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东山几种木麻黄的物质与能量特征 被引量:32
1
作者 林益明 郭启荣 +2 位作者 叶功富 林玲 林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217-2224,共8页
对福建东山 7种木麻黄 (普通木麻黄、粗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肥木木麻黄、山神木麻黄、鸡冠木麻黄、滨海木麻黄 )及其距海岸不同远近的普通木麻黄的小枝的物质和能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东山 7种木麻黄小枝的灰分含量、干... 对福建东山 7种木麻黄 (普通木麻黄、粗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肥木木麻黄、山神木麻黄、鸡冠木麻黄、滨海木麻黄 )及其距海岸不同远近的普通木麻黄的小枝的物质和能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东山 7种木麻黄小枝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因种而异 ,灰分含量在 3.0 6 %~ 5 .98%之间 ,干重热值在 19.4 6± 0 .0 7~ 2 0 .82± 0 .15 k J/ g之间 ,去灰分热值在2 0 .5 9± 0 .0 5~ 2 1.4 8± 0 .15 k J/ g之间 ;其中 ,山神木麻黄小枝的灰分含量最低 ,而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最高 ,符合理想燃料对低灰分含量和高热值的要求 ;木麻黄小枝具有相对较高的热值现象 (特别是山神木麻黄 )是在贫瘠的土壤条件下适应环境的结果 ,在小枝中进行了高能化合物的积累。木麻黄对环境的特殊适应也反映其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 ,是植物自身的高能量对物质的一种补偿作用 ;7种木麻黄小枝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P<0 .0 5 ) ;干重热值与粗脂肪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P<0 .0 1) ,而与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P>0 .0 5 ) ;(2 )距海岸不同远近的普通木麻黄小枝的物质与能量特征存在差异 ,灰分含量在 3.5 8%~ 8.75 %之间 ,平均为 6 .0 3% ;干重热值在 2 0 .33± 0 .0 0~ 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物质 能量 东山 福建
下载PDF
4种木麻黄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启荣 林益明 +1 位作者 周涵滔 林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8-383,共6页
应用RAPD技术对普通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粗枝木麻黄(C.gluca),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aina)和滨海木麻黄(Allocasuarinalittoralis)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40个引物中筛选出18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有效引物.18个有效引物... 应用RAPD技术对普通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粗枝木麻黄(C.gluca),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aina)和滨海木麻黄(Allocasuarinalittoralis)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40个引物中筛选出18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有效引物.1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90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18条,占总扩增条带的46.09%.对扩增出来的690条DNA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属(Casuarina)的普通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和细枝木麻黄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0,其中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的遗传距离特别小,为0.19;而异果木麻黄属(Allocasuarina)的滨海木麻黄与其他3种木麻黄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65.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种木麻黄之间的亲缘关系与血清学和化学分类学的结果一致,说明RAPD分子标记技术适用于木麻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亲缘关系 RAPD聚类分析 平均遗传距离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抗病种质筛选 被引量:9
3
作者 许秀玉 张卫强 +3 位作者 黄钰辉 甘先华 仲崇禄 张华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4,共8页
【目的】筛选出简便、准确、可靠的木麻黄(Casuarinaceae)青枯病抗性鉴定方法,对我国现有的木麻黄种质资源开展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优良抗病无性系。【方法】在木麻黄抗病品系筛选技术基础上,参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烟草... 【目的】筛选出简便、准确、可靠的木麻黄(Casuarinaceae)青枯病抗性鉴定方法,对我国现有的木麻黄种质资源开展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优良抗病无性系。【方法】在木麻黄抗病品系筛选技术基础上,参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烟草Nicotiana及桉树Eucalyptus等植物青枯病抗性鉴定方法,设计8种木麻黄青枯菌人工接种方法,系统探讨水培生根苗、嫩枝、绿梗小枝、褐梗小枝、青枯菌粗毒素及盆栽小苗伤根接种、盆栽小苗无伤接种等接种方法对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的影响。【结果】不同无性系利用盆栽幼苗伤根接种法接种后的死亡率介于25.79%~83.06%,无性系K18、A14与G1、30差异极显著(P<0.05);不同无性系用褐梗小枝室内水培接种的病情指数介于2.16~69.48,无性系K18、A14与G1、30差异极显著(P<0.05)。这2种接种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木麻黄抗、感无性系,且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6 5)。不同无性系在盆栽幼苗不伤根接种及水培生根小苗、嫩枝室内水培接种中抗病性差异不显著(P>0.05),不能有效区分抗、感无性系。绿梗小枝接种后症状变化小,不易分级,容易出现观测误差;青枯菌粗毒素接种存在浓度难以控制等问题。利用褐梗小枝室内水培接种法,对53份木麻黄育种材料进行抗性评价,筛选出X1、30、杂交、G1等12份高抗材料。【结论】盆栽幼苗伤根接种及褐梗小枝室内水培接种方法是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的较好方法,文中其他接种方法不是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青枯病 抗病性 鉴定方法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木麻黄科植物共生基因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姜清彬 仲崇禄 +2 位作者 张勇 黄桂华 Clandine FRANCHE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10,共6页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植物是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造林先锋树种,它能与Frankia放线菌共生形成固氮根瘤,使其具有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优良特性。对木麻黄科植物的共生基因遗传转化研究方法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木麻黄科植...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植物是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造林先锋树种,它能与Frankia放线菌共生形成固氮根瘤,使其具有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优良特性。对木麻黄科植物的共生基因遗传转化研究方法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木麻黄科植物共生基因研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共生基因 遗传转化 进展
下载PDF
木麻黄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 被引量:7
5
作者 谢金链 许秀玉 +1 位作者 王明怀 詹潮安 《广东林业科技》 2010年第2期30-35,共6页
文章运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相关分析等方法对3.5年生42个木麻黄无性系试验林进行了优良无性系的筛选。结果表明:7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地径的重复力较高,分别为0.809、0.758、0.737,选择具有较好的效果;... 文章运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相关分析等方法对3.5年生42个木麻黄无性系试验林进行了优良无性系的筛选。结果表明:7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地径的重复力较高,分别为0.809、0.758、0.737,选择具有较好的效果;遗传相关分析显示,地径、树高、冠幅、通直度这4个性状之间存在遗传高度相关性;树高与冠幅早晚期相关分析显示,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的强度趋势一致,而且遗传相关系数值要大于表型相关系数值。最后,筛选出8个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优良无性系及4个抗逆性强、冠幅开展,但树高、胸径生长相对缓慢的无性系。高径生长缓慢的无性系可用于与生长迅速的无性系材料进行混交,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复层混交结构,提高林分的防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无性系 筛选 对比试验
下载PDF
分子生物技术在木麻黄科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桂华 仲崇禄 +3 位作者 苏晓华 张勇 C.Franche D.Bogusz 《广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3期75-80,共6页
木麻黄科植物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效益,作为重要的防护林、用材林和多用途林树种,是重要的热带林木种质资源。由于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木麻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木麻黄遗传改良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 木麻黄科植物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效益,作为重要的防护林、用材林和多用途林树种,是重要的热带林木种质资源。由于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木麻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木麻黄遗传改良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近十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植物基因克隆和转化研究的日新月异,极大地促进了木麻黄转基因研究的发展,缩短了木麻黄育种改良周期,为木麻黄—微生物共生体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木麻黄分子生物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主要进行了木麻黄细胞学基础、种群遗传多样性、固氮基因分离和克隆、基因转移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木麻黄科植物在分子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及进展,提出了该领域研究的需求和前景,以期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
下载PDF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Frakia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秦敏 王焰玲 马庆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38-42,共5页
用改进后的根瘤切片法,从海滨木麻黄(Allocasuarina Littoralis)根瘤中分离到内生菌Frankia纯培养。这种分离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速度快等优点。分离菌株具有内生菌典型的形态结构特征,其菌丝粗细不一,分枝分隔;孢囊形状多样,多... 用改进后的根瘤切片法,从海滨木麻黄(Allocasuarina Littoralis)根瘤中分离到内生菌Frankia纯培养。这种分离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速度快等优点。分离菌株具有内生菌典型的形态结构特征,其菌丝粗细不一,分枝分隔;孢囊形状多样,多为棒状;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形成大量的顶囊,其直径可达4.8微米;纯培养固氮活性为419.58nmolC_2H_4/毫克菌体·小时。回接试验结果证明,分离菌株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接种八天后即可结瘤,37天后结瘤率达100%。平均每株结瘤18.8个,回接瘤固氮活性为30413nmolC_2H_4/克鲜瘤重·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根瘤内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木麻黄树种及种源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许秀玉 王明怀 +4 位作者 陈建新 陈应彪 王建民 温小莹 殷祚云 《广东林业科技》 2010年第2期22-29,共8页
对木麻黄科6个树种在广东饶平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6种木麻黄胸径、树高、通直度、保存率等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并具较高的遗传力。由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可知,滨海木麻黄、肥木木麻黄、休格尔木麻黄表现较差,生长缓慢、干形差、保... 对木麻黄科6个树种在广东饶平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6种木麻黄胸径、树高、通直度、保存率等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并具较高的遗传力。由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可知,滨海木麻黄、肥木木麻黄、休格尔木麻黄表现较差,生长缓慢、干形差、保存率也低于50%;粗枝木麻黄表现中等;细枝木麻黄、山神木麻黄及对照(短枝木麻黄)生长较好,适应性较强,适宜在广东沿海地区利用和发展。对细枝木麻黄8个种源、粗枝木麻黄9个种源进一步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细枝木麻黄种源间性状差异极显著,且遗传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力较高,选择潜力大,其中15574、13521种源表现最佳,并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而13508、15601种源表现较差;粗枝木麻黄种源在树高、胸径2个指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遗传力较高,但在通直度与保存率指标上差异不显著,遗传力较低,其中15938、15941种源表现较好,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其余种源表现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种源试验 遗传力 筛选
下载PDF
琼北地区木麻黄林下植被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薛杨 杨众养 +3 位作者 王小燕 宿少锋 林之盼 徐丽娜 《热带林业》 2015年第2期45-48,共4页
选取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纯林林下植被进行取样和分析,研究不同林龄木麻黄林下植被结构特征,生物量及碳储量分配特征和林下凋落物现存量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区域不同树龄的木麻黄人工纯林林下植被结构组成主要以草本植物... 选取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纯林林下植被进行取样和分析,研究不同林龄木麻黄林下植被结构特征,生物量及碳储量分配特征和林下凋落物现存量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区域不同树龄的木麻黄人工纯林林下植被结构组成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灌木基本不生长,并且随着树龄增加,草本植物数量明显增多之趋;不同树龄间草本植物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生物量最大值是出现在15a生林地,值为1.68t/hm2,并基本表现为地上生物量大于地下生物量的生长规律;不同树龄木麻黄人工纯林林下枯落物厚度存在明显差异,10a生木麻黄纯林枯落物厚度最大,达6.67cm,枯落物已达到14.69t/hm2,并且表现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人工纯林 林下植被 调查与分析
下载PDF
木麻黄EST序列中SSR的分布特征及有效SSR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盼 仲崇禄 +6 位作者 张勇 姜清彬 陈羽 陈珍 韩强 Khongsak Pinyopusarerk Didier Bogusz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2,共7页
从NCBI的EST数据库中获得的木麻黄EST序列共有34 752条,进行拼接后得到全长7 278.578 kb的非冗余序列(Unigene)12 062条,并从中检索得到分布于353条Unigene的367个SSR位点,SSR检出率为2.93%,平均分布距离为19.83 kb,包括39种重复基序类... 从NCBI的EST数据库中获得的木麻黄EST序列共有34 752条,进行拼接后得到全长7 278.578 kb的非冗余序列(Unigene)12 062条,并从中检索得到分布于353条Unigene的367个SSR位点,SSR检出率为2.93%,平均分布距离为19.83 kb,包括39种重复基序类型。其中,以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为主要类型,在总SSRs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7.77%和34.60%;而二核苷酸重复基序中,AG/CT所占比例最高,为93.87%;在三核苷酸重复基序中AAG/CTT所占比例最高,为44.09%。对检索出的EST-SSR位点设计得到97对引物,其中32对为可有效扩增引物。Blastx分析发现77.3%的含SSR位点的EST序列与非冗余蛋白序列数据库中功能序列具有同源性,而功能已知的序列中葡萄来源的序列占有最大比例(10.4%)。GO功能分类发现,含有SSR位点的EST序列中有47.3%至少具有1个GO注释,归入细胞组分的序列最多,而其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功能项所占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EST SSR
下载PDF
几株不同种属来源的木麻黄植物根瘤共生放线菌-Frankia的研究
11
作者 秦敏 王焰玲 +1 位作者 崔玉海 马庆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Z1期65-72,共8页
用根瘤切片法,从长骨木麻黄(C. glauca Sieb.)、鸡冠木麻黄(C. cristata)和海滨木麻黄(A. littoralis)野生根瘤中分离出具有侵染能力的Frankia sp、NNCG01、NNCCR03和NNACL05菌株,它们都具有Frankia的典型形态特征,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形... 用根瘤切片法,从长骨木麻黄(C. glauca Sieb.)、鸡冠木麻黄(C. cristata)和海滨木麻黄(A. littoralis)野生根瘤中分离出具有侵染能力的Frankia sp、NNCG01、NNCCR03和NNACL05菌株,它们都具有Frankia的典型形态特征,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形成大量的顶囊和孢子囊。各菌株对简单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比对复杂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更好,而且都具有较高的耐盐(NaC1)能力,在0.2M盐浓度中,生长受到的影响很小,在盐浓度为0.5M时,也有一定生长。这三株Frankia菌株都能交叉感染木麻黄属(Casuarina)和异木麻黄属(Allocasuarina)中的一些放线菌结瘤植物,因此,从木麻黄属植物根瘤分离的Frankia菌株和从异木麻黄属植物根瘤分离的Frankia菌株属于同一个互接种簇。这三株Frankia的自生固氮活性与它们的共生固氮活性呈正比,而且同一菌株与不同种木麻黄植物共生固氮的效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为初步筛选高效共生固氮的Frankia菌株提供了一个快速简便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克(Frankia)氏菌 宿主范围 木麻黄 固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