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航行体通气超空泡非对称性研究 被引量:55
1
作者 袁绪龙 张宇文 +3 位作者 王育才 邓飞 陈伟政 党建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超空化水下高速航行体为了满足运动平衡性和稳定性要求,需要采用非对称超空泡流动模式。为了探索满足要求的非对称超空泡流型,在水洞中开展了水下航行体通气超空泡非对称性实验研究。采用通气的方法在较低水速(V=7~12m/s)下生成人工超... 超空化水下高速航行体为了满足运动平衡性和稳定性要求,需要采用非对称超空泡流动模式。为了探索满足要求的非对称超空泡流型,在水洞中开展了水下航行体通气超空泡非对称性实验研究。采用通气的方法在较低水速(V=7~12m/s)下生成人工超空泡,通过分析和测量不同弗劳德数、模型攻角、空化器攻角与舵角等实验条件下的超空泡图像,获得了航行体超空泡非对称性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和定性关系。研究表明,当组合参数F_r^2(1+σ)>50时,重力引起的超空泡变形量小于5‰;由模型攻角、空化器攻角和舵角产生的非对称超空泡流型可以满足超空化水下航行体的平衡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通气空化 非对称性 弗劳德数 水洞实验 超空化减阻效应
下载PDF
空化器参数对超空泡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贾力平 于开平 +3 位作者 张嘉钟 王聪 魏英杰 李凝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0-216,共7页
为了探索超空泡的生成机理和形态变化规律,依据其产生方式,进行了自然超空泡高速射弹试验和通气超空泡水洞试验研究.分析了超空泡的生成过程和空化器参数对形成超空泡的临界空化数和通气系数门限值的影响.研究了超空泡形态尺寸变化的... 为了探索超空泡的生成机理和形态变化规律,依据其产生方式,进行了自然超空泡高速射弹试验和通气超空泡水洞试验研究.分析了超空泡的生成过程和空化器参数对形成超空泡的临界空化数和通气系数门限值的影响.研究了超空泡形态尺寸变化的特性,空化器直径和线型对自然和通气超空泡的形态尺寸有相类似的影响规律:超空泡尺寸随着空化器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条件下,钝头空化器要比圆锥形空化器更容易形成超空泡;相对较小的直径空化器很难形成透明的通气超空泡,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空化数没有降到足够低.此外,研究表明空化器直径对通气超空泡的细长比的影响较大,这与对自然超空泡形态的影响不相同.最后,对空化器的未来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超空泡 通气超空泡 空化器参数 空化数 通气系数 射弹试验 水洞试验
下载PDF
旋转水流消能及其空化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夏维洪 王河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1-17,共7页
研究了高水头(H>200m)泄水建筑物隧洞内部消能的一种新型消能工,将竖井与隧洞切向连接,在隧洞内形式螺旋形的旋转水流,这种水流结构可消散水流中大部分能量,使流向下游的水流剩余能量较小,减轻下游的消能负担和减少下游冲... 研究了高水头(H>200m)泄水建筑物隧洞内部消能的一种新型消能工,将竖井与隧洞切向连接,在隧洞内形式螺旋形的旋转水流,这种水流结构可消散水流中大部分能量,使流向下游的水流剩余能量较小,减轻下游的消能负担和减少下游冲刷.这种消能工的最基本的水流形态环流,在其固体边壁存在着较大的离心力,其中心为大气压,整个水流不会出现负压,流速迅速降低,空化特性较好,不会产生空化与空蚀.还分析了旋转水流的消能机理、消能率、过水流量及流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水流消能 消能率 空化特性 空化数
下载PDF
孔板(洞塞)消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4
作者 艾万政 吴建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9-131,136,共4页
孔板(洞塞)消能具有消能效率高和空化数大等优点。通过详细总结孔板(洞塞)消能的研究成果,认为如何优化孔板(洞塞)体型来提高消能效果和空化数,减少脉动压力,是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孔板(洞塞)消能 消能效率 空化数 脉动压力 回流区长度
下载PDF
回转体局部空泡绕流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傅慧萍 李福新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8-285,共8页
基于面元法,通过在回转体和空泡壁面放置源汇,对回转体定长局部空泡的绕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求解回转体局部空泡绕流“正问题”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所给出的方法具有快速收敛的特征,第1次迭代和最终收敛时空泡壁面... 基于面元法,通过在回转体和空泡壁面放置源汇,对回转体定长局部空泡的绕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求解回转体局部空泡绕流“正问题”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所给出的方法具有快速收敛的特征,第1次迭代和最终收敛时空泡壁面切向速度的误差不超过 5%;随着回转体面元总数N的增加,局部空泡的空泡数σ趋于稳定;通过比较可知,该方法得到的理论估算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元 空泡 回转体 闭合模型 水下航行器 空化现象 空泡绕流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自激振荡脉冲效应的雾化喷嘴出口流道空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汪朝晖 胡亚男 +2 位作者 廖振方 高全杰 陈思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04-212,共9页
喷嘴结构及射流运动参数对液体空化流动状态有重要影响。基于空化泡溃灭的雾化机理和自激振荡脉冲喷嘴出口流道空化过程,分析空化效应对自激振荡脉冲射流雾化效果的影响。依据自激振荡脉冲雾化喷嘴结构,分析射流来流速度和脉动压力对喷... 喷嘴结构及射流运动参数对液体空化流动状态有重要影响。基于空化泡溃灭的雾化机理和自激振荡脉冲喷嘴出口流道空化过程,分析空化效应对自激振荡脉冲射流雾化效果的影响。依据自激振荡脉冲雾化喷嘴结构,分析射流来流速度和脉动压力对喷嘴出口流道空化效应的影响,提出利用来流雷诺数和脉动特征值表征喷嘴出口流道空化程度,并根据自激振荡脉冲喷嘴有限元分析得到喷嘴出口流道较好空化状态的来流雷诺数和喷嘴腔室长径比。研究结果表明:当来流雷诺数在2.14×10~5~3.05×10~5内逐渐增大时,自激振荡脉冲雾化喷嘴出口流道液相体积分数先减小后增大,相应的空化程度先增大后减小。雷诺数在2.44×10~5~2.75×10~5内可以使喷嘴出口流道形成较好空化效应,尤其在2.44×10~5附近时喷嘴出口流道出现最好的空化状态;脉动特征值与喷嘴出口流道处脉动压力幅值差成正比,随着自激振荡脉冲雾化喷嘴腔室长径比增大,脉动压力幅值差值先减小后增大。当喷嘴腔室长径比为0.60~0.70时,喷嘴出口流道空化状态较好。计算结果为自激振荡脉冲射流雾化喷嘴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振荡脉冲效应 雾化喷嘴 出口流道 空化特性 雷诺数 脉动压力
下载PDF
加速度对自然超空泡特性影响的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海斌 张嘉钟 +2 位作者 王聪 魏英杰 贾力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2,共5页
利用商业CFD软件对小空泡数下的自然超空泡形态和减阻效果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通过对软件自定义函数的研究,将边界条件中的来流速度改写为时间的函数并嵌入到软件中,得到了非定常情况下加速度对自然超空泡形态和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当... 利用商业CFD软件对小空泡数下的自然超空泡形态和减阻效果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通过对软件自定义函数的研究,将边界条件中的来流速度改写为时间的函数并嵌入到软件中,得到了非定常情况下加速度对自然超空泡形态和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当加速度为正值时,在空泡数相同的条件下空泡的厚度和长度都要比定常条件下的值偏小,而加速度为负值时则刚好相反。模型的粘性阻力系数与加速度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主要与超空泡的形态和模型壁面上的含汽率有关。最后将加速度为-100m/s2时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误差最大不超过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空泡 空泡形态 数值仿真 粘性阻力 空化数
下载PDF
头形对细长体超空泡生成与外形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邓飞 张宇文 +2 位作者 陈伟政 袁绪龙 党建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9-273,共5页
在水洞中对具有非流线形头形的轴对称细长体模型进行了空泡系列实验研究。发现了非流线形头形细长体的空化起始仅决定于空化数 ,并在一定的空化数下具有稳定的起始位置、脱体角和空化区域 ;圆锥系列头形 (包括圆盘与不同直径系列 )细长... 在水洞中对具有非流线形头形的轴对称细长体模型进行了空泡系列实验研究。发现了非流线形头形细长体的空化起始仅决定于空化数 ,并在一定的空化数下具有稳定的起始位置、脱体角和空化区域 ;圆锥系列头形 (包括圆盘与不同直径系列 )细长体可以生成 3种稳定的空泡基本形态 :局部附体空泡、模型体尾部闭合超空泡和模型体尾部之后闭合超空泡 ,超空泡的基本外形为椭球体 ;圆锥系列头形生成的超空泡 ,在相同空化数下 ,超空泡的相对长度与长细比均随着锥顶角或直径的增大而增大 ;在相同的空泡相对长度或长细比下 ,随着锥顶角或直径的增大 ,对应的空化数也增大 ;具有攻角的头形 ,改变了空泡的脱体角 ,使超空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 ,但并不改变超空泡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形 细长体 超空泡 外形 系列实验
下载PDF
组合式洞塞消能工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4
9
作者 田忠 许唯临 +3 位作者 刘善均 王韦 张建民 段辉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0,共3页
为了提高洞塞内的最小压强,扩大洞塞式消能工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流式消能工———组合式洞塞消能工,并用k ε模型计算了组合式洞塞消能工的水力参数.计算结果表明,与洞塞式消能工相比,组合式洞塞消能工能显著提高洞塞内的最... 为了提高洞塞内的最小压强,扩大洞塞式消能工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流式消能工———组合式洞塞消能工,并用k ε模型计算了组合式洞塞消能工的水力参数.计算结果表明,与洞塞式消能工相比,组合式洞塞消能工能显著提高洞塞内的最小压强和水流空化数,并且不会明显降低消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塞消能工 洞塞最小压强 空化数 消能率 k-ε模型
下载PDF
圆孔多孔板水力空化降解对硝基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董志勇 徐琳香 +2 位作者 李大炜 张凯 姚锐豪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5-278,共4页
试验基于水动力学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多孔板型水力空化反应装置,进行了降解对硝基苯酚废水的研究.通过对不同过孔流速、不同几何参数多孔板、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对硝基苯酚进行空化试验,提出了空化数、过孔流速、初始质量浓度、处理时间、... 试验基于水动力学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多孔板型水力空化反应装置,进行了降解对硝基苯酚废水的研究.通过对不同过孔流速、不同几何参数多孔板、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对硝基苯酚进行空化试验,提出了空化数、过孔流速、初始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孔口数量、孔口大小与对硝基苯酚降解率的关系,为提高对硝基苯酚降解率提供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流速,选取最佳初始浓度,适当延长处理时间,设计孔板时适当增多孔口数量以及增大孔口大小,可以提高对硝基苯酚废水的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孔口多孔板 水力空化 空化数 废水处理 对硝基苯酚
下载PDF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VENTILATED SUPER CAVITY SHAPE IN WATER TUNNEL AND INFINITE FLOW FIELD 被引量:12
11
作者 ZHOU Jing-jun YU Kai-ping MIN Jing-xin YANG Mi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5期689-696,共8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of ventilated supercavity in water tunnel and infinite flow field, 3-D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ventilated supercavity in above mentioned conditions ba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of ventilated supercavity in water tunnel and infinite flow field, 3-D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ventilated supercavity in above mentioned conditions based on RANS equations, using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and SST turbulence model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wo fluid multiphase flow model. The numerical method adopted in this article for the infinite flow field and water tunnel experiments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results with those of empirical formulas and experimental data. On this ba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ater tunnel experiments and infinite flow field is studied,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route loss and the blocking effect in the water tunnel.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water tunnel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ilated supercavity two fluid multiphase model ambient pressure viscous effect blocking effect cavitation number
原文传递
液体抗拉强度与空化比尺效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维洪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6-373,共8页
本文讨论了在动水力学法测量液体抗拉强度时小文杜里管中有空化 ,而喉部却出现了“负抗拉强度”的原因。同时利用小文杜里管作为空化器件 ,探讨了空化比尺效应 ,说明液体抗拉强度只是影响了临界空化压力 pc,而在产生初生空化时 ,空泡也... 本文讨论了在动水力学法测量液体抗拉强度时小文杜里管中有空化 ,而喉部却出现了“负抗拉强度”的原因。同时利用小文杜里管作为空化器件 ,探讨了空化比尺效应 ,说明液体抗拉强度只是影响了临界空化压力 pc,而在产生初生空化时 ,空泡也同样影响到参考点的压力 pu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 抗拉强度 空化比尺效应 空化数 初生空化数 空化状态
下载PDF
水下射弹典型空化器的超空泡形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易文俊 王中原 +2 位作者 熊天红 周卫平 钱吉胜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基于均匀多相流假设,建立了水下射弹自然超空泡流动的多相流CFD模型,研究了圆锥和圆盘2种头形空化器的超空泡形态特性,分析了空化数、头形、半锥角、空化器直径等对超空泡形态特性的影响,圆盘空化器有利于水下射弹形成超空泡流.在此基础... 基于均匀多相流假设,建立了水下射弹自然超空泡流动的多相流CFD模型,研究了圆锥和圆盘2种头形空化器的超空泡形态特性,分析了空化数、头形、半锥角、空化器直径等对超空泡形态特性的影响,圆盘空化器有利于水下射弹形成超空泡流.在此基础上,通过FLUENT软件的自定义函数将边界条件的来流速度转化为时间的函数,数值模拟了圆盘空化器水下射弹的空泡流发展过程,分析了射弹在水下运行过程中空泡形态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射弹在水下航行中,表面形成的超空泡长径比很大,随着空化数的增加,超空泡流迅速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弹 空化器 超空泡 空化数
下载PDF
水力空化降解若丹明B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群 高孟理 +2 位作者 孙三祥 王夙 武金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78,共4页
水力空化技术是一种废水处理新技术.为了验证多洞孔板的空化效果和探讨几何参数等因素对降解速率常数的影响,在220L水力空化装置中利用多洞孔板对含有若丹明B染色剂的模拟印染废水进行了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洞孔板对若丹明B确实有... 水力空化技术是一种废水处理新技术.为了验证多洞孔板的空化效果和探讨几何参数等因素对降解速率常数的影响,在220L水力空化装置中利用多洞孔板对含有若丹明B染色剂的模拟印染废水进行了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洞孔板对若丹明B确实有降解作用,同时存在一个最佳的多洞孔板的面积比,并且降解速率常数随修正空化数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空化 多洞孔板 若丹明B 空化降解 修正空化数
下载PDF
重力场对通气超空泡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海龙 魏英杰 +3 位作者 黄文虎 王聪 于开平 黄庆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0-803,共4页
基于混合网格,运用N-S方程及k-ε湍流模型对均质流域求解,应用空泡多相流模型模拟重力场中三维三相通气超空泡流问题.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二者近似.此外,利用文献中由实验验证的经验公式对比仿真结果,二者变化规律一致,平均误... 基于混合网格,运用N-S方程及k-ε湍流模型对均质流域求解,应用空泡多相流模型模拟重力场中三维三相通气超空泡流问题.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二者近似.此外,利用文献中由实验验证的经验公式对比仿真结果,二者变化规律一致,平均误差小于11%,平均值实验标准差置信概率为8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超空泡 数值模拟 重力影响 弗劳德数 空化数
下载PDF
小空化数下超空泡航行体的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易文俊 熊天红 +1 位作者 王中原 王昌明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小空化数下超空泡形态航行体的阻力特性,针对带圆盘空化器头部的航行体设计加工了4种不同结构参数的航行体试验模型。并在水靶道中进行了这些模型的水下航行试验,航行体空化数接近10-4,试验中测量出航行体发射点和某点的航行速... 为了研究小空化数下超空泡形态航行体的阻力特性,针对带圆盘空化器头部的航行体设计加工了4种不同结构参数的航行体试验模型。并在水靶道中进行了这些模型的水下航行试验,航行体空化数接近10-4,试验中测量出航行体发射点和某点的航行速度,计算出航行体的平均空化数。数据处理后得到了航行体的平均阻力系数,分析了空化器直径、航行体长细比、空化数对航行体阻力特性的影响;还在试验数据基础上,分析了小空化下航行体的自然超空泡减阻率。结果表明:在超空泡形态下,空化数接近10-4航行体的超空泡减阻率可达98%。这个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小空化数下航行体的水动力特性和弹道特性提供了理论参考和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体 超空泡 阻力系数 减阻 空化数
下载PDF
明流泄洪洞水力特性的二维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春晋 李永业 孙西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了使明流泄洪洞满足设计泄流量和校核泄流量要求,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根据垣曲县境内板涧河河口右岸的小浪底引黄工程泄洪洞实际工程,建立了明流泄洪洞泄流数学模型。计算中引入FLUENT软件中的VOF(Volume of Fluid)模型和Mixtur... 为了使明流泄洪洞满足设计泄流量和校核泄流量要求,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根据垣曲县境内板涧河河口右岸的小浪底引黄工程泄洪洞实际工程,建立了明流泄洪洞泄流数学模型。计算中引入FLUENT软件中的VOF(Volume of Fluid)模型和Mixture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设计和校核水位条件下泄洪洞泄流能力、水深沿程分布、水流空化数以及断面流速和压强及挑距,并将部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因此采用FLUENT软件研究明流龙抬头泄洪洞的水力特性是可行的,为该项软件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洞 数值模拟 空化数 水力学特性 VOF模型
下载PDF
水下高速射弹超空泡减阻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易文俊 王中原 +1 位作者 熊天红 周卫平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基于Rayleigh-Plesset单一介质可变密度混合多相流模型,利用Fluent6.2对带圆盘空化器射弹的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了圆盘空化器射弹的空泡形态,分析了空化器直径、空化数、射弹长径比、超空泡形态对射弹超空泡减阻特性的影响,计... 基于Rayleigh-Plesset单一介质可变密度混合多相流模型,利用Fluent6.2对带圆盘空化器射弹的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了圆盘空化器射弹的空泡形态,分析了空化器直径、空化数、射弹长径比、超空泡形态对射弹超空泡减阻特性的影响,计算了高速射弹的自然超空泡减阻率.结果表明,空化数变化对射弹的阻力特性影响不大;头部空化器直径对射弹阻力系数影响明显;在超空泡状态下,增大射弹长径比,射弹阻力系数减小;高速射弹的超空泡减阻率可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射弹 减阻 超空泡 空化器 空化数
下载PDF
渐缩渐扩洞塞消能和空化特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尹则高 郑清鑫 +1 位作者 王乐 曹先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694,共8页
建立了三维RNG k-ε紊流数学模型和突缩突扩洞塞泄流的物理模型试验,利用实验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验证后的数学模型对突缩突扩洞塞和渐缩渐扩洞塞的水头损失系数和空化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洞塞渐缩(或渐扩)段相对长度一定... 建立了三维RNG k-ε紊流数学模型和突缩突扩洞塞泄流的物理模型试验,利用实验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验证后的数学模型对突缩突扩洞塞和渐缩渐扩洞塞的水头损失系数和空化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洞塞渐缩(或渐扩)段相对长度一定时,随着渐扩(或渐缩)段相对长度的增加,水头损失系数减小,最小空化数增加。当渐缩段和渐扩段几何尺寸互换时,水头损失系数和最小空化数的变化不大;其他几何参数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横断面半径收缩比的减小,水头损失系数增加,最小空化数降低。圆弧连接情况下,随着圆弧夹角的增加,水头损失系数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最小空化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他几何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圆弧连接的水头损失系数小于斜线连接的对应值,最小空化数则相反。在水头损失系数和最小空化数权重相等的假定条件下,初步探讨了渐缩渐扩洞塞几何体型参数的优化方法,给出了渐缩渐扩洞塞的最优几何体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缩渐扩洞塞 水头损失系数 空化数 消能
下载PDF
诱导轮进口轮毂比对离心泵空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程效锐 涂艺萱 +1 位作者 滕飞 刘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4,共8页
以某型LNG电动超低温潜液泵作为模型泵,基于数值计算和试验,研究了诱导轮进口轮毂比对空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Rayleigh-Plesset空化模型对模型泵进行全三维数值计算,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并选取诱导轮进口轮... 以某型LNG电动超低温潜液泵作为模型泵,基于数值计算和试验,研究了诱导轮进口轮毂比对空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Rayleigh-Plesset空化模型对模型泵进行全三维数值计算,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并选取诱导轮进口轮毂比分别为0.260,0.274,0.289,0.303和0.318的5组离心泵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了诱导轮和叶轮内空化发展过程、静压分布规律及离心泵的空化特性曲线.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诱导轮进口轮毂比的离心泵,其诱导轮和叶轮流道内的空化发展过程基本一致,空化首先发生在诱导轮进口轮缘处的低压区;增大诱导轮进口轮毂比会提高诱导轮轮缘处液流的进口轴面速度,致使叶片进口冲角降低,在叶片吸力面产生脱流,并且低压分布区域的面积逐渐扩大,离心泵的空化性能下降.因此,在诱导轮的设计过程中,为了获得更高的离心泵空化性能,可在适当范围内降低诱导轮进口轮毂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超低温潜液泵 诱导轮 进口轮毂比 空化数 空化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