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更换原因及并发症处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白亚飞 陈汝满 +4 位作者 徐明芝 安娜 贺纪清 王春莉 李洪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分析近六年单中心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更换的原因、更换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处理结果,为TCC更换提供安全有效的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4月至2019年4月间在海... 目的分析近六年单中心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更换的原因、更换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处理结果,为TCC更换提供安全有效的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4月至2019年4月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TCC更换术的149例次患者的临床人口学信息、换管原因、更换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处理方法及处理结果。结果149例次TCC更换患者中男性63例次,女性86例次。131例次TCC位于右颈内静脉,18例次TCC位于左颈内静脉。原穿刺点行导管更换129例次,更换穿刺点重新穿刺20例次。因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涤纶套完全脱出/不完全脱出、导管破损更换TCC分别为71例次、30例次、25例次、19例次。结论导致TCC更换的常见原因依次是: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涤纶套完全脱出/不完全脱出、导管破损;在TCC更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导管尖端纤维蛋白鞘形成、导管嵌顿、导管错行、导管残端掉入上腔静脉等并发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透视指引、造影、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等介入手段的运用是解决TCC更换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导管更换 介入技术
下载PDF
腹膜透析导管置换可有效终止复发性腹膜炎的反复发作——附6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崔立文 甘红兵 +1 位作者 王鑫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4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腹膜炎的治疗策略。方法复发性腹膜炎是指距上次抗生素治疗完成4周内的相同致病菌感染,或培养阴性的感染。回顾分析2005年11月至2008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复发性腹膜炎病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腹膜炎症状... 目的探讨复发性腹膜炎的治疗策略。方法复发性腹膜炎是指距上次抗生素治疗完成4周内的相同致病菌感染,或培养阴性的感染。回顾分析2005年11月至2008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复发性腹膜炎病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腹膜炎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共6例复发性腹膜炎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60±13)岁,首次腹膜炎发生时透析龄1~88个月,中位数为17.5个月。每例患者腹膜炎发生次数2~6次,共20例次。临床特点:症状轻,首次发作时腹膜炎严重程度评分(disease severity score,DSS)5例为1分,1例为0分;腹膜透析液细菌培养以表皮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抗菌素治疗可以快速有效控制感染,治疗3d后DSS均为0分。然而一旦停药腹膜炎仍复发,平均发作间期2.4周(4d~4周),后续发作特点同首次;6例均实施了腹膜透析管更换术,其中5例拔除旧管与插新管同时进行,1例2周后插入新管。术后至观察结束至少8个月腹膜炎均未再复发。结论尽早识别复发性腹膜炎,并在有效抗菌素控制感染基础上更换腹膜透析管是阻断腹膜炎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复发性腹膜炎 导管置换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 rapid exchange extension catheter technique in type
3
作者 Hong-Chao Wang Wei Lu +3 位作者 Zi-Han Gao Ya-Nan Xie Jie Hao Jin-Ming Li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2期2751-2762,共12页
BACKGROUND In transradial intervention procedures,poor back-up support and noncoaxial alignment of the guide catheter(GC)may result in failure of the balloon or stent to reach the targeted lesion.Methods to provide ex... BACKGROUND In transradial intervention procedures,poor back-up support and noncoaxial alignment of the guide catheter(GC)may result in failure of the balloon or stent to reach the targeted lesion.Methods to provide extra back-up support using the original GC and wire can improve procedural success with reduced complications.A rapid exchange guide extension catheter provides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back-up support while preserving the initial GC and inserted wire.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apid exchange extension catheter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B2/C nonocclusive coronary lesions via the radial access.METHODS A total of 135 patients with type B2/C nonocclusive lesions who were treated via the transradial approach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indications for use of the rapid exchange extension catheter,and procedural details and result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All procedure-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in-hospital stay and follow-up period.RESULTS The most common indication for the use of a rapid exchange extension catheter was vascular tortuosity(37.8%),followed by heavy calcification(28.9%),long lesions(20.0%),proximal stent(6.7%),in-stent restenosis(5.2%),and coronary origin anomalies(1.5%).The following technologies failed in passing targeted lesions before delivering the rapid exchange catheter:Multiple predilatation technique(57%),buddy wire technique(33.4%),balloon anchoring technique (5.9%), and cutting balloon modification (3.7%). The mean depth of the extensioncatheter intubation was 20.56 ± 13.05 mm, and the mean rapid exchange catheterservice time was 18.9 ± 9.7 min. The mean length and diameter of stents were 33.5± 14.4 mm and 2.75 ± 0.45 mm, respectively. The total rate of technique success(balloon or stent successful crossing of the target lesion with this technique) was94.8%.CONCLUSIONThe rapid exchange extension catheter technique showed acceptable safety andefficacy in the transradial c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radial intervention Mother-child extension cathe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exchange extension catheter Backup support Type B2/C nonocclusive coronary lesions
下载PDF
特制双导管结构在使用换管器更换气管导管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陈昌林 文雯 +2 位作者 胡琼方 李佳鑫 陈利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74-976,993,共4页
目的:探讨特制双导管结构在使用换管器更换气管导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围麻醉期需要更换气管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换管器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换管;试验组采用特制双导管... 目的:探讨特制双导管结构在使用换管器更换气管导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围麻醉期需要更换气管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换管器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换管;试验组采用特制双导管换管。比较两组患者换管指标[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换管器折痕发生率、术后24 h咽痛(VAS评分)、声嘶发生情况]、换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换管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换管器折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试验组患者咽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声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换管过程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低氧血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特制双导管结构能提高换管器换管一次性成功率,减少换管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双导管 换管器 换管
下载PDF
不同血管通路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唐简 周艳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76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治疗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股静脉置管和直接血管穿刺组,共进行124次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转氨酶...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76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治疗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股静脉置管和直接血管穿刺组,共进行124次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转氨酶下降情况以及相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及转氨酶均有明显下降,但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股静脉置管组在减轻患者疼痛、出血方面优于直接血管穿刺组(P<0.05),感染、堵管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血管通路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成功有关键作用,股静脉置管是一种较为安全、方便、理想的血管通路建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股静脉置管 血浆置换
下载PDF
导丝引导去顶输尿管导管在双J管更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起引 韩瑞发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评价导丝引导去顶输尿管导管在双J管更换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定期更换双J管患者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2例,子宫颈癌晚期致肾积水3例,胃癌晚期致肾积水2例,高龄患者输尿管狭窄6例,腹膜后纤... 目的评价导丝引导去顶输尿管导管在双J管更换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定期更换双J管患者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2例,子宫颈癌晚期致肾积水3例,胃癌晚期致肾积水2例,高龄患者输尿管狭窄6例,腹膜后纤维化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应用本方法更换双J管,术后经腹部平片及随访证实获得成功。随访6~48个月,未出现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更换双J管后,无严重血尿病例。结论应用导丝引导去顶输尿管导管,在更换双J管前建立输尿管内支架,可以确保更换导管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丝 去顶输尿管导管 双J管 置换
下载PDF
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透析导管行原位导管更换致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宏 鄢成静 +2 位作者 熊楠楠 于洋 崔天蕾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9期592-595,共4页
目的观察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dialysis catheters,TCC)行原位导管更换时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因TCC功能障碍在DSA(digital subtracti... 目的观察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dialysis catheters,TCC)行原位导管更换时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因TCC功能障碍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行原位导管更换的、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31例。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24h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急性肺栓塞相关症状的发生例数,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胸部血管CT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肺栓塞。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平均年龄(64.16±15.77)岁,女性23例(74.19%),男性8例(25.81%)。出现急性肺栓塞相关症状的病例共9例(29.03%):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其中,2例合并胸闷症状,1例合并心率增快及一过性的血氧饱和度降低;3例心率增快;无患者发生胸痛、咯血及血压降低情况。行胸部血管CTA检查仅发现1例(1/9)存在肺栓塞。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无1例死亡。结论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TCC在DSA引导下进行原位换管是相对安全的,其所致的症状性肺栓塞及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 导管功能障碍 原位导管更换 上腔静脉血栓 肺栓塞
下载PDF
DSA引导的经减压孔快速交换法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被引量:3
8
作者 任起梦 刘钊 +4 位作者 娄嘉豪 胡波 张帅 邹建伟 李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4-1156,共3页
目的研究快速交换法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29例小肠梗阻患者接受快速交换法置入肠梗阻导管。泥鳅交换导丝到位后,其尾端经肠梗阻导管端孔进入,并经减压侧孔引出,透视下快速交换法置管。临床转归为分为:痊愈、手术、... 目的研究快速交换法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29例小肠梗阻患者接受快速交换法置入肠梗阻导管。泥鳅交换导丝到位后,其尾端经肠梗阻导管端孔进入,并经减压侧孔引出,透视下快速交换法置管。临床转归为分为:痊愈、手术、好转、无效。其中,痊愈、好转、手术视为临床有效。以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有效率评价效果。结果技术成功率100%。临床转归计有痊愈9例、手术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93.1%(27/29)。结论DSA引导的经侧孔快速交换法可简捷地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是治疗小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快速交换 恶性肠梗阻
下载PDF
导丝导管交换技术在晚期食管癌支架植入中临床应用
9
作者 刘加宁 李运红 +1 位作者 朱美玲 张聿凤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6期45-47,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导丝导管交换技术在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共45例,在X线透视(辅助)下,采用胃镜下导丝导管交换技术放置食管支架。观察支架放置成功... 目的:评价内镜下导丝导管交换技术在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共45例,在X线透视(辅助)下,采用胃镜下导丝导管交换技术放置食管支架。观察支架放置成功率,术后吞咽困难分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放置食管支架,成功率100%;术后24 h吞咽困难分级为0~Ⅰ级;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对症处理后1周内改善。无消化道出血、穿孔、支架移位及死亡发生。结论:内镜下导丝导管交换技术治疗难治性晚期食管癌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能够快速改善吞咽困难症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晚期 内镜 导丝导管交换 食管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