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点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彤 郭亮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6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I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着重观察CT、MRI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者中单发者48例,多发者4例,共有病灶63个。脑内型54个...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I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着重观察CT、MRI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者中单发者48例,多发者4例,共有病灶63个。脑内型54个,脑外型9个。脑内型好发于幕上脑实质,以额、颞叶多见(38/54,70.37%)。CT多表现为结节状高密度灶,部分可见钙化,边界清,大多无占位效应。MR信号特点复杂,根据分型,以Ⅱ型病灶最多见(32/54,59.26%),T_1WI、T_2WI均为混杂信号,呈桑葚样或爆米花样改变;T_2WI上病灶周围低信号环也是其特征性表现(46/54,85.18%)。增强扫描呈点片状轻度强化(59.26%)或无明显强化(40.74%)。脑外型多见于中颅窝海绵窦,T_2WI呈高信号及增强显著强化是其特点,常伴占位效应。经手术治疗39例(39/52,75%),经伽马刀放射治疗5例(5/52,9.62%),保守治疗8例(8/52,15.38%),术后出现脑出血者4例,神经功能损害者3例。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帮助。ICA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保守治疗或放射疗法也可作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影像学特点 治疗选择
下载PDF
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膜瘤MR影像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燕 高培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 研究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像表现 ,并与脑膜瘤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 3 3例以及颅中窝脑膜瘤 96例。使用Windows 8 0版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两组肿瘤的MR及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 目的 研究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像表现 ,并与脑膜瘤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 3 3例以及颅中窝脑膜瘤 96例。使用Windows 8 0版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两组肿瘤的MR及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统计学方法包括 χ2 检验和Logistic回归。 结果 χ2 检验显示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形态、肿瘤实质的均匀程度、T1WI信号强度、T2 WI信号强度、肿瘤增强均匀性等 7个因素在海绵状血管瘤组与脑膜瘤组之间存在着差异 ,P <0 0 1;肿瘤边缘和有无脑膜增强 2个因素在两组间也存在差异 ,P <0 0 5。Logistic回归方程中 ,变量“T2 加权像信号强度”的P值为 0 0 0 0 5 ,P <0 0 1。结论 本组资料分析表明 ,在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和脑膜瘤的MR影像鉴别诊断诸多因素中 ,T2 WI上肿瘤表现为高信号影最有意义。虽然少数脑膜瘤也可以有长T2 信号表现 ,但此征象仍强烈提示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能性。结合其他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提高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像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颅中窝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11
3
作者 毛更生 只达石 +2 位作者 王宏 孟凡刚 梁思泉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的显微手术在治疗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23例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病灶全切除率为10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的显微手术在治疗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23例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病灶全切除率为100%,无手术死亡,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无长期神经功能受损表现。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的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内海绵状血管瘤,定位精确,具有微侵袭特点,可提高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沈健 毛新峰 +3 位作者 黄小燕 何剑 吴晓 顾晓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7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研究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9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病灶均位于胸段椎... 目的研究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9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病灶均位于胸段椎管,其中3例位于上胸段,6例位于下胸段,病灶均沿脊柱长轴生长;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仿。矢状位显示病灶呈梭形或卵圆形附于椎管侧后壁,相应硬膜外间隙增宽,在病灶两端形成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的脂肪帽,呈"笔套样"改变,增强后病灶显著均匀强化,强化后的瘤体与高信号的脂肪帽分界不清,共同形成"双尾样"改变。冠状位及轴位显示病灶沿相邻椎间孔"伪足样"向外生长,相应椎间孔轻度增宽,骨质轻度压迫吸收。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平面全方位观察有助于术前准确定位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硬膜外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附13例报告 被引量:9
5
作者 陈世全 曹茂胜 +1 位作者 李升志 郭启元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低场强磁共振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8~60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MRA,2例...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低场强磁共振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8~60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MRA,2例行DSA检查,5例经半年以上复查病灶影像无变化。13例中发现18个病灶,5个在T1WI上呈等信号,4个为高信号,9个为混杂信号;在T2WI上18个病灶均为不均匀高信号,于抑水序列(FLAIR)所有病灶均呈高信号,梯度回波序列(T2*WI)发现9个病灶有低信号环,多数病灶无灶周水肿及占位征象。结论低场强磁共振扫描可正确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 脑内 低场强磁共振 海绵状血管瘤 成像诊断 WI FLAIR 征象 手术病理 DSA检查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附10例报告)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明昌 陆永建 +3 位作者 何伟文 方泽鲁 伍健伟 曹国彬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rainLAB公司的Vector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0例。结果术后10例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病灶全切除率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rainLAB公司的Vector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0例。结果术后10例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病灶全切除率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无其它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珍银 汪文胜 +4 位作者 吕晓飞 尹相媛 李珊珊 王一 邱士军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8例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l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海绵状血管瘤中的7例位于硬膜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8例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l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海绵状血管瘤中的7例位于硬膜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颈胸段,2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胸腰段,2例位于腰骶段。肿块多呈不规则形,2例包绕硬脊膜生长,4例突入相邻的椎间孔生长,病灶典型的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病理显示肿块为异常薄壁血管丛,腔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大量红细胞。结论: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术前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和CT诊断 被引量:7
8
作者 毛小明 史大鹏 +1 位作者 徐俊玲 刘秋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分析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CT和MRI表现,并比较CT和MRI优缺点。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位于幕上55例,幕下脑干4例,小脑9例。68例病灶有出血54例,钙化17例。MRI检查,T1加权像病灶显示为短T1高信号,周边... 目的分析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CT和MRI表现,并比较CT和MRI优缺点。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位于幕上55例,幕下脑干4例,小脑9例。68例病灶有出血54例,钙化17例。MRI检查,T1加权像病灶显示为短T1高信号,周边为轻度低信号影;T2加权像病灶中央呈高、低混杂信号影,周边为极低黑色信号环。增强有轻度强化或无强化。CT平扫为斑片状不规则形高密度区,增强后有轻度强化或无强化。结论应用MRI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示MRI明显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与微侵袭手术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何百祥 徐高峰 +4 位作者 鲍刚 谢昌厚 郭世文 张晓东 李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总结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内型CA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首发症状为癫痫者16例,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者4例,无症状1例。采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其中4例同时做了颞叶部分切除,10例... 目的总结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内型CA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首发症状为癫痫者16例,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者4例,无症状1例。采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其中4例同时做了颞叶部分切除,10例切除了胶质疤痕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带,2例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病灶和癫痫灶,余5例以含铁血黄素沉积带为界面切除病灶。结果病灶均全切。21例患者随访0.5~4年恢复良好或无变化。结论脑内型CA应积极手术治疗。合理采用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并遵循个体化原则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微侵袭手术
下载PDF
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0
作者 易自生 熊敏 刘一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07-191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3例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同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其MRI特点。结果 3例海绵状血管瘤中,1例位于第四脑室,2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1例第四脑室海绵... 目的探讨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3例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同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其MRI特点。结果 3例海绵状血管瘤中,1例位于第四脑室,2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1例第四脑室海绵状血管瘤呈混杂T_1、混杂T_2信号(肿块周边见短T2信号环),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1例右侧侧脑室海绵状血管瘤呈均匀长T_1、长T_2信号,增强后均匀、明显强化;另1例右侧侧脑室海绵状血管瘤呈等T_1、稍长T_2信号(肿块内见斑条状短T_2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呈明显低信号,增强后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3例海绵状血管瘤FLAIR呈明显高信号或高信号为主。结论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呈多样性,典型病例类似于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不典型病例主要与脑膜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脑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颅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附14例报告)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嵘 陈衔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研究颅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ICA)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多发性ICA。结果  14例共 32个病灶 ,MRI检出 30个 ;表现为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12例共 18个病灶手术切除 ,其余病灶采用保守治疗 ;... 目的 研究颅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ICA)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多发性ICA。结果  14例共 32个病灶 ,MRI检出 30个 ;表现为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12例共 18个病灶手术切除 ,其余病灶采用保守治疗 ;手术无死亡 ,疗效满意 ;14例中 5例有可能家族史。结论 多发性ICA的诊断主要依靠MRI检查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方法 ;神经导航对于多发性ICA的手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多发性ICA与家族性海绵状血管瘤 (FICA)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诊治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亮 周良辅 +2 位作者 毛颖 杜固宏 吴劲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CA)诊治的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97例患者(近期组)的资料,并与过去报告的79例(早期组)进行比较。结果 近期组单发CA 86例,多发11例,脑实质内71例,脑外26例。术前CT和MRI拟诊率近期组为28.6%(10...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CA)诊治的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97例患者(近期组)的资料,并与过去报告的79例(早期组)进行比较。结果 近期组单发CA 86例,多发11例,脑实质内71例,脑外26例。术前CT和MRI拟诊率近期组为28.6%(10/35)和79.5%(58/73),早期组为4.6%(3/65)和72.5%(29/40)。脑内CA全切率和手术死亡率近期组为98.6%(70/71)和0,早期组为93.6%(44/47)和6.4%(3/47)。近期组鞍旁CM经硬膜外或硬膜下入路全切率分别为83%(5/6)和11%(1/9),早期组无1例全切。长期随访优良率近期组为97.5%(78/80),早期组为91.5%(43/47)。结论 提高对CA在MRI表现的识别能力、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外科技术以及合理地应用手术入路是提高本病诊治水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 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皮层脑电图在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霍雷 吴雷 +3 位作者 张明宇 侯永宏 丁锡平 方加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对提高有癫痫史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对ECoG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的71例有癫痫病史的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患者均在ECoG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对提高有癫痫史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对ECoG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的71例有癫痫病史的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患者均在ECoG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病灶及局部癫痫灶;随访58例,其中42例无癫痫发作,13例发作减少90%以上,3例效果不佳。结论:海绵状血管瘤伴有癫痫发作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ECoG监测对指导手术切除癫痫灶,减少术后癫痫的发作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癫痫 手术 皮层脑电图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霍雷 吴雷 +2 位作者 王君宇 陈风华 方加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870-1872,共3页
目的探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与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并分析该科2000年3月~2006年3月的海绵状血管瘤病例102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5例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其中,29例患者先后在6年内因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而手术。16患... 目的探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与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并分析该科2000年3月~2006年3月的海绵状血管瘤病例102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5例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其中,29例患者先后在6年内因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而手术。16患者仍继续非手术治疗,近期随访14例,1例随访发现病灶增大,2例出现癫痫,2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57例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加上中转手术患者共计86例行显微手术切除病灶,手术无死亡,随访66例患者中,1例肌力无恢复,1例面瘫未改善,2例癫痫无明显减少,余疗效满意。结论海绵状血管瘤药物治疗效果不稳定,副作用大;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明确,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可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 手术 皮层脑电图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全程内镜扩大经蝶技术切除复杂蝶斜区病变:附15例报道 被引量:4
15
作者 樊俊 彭玉平 +2 位作者 漆松涛 潘军 陆云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全程内镜技术在扩大经蝶入路蝶斜区大型复杂病变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复杂蝶斜区病变患者15例,术前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及注册,术中采用双侧鼻孔扩大经蝶入路,在全程内镜下切除病变。结果术后经病...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全程内镜技术在扩大经蝶入路蝶斜区大型复杂病变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复杂蝶斜区病变患者15例,术前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及注册,术中采用双侧鼻孔扩大经蝶入路,在全程内镜下切除病变。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垂体腺瘤7例,脊索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10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术后一过性尿崩3例,短暂脑脊液漏2例,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26月,2例未全切病例出现复发并接受放射治疗。结论对于复杂蝶斜区病变的扩大经蝶入路手术,将神经导航与全程内镜技术相结合可充分利用两种技术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蝶斜区 垂体腺瘤 脊索瘤 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幕上脑海绵状血管瘤并癫痫的手术策略(附5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强 朱丹 +3 位作者 吴杰 华刚 谭家亮 金鑫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癫痫病史的幕上脑海绵状血管瘤(CA)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伴有癫痫病史的幕上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资料,依据癫痫发作情况将其分为顽固组(41例)和偶发(或初发)组(16例)。顽固组内行单纯病变切除者15例,行病变切除... 目的探讨伴有癫痫病史的幕上脑海绵状血管瘤(CA)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伴有癫痫病史的幕上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资料,依据癫痫发作情况将其分为顽固组(41例)和偶发(或初发)组(16例)。顽固组内行单纯病变切除者15例,行病变切除及致痫灶扩展切除者26例。分别分析其病灶部位、临床表现、切除范围与术后随访结果。结果57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40例部位深在,均运用导航指引术中定位。本组无远期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癫痫控制EngleⅠ级45例(81.8%),EngleⅡ级4例(7.3%),EngleⅢ级4例(7.3%),EngleⅣ级2例(3.6%)。结论①幕上脑海绵状血管瘤伴发癫痫的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②对于初发或偶发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病变及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积带即可获得满意的癫痫控制;对于顽固性癫痫患者,在前者基础上加行致痫皮层切除或脑叶切除将获得更理想的效果。③脑磁图检查结合EEG对术前癫痫灶定位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癫痫 外科 脑磁图 神经导航
原文传递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1基因8号外显子基因突变的分析及704insT新插入突变位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嵘 陈衔城 +4 位作者 樊永峰 任惠民 高亮 夏鹰 李晓牧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 分析国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CA)CCM 1基因8号外显子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 收集2 1例ICCA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进行DNA抽提、PCR扩增8号外显子后直接测序,并与GenBank比较。结果 1例ICCA患者8号外显子在相当于CCM 1... 目的 分析国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CA)CCM 1基因8号外显子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 收集2 1例ICCA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进行DNA抽提、PCR扩增8号外显子后直接测序,并与GenBank比较。结果 1例ICCA患者8号外显子在相当于CCM 1基因第70 4、70 5位碱基G和A之间插入碱基T(70 4insT) ,产生移码效应,使得编码的KRIT1蛋白氨基酸序列在第2 4 6位出现终止密码子TAA ,肽链合成提前终止。其余检测均无异常。结论 国人ICCA患者8号外显子存在CCM 1基因的突变,新发现的8号外显子70 4insT插入突变导致编码的KRIT1蛋白功能缺失,与ICCA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CCM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管庶春 何江波 王东 《上海医学影像》 2007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15例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位于中颅窝和鞍旁,MRI呈圆形或类似哑铃形肿块,较均匀的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一般见明显均匀强化... 目的探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15例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位于中颅窝和鞍旁,MRI呈圆形或类似哑铃形肿块,较均匀的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一般见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征象的综合分析可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彤 孙亚鹏 郭亮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01-140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例行CT平扫及MRI增强扫描,9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位于侧脑室10例,其中近孟氏孔处5... 目的探讨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例行CT平扫及MRI增强扫描,9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位于侧脑室10例,其中近孟氏孔处5例,侧脑室体部1例,侧脑室后角区4例;位于第三脑室1例。病灶多呈结节状或类圆形,边界清晰,仅1例病灶周围见轻度水肿。CT平扫2例均呈稍高密度,1例见点状钙化;MR T_1WI呈等低信号(8例)或高低混杂信号(3例),其内部或边缘可见小片状稍高信号;T_2WI均为高低混杂信号,可伴小囊状液平(3例)或低信号环(3例)。DWI呈低信号(4例)或高低混杂信号(7例)。增强扫描见边缘点状轻度强化(8例)或明显强化(3例)。结论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以侧脑室多见,CT多为稍高密度,MRI以混杂信号多见,当T_2WI示小囊状液平、低信号环及增强扫描边缘结节状强化时,可作为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 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特点 诊断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1
20
作者 查韡光 张志文 +4 位作者 郭晓明 闫润民 杜成刚 刘爱军 易林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辅助皮层电极监测,开放显微手术切除导致顽固性癫痫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提高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6例顽固性癫痫病例,MRI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直径在0.5~2.5cm),视频脑电图检查诊断与MRI定位一致。10例... 目的探讨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辅助皮层电极监测,开放显微手术切除导致顽固性癫痫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提高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6例顽固性癫痫病例,MRI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直径在0.5~2.5cm),视频脑电图检查诊断与MRI定位一致。10例采用常规显微手术切除,16例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放置硅胶管引导显微手术切除病灶,辅助皮层脑电图监测确认致痫灶切除。结果手术时间:常规组为3.5小时,定向组为2.3小时。病灶全切率:常规组80%(8/10),定向组93.7%(15/16)。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常规组癫痫消失8例,脑电图记录到癫痫波2例,临床癫痫发作2例。定向组癫痫消失14例,脑电图记录到癫痫波2例,临床癫痫发作1例。结论在没有导航系统的条件下,立体定向引导显微开放手术,辅助皮层电极监测,切除以顽固性癫痫为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海绵状血管瘤 癫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