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电融合构建高效蒽降解重组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魏明宝 魏丽芳 +1 位作者 李军 郑先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725-728,共4页
通过An815与带EGFP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EGFP)原生质体电融合,得到一株融合子R2,该融合子不仅具有An815菌高效降解蒽的能力,而且具有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能力,在72 h内将蒽从100 mg.L-1降解至27.9 m... 通过An815与带EGFP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EGFP)原生质体电融合,得到一株融合子R2,该融合子不仅具有An815菌高效降解蒽的能力,而且具有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能力,在72 h内将蒽从100 mg.L-1降解至27.9 mg.L-1,降解能力比出发菌An815提高了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融合 生物降解 生物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电融合方法建立抗结核杆菌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明霞 潘最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3-395,共3页
By using the electrofusion tecndque, the fusion of NSI myeloma cells with spleen cells of BALB / c mouse immunized with five species of mycobacteria was caaced cuL With the ophmal electrofUSion condihons, we obtained ... By using the electrofusion tecndque, the fusion of NSI myeloma cells with spleen cells of BALB / c mouse immunized with five species of mycobacteria was caaced cuL With the ophmal electrofUSion condihons, we obtained a high fuSion efficiency of l.75 hybrid cell clones per 105 spleen cells. ELISA was used for screening secrehng anhmycobacteria McAb hybrid cells. After cloning, 22 stable hybrid cells’lines were selected, and 8 of them had been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电融合 单克隆抗体 分枝杆菌 ELISA
下载PDF
纳/微秒复合脉冲提高细胞电融合效率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成祥 李新皓 +2 位作者 柯强 姚成 姚陈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2-1532,共11页
传统的细胞电融合技术通常采用持续时间为微秒级的短时高压电脉冲诱导细胞电穿孔来实现。然而,高幅值微秒脉冲在促进细胞电融合的同时易导致细胞过度穿孔而死亡,从而限制了细胞的融合效率。为进一步提高细胞电融合率,该文基于纳秒脉冲... 传统的细胞电融合技术通常采用持续时间为微秒级的短时高压电脉冲诱导细胞电穿孔来实现。然而,高幅值微秒脉冲在促进细胞电融合的同时易导致细胞过度穿孔而死亡,从而限制了细胞的融合效率。为进一步提高细胞电融合率,该文基于纳秒脉冲电场所诱导的“超穿孔现象”,结合常规的微秒脉冲电融合技术,提出纳/微秒复合脉冲协同诱导细胞电融合的方法。以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为实验对象,利用COMSOL软件分析复合脉冲作用下细胞膜上跨膜电压与穿孔密度的分布,并进行初步的电融合实验,探究该融合方法对细胞融合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传统微秒脉冲作用下,细胞膜的两极与接触区域的跨膜电压均超过穿孔阈值,显著穿孔面积超过10%。而等剂量的纳/微秒复合脉冲作用下,跨膜电压仅在细胞接触区域达到较高值,电穿孔也集中于该区域。实验结果同样证明,该方法能够保证较低细胞死亡率(10%)的同时达到较高的细胞融合效率(75%)。该研究为细胞电融合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电融合 纳/微秒复合脉冲 融合效率 跨膜电压 穿孔密度
下载PDF
基于MEMS的高效细胞电融合系统的芯片设计
4
作者 熊建功 郑小林 +1 位作者 赵志强 文静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6年第6期289-292,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高效细胞电融合芯片的设计。采用微加工技术将芯片的细胞电融合小室制作成微电极阵列以实现细胞的大量融合,提高细胞的融合效率。还在芯片各个区域设计出不同的融合电极结构,并在相同的融合条件下比较了电极结... 介绍了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高效细胞电融合芯片的设计。采用微加工技术将芯片的细胞电融合小室制作成微电极阵列以实现细胞的大量融合,提高细胞的融合效率。还在芯片各个区域设计出不同的融合电极结构,并在相同的融合条件下比较了电极结构不同时融合效率的差异,以便找出一种细胞融合效率更好的电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细胞电融合 细胞融合效率
下载PDF
基于直列式交错微电极阵列的细胞电融合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小林 鄢佳文 +2 位作者 胡宁 杨军 杨静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5,29,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错式齿状微电极阵列的微流控细胞电融合芯片。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电场强度有重要影响的微电极几何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优化的微电极阵列结构。选择SoI硅片的顶层低阻硅加工获得了微电极阵... 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错式齿状微电极阵列的微流控细胞电融合芯片。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电场强度有重要影响的微电极几何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优化的微电极阵列结构。选择SoI硅片的顶层低阻硅加工获得了微电极阵列。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中采用的直列式微通道结构避免了原有芯片存在的转角易堵塞问题。芯片能够在低电压条件下实现细胞排队和融合过程,具有较高的融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电融合 微电极 微流控 生物芯片
下载PDF
葡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大麦细胞电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 江志裕 《电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15-218,共4页
葡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大麦细胞电融合的影响①王伟江志裕*(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细胞融合是指用人工方法使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过程[1,2].体细胞融合可在不同种,不同属,甚至更远的生物间进行,所得到的细胞可... 葡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大麦细胞电融合的影响①王伟江志裕*(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细胞融合是指用人工方法使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过程[1,2].体细胞融合可在不同种,不同属,甚至更远的生物间进行,所得到的细胞可具有新的特性.对于植物细胞,有望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电融合 细胞融合 电融合 葡聚糖 大麦细胞
下载PDF
高效电融合技术建立能分泌抗分枝杆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
7
作者 郭明霞 苏焯 +1 位作者 潘最 汪和睦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23-26,共4页
用细胞电穿孔融合仪,摸索最佳电融合参数,对5种分枝杆菌超声粉碎菌体混合抗原免疫的1只BALB/C小鼠脾细胞和NSl骨髓瘤细胞进行了电融合。在最佳电融合参数下,获得1.75个杂交瘤细胞克隆/105个脾细胞的最佳融合率。... 用细胞电穿孔融合仪,摸索最佳电融合参数,对5种分枝杆菌超声粉碎菌体混合抗原免疫的1只BALB/C小鼠脾细胞和NSl骨髓瘤细胞进行了电融合。在最佳电融合参数下,获得1.75个杂交瘤细胞克隆/105个脾细胞的最佳融合率。采用间接ELISA法筛选,经克隆化,获22株分泌抗分枝杆菌单克隆抗体(McAb)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中11株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分枝杆菌 电融合 杂交瘤
下载PDF
基于薄膜电极的细胞电融合芯片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小玲 杨军 +5 位作者 胡宁 侯文生 郑小林 谢琳 杨忠 陈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98-1702,共5页
构建了一种薄膜电极阵列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通过多聚物微通道底/顶层凸齿状的微电极,以及多聚物微通道侧壁上溅射形成的一层离散式金属薄膜电极,共同形成离散式"三明治"微电极结构.该微电极结构可在微通道内部形成与传统... 构建了一种薄膜电极阵列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通过多聚物微通道底/顶层凸齿状的微电极,以及多聚物微通道侧壁上溅射形成的一层离散式金属薄膜电极,共同形成离散式"三明治"微电极结构.该微电极结构可在微通道内部形成与传统凸齿状电极相似的非均匀分布的梯度电场,通过介电电泳效应进行细胞控制及排队.利用多聚物在芯片上填充了传统凸齿状电极的凹陷区,克服了细胞在凹陷区无法有效排队与融合的缺点.在芯片上利用K562细胞开展了基于介电电泳效应的细胞排队实验及基于可逆性电穿孔效应的电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能够较好地实现细胞排队及融合,融合所需控制电压低至10 V左右.细胞排队率达99%以上,几乎无细胞在绝缘物填充区(传统凸齿电极芯片的凹陷区)滞留,细胞两两排队高于60%,细胞融合效率约为40%,比传统的细胞电融合方法和凸齿电极芯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极 细胞电融合 微流控芯片 排队 电穿孔
下载PDF
细胞电融合法生产杂交瘤
9
作者 钱锋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8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细胞电融合过程包括使用交流电场使悬浮在缓冲液中的细胞排列成串,然后高压脉冲电流作用使细胞膜发生瞬时破裂,相邻细胞的细胞膜融合,继续受交流电场作用完成细胞融合。已经证明细胞电融合技术可用于杂交瘤生产,单克隆抗体生产以及细胞... 细胞电融合过程包括使用交流电场使悬浮在缓冲液中的细胞排列成串,然后高压脉冲电流作用使细胞膜发生瞬时破裂,相邻细胞的细胞膜融合,继续受交流电场作用完成细胞融合。已经证明细胞电融合技术可用于杂交瘤生产,单克隆抗体生产以及细胞表面标记物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电融合 杂交瘤
下载PDF
微重力条件下细胞电融合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孙艳 元艳宏 +2 位作者 易宗春 庄逢源 樊瑜波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0-723,共4页
生物分离、细胞培养和细胞电融合是目前在空间条件下研究的主要生物过程。空间微重力环境是细胞电融合技术的理想场所,由于不存在重力和对流的影响,使电融合技术得到了改善。在提高杂交瘤得率、培植新品种和研究微重力细胞生物学效应方... 生物分离、细胞培养和细胞电融合是目前在空间条件下研究的主要生物过程。空间微重力环境是细胞电融合技术的理想场所,由于不存在重力和对流的影响,使电融合技术得到了改善。在提高杂交瘤得率、培植新品种和研究微重力细胞生物学效应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微重力条件下细胞电融合的研究进展,细胞电融合过程中细胞骨架发生的变化,以及微重力条件下提高融合效率潜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细胞电融合 细胞骨架 融合效率
下载PDF
植物细胞电融合技术在空间实验中的应用
11
作者 黄静 赵琦 +3 位作者 赵玉锦 孙艳 张世煌 庄逢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0-83,共4页
细胞电融合是实用性很强的生物技术,然而在地面上由于重力沉降和热对流的影响,杂种细胞融合得率较低,使得这项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潜力难以发挥。大量的实验表明,空间微重力环境是实现细胞电融合的重要途径。今后有望利用空间微重力条件... 细胞电融合是实用性很强的生物技术,然而在地面上由于重力沉降和热对流的影响,杂种细胞融合得率较低,使得这项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潜力难以发挥。大量的实验表明,空间微重力环境是实现细胞电融合的重要途径。今后有望利用空间微重力条件获得有价值的杂合细胞,培育作物新品种,为开展空间生物加工和空间制药提供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细胞电融合 原生质体
下载PDF
基于SOI基底的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宁 杨军 +5 位作者 侯文生 郑小林 曹毅 杨静 许蓉 张瑞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提出了一种以MEMS技术为基础,可在低电压驱动条件下工作的创新型细胞电融合芯片.该芯片的设计原理在于通过缩短微电极间的间距,在低电压条件下获得足够强度的排队和融合电场强度.原型芯片以SOI硅片为加工材料,通过刻蚀方式在顶层低阻硅... 提出了一种以MEMS技术为基础,可在低电压驱动条件下工作的创新型细胞电融合芯片.该芯片的设计原理在于通过缩短微电极间的间距,在低电压条件下获得足够强度的排队和融合电场强度.原型芯片以SOI硅片为加工材料,通过刻蚀方式在顶层低阻硅形成微电极和微通道;在微电极上沉淀2μm厚的铝膜以降低电阻率,提高导电性;通过PECVD方法形成150nm厚SiO2保障铝膜的抗腐蚀性及芯片生物相容性;芯片最终采用DIP法进行封装.在该芯片上进行了低电压(传统电融合设备工作电压的1/20)驱动条件下的基于介电电泳的细胞排队实验及后期的细胞电融合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多以两两结合的方式排列,与传统的细胞融合电仪器相比较,降低了多细胞排队概率,进而减少了传统电融合设备多细胞融合的概率,为细胞高效率融合奠定了基础.在加载的低电压短脉冲信号后,微通道中形成了高压短脉冲电场,在脉冲作用下,烟草原生质体细胞在微通道中发生了融合,融合时间(2min)远低于传统电融合方法(10~30min),融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PEG方法(融合率小于1%)和传统电融合方法(利用BTX ECM 2001细胞电融合系统得到,融合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电融合芯片 微电极阵列 仿真 介电电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