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6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8
1
作者 李慎茂 凌锋 +5 位作者 缪中荣 朱凤水 吉训明 李斗 王默力 华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56-61,共6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 方法 对 4 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 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 ,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 2 83例患者中 ,对 2 0 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 ,占 71 4 % ;6 6例采取...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 方法 对 4 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 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 ,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 2 83例患者中 ,对 2 0 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 ,占 71 4 % ;6 6例采取后扩张 ,占 2 3 3% ;12例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 ,占 4 2 % ;3例未扩张 ,占 1 1%。 结果  4 7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率为 78 7%。心率 <5 0次 /min者占 2 6 4 % ;术中栓子脱落 5例 ,其中 2例治疗后恢复 ,2例遗留一侧肢体运动障碍 ,1例死亡 ;术后颅内出血死亡 1例 ,术后 30d内卒中或死亡 6例 ,占 1 2 6 %。随访率为 77 8%。再狭窄 17例 ,占 4 6 %。 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 ,若操作规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治疗 患者 血管内支架 颈内动脉狭窄 死亡 颈动脉狭窄 扩张 目的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诊断准确性的评估 被引量:117
2
作者 华扬 刘蓓蓓 +5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刘强 缪中荣 李慎茂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11-218,共8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VDIS)和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舒张期末流速(EDVICA、EDVDIS),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PSVICA/PSVCCA、PSVICA/PSVDIS、EDVICA/EDVDIS及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与以往文献中推荐的CDFI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①诊断颈动脉50%~69%狭窄的参数标准依次为PSVICA≥155cm/s、EDVICA≥60cm/s、PSVICA/PSVCCA≥2.0、PSVICA/PSVDIS≥1.6。70%~99%狭窄的参数选择是PSVICA≥220cm/s、EDVICA≥100cm/s、PSVICA/PSVCCA≥3.5、PSVICA/PSVDIS≥3.5。②联合采用PSVICA、EDVICA、PSVICA/PSVDIS或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参数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95.5%、92.9%和96.4%、93.9%。③PSVICA/PSVDIS比值对于颈动脉70%~99%狭窄病变的准确率(91.1%)高于PSVICA/PSVCCA(90.8%)。结论PSVICA、EDVICA、PSVICA/PSVDIS、PSVICA/PSVCCA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的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各参数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参考标准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93
3
作者 华扬 郑宇 +5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张蕾 王力力 刘玉梅 周瑛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AS)病变的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斑块特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1603例首诊患者分为非狭窄组(A组:狭窄<50%)与狭窄组(B组:狭窄>50%或闭塞),对患者的双侧... 目的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AS)病变的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斑块特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1603例首诊患者分为非狭窄组(A组:狭窄<50%)与狭窄组(B组:狭窄>50%或闭塞),对患者的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及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卒中的发病与CAS程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CAS>50%者占17.3%(277/1603例)。高龄、男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与CAS的形成显著相关(r=0.024、0.777、0.827、0.762、0.750)。B组患者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37.20%(103/277)和21.6%(287/1326),P<0.001。B组中CAS 51%-69%的患者卒中发生率30.4%(38/125);CAS-70%或闭塞者卒中发生率为42.8%(65/152例)。斑块的发生率为64.4%(1032/1603),其中卒中及TIA患者的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比率高于非卒中患者,P<0.001。结论 CAS与高龄、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显著相关;随狭窄程度的增加卒中的危险性升高;且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斑块的形成与卒中的发生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相关性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在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76
4
作者 李慎茂 董宗俊 +5 位作者 武剑 朱凤水 董岩 李坤成 华扬 王拥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17-81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在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病例中的应用。方法  1998~ 1999年 ,对8例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病例进行了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PTA)与支架治疗 ,采用了 3种支架。在充分准备后 ,根据病变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支架与操作 ,使手术完...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在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病例中的应用。方法  1998~ 1999年 ,对8例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病例进行了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PTA)与支架治疗 ,采用了 3种支架。在充分准备后 ,根据病变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支架与操作 ,使手术完全成功。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影像学复查表明是成功的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 8例一过性缺血 (TIA)及头痛、头晕完全消失 ;8例肢体无力者6例恢复 ,2例好转 ;4例一过性黑朦症状消失 ;2例语言障碍者 1例好转 ,1例无效。结论  (1)血管内支架方法治疗动脉硬化所致的颈内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介入性放射学 PTA
原文传递
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6
5
作者 刘斌 任伯 +4 位作者 毛文静 赵彬 张晋霞 李世英 张慧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以DSA的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80条血管(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狭窄程度评估,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2.8%,对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一致性,尤其对重度狭窄的诊断一致性更高(κ=0.75)。256层螺旋CT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8例,DS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9例,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脑侧支循环的符合率为90.0%。评估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330条侧支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软脑膜侧支、颈升动脉、枕动脉),CT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0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1条,二级侧支形成19条,DS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3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2条,二级侧支形成21条。256层螺旋CTA与DSA对一级侧支和二级侧支循环的诊断均有较高的一致性(κ=0.925和0.894)。结论 256层螺旋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方面与DSA的诊断结果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侧支循环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肾动脉狭窄患病率的调查 被引量:66
6
作者 王芳 王梅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11月,以存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或)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人群的选择标准,对这些患者行肾动脉造影,同时对比分析ARAS...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11月,以存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或)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人群的选择标准,对这些患者行肾动脉造影,同时对比分析ARAS患者与无ARAS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21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中,24.3%存在ARAS。冠心病、脑血管病、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中,ARAS的检出率分别为27.9%、30.0%和40.0%。ARAS的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66.0%的ARAS患者没有典型的症状,为造影过程中的"意外诊断"。同无ARAS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71.4%比35.9%,P<0.01)。结论ARAS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4.3%。ARAS在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人群中检出率最高,应加强在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特别是周围血管病伴颈动脉狭窄的人群中对ARAS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 患病率 人群 血栓栓塞性疾病 下肢血管 肾动脉狭窄 结论 选择标准 过程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8
7
作者 康钦 王豪 +1 位作者 宋嫣 邓雅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458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象,其中对照组168例为非脑卒中健康体检者,卒中组290例为缺血脑卒中患者。分析2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及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458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象,其中对照组168例为非脑卒中健康体检者,卒中组290例为缺血脑卒中患者。分析2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及不同狭窄程度发生率。结果卒中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发生率、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卒中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及狭窄程度与缺血脑卒中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斑块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64
8
作者 谢瑱 常小妮 +1 位作者 黄大耿 惠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2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均行TCD、CTA检查;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CD、CTA与DSA检查评估...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均行TCD、CTA检查;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CD、CTA与DSA检查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以DSA为金标准,分析TCD、CT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70%的诊断效能。结果TCD、CT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为(65.32±21.18)%、(63.48±20.89)%,均与DSA检查结果(63.11±19.62)%呈正相关(r=0.913、0.986,P<0.05)。CTA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7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3.75%、96.39%、95.24%、95.24%、95.24%、0.903,均明显高于TCD的81.25%、84.34%、82.99%、78.79%、85.37%、0.7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上,CTA优于TCD,有望成为替代DSA检查的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双功能彩超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9
9
作者 华扬 凌晨 +1 位作者 段春 张蕾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7期413-415,共3页
目的 评价单纯双功能彩超 (CDI)、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对颈内动脉 (ICA)狭窄 (≥ 70 % )或闭塞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对 5 6 9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行CDI和TCD常规检测 ,其中 38例患者(76支动脉 )确定为单侧或双侧ICA狭... 目的 评价单纯双功能彩超 (CDI)、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对颈内动脉 (ICA)狭窄 (≥ 70 % )或闭塞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对 5 6 9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行CDI和TCD常规检测 ,其中 38例患者(76支动脉 )确定为单侧或双侧ICA狭窄或闭塞 ,经脑血管造影检测证实。通过CDI对颅外段ICA残余管径、峰值流速 (PSV)和舒张末流速 (EDV)的检测 ,TCD对颅内Willi’s环动脉的检测 ,确定ICA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将CDI、TCD及两者综合诊断结果分别与脑血管造影 (DSA)对比分析。结果 DSA提示ICA狭窄≥ 70 %为 30支 ,闭塞 2 1支 ,阴性 2 5支。CDI、TCD和综合结果与DSA符合分别为 6 7、6 3和 75支 ,敏感性分别为 89.6 %、88.6 %、98.1% ,特异性 85 .7%、75 .0 %和 10 0 % ,准确率 88.2 %、82 .9%和 98.7% ;两者的综合结果明显提高了准确率 (P <0 .0 1)。结论 CDI和TCD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对重度ICA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检查 颈动脉狭窄 诊断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 被引量:57
10
作者 宋桂芹 王拥军 +3 位作者 董可辉 姜卫剑 杜斌 陈启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5例(TIA组),脑梗死患者235例(脑梗死组);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54例)、中年组(137例)、老年组(...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5例(TIA组),脑梗死患者235例(脑梗死组);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54例)、中年组(137例)、老年组(149例)。结果脑梗死组吸烟、饮酒明显高于TIA组(P<0.05);老年组颈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狭窄,老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颅内动脉狭窄(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脑梗死患者前循环动脉狭窄高于后循环(P<0.01);老年组前后循环及后循环动脉狭窄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P<0.01);中年组前后循环及后循环动脉狭窄高于青年组(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疾病和年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硬化
下载PDF
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8
11
作者 郑宇 华扬 +5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张蕾 王力力 刘玉梅 周瑛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6期901-903,共3页
目的 分析严重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筛查单侧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评价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①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同侧的大... 目的 分析严重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筛查单侧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评价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①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同侧的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对侧 (P <0 .0 1)。②在各侧支循环开放组中 ,中风和TIA发病率分别为 :无交通支开放 (A组 ) 77.4% ;单支开放 (B组 ) 69.6% ;双支开放 (C组 ) 65 .4% ;三支开放 (D组 ) 46.4%。③前交通支的开放与中风发生呈负相关 (P =0 .0 0 9)。结论 严重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使同侧半球血流量下降 ,侧支循环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的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55
12
作者 张圆圆 孟秀君 +3 位作者 田沈 车玉琴 林巧 颜丙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763-3768,共6页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成像(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9—2014年收治的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成像(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9—2014年收治的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68例,并先后行CDUS、CTA检查。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与DS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的相关性;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DUS、CT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率≥70%、斑块形态、是否有溃疡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DUS、CTA检查对斑块形态和溃疡检测的准确性;Kappa检验分析CDUS、CTA检查与DS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CDUS(64.73±22.91)%、CTA(62.38±22.31)%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与DSA(62.52±22.31)%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2和0.992,P<0.05)。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血管条数为146条,<70%的血管条数为190条。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正确率分别为85.7%(288/336)、95.8%(322/336),灵敏度分别为83.6%(122/146)、94.5%(138/146),特异度分别为87.4%(166/190)、96.8%(184/1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6%(122/146)、95.8(138/14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4%(166/190)、95.8%(184/192)。CDUS、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Kappa值分别为0.709、0.915。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8条,不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8条;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有溃疡的血管条数为68条,无溃疡的血管条数为268条。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斑块形态的正确率分别为82.7%(278/336)、99.1%(333/336),灵敏度分别为84.8%(144/168)、98.8%(166/168),特异度分别为79.8%(134/168)、99.4%(167/1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9%(144/178)、99.4%(166/1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134/158)、99.4%(167/169);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斑块形态的Kappa值分别为0.655、0.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中国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中膜厚度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54
13
作者 冯雪茹 张婧薇 +1 位作者 刘梅林 李雪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对中国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Pubmed、荷兰EMBase、美国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末...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对中国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Pubmed、荷兰EMBase、美国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末次检索日期为2013年1月31日.纳入中英文的瑞舒伐他汀与安慰剂或其他他汀类药物比较颈动脉IMT的中国人群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8篇,包括1 392例患者.瑞舒伐他汀与安慰剂和(或)空白对照对比的分析显示,随访6~8个月和12个月时,瑞舒伐他汀组与对照组IMT差值分别为0.31 mm(95%CI0.14~0.49,P<0.01)和0.16 mm(95%CI0.05 ~0.27,P=0.005);汇总后的IMT差值为0.28 mm(95% CI0.14 ~0.42,P<0.01).与其他他汀类药物比较,瑞舒伐他汀组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组的IMT均数差值为0.06 mm(95%CI0.04~0.08,P<0.01).肝酶、肌酶升高和肌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30%(19/825)、0.73%(6/825)和0.61% (5/825).结论 瑞舒伐他汀降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IMT,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治疗结果 瑞舒伐他汀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3
14
作者 徐永革 周定标 +2 位作者 郑集义 姚林 王嘉玲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经济实用、稳定可靠的适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S)外科治疗研究的CASS动物模型的条件。方法新西兰白兔25只,采用血管内膜气体干燥损伤法在动物的颈总动脉上造成特定条件的损伤,然后以特定高脂饲料喂养动物不同时间。评... 目的探讨建立经济实用、稳定可靠的适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S)外科治疗研究的CASS动物模型的条件。方法新西兰白兔25只,采用血管内膜气体干燥损伤法在动物的颈总动脉上造成特定条件的损伤,然后以特定高脂饲料喂养动物不同时间。评价各组动物血管狭窄程度和病理改变特点。结果1月组、2月组和3月组各组中重度狭窄均达到80%。病理检查证实高脂喂养2个月时,动脉的粥样硬化病理改变已属于较成熟的纤维斑块期。结论按本实验方法,损伤后喂养2个月的动物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病理改变程度皆符合CASS外科治疗之实验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外科治疗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颈部血管超声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2
15
作者 沈卉君 陈晓鹏 江忠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在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12-01至2013-12选取115例脑梗塞患者为脑梗塞组,另选取1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血管超声测定各组颈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在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12-01至2013-12选取115例脑梗塞患者为脑梗塞组,另选取1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血管超声测定各组颈动脉狭窄情况(无狭窄者:狭窄率为0;轻度狭窄者:狭窄率≤29%;中度狭窄者:狭窄率为30%~69%;重度狭窄者:狭窄为70%~99%;完全闭塞者:狭窄为100%)、斑块形成情况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采用循环酶法测定两组血清Hcy,采用日立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89.56% vs 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比,斑块发生率(73.91% vs 6.08%)、IMT水平[(1.85±0.42)mm vs(0.75±0.21)mm]、Hcy水平[(42.32±12.02)μmol/L vs(6.32±2.45)μmol/L]、高Hcy血症发生率(71.30% vs 3.63%)、甘油三酯[(4.25±1.12)mmol/L vs(1.63±0.7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5.96±1.36)mmol/L vs(2.32±0.82) mmol/L]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塞组患者中根据狭窄程度进一步分析可见,完全闭塞者、重度狭窄者的斑块发生率、IMT水平、血清Hcy水平、高Hcy血症发生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狭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可知,IMT水平、血清Hcy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塞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16
作者 王林 熊全庚 +4 位作者 张春莉 郝美佳 黄慧 张煜 王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应用颈动脉超声筛查颈动脉狭窄,并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方法选择356例患者,以60岁为界分为≤60岁组83例,>60岁组273例,其中高血压196例、冠心病145例、下肢动脉疾病97例、糖尿病134例,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行... 目的应用颈动脉超声筛查颈动脉狭窄,并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方法选择356例患者,以60岁为界分为≤60岁组83例,>60岁组273例,其中高血压196例、冠心病145例、下肢动脉疾病97例、糖尿病134例,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分析。结果与≤60岁组比较,>60岁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50%103例,占28.9%,其中颈动脉狭窄≥70%33例,占9.3%。年龄>60岁(OR=2.281,95%CI:1.191~5.673,P=0.013)、冠心病(OR=2.312,95%CI:1.162~4.593,P=0.018)、下肢动脉疾病(OR=2.135,95%CI:1.093~4.985,P=0.011)是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人群是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主要危险人群,也是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双功能 血流速度 卒中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8
17
作者 谭瑶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CDFI与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颈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CDFI与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颈动脉狭窄CDFI检出率84.00%、DSA为7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I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512,P<0.05)。CDFI检查诊断颈动脉的敏感性为88.10%,特异性为87.50%,准确性为88.00%,阳性.预测值为97.37%,阴性.预测值58.33%。结论:CDFI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判定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创伤,可重复好,适合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性质、部位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7
18
作者 董智强 陈旭 +1 位作者 苏敬敬 曹立梅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部位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组)和同期门诊和住院的...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部位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组)和同期门诊和住院的非缺血性卒中患者(对照组),对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进行比较。缺血性卒中组根据TOAST分型标准分为各卒中亚型组,对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200例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和200例非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组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显著增厚[左侧:(1.04±0.22)mm对(0.690±0.13)mm,t=7.34,P〈0.01;右倾:(1.05±0.21)mm对(0.71±0.16)mm,t=7.43,P〈0.01],颈动脉中度和重度狭窄的患者比例显著增高(中度狭窄:38%)对14%,X^2=7.64,P〈0.01;重度狭窄:27%对6%,X^2=7.93,P〈0.01),而轻度狭窄患者比例则无显著差异。缺血性卒中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0%对31.5%,X^2=7.01,P〈0.01)。缺血性卒中组不稳定斑块(脂质性软斑、扁平斑和混合型斑块)数量达301个(65.3%),显著多于对照组的65个(31.7%)(X^2=6.30,P〈0.01)。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部位无显著差异,均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与心源性脑栓塞、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其他明确原因引起的卒中和原因不明性卒中相比,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颈动脉IMT增厚(左侧:F=22.34,P〈0.01;右侧:F=21.41,P〈0.01),重度狭窄(X^2=6.83,P〈0.01)及完全闭塞(X^2=14.00,P〈0.01)比率增高,且软斑块检出率(X^2=7.93,P〈0.01)也增高,但斑块发生部位在各亚型卒中患者无显著差异。结论颈动脉IMT、不稳定斑块数量以及狭窄程度与缺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卒中 脑缺血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4
19
作者 高丽君 齐晓勇 +2 位作者 王秀萍 高俊茶 蔺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153-415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及体检中心,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有颈动脉斑块,自愿参加临床观察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及体检中心,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有颈动脉斑块,自愿参加临床观察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合并应用肠溶阿司匹林75 mg/d,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 mg/d。并根据病情给予降压、降糖等药物,两组均进行饮食控制。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两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总数、斑块厚度及斑块性质的变化,并记录两组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2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由(4.93±1.12)mmol/L降至(3.80±0.9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由(3.80±1.73)mmol/L降为(2.38±1.18)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期内各项血脂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2)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数未见明显变化,斑块的厚度由治疗前的(1.92±0.53)mm降为(1.10±0.50)mm(P<0.05),74.5%软斑块转为硬斑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数未见明显变化,斑块的厚度由治疗前(1.60±0.37)mm上升为(1.72±0.38)mm,15.7%软斑块转变为回声较强的硬斑块。结论 (1)调脂药物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TC及LDL-C水平。(2)瑞舒伐他汀能够促使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厚度减低,具有促进颈动脉软斑块趋于稳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核心内容(2014年AHA/ASA版) 被引量:44
20
作者 倪金迪 李响 +5 位作者 刘梅 朱洪松 凌美蓉 龙盼 周若雯 蔡振林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年第1期65-73,共9页
2014年版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旨在为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二级预防提供全面、及时、基于循证依据的建议。该版指南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血管阻塞的干预、心源性... 2014年版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旨在为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二级预防提供全面、及时、基于循证依据的建议。该版指南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血管阻塞的干预、心源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循证依据的建议。该建议还包括其他各种情况下的脑卒中二级预防,这些情况包括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卯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和妊娠状态。该版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文中就2014年版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核心内容做一介绍,为帮助临床医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能有合理的解释并着手治疗时以减少脑卒中复发和其他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颈动脉狭窄 高血压 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防 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