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置管过程中支撑导丝撤除时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君 胡艳群 杨洁贤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1年第4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PICC置管过程中支撑导丝撤除时间对导管异位后复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血液病患儿按其是否立即拔出导丝的意愿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留置PICC结束保留导丝,待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后撤除导丝;对... 目的探讨PICC置管过程中支撑导丝撤除时间对导管异位后复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血液病患儿按其是否立即拔出导丝的意愿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留置PICC结束保留导丝,待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后撤除导丝;对照组按PICC操作常规送导管至预定的长度后,固定、撤除导丝。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置管相关并发症及导管异位后复位的情况。结果两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导管异位后复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留置PICC结束保留导丝,至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后再撤除导丝,有利于导管异位后的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导丝 撤除时机 导管异位 导管复位
下载PDF
利用支撑导丝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的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谷小燕 付雪娇 +1 位作者 胡芬 谢华琴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22期1717-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支撑导丝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并减少复位次数和复位时间,同时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症状性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置入PICC的患者35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1757例与观察组1756例。对... 目的探讨利用支撑导丝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并减少复位次数和复位时间,同时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症状性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置入PICC的患者35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1757例与观察组17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送管完毕后,将支撑导丝部分外撤并再次送入,根据导丝再次送入的顺利与否,判断导管在体内部分有无反折。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导管反折异位发生率、复位次数、复位时间和机械性静脉炎及症状性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反折异位率分别为0、3.47%(61/1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43,P<0.01)。观察组74例行导管复位患者中,复位≤1次者63例、2次者9例、≥3次者2例,对照组61例行导管复位的患者中,复位≤1次者24例、2次者6例、≥3次者31例,2组复位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12,P<0.05)。观察组复位时间为(49.66±25.45)s,对照组复位时间为(610.41±206.23)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36,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31%(23/1756)、3.76%(66/1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1,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性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34%(6/1756)、1.20%(21/1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1,P<0.05)。结论置管过程中利用支撑导丝部分外撤并再次送入能有效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减少导管复位次数和平均复位时间,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症状性血栓的发生率,其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支撑导丝 导管反折异位 导管复位 机械性静脉炎 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