害后,患者常使用旁中心注视来克服视觉功能的障碍,而在此过程中起替代作用的周边视网膜区的选择和形成便成为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患者利用稳定有效的优选视网膜区(preferredretinallocus,... 黄斑疾病造成中心视力损害后,患者常使用旁中心注视来克服视觉功能的障碍,而在此过程中起替代作用的周边视网膜区的选择和形成便成为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患者利用稳定有效的优选视网膜区(preferredretinallocus,PRL)可以显著提高其在阅读以及视觉寻找等多个方面的视觉表现,从而明确了进行周围非黄斑区视网膜感知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很多关于优选视网膜区的重要理论尤其是定位的相关理论有待进一步建立和统一。本文就优选视网膜区的定位假说的功能.动力学说、执行.动力学说、视网膜投射-动力学说等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疾病 中心暗点 优选视网膜区 感知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