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2019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趋势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向祥龙 王琦琦 +4 位作者 李俊琦 高瑞 王淑君 胡池 于石成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11-818,共8页
目的分析2009—2019年我国不同区域、城乡、性别和年龄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比轨迹变化趋势,探讨不同因素组合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比的亚组分类和变化轨迹。方法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中整理并获取... 目的分析2009—2019年我国不同区域、城乡、性别和年龄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比轨迹变化趋势,探讨不同因素组合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比的亚组分类和变化轨迹。方法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中整理并获取2009—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区域别(东、中、西部)、城乡别、性别及年龄组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比数据,应用轨迹模型分析60种组合的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死因构成比(占心脑血管疾病的百分比)随年份的变化趋势。结果轨迹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城乡、性别和年龄组的60种组合的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份变化的轨迹均可分为3个亚组,亚组轨迹函数阶次分别为0阶、0(或1)阶、2阶。亚组分类结果显示,3种疾病中年龄组均为主要的差异因素,区域、城乡和性别因素并未显示明显的差异性变化轨迹;东、中、西部城乡男女及40~<70岁年龄组为第1亚组,死亡率随年份变化基本维持稳定,死亡率在3个亚组中最低;70~<80岁年龄组为第2亚组,死亡率随年份变化在一个常数上下波动;≥80岁年龄组为第3亚组,死亡率随年份变化先下降,然后逐渐上升。死因构成比的轨迹模型结果,60种组合的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均可分为3个亚组,阶次分别为2阶、1阶、1阶和1阶、1阶、2阶。缺血性心脏病死因构成比中区域为主要差异因素,西部地区集中在第1亚组,死因构成比随年份在逐渐上升,且上升幅度在变大;中东部地区分布在第2和第3亚组。50~<80岁年龄组脑血管疾病死因构成比集中在第3亚组,随年份逐渐下降,且下降幅度在变大。结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及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比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率 死因构成比 轨迹模型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2015~2019年南平市常住居民死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钟素梅 马露 +1 位作者 刘振江 王晓蝶 《预防医学论坛》 2021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了解2015~2019年南平市常住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口死亡登记系统中南平市的数据,并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19和IBM SPSS Statistics 21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南平市... 目的了解2015~2019年南平市常住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口死亡登记系统中南平市的数据,并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19和IBM SPSS Statistics 21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南平市居民的粗死亡率为572.54/10万,标化死亡率566.47/10万。其中男性(673.10/10万)高于女性(470.11/10万)(P<0.01)。死因前3位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这3位死因占全死因构成比较大(占73.22%)。不同年龄组的死因构成差异也较大(P<0.01),0~14岁的前3位死因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伤害;65岁以上年龄组主要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南平市居民死亡率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伤害是南平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且不同特征人群死因顺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分析 死亡率 死因构成比
原文传递
1996例老年护理医院住院患者疾病谱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伟峰 姚锋 李叶芳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0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了解老年护理医院住院患者主要疾病谱及死因构成。方法收集2006年~2008年住院1996例老年病例计算患病率及死因的构成比并进行排序。结果前十位疾病构成比依次为高血压病(52.6%)、冠心病(49.8%)、脑梗死后遗症(38.3%)... 目的了解老年护理医院住院患者主要疾病谱及死因构成。方法收集2006年~2008年住院1996例老年病例计算患病率及死因的构成比并进行排序。结果前十位疾病构成比依次为高血压病(52.6%)、冠心病(49.8%)、脑梗死后遗症(38.3%)、老年性痴呆(21.3%)、肺部感染(19.3%)、2型糖尿病(18.9%)、前列腺增生症(31.14%)、尿路感染(15.4%)、恶性肿瘤(6.9%)、慢性肾功能不全(4.2%)。死亡率前五位疾病排列依次为冠心病(58.1%)、肺部感染(17.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4%)、恶性肿瘤(5.5%)、尿毒症(1.8%)。结论老年护理医院住院患者的疾病谱及主要死因的结果,为老年专科护理医院如何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制订有效治疗护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疾病谱 死因 构成比
下载PDF
2015—2017年龙岩市结核病患者死亡原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志鹏 陈建安 +2 位作者 池雪萍 陈建森 陈益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1期2-4,共3页
目的了解龙岩市结核病患者死因结构,为改善防控策略和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7年龙岩市159例结核病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性别分组分别对死亡患者直接原因进行统计,运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 目的了解龙岩市结核病患者死因结构,为改善防控策略和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7年龙岩市159例结核病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性别分组分别对死亡患者直接原因进行统计,运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5—2017年龙岩市159例结核病死亡患者以老年病例(92例)为主,占57.86%;其中归因为结核病101例(63.52%);归因于非结核病58例(36.48%),其中恶性肿瘤46例(28.93%)。结论老年结核病患者死亡构成比例较高,应加强老年人规范抗结核治疗;在进行结核病防控同时,还应关注恶性肿瘤等慢性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非结核病 恶性肿瘤 死亡原因 构成比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太原市杏花岭区2007-2010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5
作者 胡鼎 倪芳 +1 位作者 张晓平 王洪奇 《中国医院统计》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太原市杏花岭区2007-2010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减寿年数,找到影... 目的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太原市杏花岭区2007-2010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减寿年数,找到影响居民健康和死因最主要的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使用SPSS13.0和Excel2003软件来计算和分析居民各主要死因的构成比、顺位、潜在减寿年数及潜在寿命损失率.结果 太原市杏花岭区2007-2010年居民死亡人口总数为11 366人,全人群死亡率为4.94‰,男性死亡率为6.13‰,女性死亡率为3.69‰;全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心脑血管病,肿瘤,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居民全死因PYLL为89 903.30人年,PYLL减寿率为3.91%.全死因PYLL构成比顺位前5位依次是: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伤害,感染性疾病,其他慢性病.结论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研究结果 显示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伤害、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依旧是今后工作的重心所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慢性病的教育与防治,根据疾病发生的规律制定有效的疾病干预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死因 死因构成比 死因顺位 潜在减寿年数 潜在寿命减寿率
下载PDF
我院5年住院死亡病人统计分析
6
作者 刘玉凤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36-38,共3页
为了了解住院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年龄构成比、性别和季节性差异等。本文就1994~1998年间我院1918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死因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外伤,死亡病例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2.34:1),50岁... 为了了解住院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年龄构成比、性别和季节性差异等。本文就1994~1998年间我院1918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死因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外伤,死亡病例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2.34:1),50岁以上年龄段最高(64.76%),第1和第4季度的死亡病例比例相对偏高。结论为提高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外伤及老年患者的诊治水平是降低住院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死因 年龄构成比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