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7
1
作者 侍艳 张迎春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20-323,共4页
目的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5例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测双侧MCA收缩期峰... 目的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5例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测双侧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双侧颈总动脉(CCA)收缩期血管内径(Ds)、CCA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并记录CCA及颈内动脉(ICA)斑块的回声强度、数目及斑块累及的血管数。结果脑梗死组CTA双侧CCA-Ds、CCA-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双侧MCA-RI、MCA-PI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混合回声和低回声斑块发生率、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可以协助早期诊断MCA粥样硬化性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血管超声
下载PDF
颈部超声和脑血管造影术在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2
作者 陈萍 秦琴 +3 位作者 漆晓东 葛近峰 杨慧娟 张倩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7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彩超和脑血管DSA检查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直接有效的诊断依据。方法:在119例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中筛选31例单纯性颈动脉硬化或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患者,并在1周内进行脑血管DSA检查,观察脑... 目的:探讨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彩超和脑血管DSA检查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直接有效的诊断依据。方法:在119例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中筛选31例单纯性颈动脉硬化或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患者,并在1周内进行脑血管DSA检查,观察脑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以及有无溃疡形成。结果: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有硬化斑块、狭窄性病变,均提示有脑血管病变,故老年性患者如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时,需进一步检查脑血管DSA;并且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时,在行脑血管DSA时导管应预防损伤斑块,防止术中发生脑栓塞。结论:颈部血管彩超与脑血管DSA二者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有效直接的诊断依据,对早期诊断其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彩超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病变采用颈部血管彩超与CT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6
3
作者 胡勇 徐文锐 李俊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联用颈部血管彩超、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8例,均行颈部血管彩超、CTA检查。结果彩超+CTA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87.50%... 目的探讨联用颈部血管彩超、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8例,均行颈部血管彩超、CTA检查。结果彩超+CTA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87.50%,高于彩超单独检查的64.58%、CTA单独检查的68.75%,(P<0.05);彩超+CTA对颈动脉轻度狭窄的检出率是29.17%,比彩超单独检查的14.58%、CTA单独检查的16.67%高(P<0.05);彩超+CTA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8.75%,较彩超单独检查的检出率45.83%、CTA单独检查的47.92%高(P<0.05)。结论联用颈部血管彩超与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实施检查可对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判断,并明确有无斑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部动脉 斑块 颈部血管彩超 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颈部血管彩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价 被引量:17
4
作者 唐奇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9期13-14,共2页
目的颈部血管彩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前循环脑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患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影像检查证实)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完成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记录侧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不同回声斑块出现情况、斑块... 目的颈部血管彩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前循环脑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患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影像检查证实)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完成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记录侧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不同回声斑块出现情况、斑块大小以及不同程度动脉狭窄出现情况。结果CT/MRI阳性侧CCA/EICA和阴性侧比较,CCA/EICA不同回声斑块大小及出现率无统计学差异;50%以下和50%~70%CCA/EICA狭窄出现率两侧无明显差别,70%~90%和90%以上狭窄出现率CT/MRI阳性侧均大于CT/MRI阴性侧。结论颈部血管彩超提示CCA/EICA70%以上狭窄,可以帮助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罪犯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与脑血管造影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朱思来 孙翔 +1 位作者 牛玉丽 王晶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70-2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脑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10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53例无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脑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10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53例无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和(或)高脂血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部血管彩超和TCD对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率。以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和TCD的诊断一致性。结果观察组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颈部血管彩超联合TCD对中重度以上狭窄检出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性为88.46%,准确率为92.45%,一致性较高(Kappa=0.801);对不稳定型斑块检出的敏感度为87.67%,特异性为87.88%,准确率为87.74%,一致性较高(Kappa=0.72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和TCD诊断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准确、无创、便捷,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病因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部血管彩超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虞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5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CU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患者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0例脑梗死患者,均行CUS、TCD影像学检查,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结果:CUS与TCD联合检测...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CU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患者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0例脑梗死患者,均行CUS、TCD影像学检查,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结果:CUS与TCD联合检测对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为97.14%(68/70)高于CUS、TCD各单一检测(82.86%、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对脑梗死患者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斑块形成 颈部血管彩超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部血管彩超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赵霞 郭馨 张东成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0期29-31,共3页
目的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r)患者颈部血管彩超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4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收集原发病为高血压肾损... 目的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r)患者颈部血管彩超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4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收集原发病为高血压肾损害(A组)、2型糖尿病性肾病(B组)、慢性肾小球肾炎(c组)的患者各20例。各组患者随访1年后。观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itration rate,eGFR)下降程度。结果A组和B组颈总动脉(CCA)的中膜厚度(IMT)均较c组明显增厚(P〈0.05),而A组和B组颈总动脉的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颈总动脉的斑块形成和内膜增厚硬化的例数总和明显多于c组(P〈0.05)。随访1年后,A组和B组eGFR的下降程度较c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eGFR的下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可以帮助评价肾功能进展的速度,有助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 内膜增厚 斑块形成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联合颈部血管彩超评价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郑宾 郑永洁 马宏武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23-82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颈部血管彩超评价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16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梗死部位分为对照组(n=82,非分水岭...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颈部血管彩超评价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16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梗死部位分为对照组(n=82,非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与研究组(n=82,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A、DWI、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比2组MRA、DWI、颈部血管彩超特征,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RA、DWI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对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大脑中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rFA)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扩散率指数(rM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RA、DWI、颈部血管彩超及三者联合诊断分水岭脑梗死的AUC值分别为0.774、0.677、0.732、0.884,且三者联合诊断的AUC值高于单独指标诊断的AUC值(P<0.05)。结论MRA、DWI、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分水岭脑梗死中具有重要价值,三者联合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颈部血管彩超 分水岭脑梗死
下载PDF
术前颈部血管彩超在预防甲状腺手术中喉不返神经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龚艳萍 马步云 +5 位作者 龚日祥 朱精强 李志辉 魏涛 刘枫 文乐斌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甲状腺手术中喉不返神经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1 931例,对其术前X线胸片检查发现有异常血管影像者常规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以明确...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甲状腺手术中喉不返神经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1 931例,对其术前X线胸片检查发现有异常血管影像者常规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以明确有无右锁骨下动脉畸形。所有患者手术中均采取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进行手术。结果 1 931例患者中,术前X线胸片检查发现有异常血管影像者45例(异常组),其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显示17例有右锁骨下动脉畸形,手术中证实该17例患者均存在喉不返神经,术中未发生喉不返神经损伤;另28例右锁骨下动脉显示正常者无喉不返神经病例。术前X线胸片检查正常的1 886例患者中(正常组),手术探查发现4例存在喉不返神经,术中发生喉不返神经损伤1例。该21例患者其喉不返神经均位于右侧,无左侧喉不返神经及喉不返神经和喉返神经共存病例。异常组患者(17例)手术中喉不返神经平均显露时间明显短于正常组〔(4.28±1.08)min比(15.50±2.08)min,t=-15.978,P=0.000〕。结论甲状腺手术前可辅助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若存在右锁骨下动脉畸形,则提示存在右侧喉不返神经,从而可有效避免甲状腺手术中喉不返神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不返神经 颈部血管彩超 右锁骨下动脉畸形 X线胸片 甲状腺手术
原文传递
矩阵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钰钧 袁涛 张宝洲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以矩阵针刺治疗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连续治疗10天,观...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以矩阵针刺治疗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连续治疗10天,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Vs、Vm、RI及PI。结果:矩阵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Vs、Vm值,降低RI值,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矩阵针刺可以提高椎动脉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矩阵针刺 颈部血管彩超
下载PDF
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潘攀 周海艳 李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4期3058-3060,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Wahlund的评价方法分为无LA组(53例)、LA1组(46例)、LA2组(48例)和LA3组(51例)四组。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斑...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Wahlund的评价方法分为无LA组(53例)、LA1组(46例)、LA2组(48例)和LA3组(51例)四组。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斑块类型,分析与LA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比较:无LA组与各LA组、LA1组与LA2、LA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软斑块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硬斑块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混合斑块比较:无LA组与各L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rouse积分与LA病变呈正相关(r=0.823,P<0.05)。结论 颈部血管软斑和混合斑块与LA相关。临床上可根据颈部斑块情况,评估LA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脑白质疏松症 颈部血管斑块
下载PDF
分析颈部血管彩超的临床应用价值
12
作者 韩喜云 《智慧健康》 2017年第14期51-52,共2页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彩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并记录椎动脉异常、颈内动脉狭窄、颈总动脉狭窄、颈外动脉狭窄等情况。结果...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彩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并记录椎动脉异常、颈内动脉狭窄、颈总动脉狭窄、颈外动脉狭窄等情况。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检查结果。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椎动脉异常52例、颈内动脉狭窄184例、颈总动脉狭窄262例、颈外动脉狭窄101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椎动脉异常56例、颈内动脉狭窄210例、颈总动脉狭窄282例、颈外动脉狭窄13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具有无创、操作简单、无辐射、费用低、形象直观等优点,对诊断颈部动脉血管的病变具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彩超对颈动脉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爱云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4期55-56,共2页
目的彩超对颈动脉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30例TIA患者为病例组,4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部分病例行MRA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在脑血栓形成组、TI... 目的彩超对颈动脉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30例TIA患者为病例组,4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部分病例行MRA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在脑血栓形成组、TIA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8.75%,50.00%和22.50%。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对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TCD联合CDUS评估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病变侧支循环通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彬彬 段智慧 +6 位作者 杜艳姣 王瑞琼 宁金丽 李丽 辛果果 李亚琼 商丹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8期813-818,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时各侧支循环通路出现的概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70%或闭塞患者176例,其中ICVD 89例作为症状组,无ICVD 87例作为无症状组。统计侧支循环通路构成...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时各侧支循环通路出现的概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70%或闭塞患者176例,其中ICVD 89例作为症状组,无ICVD 87例作为无症状组。统计侧支循环通路构成情况和大脑中动脉(MCA)峰值血流速度(PSV),分析侧支循环开放通路以及MCA-PSV与ICVD的关系。结果症状组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48例(53.93%),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37例(41.57%),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ECA-ICA)开放39例(43.82%),MCA-PSV比值(0.354 6±0.178 1)%,MCA-PSV显著减慢37例(41.57%);无症状组ACOA开放79例(90.80%),PCOA开放57例(65.52%),ECA-ICA开放23例(26.44%)。MCA-PSV平均比值(0.501 1±0.2001)%,MCA-PSV显著减慢18例(20.69%)。无症状组一级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症状组;症状组二级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无症状组MCA-PSV比值显著高于症状组(P<0.05),无症状组MCA-PSV显著减慢人数明显少于症状组(P<0.05)结论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是否出现ICVD与一级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关,与侧支循环的供血代偿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颈部血管彩超 颈内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亚型与颈动脉病变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喜灿 许予明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23期27-29,共4页
目的 观测缺血性脑卒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了解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与颅外段颈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并登记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 目的 观测缺血性脑卒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了解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与颅外段颈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并登记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颈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斑块性质.结果 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4例,其中675例(79%)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超检查,OCSP各亚型构成比如下:部分前循环梗死占32.7%,腔隙性脑梗死占26.1%,完全前循环梗死占23.0%,后循环梗死占18.2%.颅外段颈动脉狭窄215例(31.9%),其中颈动脉狭窄≥50%包括颈动脉闭塞在内共93例(13.8%).在386例(57.2%)患者中共检出515个粥样硬化斑块,其中不稳定斑块占51.0%,发生部位以颈动脉分叉处最常见,占61.5%(317/515).OCSP亚型间比较,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部分前循环梗死发生率最高(14.5%),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完全前循环梗死发生率最高(22.6%),且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最高(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病变常见,OCSP分型可能与颈动脉病变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部血管彩超 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弘娟 滕军放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12期35-37,40,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OCSP分型,并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了解颈动脉病变特点,分析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在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9.1%,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发生率为12.5%。部分及完全前循环梗死(PACI、TACI)组(A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7.6%、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59.1%,高于后循环梗死(POCI)组(B组)和腔隙性脑梗死(LACI)组(C组),P<0.05。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与PACI和TACI的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OCSP分型 颈部血管彩超 颈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正常儿童颈动脉双功能彩色多普勒检测值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艾乙 夏青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检测正常儿童颈动脉血管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 ,旨在确立其正常值范围 ,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和儿童期干预提供正常参考数据。 【方法】 检测 10 0例健康儿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 【目的】 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检测正常儿童颈动脉血管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 ,旨在确立其正常值范围 ,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和儿童期干预提供正常参考数据。 【方法】 检测 10 0例健康儿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及内膜 -中层厚度 (IMT) ,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 中层厚度 (BIMT) ,颈总及颈内收缩期峰值流速 ,舒张末期流速。 【结果】 正常儿童IMT及BIMT分别为 :3~ 6岁组 ( 0 .3 9± 0 .0 4)mm和 ( 0 .42± 0 .0 3 )mm ,7~ 9岁 ( 0 .41± 0 .0 3 )mm和 ( 0 .44± 0 .0 6)mm ,10~ 12岁组 ( 0 .44± 0 .0 6)mm和 ( 0 .5 0± 0 .12 )mm ,13~ 15岁组 ( 0 .45± 0 .0 7)mm和 ( 0 .5 6± 0 .11)mm ,16~ 18岁组 ( 0 .48± 0 .0 4)mm和 ( 0 .5 9± 0 .0 9)mm。 16~ 18岁组与 9岁前组比较 ,各组间IMT及BIMT测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 10~ 12岁组比较BIMT测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建议颈总动脉 (CCA)IMT及BIMT正常值 :10岁前分别为 <0 .45mm及 <0 .5 5mm。 18岁前分别为 <0 .5 5mm及 <0 .7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