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09年中国人禽流感(H5N1)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6
1
作者 向妮娟 周蕾 +13 位作者 怀扬 彭质斌 冯录召 廖巧红 李中杰 徐翠玲 郑建东 周航 冯云霞 贺娜雅 叶敏 舒跃龙 余宏杰 冯子健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2005-2009年人禽流感(H5N1)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和措施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2009年我国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点。结果 2005-2009年全国共确诊人禽流感病例3... 目的了解中国2005-2009年人禽流感(H5N1)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和措施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2009年我国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点。结果 2005-2009年全国共确诊人禽流感病例38例,其中有2例为军队病例。2005-2006年冬春季和2009年初的人禽流感疫情有明显的报告发病高峰。病例分布在17个省份,前三位为安徽(5例)、湖南(5例)和福建(4例),占所有报告病例数的37%。病例的年龄中位数26岁(2~62岁),女性(53%)略多于男性。病死率为66%。感染来源主要是病死禽,活禽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感染危险因素,而人禽流感病例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很有限。结论人禽流感病例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感染人群以50岁以下的青壮年为主,性别和职业分布无明显特点。病死禽和活禽市场暴露在我国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禽流感 流行病学特征 聚集性疫情 病死率
原文传递
2011-2021年全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陈秋兰 朱曼桐 +6 位作者 陈宁 杨栋 殷文武 牟笛 李昱 张彦平 再那吾东·玉山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2-859,共8页
目的了解2011-2021年我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特征,为修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SFTS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验证发病率、病死... 目的了解2011-2021年我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特征,为修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SFTS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验证发病率、病死率随年龄变化趋势。结果2011-2021年全国27个省154个地级市533个县(区)共报告SFTS确诊病例18902例,死亡966例,年均发病率为0.125/10万,年均病死率为5.11%。此11年间全国SFTS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4.80%(P=0.001)。全国99.23%的病例集中于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辽宁7个省,70.28%的病例集中于11个地级市。上述7个省年均病死率差别较大(1.30%~11.27%)。报告地区由2011年13个省51个地级市108县(区),上升到2021年的19个省88个地级市277县(区),从中部向东北、西部和南方扩散。南、北方发病均集中在夏、秋季,4-10月发病数占全年的96.63%,5-6月达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50~74岁年龄组(69.46%),死亡病例集中在≥60岁年龄组(79.71%)。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随年龄增加:发病率男性由0~4岁年龄组的0.040/10万增加到≥80岁的4.480/10万(χ^(2)=13185.21,P<0.001),女性由0~4岁年龄组的0.038/10万增加到≥80岁的3.318/10万(χ^(2)=12939.83,P<0.001);病死率男性由30~34岁年龄组的0.70%增加到≥80岁的11.58%(χ^(2)=115.70,P<0.001),女性由35~39岁年龄组的1.56%增加到≥80岁的8.98%(χ^(2)=103.42,P<0.001)。结论2011-2021年我国SFTS发病呈上升、扩散趋势,具有明显时空聚集性;不同地区报告病死率差别较大,中老年人群发病及病死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特征 空间聚集性 病死率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朱全伟 张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免疫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11~2015—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E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对照组(PN+EN组),每组...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免疫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11~2015—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E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对照组(PN+EN组),每组各34例。EEN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法(入住EICU24-48h内给予肠内营养),PN+EN组按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法(静脉营养5d后开始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分别比较EEN组与PN+EN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天血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CD4计数、CD8计数、肿瘤坏死因子水平(TNF—α)及皮质醇水平;同时分析比较EEN组与PN+EN组EICU住院时间和第7、14、28天病死率。结果EEN组治疗前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CD4计数、CD8计数低于正常平均值(P≤0.05),TNF-α水平、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平均值(P≤0.05);治疗后7d,EEN组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CD4计数、CD8计数高于治疗前(P)≤0.05),TNF-α水平、皮质醇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与PN+EN组比较,EEN组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CD4计数、CD8计数升高(P≤0.05),TNF-α水平、皮质醇水平降低(P≤0.05),EICU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00),且7、14、28d病死率均低于PN+E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03、0.393、0.720)。结论危重症病程早期存在免疫抑制状态,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其免疫抑制状态,且与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治疗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能更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疾病早期的免疫状态,并减少EICU住院时间,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有效辅助治疗手段,但本研究结果未能显示其能降低危重症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早期肠内营养 免疫状态 病死率
下载PDF
我国尘肺病患者病死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唐浩 王一丹 +2 位作者 陈卉 徐京军 李宝平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了解我国尘肺病患者的病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延长尘肺患者寿命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3年10月发表的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尘肺病死率的研究文献.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 目的 了解我国尘肺病患者的病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延长尘肺患者寿命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3年10月发表的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尘肺病死率的研究文献.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不同期别尘肺、不同类型尘肺、尘肺合并肺结核的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共41篇,经meta分析,总尘肺病死率为31.2%;Ⅰ、Ⅱ、Ⅲ期尘肺病死率分别为25.4%、39.8%和57.5%;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5.8%、32.4%、24.7%、35.1%和5.5%;尘肺合并肺结核是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合并RR为1.82(95%置信区间为1.59-2.08).结论 尘肺病不同期别、不同类型、是否并发肺结核的病死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病死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甘肃、贵州、辽宁、浙江、湖南五省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志民 郝伟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0-59,共10页
目的:调查甘肃、贵州、湖南、辽宁和浙江五省药物滥用流行现状和流行水平,并探索在我国开展社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方法:根据上述五省禁毒办掌握(2003年)登记在册的药物滥用人数及各相关地区人口数,计算不同地区人群中登记在... 目的:调查甘肃、贵州、湖南、辽宁和浙江五省药物滥用流行现状和流行水平,并探索在我国开展社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方法:根据上述五省禁毒办掌握(2003年)登记在册的药物滥用人数及各相关地区人口数,计算不同地区人群中登记在册药物滥用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多阶段系统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或确定调查地区。现场调查以抽中的社区或行政村为整群抽样单位,对该社区或村的所有15岁-50周岁实有人口(居住该社区/村的现有人口,包括流动人口和临时居住人员),采用挨户逐人访谈、线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匿名问卷入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居民用药习惯问卷》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内容包括社区(村)人群一生中非医疗目的滥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其他具有滥用潜力的非管制药品的情况(包括滥用种类、时间、原因、方式及因吸毒中毒致死等)。采用EPI-INF 5.01a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收集的问卷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分析。结果:(1)本调查在甘肃等五省共抽取30个区县,包括城镇社区34个,农村行政和/或自然村85个,共调查71 849个城乡居民户,15-50周岁人口163 247人,其中有效调查人数161 888人。(2)本次共调查出一生中滥用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药物滥用(吸毒)人员1 098例。(3)滥用的主要药物为海洛因(占92.1%),其他药物包括度冷丁、安钠咖、氯胺酮、冰毒和摇头丸等。(4)按流行病学方法计算,甘肃等五省15岁-50岁年龄段调查人群中一生平均药物滥用率为67.82/万(或0.68%);五省共调查出近5年因药物滥用过量(吸毒中毒)死亡人数48例,药物滥用病死率占五省发现15岁-50岁药物滥用人数的4.4%;药物滥用死亡率占被调查人群总数的29.7/10万。结论:(1)五省15岁-50岁人口调查人群中平均一生药物滥用率为67.82/万(或0.68%)。(2)甘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滥用 流行病学调查 现患率 病死率 死亡率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茆勇 应佑国 +2 位作者 徐伟 廖晗迪 张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5期2853-2856,共4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限制组(n=55)和常规组(n=45),其中限制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抗休克,而常规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比较两...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限制组(n=55)和常规组(n=45),其中限制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抗休克,而常规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输液量及死亡率、血压与检验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限制组患者输液量较少,死亡率较低,痊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限制组患者平均动脉压、碱剩余明显较低,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比容明显较高,凝血酶原时间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常规组相比,限制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为失血性休克患者赢得更多后续急诊手术止血时间,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常规液体复苏 失血性休克 死亡率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世明 高清 +1 位作者 陈姚 于湘友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0期1506-1507,共2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模式治疗MODS患者17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BP、HR、Scr、BUN、K+、pH和BE,以及死亡人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接受CBP治疗后,17例MODS患者14例好转,有效率82.35%,死亡3例,病死率17.65%,17例患者30 d病死率为35.29%。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BP、DBP较治疗前升高(P<0.05);HR较治疗前下降(P<0.05);Scr、BUN、K+、pH、BE、O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CBP可减轻患者病情,改善MODS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死率
原文传递
某综合医院2014年-2018年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文双 刘芳 羊俊 《中国病案》 2020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死亡病例的疾病构成、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方法按照ICD-10疾病分类,对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死亡病例的总数、性别、年龄以及病因等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73.846,...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死亡病例的疾病构成、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方法按照ICD-10疾病分类,对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死亡病例的总数、性别、年龄以及病因等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73.846,P<0.001),5年平均病死率为1.02%。男女病死率性别比为1.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024,P<0.001),男性高于女性。年龄与病死率呈正相关,60岁及以上病死率最高(χ~2=1041.733,P<0.001)。死亡患者主要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主要死因顺位,首位为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结论某综合医院住院死亡患者年龄集中在60岁及以上,根据死亡疾病谱的特点,应加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死亡率,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病例 病死率 死因分析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早期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龚晓亮 樊菲菲 +3 位作者 高新星 尹文 支少敏 刘卓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早期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在常规急救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早期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在常规急救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肾功能改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活性和SpO_2高于对照组,肝肾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血必净注射液 血液灌流 病死率
下载PDF
中医药综合干预对农村地区HIV感染者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金艳涛 刘志斌 +4 位作者 杨峰 郑志攀 蒋自强 刘颖 郭会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对农村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以河南省某HIV感染高发区农村地区2004年10月纳入中医救治项目的 HIV感染者为中医治疗组,以未纳入中医救治项目、地理位置临近村庄的HIV感染者为非中医...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对农村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以河南省某HIV感染高发区农村地区2004年10月纳入中医救治项目的 HIV感染者为中医治疗组,以未纳入中医救治项目、地理位置临近村庄的HIV感染者为非中医治疗组。通过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和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记录截至2012年10月两组患者的死亡例数,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HIV感染者死亡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448例,中医治疗组103例,艾滋病相关死亡15例,死亡密度为2.12/100人年,累计死亡率14.6%;非中医治疗组345例,艾滋病相关死亡90例,死亡密度为3.94/100人年,累计死亡率26.1%,两组患者累计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中医治疗组患者的1.84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中医治疗组患者的1.90倍(P<0.05);此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的时间也是HIV感染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可能降低HIV感染者的死亡率,但有待开展前瞻性研究给予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中医药治疗 死亡率 COX比例风险模型
原文传递
系统综述我国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豆哲 张国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54-660,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以“吸入性损伤、呼吸道烧伤、喉烧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burns、inhalation injury”为检... 目的了解我国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以“吸入性损伤、呼吸道烧伤、喉烧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burns、inhalation injur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9年1月收录的有关我国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的回顾性研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内容包括第1作者、研究单位、研究年份/年限、研究对象、烧伤患者数、吸入性损伤发生率以及吸入性损伤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死率、死亡原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篇文献,第1作者来自全国多个单位,为国内多个省/市的重点烧伤救治单位针对1958—2016年收治住院烧伤患者或严重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发生情况进行的单中心或多中心流行病学统计研究,烧伤患者数为103~64320例。住院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发生率为4.89%~11.28%,未见明显趋势变化;严重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大部分文献报道为19.09%~32.38%。吸入性损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61∶1.00~4.95∶1.00;以青壮年为高发人群,致伤原因以火焰烧伤为主。吸入性损伤患者病死率为5.17%~58.67%,其中2000年以来病死率为5.17%~24.75%,各地区医院报道后期病死率较前期有明显下降。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死亡原因有上呼吸道梗阻、脓毒症、呼吸功能衰竭及肺部严重感染。结论1958—2016年,我国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发生率未见明显趋势变化;吸入性损伤以青壮年男性为高发人群,致伤原因以火焰烧伤为主,2000年以来的病死率普遍较前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吸入性 流行病学 系统综述 发生率 病死率
原文传递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瑞太 潘福茂 +2 位作者 王建国 李师臣 王金磊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9期1210-1211,共2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依所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依所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比较疗效。结果:经临床观察,观察者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颅内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临床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对冲性颅脑损伤 病死率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玮艳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44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2.7%(10/44),其中急性...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44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2.7%(10/44),其中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20分和<20分、年龄≥60岁和<60岁、合并低血压和未合并低血压、合并低氧血症和未合并低氧血症、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和未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APACHEⅡ分值、高龄、低血压、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可能是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有机磷化合物 病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某三甲综合型医院5年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麻玉秀 鲍玉荣 代伟 《中国病案》 2021年第11期57-59,共3页
目的对北京某三甲综合型医院近5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疾病诊治、降低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收集整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信息,对2870例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 目的对北京某三甲综合型医院近5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疾病诊治、降低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收集整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信息,对2870例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总人数520 298例,死亡患者2870例,病死率为0.55%。男性患者死亡率(0.66%)高于女性(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020年收治患者病死率最高(0.77%)。死亡患者前5位系统分别是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消化系统,而在肿瘤致死的患者中,消化系统肿瘤位居榜首。结论医院5年住院患者病死率较低,老年人是死亡高危人群,恶性肿瘤位居死因首位。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死亡高发病种及科室分布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医疗资源,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病例 病死率 死因分析 年龄分布
原文传递
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志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发生后患者发生再次心梗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急性心梗经静脉溶栓治疗后的65例患者,其中21例发生再次心梗为观察组,44例未发生再次心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心梗发生部位、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发生后患者发生再次心梗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急性心梗经静脉溶栓治疗后的65例患者,其中21例发生再次心梗为观察组,44例未发生再次心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心梗发生部位、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酶峰出现时间、血脂水平变化、心梗后抗凝治疗、心绞痛的发生、个人生活方式等与再次心梗发病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心梗发生在下壁的比例高[61.9%(13/21)比38.6o,4(17/44)],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及酶峰出现时间明显延长[(60.7土18.2)min比(30.2±12.1)min,(14.2±1.7)h比(12.2±1.5)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升高[TC(mmol/L):5.41±2.72比4.12土1.98,TG(mmol/L):1.88±0.81比1.41±0.75,LDL—C(retool/L):4.12±1.71比2.11±1.82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明显降低[HDL—C(mmol/L):1.72±0.82比2.94±0.71],观察组患者不能长期坚持抗凝治疗,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PT(8):11.1±4.2比20.3±5.3,APTT(s):13.5±63.5比24.2±6.83,心绞痛发生率明显升高(52.4%比29.5%),心理健康人数的比例及每日参加适量运动人数的比例均明显降低(38.1%比70.5%,33.3%比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再次心梗的发生与首次心梗发生部位、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酶峰出现时间、血脂水平、心梗后抗凝治疗、心绞痛的发生、个人生活方式等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高危因素 病死率
下载PDF
1991~200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绶衡 高立冬 《预防医学论坛》 2007年第4期359-361,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强度、病死情况及其趋势,以便更好地做好防制工作。[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1991~2005年HFRS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常规动态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强度、病死情况及其趋势,以便更好地做好防制工作。[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1991~2005年HFRS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常规动态分析。[结果]1991~2005年31个省区市合计报告HFRS625472例,病死7754例,年均发病率为3.41/10万,病死率为1.24%。1991~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3个阶段比较,年均发病率环比降幅分别为20.38%、40.49%,病死率降幅分别为41.58%、7.67%。[结论]我国HFRS疫情呈下降趋势;疫苗的逐步推广应用可能是下降的主要原因;31个省区市中至少有27个存在HFRS自然疫源地;黑龙江、山东、陕西、辽宁、浙江、湖南、吉林和河北等省区市为主要疫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年均发病率 病死率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外科术后肺炎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嘉祥 贾建侠 +7 位作者 赵秀莉 赵艳春 贾会学 姚希 胡美华 张然 钱晶京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1-456,共6页
目的对术后肺炎患者三间分布和病原学进行描述,了解某三甲医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炎的特点,初步探寻术后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该院2014—2018年手术患者术后肺炎发生情况。结果2014—2018年该院外科手术患者术... 目的对术后肺炎患者三间分布和病原学进行描述,了解某三甲医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炎的特点,初步探寻术后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该院2014—2018年手术患者术后肺炎发生情况。结果2014—2018年该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炎例次发病率为0.19%~0.25%,平均发病率为0.22%,病死率为17.62%。不同年份、季度、月份间术后肺炎发病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脏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是该院术后肺炎发病率居前三位的科室。小于1岁婴儿术后肺炎发病率(1.36%)最高,30~39岁患者术后肺炎发病率(0.01%)最低,术后肺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出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男性术后肺炎发病率高于女性(χ^2=52.37,P<0.001)。术后肺炎患者标本分离病原菌中76.52%(163/213)为革兰阴性菌,常见的是鲍曼不动杆菌(27.23%)、铜绿假单胞菌(14.55%)、肺炎克雷伯菌(12.21%),术后肺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30.99%(66/213)。结论该院术后肺炎发病率低,心脏外科、神经外科和胸外科是术后肺炎高发科室,婴儿、高龄患者、男性患者是术后肺炎的高危人群,术后肺炎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且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肺炎 发病率 病死率 病原菌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血液滤过仪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兰华 王爱贞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血液滤过仪连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医院收治的84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 目的:探讨急诊科血液滤过仪连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医院收治的84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CVVH治疗。对比两组在临床指标,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各项生化指标,肺部感染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最大值(APACHEmax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13,t=9.608,t=4.62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13,t=9.608,t=4.629;P<0.05);血肌酐(SCr)、胱抑素(Cys-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以及B型钠尿肽(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40,t=8.838,t=11.485,t=10.061,t=83.634;P<0.05);肺部感染率以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43,x^2=4.459;P<0.05)。结论:CVVH应用于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显著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同时为患者心肾提供保护作用,且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率以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有机磷中毒 连续静脉血液滤过 炎症反应 肺部感染 病死率
下载PDF
北京市中关村地区心脑血管病病死率及防治策略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汪关宝 杨少琴 +1 位作者 史影 张晓萍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对中关村地区1984至2000年急性冠心病、脑卒中事件病死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降低病死率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地区人群心血管病动态监测方案中,中关村地区近4万监测人群中1984年至2000年发生的急性冠心病、... 目的:对中关村地区1984至2000年急性冠心病、脑卒中事件病死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降低病死率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地区人群心血管病动态监测方案中,中关村地区近4万监测人群中1984年至2000年发生的急性冠心病、脑卒中事件为研究样本,分析病死率的变化趋势及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该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年平均病死率为53.6%,医院内病死率为35.6%。有冠心病史人群病死率为65.0%,无此病史人群病死率为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年平均病死率为12.5%,女性脑卒中病死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健全以社区为单位的急救系统,提高社区居民使用急救系统的认识和能力,是争取并缩短院前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事件 脑卒中事件 病死率 人群心血管病动态监测方案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遵义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彩霞 王世平 +1 位作者 韦忠喜 陈正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分析遵义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选择最佳抗病毒治疗时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遵义市2006-2013年接受抗病毒治疗后31例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资料,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遵义市2006-2013年累计... 目的分析遵义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选择最佳抗病毒治疗时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遵义市2006-2013年接受抗病毒治疗后31例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资料,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遵义市2006-2013年累计抗病毒治疗712例,其中男508例,女204例;累计死亡31例,男性22例(4.33%),女性9例(4.41%),男女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7);已婚或同居者病死率为6.23%,离婚或分居者病死率为3.85%,丧偶患者病死率为6.52%,未婚与不详者病死率为0,病死率与患者婚姻状况有关(P=0.018);31例死亡患者中,CD4细胞≤200个/mm326例(83.87%),>200个/mm35例(16.13%);治疗前3个月患者有艾滋病相关症状者病死率为10.71%,无症状者病死率为2.60%(14/539),不详者病死率为6.06%,病死率差异与患者有无艾滋病相关症状相关(P=0.0001);3TC+AZT+NVP治疗方案的病死率(4.49%)高于3TC+AZT+EFV(1.36%),7种治疗方案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治疗者病死率与患者婚姻状况、CD4细胞水平和治疗前是否有机会性感染密切相关,亦与治疗方案有关,及早抗病毒治疗和使用毒副作用小的药物能有效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流行病学分析 病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