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卫东 孙宏亮 +6 位作者 骆江红 陈耀庭 倪嘉延 江雄鹰 陈栋 黄巧胜 许林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急诊救治的15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其中直接外伤致颈总动脉...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急诊救治的15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其中直接外伤致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颈部手术致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1例,致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3例,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10例。结果 15例患者均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得到成功救治,无即刻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15例患者均无再次出血,临床随访期间无脑缺血并发症。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创伤小、安全有效,可在封堵颈动脉破口的同时恢复头颈部正常血供,并发症少。但仍需更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证实,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损伤 假性动脉瘤 覆膜支架
下载PDF
颈动脉损伤的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占峰 姜维良 +3 位作者 孙庆峰 张英男 马军 王海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6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6例颈动脉损伤的临床资料。颈外动脉损伤4例,颈总动脉损伤3例,颈内动脉损伤1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颈... 目的探讨颈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6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6例颈动脉损伤的临床资料。颈外动脉损伤4例,颈总动脉损伤3例,颈内动脉损伤1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颈动脉血栓形成1例,医源性颈动脉损伤4例。结果行颈外动脉结扎4例,颈总动脉修补2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7例,覆膜支架植入2例,抗凝溶栓1例。死亡1例,偏瘫、失语1例,Horner综合征5例,声音嘶哑、饮水呛咳5例,7例痊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止血,修复血管,尽快恢复颈动脉血流和必要的脑保护措施是降低病死率,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损伤 假性动脉瘤 大隐静脉移植 血管覆膜支架
原文传递
儿童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指标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姜小云 张丽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485-148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发生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危险因素,评价不同指标对KD患儿发生CAL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KD患儿234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AL组32例和非CA组202例,...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发生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危险因素,评价不同指标对KD患儿发生CAL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KD患儿234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AL组32例和非CA组202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并应用ROC曲线评价不同预测指标对KD患儿发生CAL的预测能力及最佳界值。结果234例KD患儿发生CAL 32例,发生率为13.7%;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IG治疗延迟、IVIG抵抗、发热持续时间>10 d、高PLT、低ALB是KD患者发生CA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VIG治疗延迟表现出更高的CAL发生风险(OR=5.496,P<0.05)。联合PLT计数和ALB两项指标诊断KD并发CAL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灵敏度为0.843,特异度为0.784,优于单一指标。结论KD患者发生CAL危险因素较多,联合PLT计数和ALB回归模型能够提高对KD患儿发生CAL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颈动脉损伤 危险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推拿手法对食蟹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磊 李义凯 +6 位作者 平瑞月 覃波 周鑫 汪国友 关钛元 曾胜强 扶世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3-547,55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颈椎推拿手法对食蟹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8只食蟹猴建立轻度CAS模型,并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用彩超证实其造模成功。再将18只食蟹猴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是:颈椎旋转组、推桥弓组和模型... 目的探讨不同颈椎推拿手法对食蟹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8只食蟹猴建立轻度CAS模型,并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用彩超证实其造模成功。再将18只食蟹猴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是:颈椎旋转组、推桥弓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对颈椎旋转组和推桥弓组的食蟹猴进行相应的手法干预,共干预30 d,模型对照组不做特殊干预。最后将动物麻醉后处死,取颈总动脉分别进行HE染色、拉曼实验和压力实验。结果 HE染色可见颈总动脉血管内壁损伤严重,有斑块形成。拉曼试验中,3组均有明显的1450及1660脂质特征峰,但三组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压力实验中,三组中食蟹猴颈动脉斑块破裂压力检测结果显示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食蟹猴轻度CAS病变中,短期内施用颈椎旋转手法和推桥弓手法并不会改变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内膜损伤 拉曼实验 压力实验
下载PDF
非显微外科手术建立小鼠颈动脉损伤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尹扬光 黄岚 +3 位作者 赵晓辉 周健 方玉强 吴楠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5,45,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以非显微外科方法建立小鼠颈动脉损伤模型的可能性。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两组(n=30):传统显微外科手术组和非显微外科手术组。结果:非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建立颈动脉损伤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效果一致,手术成功率相似(P>... 目的:探讨以非显微外科方法建立小鼠颈动脉损伤模型的可能性。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两组(n=30):传统显微外科手术组和非显微外科手术组。结果:非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建立颈动脉损伤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效果一致,手术成功率相似(P>0.05),术后1 d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手术时间较短(P<0.01)。结论:非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建立小鼠颈动脉损伤模型简单、有效、手术时间稍短,且无需显微外科设备、器械及专业的显微外科手术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损伤 非显微外科手术 小鼠
下载PDF
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颈动脉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雅恬 卞秀华 +3 位作者 钱普东 郭文杰 黄生富 何侠 《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与颈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系统随访91例Ⅲ-Ⅳa期鼻咽癌初治患者。全组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原发灶总剂量70-72Gy/32f,42-44d;颈淋巴结转移灶65-68Gy/32f,42-44d;高危预防区域60Gy/32f,42-44d;低...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与颈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系统随访91例Ⅲ-Ⅳa期鼻咽癌初治患者。全组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原发灶总剂量70-72Gy/32f,42-44d;颈淋巴结转移灶65-68Gy/32f,42-44d;高危预防区域60Gy/32f,42-44d;低危预防区域50Gy/28f,35-38d)放疗结束后定期通过磁共振颈血管成像(MRA)和/或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随访患者颈动脉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至随访截止日,91例患者中共有20例在MRA和/或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上表现出颈动脉损伤,发生率为22.0%,1年、2年、3年、4年的发生率分别为11.0%(10/91)、16.5%(15/91)、20.9%(19/91)、22.0%(20/91),其中有10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RA及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6例患者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的阳性结果出现在MRA之前,3例患者仅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有阳性结果,1例两者同时发现颈部血管损伤。发生损伤的主要部位为颈总动脉(12例)、椎动脉(11例)及颈内动脉(6例)。[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颈动脉损伤的发生率高,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定期复查可以及早发现放疗后颈动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调强放疗 颈动脉损伤
原文传递
降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缺血性脑损伤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蒋芳 赵文博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6-271,共6页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缺血性脑损伤是认知功能下降及临床缺血事件的有效预测指标。目前,降低CAS术后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的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患者、控制危险因素以及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降脂药、神经保护药物和非药物神经保护措...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缺血性脑损伤是认知功能下降及临床缺血事件的有效预测指标。目前,降低CAS术后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的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患者、控制危险因素以及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降脂药、神经保护药物和非药物神经保护措施、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及栓塞保护装置等,对术者进行规范化培训也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尽管如此,CAS术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率仍较高。因此,作者将该类治疗措施进行综述,以期降低CAS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缺血性脑损伤 综述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Therapeutic Role of Human Early Fetal Aorta-derive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Inhibiting Carotid Artery Neointimal Hyperplasia 被引量:4
8
作者 Rong-Wei Xu Wen-Jian Zhang +7 位作者 Jian-Bin Zhang Jian-Yan Wen Meng Wang Hong-Lin Liu Lin Pan Chang-An Yu Jin-Ning Lou Peng Li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4期3357-3362,共6页
Background: Endothelial cell damage is an important pathophysiological step of restenosis after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Cell transplantation has great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endothelial recovery. We investigated... Background: Endothelial cell damage is an important pathophysiological step of restenosis after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Cell transplantation has great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endothelial recover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ransplan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derived from human early fetal aortas in rat injured arteries. Methods: The carotid arterial endothelium of Sprague-Dawley rats was damaged by dilatation with a 1.5 F balloon catheter, and then EPCs derived from human early fetal aortas (〈14 week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lumen of the injured artery in transplanted rats, with an equal volume of normal saline injected into control rats.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2 and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and transplanted cells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ith anti-human CD31 and anti-human mitochondria antibodies. Arterial cross-sections were analyzed by path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morphometry. Results: Green fluorescence-labeled EPCs could be seen in the endovascular surface of balloon-injured vessel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intimal area and intimal/medial area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the transplanted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P 〈 0.05) and the residual lumen area was larger (P 〈 0.05). After EPC transplantation, a complete vascular endothelial layer was formed, which was positive for human yon Willebrand factor after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vealed many CD31- and mitochondria-positive cells in the re-endothelialized endothelium with EPC transplantation but not control treatment. Conclusion: EPCs derived from human early fetal aorta were successfully transplanted into injured vessels and might inhibit neointimal hyperplasia after vascular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otid artery injury Cell Transplantation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Human Fetal Aorta NEOINTIMA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9
作者 程曼 张雪芳 +3 位作者 秦慧兵 刘红钊 陈晓静 宋彦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478-482,共5页
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构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2021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颈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患... 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构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2021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颈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310例,均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36例为再灌注损伤组,未发生再灌注损伤274例为非再灌注损伤组。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狭窄部位、狭窄程度、侧支循环情况及入院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4.0“rms”包构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净收益。结果 (1)再灌注损伤组高血压(83.33%)、冠心病(27.78%)、侧支循环不良(47.22%)、颈动脉重度狭窄(25.00%)比率及血清S-100β[(88.36±4.52)ng/L]、NSE[(10.80±1.36)μg/L]水平均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65.33%、6.93%、17.15%、5.11%、(82.90±4.08)ng/L、(9.55±1.06)μg/L](P<0.05),性别比例、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颈动脉狭窄部位及血清TC、TG、LDL-C、HDL-C水平与非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OR=8.033,95%CI:4.326~25.663,P<0.001)、侧支循环不良(OR=3.686,95%CI:1.121~12.118,P=0.032)、颈动脉重度狭窄(OR=7.087,95%CI:1.636~30.697,P=0.009)、S-100β≥84.9 ng/L(OR=15.448,95%CI:3.976~60.016,P<0.001)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3)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66(95%CI:0.719~0.786),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再灌注损伤 列线图模型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致桡神经损伤1例的护理并方法总结 被引量:5
10
作者 龙海燕 龚蕾 +1 位作者 胥婧 李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本文报道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2年在1050例经桡动脉途径介入中1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对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进行护理。通过护理后发现桡神经损伤症状减轻。证实经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 本文报道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2年在1050例经桡动脉途径介入中1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对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进行护理。通过护理后发现桡神经损伤症状减轻。证实经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效积极的护理可以进一步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各种风险尽可能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途径 冠脉造影 桡神经经损伤 护理
下载PDF
通冠胶囊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血管内膜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訾勇 张敏州 +4 位作者 王磊 郭力恒 张军 温春瑜 杨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38-2140,共3页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通冠胶囊组、盐水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于术后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处死动物。分别进行取材检测指标:HE染色及弹...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通冠胶囊组、盐水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于术后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处死动物。分别进行取材检测指标: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管壁增生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内、中膜面积及其比值观察通冠胶囊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明确损伤后血管内皮修复情况。结果通冠胶囊组在4周、8周和12周时免疫组化VEGF表达较盐水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辛伐他汀组的变化趋势与通冠胶囊组相似。通冠胶囊组4周、8周与同时段辛伐他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12周较辛伐他汀组明显升高(P<0.05)。球囊损伤后4周各组内膜增生明显,8周时形成的增生内膜减少,12周时形成的增生内膜明显减少。通冠胶囊组在损伤后4周、8周、12周形成的增生内膜较盐水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1),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较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通冠胶囊可以促进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处的VEGF的表达,并减少新生内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冠胶囊 大鼠颈动脉 球囊损伤 血管内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发生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秦跃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48-1451,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9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神经损伤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18例)和未发生组(72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9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神经损伤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18例)和未发生组(7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因素。结果发生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手术部位、颈动脉阻断时间、术中使用转流管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重度颈动脉狭窄、外周动脉疾病史、术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颈动脉狭窄、外周动脉疾病史、术前血清Hcy水平是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重度颈动脉狭窄、外周动脉疾病史、术前血清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神经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9例颈动脉体瘤手术方式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国民 邹耀祥 +1 位作者 冯翔 高松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30-632,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对2007-01-2015-04手术治疗的2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中5例为双侧颈动脉体瘤,共行34例次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瘤体完整剥除未行颈动脉阻断及重建...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对2007-01-2015-04手术治疗的2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中5例为双侧颈动脉体瘤,共行34例次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瘤体完整剥除未行颈动脉阻断及重建者18例次,瘤体合并颈外动脉切除者16例次,其中9例次联合颈内动脉切除,以自体大隐静脉重建颈内动脉4例次,以人工血管重建颈内动脉3例次,颈内动脉结扎未重建2例次。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并发脑梗死1例,并发后组脑神经损伤12例次。结论:颈动脉体瘤常需联合血管切除,术者必须熟悉各种颈动脉重建方法,后组脑神经损伤是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重建 脑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建立及其动态病理学和P27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钟一鸣 钟华平 +1 位作者 廖伟 曾祥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3-17,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损伤后动态组织病理学及P27的变化。方法应用PTCA球囊导管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分别取术后即刻以及第7、14和28天损伤处及正常血管组织进行对照,行HE染色,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颈动脉的组织学变化,We... 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损伤后动态组织病理学及P27的变化。方法应用PTCA球囊导管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分别取术后即刻以及第7、14和28天损伤处及正常血管组织进行对照,行HE染色,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颈动脉的组织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蛋白P27的含量变化。结果建模成功率较高,达86.7%;球囊导管损伤使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剥脱和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在第7天时有散在覆盖,第14天时内皮呈片状覆盖,第28天时完全覆盖;损伤后第7天,内膜已开始增生,第14-28天增生最快;P27蛋白在损伤后7 d含量最低,而后表现缓慢上升过程。结论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成功建立,成功率显著提高;改良的方法建立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可行,可为研究建模方法提供参考;球囊损伤后出现一系列的内膜细胞增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球囊损伤 再狭窄 平滑肌细胞 P27
下载PDF
颌面外伤导致颈内动脉钝性损伤继发脑梗死的治疗: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志华 欧阳火牛 +2 位作者 罗聪 郭煜 郭智霖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重型颌面外伤导致钝性颈内动脉损伤后脑梗死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复习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例颌面外伤引起颈内动脉损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6例,女2例;年龄19~54岁,平均36±11.95岁;受伤至... 目的 :探讨重型颌面外伤导致钝性颈内动脉损伤后脑梗死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复习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例颌面外伤引起颈内动脉损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6例,女2例;年龄19~54岁,平均36±11.95岁;受伤至我院收治时间5~8 h,平均(6.31±1.00)h;伤后均清醒,入院时6例嗜睡,2例昏睡,其中1例次日进展为昏迷,6例偏瘫;8例颌面部CT显示面部骨折,2例合并颅底骨折,1例合并下颌骨骨折;头颅CT发现颈内动脉供血区低密度缺血病灶,无颅内出血。治疗均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口服2周,然后改为100 mg,维持6个月,1例行开颅减压手术。6个月后GOS评价,恢复良好6例,轻残1例,重残1例,死亡0例。结论 :颌面骨折合并颈内动脉钝性损伤的患者早期出现缺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时,应积极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卒中引起的病患伤残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颌面骨折 颈内动脉 钝性损伤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脑氧摄取分数与颈动脉支架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学丛 张跃其 +1 位作者 孔文婷 时宝林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患者脑氧摄取分数(cOEF)的变化与CAS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8月于我院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21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HS分为...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患者脑氧摄取分数(cOEF)的变化与CAS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8月于我院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21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HS分为正常组(175例)及高灌注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术后cOEF值,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S后患者CHS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两组患者术前颈动脉狭窄程度、术前及术后cOE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89~5.94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颈动脉狭窄程度、术前cOEF和术后cOEF是CHS发生的影响因素(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cOEF预测CHS的AUC为0.734(cut-off=0.442),术后cOEF预测CHS的AUC为0.775(cut-off=0.521)。结论CAS术前cOEF>0.442及术后cOEF>0.521为CAS后患者发生CHS的危险因素,围术期监测cOEF对CHS的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脑高灌注综合征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脑氧摄取分数 再灌注损伤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超声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继东 崔连群 +4 位作者 耿海华 张楠 朱梅 李锋 盖玉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0-773,共4页
目的:用超声指标和病理指标评价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在术后1、7、28d分别超声观察颈总动脉管腔、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管... 目的:用超声指标和病理指标评价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在术后1、7、28d分别超声观察颈总动脉管腔、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慢,PI、RI增高,均于损伤第28天达峰值。结论:超声指标能够无创动态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及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创伤和损伤 超声技术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lncRNA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龙禹哲 郭鸿浩 +3 位作者 杨双亚 陈文明 邓文文 石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320-2329,共10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源外泌体(exosomes)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调控作用及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超速离心法提取大鼠BMSC...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源外泌体(exosomes)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调控作用及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超速离心法提取大鼠BMSCs源外泌体,并通过Western blot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鉴定。SD大鼠分为3组:(1)假手术组(只分离左颈总动脉血管);(2)损伤组(左颈总动脉采用球囊损伤);(3)外泌体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后原位注射0.25μg/μL外泌体400μL),14 d后采用HE染色观测颈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intima/media,I/M)、免疫组化检测PC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膜增殖及表型转化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lncRNA-mRNA共表达谱芯片表达变化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筛查假手术组和损伤组大鼠颈动脉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对其潜在分子机制进行探讨。采用qRT-PCR检测各组颈动脉组织中候选lncRNAs的表达。结果电镜结果显示BMSCs源外泌体呈现"茶杯垫样"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所提取的外泌体中CD63、Alix、HSP70蛋白表达阳性。与损伤组相比,经BMSCs源外泌体处理后大鼠颈动脉I/M显著减少(P<0.05),增殖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表达下调(P<0.05)。lncRNA-mRNA共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损伤组有1083个lncRNAs表达上调,629个lncRNAs表达下调,2004个mRNAs表达上调,2487个mRNAs表达下调(Fold Change>2.0,P<0.05)。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多条lncRNAs与mRNAs相互关联,通过调控相应的靶mRNAs,参与血管平滑肌收缩、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和细胞周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与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机制有关。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3组大鼠颈动脉组织中上述差异性表达最为显著的7个lncRNAs,结果表明,与损伤组相比,外泌体组XR593268上调(P<0.05),XR602080、XR602012、XR591017均下调(P<0.05)。结论BMSCs源外泌体抑制大鼠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颈动脉损伤 长链非编码RNA
下载PDF
球囊损伤术建立血管再狭窄鼠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向珍 王艳芳 +3 位作者 曹中朝 宋海霞 王敏 聂建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损伤后1 d组、损伤后3 d组、损伤后7 d组、损伤后14 d组、损伤后28 d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均利... 目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损伤后1 d组、损伤后3 d组、损伤后7 d组、损伤后14 d组、损伤后28 d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均利用PTCA球囊导管损伤颈动脉建立血管再狭窄模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球囊导管损伤术使颈动脉内皮剥脱、VSMC增殖、迁移、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损伤后7 d,内膜开始增生,14 d内膜增生最显著,28 d达到最大。结论利用PTCA球囊导管成功建立血管再狭窄鼠模型,方法科学,能满足研究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损伤 疾病模型 再狭窄 大鼠
下载PDF
颈动脉开放性损伤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昌明 廖瑞恒 《现代医院》 2014年第7期60-61,63,共3页
目的探讨9例颈动脉损伤患者施救经过、术式选择。方法 9例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抗休克治疗,上段及中段急诊行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下段行颈胸联合切口,手术探查分别行颈外动脉结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端端吻合或修补。结果 9例伤员,死亡2例... 目的探讨9例颈动脉损伤患者施救经过、术式选择。方法 9例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抗休克治疗,上段及中段急诊行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下段行颈胸联合切口,手术探查分别行颈外动脉结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端端吻合或修补。结果 9例伤员,死亡2例,偏瘫、失语1例,声音嘶哑、饮水呛咳1例,5例痊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止血,血管修复,尽快恢复颈动脉血流和必要的脑保护措施是降低病死率,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开放性损伤 颈胸联合切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