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陈蝶 陈红 +2 位作者 吴晶晶 郑恩海 关莹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4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CVUS、CTA及MRA检查...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CVUS、CTA及MR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CVUS、CTA及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检查中的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比较CVUS、CTA及MRA与DSA的一致性。结果: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结果显示:DSA诊断轻度21例,中度32例,重度33例,闭塞2例;MRA诊断轻度18例(漏诊3例),中度33例(错诊轻度3例、重度1例),重度35例(错诊中度3例、闭塞1例),闭塞2例(错诊重度1例),MRA与DSA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46,P<0.001)。CVUS诊断轻度16例(错诊中度1例、重度4例),中度31例(错诊轻度5例、重度3例、闭塞1例),重度35例(错诊轻度4例、中度5例、闭塞1例),闭塞6例(错诊轻度1例、中度4例、重度1例),CVUS与DSA一致性一般(Kappa=0.497,P<0.001)。CTA诊断轻度17例(错诊重度2例),中度32例(错诊轻度4例、重度2例、闭塞1例),重度32例(错诊轻度2例、中度3例),闭塞7例(错诊中度4例、重度2例),CTA与DSA一致性较好(Kappa=0.667,P<0.001)。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CVUS、CTA及MRA检查均具有良好作用,其中MRA与DSA的一致性较好,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CVUS) CT血管成像(CTA)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下载PDF
一站式CT灌注成像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Willis环侧支循环情况 被引量:20
2
作者 耿海洋 李松柏 +1 位作者 关丽明 梁银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1-816,共6页
目的:通过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A一站式扫描,对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作用进行评价,为临床血管再通治疗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方法:对40例经颈部血管超声或头颈CTA检查确定为单侧颈... 目的:通过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A一站式扫描,对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作用进行评价,为临床血管再通治疗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方法:对40例经颈部血管超声或头颈CTA检查确定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率>70%)行320排CTPI检查,重建灌注参数图及4D-CTA图。在基底节层面选取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及前、后分水岭区作为感兴趣区行灌注参数测量,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对患侧与健侧的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根据CTA图将Willis环分为开放组及未开放组,对两组的dTTP(患侧TTP-健侧TTP)、dMTT、rCBF(患侧CBF/健侧CBF)及rCBV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比分析两组间各个兴趣区的缺血程度(rCBF<80%为重度,>80%为轻度),评价Willis的代偿能力。结果:与健侧比较,患侧脑区MTT、TTP延长,CBV增大,CBF略下降,其中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前、后分水岭区CBV、MTT、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前动脉供血区MTT、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lis环未开放组各兴趣区dTTP、dMTT、rCBV和rCBF均高于开放组。仅前分水岭区的脑缺血程度与Willis环是否开放有相关关系(P=0.001)。结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的患侧脑组织MTT、TTP延长,部分脑区CBF下降,处于低灌注状态;Willis环对患侧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在前分水岭区代偿作用明显;CTPI可以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提供血管再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血管病变 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WILLIS环 侧支循环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高浓度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颈动脉CTA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石倩倩 陈伟彬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联合高浓度、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430例拟行颈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15例,使用对比剂碘美普尔(400 mg I/mL)45 mL,注射流率为4 mL/s,管电压为100 kV;... 目的:分析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联合高浓度、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430例拟行颈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15例,使用对比剂碘美普尔(400 mg I/mL)45 mL,注射流率为4 mL/s,管电压为100 kV;B组215例,注射碘帕醇(370 mg I/mL)65 mL,注射流率为5 mL/s,管电压为120 kV。在CTA图像上测量主动脉弓、颈总、颈内和颈外动脉的CT值,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采用t检验或卡方分析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主动脉弓、颈总、颈内和颈外动脉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ED分别为(2.57±0.10)和(6.50±0.23)mSv,A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5)。两组图像的SNR分别为13.23±1.37和13.07±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CNR分别为10.61±1.05和10.55±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对比剂外渗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联合高浓度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在保证颈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能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同时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能有效降低对比剂外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CT血管成像 对比剂 有效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头颈部夹层动脉瘤致急性脑卒中的CT血管造影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丽萍 唐秉航 +2 位作者 何亚奇 李良才 吴任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总结引起急性脑卒中的头颈部夹层动脉瘤(CDA)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证实为CDA患者的MSCTA表现,观察夹层“双腔征”、内膜线、瘤样扩张、锥状狭窄/闭塞、“珠线... 目的总结引起急性脑卒中的头颈部夹层动脉瘤(CDA)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证实为CDA患者的MSCTA表现,观察夹层“双腔征”、内膜线、瘤样扩张、锥状狭窄/闭塞、“珠线征”的出现率。结果28例CDA患者中,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其中6例伴脑室出血;表现为急性脑梗死13例。本组CDA患者共发现夹层29处,累及前循环11处、后循环18处,其中1例同时发生在双侧颈内动脉颈段;34.5%(10/29)出现“双腔征”,24.1%(7/29)出现内膜线,58.6%(17/29)出现瘤样扩张,37.9%(11/29)出现锥状狭窄/闭塞,13.8%(4/29)出现“珠线征”。以DSA为“金标准”,MSCTA的诊断敏感度为93.1%、特异度为99.8%、诊断符合率为99.5%。急性出血患者中,13例出现瘤样扩张;急性脑梗死患者中,9例出现病变处血管狭窄、闭塞。结论MSCTA对CDA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头颈部夹层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急性出血患者责任血管多表现为瘤样扩张;急性梗死患者责任血管多表现为狭窄、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夹层 卒中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颈动脉钙化斑块影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孙雨蒙 杨萌 +2 位作者 胥海洋 汪振佳 于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77,共6页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两...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两种血运重建方式。不稳定斑块与IS的发生密切相关。斑块成分影响斑块稳定性。然而,钙化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尚未被完全阐明。且既往研究大多探讨钙化的单一影像特征(如大小、数量、位置、形状、成分等)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结果之间也存在争议。钙化作为CAS的相对禁忌证,与CA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回顾,进一步梳理钙化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钙化与CAS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思路,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钙化斑块 斑块稳定性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钙化影像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颈动脉血管超声 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头颈部MSCT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与DUS和DSA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敬华 程钢 杨燕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4期115-116,共2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MSCTA)、超声(DUS)、数字血管造影(DS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供血不足患者476例,均给予颈部动脉血管DSA、MSCTA和DUS检查。结果:DSA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2.1%,M...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MSCTA)、超声(DUS)、数字血管造影(DS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供血不足患者476例,均给予颈部动脉血管DSA、MSCTA和DUS检查。结果:DSA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2.1%,MSCTA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1.7%,DUS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0.9%。CTA与DSA检测符合率高。结论:MS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优于DUS检查。MS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颈动脉血管斑块及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螺旋CT头颈部动脉血管造影 颈部血管超声 数字血管造影 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疾病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血管周围脂肪密度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牛稳 邱晓晖 刘艺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联,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测量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反映脂肪组织的炎症情况。方法本研究筛选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均完成颈动脉CTA和颅脑弥... 目的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联,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测量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反映脂肪组织的炎症情况。方法本研究筛选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均完成颈动脉CTA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根据DWI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梗死组(ACI组)和非急性梗死组(NACI组)。选取每位患者管腔狭窄最严重的颈动脉段进行分析,将感兴趣区域(ROI)分别放置在颈动脉狭窄侧和轴位同层面对侧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中,测量脂肪密度的均值和最大值。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ACI组和NACI组患者狭窄侧与对侧PFD之间的差异,再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给两组患者狭窄侧与对侧PFD之间差异,最后将狭窄颈动脉PFD的均值和最大值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ACI组狭窄侧PFD的均值[(-57.87±8.11)vs.(-67.22±8.18),P<0.001]和最大值[(-46.53±6.33)vs.(-55.44±7.24),P<0.001]均高于NACI组。两组患者对侧PFD均值[(-78.82±7.88)vs.(-81.16±7.94),P=0.222]和最大值[(-71.32±6.91)vs.(-72.50±6.61),P=0.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ACI组患者狭窄颈动脉侧PFD均值[(-57.87±8.11)vs.(-78.82±7.88),P<0.001]和最大值[(-46.53±6.33)vs.(-71.32±6.91),P<0.001]均高于对侧,NACI组患者狭窄颈动脉侧PFD均值[(-67.22±8.18)vs.(-81.16±7.94),P<0.001]和最大值[(-55.44±7.24)vs.(-72.50±6.61),P<0.001]同样高于对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颈动脉PFD均值(OR=1.185,95%CI:1.048~1.340)和最大值(OR=1.195,95%CI:1.054~1.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PFD均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92,95%CI:0.678~0.879,P<0.001]与最大值(AUC=0.812,95%CI:0.701~0.896,P<0.001)对脑梗死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狭窄侧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较对侧增加,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血管周围脂肪密度 脑梗死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的头颈部CTA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丽萍 唐秉航 +2 位作者 李良才 何亚奇 吴任国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1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头颈部 CTA 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43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A影像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H 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头...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头颈部 CTA 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43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A影像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H 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头颈部CTA检查在自发性ICH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43例患者中,154例(44.9%)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值(95% CL)分别为1.084(1.060~1.110)、1.957(1.018~3.761)。62岁以上且有高血压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高于其它各组。结论:头颈部CTA在62岁以上、有高血压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可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CT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超声与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9
作者 洪晓芳 胡玉娟 +6 位作者 杨鹏凤 周琼娟 沈鸿源 宋思仪 宋础均 梁伟翔 刘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34-1338,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与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53例同时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的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4例,年龄(74.70... 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与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53例同时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的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4例,年龄(74.70±9.31)岁。记录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检查中颈内动脉(ICA)、颈总动脉(CCA)的血管情况,共计212条血管。比较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诊断结果是否一致,两者狭窄检出率以及检测狭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性。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颈动脉血管超声与CTA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1,P<0.05)。其中,两种检测方法在检测CCA是否狭窄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P>0.05);在检测ICA是否狭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P<0.05)。超声和CTA在CCA重度狭窄及闭塞检测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P>0.05)。超声和CTA在ICA重度狭窄及闭塞检测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5)。以CT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灵敏度为78.79%,特异度为90.50%,误诊率为9.50%,漏诊率为21.21%。颈动脉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以及未见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1.5%、46.9%、78.6%、80.0%、87.5%。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狭窄程度上,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具有一致性(Kappa=0.335,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超声在临床上作为筛查颈动脉狭窄首选的检查方法,其诊断狭窄程度上和CTA具有一致性。在检测CCA重度狭窄及闭塞上,超声和CTA具有一致性。在检测颈动脉轻度狭窄上,超声和CTA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超声对轻度狭窄病变的检出率较低。超声医生应加强对血管超声指南的学习,熟练对使用仪器进行相关参数的调节,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颈动脉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血管超声 CT血管成像 诊断
下载PDF
颈动脉CT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10
作者 张晔锋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对比颈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头颈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江阴南闸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 目的对比颈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头颈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江阴南闸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A和MR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作为金标准,共检出中度狭窄及以下患者41例,中度狭窄以上患者19例,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与诊断价值。结果MRA与CTA的准确度分别为95.00%、88.33%,灵敏度分别为95.12%、90.24%,特异度分别为94.74%、8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诊断方法对动脉狭窄、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的疾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A与MRA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效果均较为显著,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较高,但MRA略高于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CT血管成像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头颈部疾病 成像特点
下载PDF
颈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11
作者 赵芳 赵源征 +1 位作者 周晨光 王建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目的 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筛选2021-01—2022-09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248例受试者,按近6个月内有无发生过颈动脉供血区域脑梗死或TIA分为有症状组(n=89)和无症状组(n=159)。症状组选择症状侧颈动脉狭... 目的 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筛选2021-01—2022-09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248例受试者,按近6个月内有无发生过颈动脉供血区域脑梗死或TIA分为有症状组(n=89)和无症状组(n=159)。症状组选择症状侧颈动脉狭窄最严重的斑块,无症状组选择颈动脉狭窄最严重的斑块,通过CT血管造影(CTA)评估斑块段内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无症状组最狭窄一侧的颈动脉周围FAI。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FAI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有症状组的FAI值高于无症状组[(-49.0±10.7)Hu比(-64.1±18.7)Hu,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颈动脉FAI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OR=1.078,95%CI:1.053~1.103,P<0.01),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结论 症状组颈动脉周围FAI增加,颈部斑块相关的炎症反应已延伸至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的炎症反应可通过颈部CTA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 脂肪衰减指数 CT血管造影 炎症反应
下载PDF
MSCTA及DSA对模型兔颈动脉狭窄的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恒方 杨期东 +4 位作者 李新华 宋喜明 董洪林 齐尚书 张福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模型兔的诊断价值。方法30只兔中的10只做为空白对照组,余20只兔颈动脉外膜置入改良的硅胶橡胶圈后,给予兔高胆固醇饲料喂养2周诱导颈动脉狭窄模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模型兔的诊断价值。方法30只兔中的10只做为空白对照组,余20只兔颈动脉外膜置入改良的硅胶橡胶圈后,给予兔高胆固醇饲料喂养2周诱导颈动脉狭窄模型兔,采用股动脉插管方法行MSCTA及DSA检查,观察模型兔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影像学征像,比较二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A及DSA均可显示颈动脉管腔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形态以及颈动脉的血管走向,MSCTA对颈动脉狭窄敏感程度较高,但对颈动脉狭窄的特异性诊断不如DSA。结论MSCTA和DSA能较好的反应模型兔的颈动脉狭窄部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模型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超声与头颈CTA对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梦展 史景璐 +2 位作者 高白 常亚歌 韩肖丽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20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超声与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8月至2022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超声与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8月至2022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头颈CTA检查。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与头颈CTA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比较两组、研究组中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者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头颈CTA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76例患者中,经颈动脉血管超声发现颈动脉轻度狭窄12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28例,闭塞22例;经头颈CTA发现颈动脉轻度狭窄16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22例,闭塞26例。颈动脉血管超声与头颈TCA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Kappa值为0.641,具有较高一致性(P<0.05)。颈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患者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期末流速(EDV)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及平均血流速度(Vm)低于对照组;与轻度狭窄者比较,中度、重度狭窄患者颈内动脉PSV及EDV较高,大脑中动脉PI及Vm较低;重度狭窄者颈内动脉PSV、EDV高于中度狭窄者及闭塞者,大脑中动脉PI、Vm低于中度狭窄者;闭塞者颈内动脉PSV及EDV、大脑中动脉PI及Vm最低(P<0.05);与对照组、轻度狭窄者、中度狭窄者比较,重度狭窄者及闭塞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容量较大,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长(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超声与头颈CTA均能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显示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血管超声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缺如超声诊断要点及其他影像学特点分析
14
作者 程盼 刘保龙 +1 位作者 赵碧波 于德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33-939,共7页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缺如的超声诊断要点及其他影像学特征。方法与结果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2014年1月至2023年5月明确诊断的14例颈内动脉缺如患者。CTA和(或)MRA均表现为颈动脉管缺失,颈内动脉全程不显影伴有颅内血管发育异常;颈内动脉缺如...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缺如的超声诊断要点及其他影像学特征。方法与结果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2014年1月至2023年5月明确诊断的14例颈内动脉缺如患者。CTA和(或)MRA均表现为颈动脉管缺失,颈内动脉全程不显影伴有颅内血管发育异常;颈内动脉缺如位于左侧8例,右侧5例,双侧1例;颅内侧支循环代偿LIE分型6例为A型,2例与A型略有不同(缺如侧大脑前动脉A1段存在),2例为B型,1例为C型,1例与D型略有不同(缺如侧大脑前动脉经前交通动脉由对侧大脑前动脉供血,缺如侧大脑中动脉由对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发出分支供血)。颈动脉超声均可见颈总动脉颅外段纤细且未见分叉,直接延续为颈外动脉,提示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缺如;颈动脉超声二维结构及彩色血流全程多角度扫描均未探及颈动脉分叉,颈总动脉直接延续为单一颈外动脉并可见多个分支;颞浅动脉叩击试验可见血流频谱舒张期呈“锯齿”样改变,提示为颈外动脉;缺如侧颈总动脉与颈外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具有一致性。结论颈内动脉缺如经颈动脉超声初步诊断的准确性较高,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先天畸形 超声检查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下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值与颈动脉斑块患者脑血管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韩金 韩志桐 +5 位作者 姚宇骢 张瑞剑 金翻亮 孙鹏 张彦娜 王诗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682-686,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下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值与颈动脉斑块患者脑血管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A检查显示的CT值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下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值与颈动脉斑块患者脑血管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A检查显示的CT值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分析CT值与脑血管症状的相关性及具体关系,评估CTA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显示的CT值与视物模糊、黑蒙、肢体无力、行走不利、间歇性言语不清这些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脑血管症状均呈负相关(P﹤0.05)。CT值较高是颈动脉斑块患者出现脑血管症状的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值≥145.11 Hu的颈动脉斑块患者不易出现脑血管症状,CTA显示的CT值对颈动脉斑块患者出现脑血管症状具有中等评估价值(AUC=0.772,95%CI:0.514~1.000,P=0.01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94.64%。结论CTA下的CT值与颈动脉斑块患者主要脑血管症状的发生具有明确相关性,硬质斑块是脑血管主要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存在软性斑块与混合斑块的患者更易发生脑血管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斑块性质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脑血管 相关性
下载PDF
健康体检中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辅助冠状动脉CTA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梅花 张晗 +4 位作者 闫峻 朱玉秀 刘超 梁晶 郭浩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辅助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联合筛查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VIP客户124例,根据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辅助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联合筛查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VIP客户124例,根据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组,应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应用颈动脉超声以及血生化检验对两组受检者分别进行检测,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124例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3例,检出率为42.7%,病变主要累及前降支、右冠和左主干。31例冠状动脉狭窄,其中6例冠状动脉脉血管狭窄超过75%,5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在50%~75%之间,20例冠状动脉狭窄小于5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平均年龄(64.6±10.9)岁,正常组平均年龄(50.7±12.5)岁,两组间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生化检测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收缩压(SBP)、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体重指数(BMI)、舒张压(DBP)、腰臀比(WHR)、血尿酸、甘油三酯(TG)、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应用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进行辅助筛查,对比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脂、胆固醇等指标,可以有效地辅助冠脉CTA早期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尤其对40岁以上受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时发现检测异常的高危人群,通过冠状动脉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生化检测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TA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瑞金 王得新 王佳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及特点。方法分析43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的脑CT血管成像(CTA),并与非频发TIA进行对比。结果43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中,有15例(35%)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及特点。方法分析43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的脑CT血管成像(CTA),并与非频发TIA进行对比。结果43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中,有15例(35%)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颅内动脉狭窄,10例(23%)颅外动脉狭窄,4例(9%)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均有狭窄,14例(33%)无狭窄,狭窄率为67%。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患者分别为7例(16%)、9例(21%)、13例(30%)。33例颈内动脉系统非频发TIA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为79%,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73)。结论67%的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存在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但与非频发TIA患者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CTA 评估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颈部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飞飞 迟华群 +2 位作者 刘月平 路彬 郝大鹏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697-703,共7页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评估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行颈部CTA的拟诊为脑血管病的受检者284名,其中男性133名、女性151名,年龄42~79(60.3±...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评估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行颈部CTA的拟诊为脑血管病的受检者284名,其中男性133名、女性151名,年龄42~79(60.3±12.5)岁。根据是否吸烟或被动吸烟将受检者分为吸烟组(95名)、被动吸烟组(87名)、非吸烟组(102名)。比较3组受检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累及节段数、类型、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并分析吸烟指数与斑块累及节段数之间的相关性。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吸烟指数与斑块累及节段数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3组受检者的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发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0、0.43;χ^(2)=1.58、0.19、0.56,均P>0.05)。吸烟组男性比例(83.2%,79/95)高于被动吸烟组(31.0%,27/87)和非吸烟组(26.5%,27/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9.77,均P<0.05)。284名受检者共检测2840个动脉节段,其中2058个(72.5%)节段存在斑块。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的总斑块[80.5%(765/950)、74.7%(650/870)]、非钙化斑块[46.8%(445/950)、40.0%(348/870)]、混合型斑块[45.6%(433/950)、41.4%(360/870)]累及节段比例均高于非吸烟组[63.0%(643/1020)、20.9%(213/1020)、30.8%(314/102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3~21.33,均P<0.05);吸烟组总斑块、非钙化斑块累及节段比例高于被动吸烟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0、9.77,均P<0.05)。吸烟组、被动吸烟组所有类型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4~20.11,均P<0.05)。吸烟组混合型斑块及非钙化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均明显高于被动吸烟组,且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吸烟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化和出血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露 马利军 +2 位作者 苏宁 刘晓林 柴圣婷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635-639,共5页
斑块内出血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斑块内出血的诊断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正确分期、治疗以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至关重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评价斑块内出血的“金标准”,但需要通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来收集组织样本。然... 斑块内出血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斑块内出血的诊断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正确分期、治疗以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至关重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评价斑块内出血的“金标准”,但需要通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来收集组织样本。然而,影像检查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来检测斑块内出血。笔者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化和斑块内出血在超声、CT、MRI和核医学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斑块内血管化 斑块内出血 超声 核磁共振 核医学
原文传递
寰椎侧块螺钉钉道与颈内动脉位置关系的三维CT血管成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希田 王以朋 吴晓兰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背景:植入寰椎侧块的双皮质螺钉存在损伤位于寰椎侧块前方的颈内动脉的风险。目的:通过对颈部三维CT血管成像多平面重建测量,研究寰椎侧块螺钉钉道与颈内动脉的位置关系,以避免寰椎侧块螺钉植入造成颈内动脉的损伤。方法:从2012年9月至2... 背景:植入寰椎侧块的双皮质螺钉存在损伤位于寰椎侧块前方的颈内动脉的风险。目的:通过对颈部三维CT血管成像多平面重建测量,研究寰椎侧块螺钉钉道与颈内动脉的位置关系,以避免寰椎侧块螺钉植入造成颈内动脉的损伤。方法:从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行头颈CT血管造影扫描的患者中选取寰枢椎及头颈部血管无明确病变者126例,利用其图像数据进行三维多平面重建成像,在寰椎侧块螺钉进钉平面上测量颈内动脉与寰椎前皮质的最短距离,寰椎侧块的宽度,颈内动脉内侧缘分别至寰椎正中线、过横突孔内侧缘的矢状线、过进钉点的矢状线的距离,并测量进钉点与颈内动脉内侧缘切线的外偏角,同时在进钉平面上根据寰椎侧块进行区域划分,根据颈内动脉内侧缘所在区域分析颈内动脉与寰椎侧块的位置关系。结果:在寰椎侧块螺钉进钉平面上,颈内动脉与寰椎前皮质的最短距离为(3.32±1.07)mm,有35侧(13.9%)小于2mm,最小值为1.49mm;颈内动脉内侧缘至寰椎正中线的距离为(22.99±2.86)mm;颈内动脉内侧缘与过横突孔内侧缘的矢状线距离为(1.08±1.50)mm,其中182侧(72.2%)颈内动脉内侧缘位于横突孔内侧;颈内动脉内侧缘与过进钉点的矢状线距离为(3.99±1.84)mm;进钉点与颈内动脉内侧缘切线的外偏角为(9.90±5.57)°,最小值为-4.6°,其中有17侧(6.7%)小于0°。各项测量指标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内侧缘位于侧块外侧有95侧(37.7%),位于侧块前方有157侧(62.3%),其中位于侧块前方区域外1/3有136侧(54.0%),位于侧块前方区域中1/3有21侧(8.3%),未发现有位于侧块前方内1/3及侧块内侧者。结论:颈内动脉位于寰椎侧块的前外侧方,采用5°的内偏钉道有利于避免寰椎双皮质侧块螺钉对颈内动脉的损伤,术前通过颈部三维CT血管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两者的解剖位置关系,为寰椎侧块螺钉的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寰椎 侧块 螺钉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