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头皮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楼晓芳 朱海虹 马美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共2页
关键词 头皮静脉 临床应用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无缝隙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冬雁 张爽 +6 位作者 夏颖 万会莲 李晓旭 尚敏 张贺玲 常晓丹 严士杰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2期3508-3511,共4页
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联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76例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这76例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均经脐静脉置管联合P... 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联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76例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这76例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均经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给予输液治疗,在置管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即刻、出生后1、2、4周的体重变化,比较2组新生儿的置管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持续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新生儿家属的负性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出生后2、4周,观察组新生儿的体重高于对照组(P <0. 05);出生后2、4周,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均较出生即刻体重更高(P <0. 05),而对照组新生儿体重仅在出生后4周才高于出生即刻(P <0. 05)。观察组新生儿的置管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新生儿的持续带管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 <0. 05),住院时间缩短(P <0. 05)。护理后,2组家属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P <0. 05),而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家属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输液治疗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新生儿体重增长,还可减少置管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延长带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还可减轻新生儿家属的负性情绪,使其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无缝隙护理
下载PDF
Orem理论指导下的分级延伸护理干预对血液疾病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维护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周燕 李玉梅 +1 位作者 申萍 谭晓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Orem理论指导下分级延伸护理干预对血液疾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间歇期维护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172例恶性血液疾病行PICC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 目的:探讨Orem理论指导下分级延伸护理干预对血液疾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间歇期维护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172例恶性血液疾病行PICC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Orem理论指导下的分级延伸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知信行水平、自我管理与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观察能力、维护依从性、管理信心、信息获取、异常情况处理、日常活动能力及带管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困扰管理量表(DM)及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8.14%,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观察组对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操作性护理、护理安全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理论指导下的分级延伸护理干预可有效加强恶性血液疾病行PICC置管患者间歇期维护过程中知信行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疾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 分级延伸护理 OREM理论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对肿瘤患者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庆珍 杨昱 刘轶欧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9期106-110,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ICC置...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4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14例)与研究组(21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其中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置管,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置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尖端到位率、置管异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成功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导管尖端到位率、置管异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ICC置管成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肿瘤患者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风险,适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腔内心电图技术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胃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及对置管并发症的影响
5
作者 刘咏梅 刘辉 +3 位作者 孙婷婷 于庭 程志芳 邓甜甜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7期831-835,共5页
目的:分析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胃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及对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的胃癌化疗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分析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胃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及对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的胃癌化疗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X线胸片检查定位穿刺,研究组采用腔内心电图技术引导的PICC置管尖端定位。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刺点出血量、PICC置管并发症、一次尖端到位率和异位率、导管尖端具体位置、PICC置管定位所需时间和费用。结果:研究组胃癌化疗患者穿刺点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胃癌化疗患者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2.67%,4/15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25/150)(P<0.05)。研究组一次尖端到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一次尖端异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导管尖端位置最佳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位置过浅和过深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CC置管定位所需时间以及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技术应用于胃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尖端定位时可以提高一次到位率,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PICC置管定位所需时间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定位 胃癌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双心室再同步治疗后无应答发生率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4 位作者 臧红云 于海波 周薇薇 张东红 田芸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5-900,共6页
目的 观察本中心双心室再同步治疗(CRT)术后无应答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导致无应答的原因.方法 2001年3月至2009年5月119例患者行CRT治疗(男96例,年龄34~82岁),NYHA心功能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35%,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119例患... 目的 观察本中心双心室再同步治疗(CRT)术后无应答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导致无应答的原因.方法 2001年3月至2009年5月119例患者行CRT治疗(男96例,年龄34~82岁),NYHA心功能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35%,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119例患者中,7例在CRT置人后6个月内因不同原因死亡,112例完成6个月以上的随访,无应答发生率为28.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心力衰竭病程、肺动脉高压、血清肌酐值增高、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心室电极导线置人位置均是CRT无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在CRT术后6个月时,CRT应答组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药物明显减少,主要是洋地黄和利尿剂与无应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T术后无应答的发生率为28.57%.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虽然也有QRS时限明显增宽,但CRT术后无应答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左心室电极导线的位置是决定CRT术后无应答发生的重要环节,心大静脉不宜做左心室电极导线置入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脏起搏 人工 导管插入术 外周
原文传递
腔内心电定位应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雪竹 许洪伟 +2 位作者 陶誉鹭 冯秀娟 李艳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腔内心电定位(IC-ECG)应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Meta分析。方法:搜索考伦图书馆、医学数据库、科学引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IC-ECG在PICC中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一致性检验软件5.4统计分析结局指标。结... 目的:腔内心电定位(IC-ECG)应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Meta分析。方法:搜索考伦图书馆、医学数据库、科学引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IC-ECG在PICC中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一致性检验软件5.4统计分析结局指标。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IC-ECG组和传统X线组PICC置管首次成功率分别为90.6%(n=2683),78.9%(n=1915),[OR=2.57,95%CI(2.16,3.06),P<0.001];精确度分别为78.6%(n=1008),68.6%(n=1015),[OR=2.7,95%CI(1.42,5.13),P=0.00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n=520),18.1%(n=518),[OR=0.18,95%CI(0.11,0.30),P<0.001],以上两组结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ECG技术能提高PICC置管首次成功率及精确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定位(IC-ECG)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导管尖端定位 META分析
下载PDF
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使用氯己定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段梦娣 王征 马亚男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70-1372,1376,共4页
目的探讨氯己定醇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1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60例,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和B组(60例,采用0.5%... 目的探讨氯己定醇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1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60例,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和B组(60例,采用0.5%聚维酮碘消毒),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过敏性皮炎分度、12项瘙痒症严重程度量表(12-PSS)评分,临床疗效及PICC并发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过敏性皮炎分度、12-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过敏性皮炎分度、12-PS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进行皮肤消毒的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过敏性皮炎红斑及瘙痒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皮肤消毒 氯己定醇 过敏性皮炎 聚维酮碘
下载PDF
自制中药热敷包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怡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热敷包对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行PICC置管的112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热敷包对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行PICC置管的112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自制中药热敷包护理,持续5 d,并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凝血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程度轻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置管部位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中药热敷包用于肿瘤PICC置管中,能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置管处疼痛,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中药热敷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品管圈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丹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2期251-252,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将2016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2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7年4~12月收治的25例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将2016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2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7年4~12月收治的25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两组护理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评分与操作能力评分及首次置管成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PICC置管导管感染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能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PDCA循环质量控制模式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凤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质量控制模式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新生儿的输液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阳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采取PICC术的88例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PDCA循环质量控制模式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新生儿的输液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阳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采取PICC术的88例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普通PICC置管后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护理控制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为20.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74,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5.36±3.15)d,对照组为(21.42±3.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2,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评分为(95.38±2.39)分,对照组为(84.56±2.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25,P<0.05)。结论使用PDCA循环质量控制模式干预采取PICC术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患儿,可显著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堵塞、异位、静脉炎等非计划拔管率,家长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循环质量控制 新生儿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霞 张昌坪 黎应群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1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行PICC患者15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比较...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行PICC患者15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PICC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置管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同时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基于家属参与模式的自我管理模式在PICC置管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敬影 张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6期2088-2091,共4页
目的评价家属参与模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模式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5月本院肿瘤科拟行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2)与对照组(n=40)两组。... 目的评价家属参与模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模式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5月本院肿瘤科拟行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2)与对照组(n=40)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家属参与护理模式。比较不同组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深静脉血栓、过敏性皮炎、穿刺部位感染、导管脱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累计发生率为21.4%(9/42),对照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为47.5%(19/4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193,P=0.013)。研究组化疗期间发生过门诊维护缺失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4.8%VS 27.5%;χ2=7.940,P=0.005)。入组3个月后乳腺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B)调查显示,研究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及个人自我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PICC维护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提升护理依从性,提升生活质量,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自我护理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在宫颈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远 曲智锋 +1 位作者 王培 王鑫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2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在宫颈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将104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滴注给药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给药方...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在宫颈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将104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滴注给药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给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痛苦程度[心理痛苦温度计(DT)]、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19%,与对照组患者的8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T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D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4%,与对照组患者的5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3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静脉滴注相比,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的给药方式可以减轻化疗患者的痛苦程度,并发症总发生率相对较低,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化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 安全性
下载PDF
用喜疗妥对接受PICC的患儿进行预防静脉炎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华明 张鸿 谭琼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5期240-241,共2页
目的:探讨用喜疗妥对接受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进行预防静脉炎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进行PICC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35例/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置管维护。在... 目的:探讨用喜疗妥对接受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进行预防静脉炎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进行PICC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35例/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置管维护。在此基础上,使用喜疗妥对试验组患儿进行预防静脉炎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接受治疗期间,试验组患儿中有2例患儿发生1级机械性静脉炎,其机械性静脉炎的总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儿中有3例患儿(占8.57%)发生1级机械性静脉炎,有3例患儿(占8.57%)发生2级机械性静脉炎,有2例患儿(占5.71%)发生3级机械性静脉炎,其机械性静脉炎的总发生率为22.86%;试验组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 <0.05。结论:用喜疗妥对接受PICC的患儿进行预防静脉炎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喜疗妥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院外导管维护中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番香 林小芳 +2 位作者 麦慧晓 关金华 陈慧华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院外导管维护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8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置入PICC的患者108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院外导管维护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8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置入PICC的患者108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干预,2个月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知晓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自我维护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理2个月后维护方法、定期复查、并发症识别知晓率和护理方法、护患关系、服务态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个月护理期间感染、移位、脱出、堵塞、破裂、断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2个月后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院外导管维护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知晓率及满意度,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肿瘤患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维护 自我维护能力
下载PDF
PICC患者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栩钰 边春鸽 钟玲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4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PICC患者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行PICC的患者413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例数,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ICC患者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共纳入413... 目的探讨PICC患者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行PICC的患者413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例数,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ICC患者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共纳入413例PICC置管患者,23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5.57%。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尖端位置位于T4、T_(5),APACHEⅡ>26分、FIB>4.5 g/L、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更高(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尖端位置位于T4、T_(5)、APACHEⅡ>26分、FIB>4.5 g/L、恶性肿瘤是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ICC患者有一定的比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尖端位置高、APACHEⅡ分高、FIB水平高是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情况积极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相关性 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的封管预防导管堵塞价值探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月爱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0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肝素钠封管对预防导管堵塞的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0年4月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以氯化...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肝素钠封管对预防导管堵塞的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0年4月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以氯化钠注射液封管,研究组以肝素钠封管,对比两组导管堵塞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采用肝素钠封管能够较有效预防导管堵塞,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预防措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肝素钠 封管 导管堵塞
下载PDF
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对PICC穿刺部位感染情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幸 王思敏 +1 位作者 温紫君 刘丽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1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究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间在本院血液科PICC门诊进行PICC穿刺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间在本院血液科PICC门诊进行PICC穿刺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固定导管使用敷料为普通3M透明敷料,研究组患者固定导管使用敷料为葡萄糖酸氯己定透明敷料。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点感染改善情况、换药次数和穿刺点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显效22例,有效27例,总有效49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4例,总有效44例,总有效率88.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感染愈合时间(7.72±2.34)d,对照组患者感染愈合时间(7.65±2.2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换药次数(1.81±0.47)次,少于对照组的(2.82±0.8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能够减少PICC穿刺部位感染患者换药次数,改善感染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酸氯己定 穿刺部位 感染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下载PDF
对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对其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水仙 陈桂宝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4期253-254,共2页
目的:分析对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对其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台山市人民医院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1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预见组和参考组(90例/组)。对预... 目的:分析对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对其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台山市人民医院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1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预见组和参考组(90例/组)。对预见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对参考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评分和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1)接受护理后,预见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评分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2)接受护理后,预见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参考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其静脉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预见性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