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SOI基底的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
被引量:
8
1
作者
胡宁
杨军
+5 位作者
侯文生
郑小林
曹毅
杨静
许蓉
张瑞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提出了一种以MEMS技术为基础,可在低电压驱动条件下工作的创新型细胞电融合芯片.该芯片的设计原理在于通过缩短微电极间的间距,在低电压条件下获得足够强度的排队和融合电场强度.原型芯片以SOI硅片为加工材料,通过刻蚀方式在顶层低阻硅...
提出了一种以MEMS技术为基础,可在低电压驱动条件下工作的创新型细胞电融合芯片.该芯片的设计原理在于通过缩短微电极间的间距,在低电压条件下获得足够强度的排队和融合电场强度.原型芯片以SOI硅片为加工材料,通过刻蚀方式在顶层低阻硅形成微电极和微通道;在微电极上沉淀2μm厚的铝膜以降低电阻率,提高导电性;通过PECVD方法形成150nm厚SiO2保障铝膜的抗腐蚀性及芯片生物相容性;芯片最终采用DIP法进行封装.在该芯片上进行了低电压(传统电融合设备工作电压的1/20)驱动条件下的基于介电电泳的细胞排队实验及后期的细胞电融合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多以两两结合的方式排列,与传统的细胞融合电仪器相比较,降低了多细胞排队概率,进而减少了传统电融合设备多细胞融合的概率,为细胞高效率融合奠定了基础.在加载的低电压短脉冲信号后,微通道中形成了高压短脉冲电场,在脉冲作用下,烟草原生质体细胞在微通道中发生了融合,融合时间(2min)远低于传统电融合方法(10~30min),融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PEG方法(融合率小于1%)和传统电融合方法(利用BTX ECM 2001细胞电融合系统得到,融合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电融合芯片
微电极阵列
仿真
介电电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薄膜电极的细胞电融合芯片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小玲
杨军
+5 位作者
胡宁
侯文生
郑小林
谢琳
杨忠
陈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98-1702,共5页
构建了一种薄膜电极阵列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通过多聚物微通道底/顶层凸齿状的微电极,以及多聚物微通道侧壁上溅射形成的一层离散式金属薄膜电极,共同形成离散式"三明治"微电极结构.该微电极结构可在微通道内部形成与传统...
构建了一种薄膜电极阵列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通过多聚物微通道底/顶层凸齿状的微电极,以及多聚物微通道侧壁上溅射形成的一层离散式金属薄膜电极,共同形成离散式"三明治"微电极结构.该微电极结构可在微通道内部形成与传统凸齿状电极相似的非均匀分布的梯度电场,通过介电电泳效应进行细胞控制及排队.利用多聚物在芯片上填充了传统凸齿状电极的凹陷区,克服了细胞在凹陷区无法有效排队与融合的缺点.在芯片上利用K562细胞开展了基于介电电泳效应的细胞排队实验及基于可逆性电穿孔效应的电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能够较好地实现细胞排队及融合,融合所需控制电压低至10 V左右.细胞排队率达99%以上,几乎无细胞在绝缘物填充区(传统凸齿电极芯片的凹陷区)滞留,细胞两两排队高于60%,细胞融合效率约为40%,比传统的细胞电融合方法和凸齿电极芯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极
细胞电融合
微流控芯片
排队
电穿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SOI基底的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
被引量:
8
1
作者
胡宁
杨军
侯文生
郑小林
曹毅
杨静
许蓉
张瑞强
机构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基金
国家“八六三”计划(批准号:2006AA04Z3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500120,30770569)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CSTC2007BB5166)资助
文摘
提出了一种以MEMS技术为基础,可在低电压驱动条件下工作的创新型细胞电融合芯片.该芯片的设计原理在于通过缩短微电极间的间距,在低电压条件下获得足够强度的排队和融合电场强度.原型芯片以SOI硅片为加工材料,通过刻蚀方式在顶层低阻硅形成微电极和微通道;在微电极上沉淀2μm厚的铝膜以降低电阻率,提高导电性;通过PECVD方法形成150nm厚SiO2保障铝膜的抗腐蚀性及芯片生物相容性;芯片最终采用DIP法进行封装.在该芯片上进行了低电压(传统电融合设备工作电压的1/20)驱动条件下的基于介电电泳的细胞排队实验及后期的细胞电融合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多以两两结合的方式排列,与传统的细胞融合电仪器相比较,降低了多细胞排队概率,进而减少了传统电融合设备多细胞融合的概率,为细胞高效率融合奠定了基础.在加载的低电压短脉冲信号后,微通道中形成了高压短脉冲电场,在脉冲作用下,烟草原生质体细胞在微通道中发生了融合,融合时间(2min)远低于传统电融合方法(10~30min),融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PEG方法(融合率小于1%)和传统电融合方法(利用BTX ECM 2001细胞电融合系统得到,融合率小于5%).
关键词
细胞电融合芯片
微电极阵列
仿真
介电电泳
Keywords
cell
-
electrofusion
chip
Microelectrode
array
Simulation
Dielectrophoresis
分类号
O657 [理学—分析化学]
Q813.2 [理学—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薄膜电极的细胞电融合芯片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小玲
杨军
胡宁
侯文生
郑小林
谢琳
杨忠
陈洁
机构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营养研究中心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98-170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81071278
30870661
+5 种基金
8110116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批准号:NCET-09-0842)
重庆市科技计划(批准号:CSTC2010AC5029
CSTC2009AB5081
CSTC2009BB5180)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批准号:200909A1002)资助
文摘
构建了一种薄膜电极阵列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通过多聚物微通道底/顶层凸齿状的微电极,以及多聚物微通道侧壁上溅射形成的一层离散式金属薄膜电极,共同形成离散式"三明治"微电极结构.该微电极结构可在微通道内部形成与传统凸齿状电极相似的非均匀分布的梯度电场,通过介电电泳效应进行细胞控制及排队.利用多聚物在芯片上填充了传统凸齿状电极的凹陷区,克服了细胞在凹陷区无法有效排队与融合的缺点.在芯片上利用K562细胞开展了基于介电电泳效应的细胞排队实验及基于可逆性电穿孔效应的电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能够较好地实现细胞排队及融合,融合所需控制电压低至10 V左右.细胞排队率达99%以上,几乎无细胞在绝缘物填充区(传统凸齿电极芯片的凹陷区)滞留,细胞两两排队高于60%,细胞融合效率约为40%,比传统的细胞电融合方法和凸齿电极芯片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
薄膜电极
细胞电融合
微流控芯片
排队
电穿孔
Keywords
Thinfilm
electrode
cell
electrofusion
Microfluidic
chip
Alignment
Electroporation
分类号
O657 [理学—分析化学]
Q813.2 [理学—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SOI基底的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
胡宁
杨军
侯文生
郑小林
曹毅
杨静
许蓉
张瑞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薄膜电极的细胞电融合芯片
张小玲
杨军
胡宁
侯文生
郑小林
谢琳
杨忠
陈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