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心灵的底蕴——荣格原始意象探析 |
崔诚亮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5 |
5
|
|
2
|
荣格艺术补偿理论及其当代疗愈功能研究 |
李新
|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沈从文小说中的大地母亲与智慧老人原型 |
潘浩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3
|
|
4
|
莹缜如玉——论“集体无意识”视域下的宋代青白瓷 |
蔡雨昊
王谣
|
《陶瓷研究》
|
2019 |
3
|
|
5
|
荣格心理学与道家思想 |
彭鹏
|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
2009 |
3
|
|
6
|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原型探究 |
苏焕莉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1
|
|
7
|
罗伯特·勃莱的深层意象与生态意识——从《雪野宁静》看“深层意象”与“自然”的和谐律动 |
耿纪永
沈佳丽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8
|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宗教象征主义分析 |
崔诚亮
|
《甘肃理论学刊》
|
2016 |
1
|
|
9
|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四位一体”象征分析 |
崔诚亮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17 |
1
|
|
10
|
“杨生”识自然 一梦思华年——论杨绛散文中的“无意识原型”表征 |
周健
|
《河西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1
|
溯源与整合——荣格与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比较 |
崔诚亮
|
《阴山学刊》
|
2012 |
0 |
|
12
|
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非个人化思潮的理论贡献 |
马焕军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0 |
0 |
|
13
|
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在发展逻辑及其对文学研究之影响——以拉康为中心 |
郭文仪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4 |
0 |
|
14
|
传媒视角下的人格阴影及其转化 |
范红霞
籍元婕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5
|
《最后的遗言》—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 |
焦妍
田祥斌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0 |
|
16
|
《金色笔记》的实验性和象征性 |
王才凤
|
《海外英语》
|
2015 |
0 |
|
17
|
段义孚《恋地情结》理念论思想探析 |
刘苏
|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4
|
|
18
|
浅议新闻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
吴妍
|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10
|
|
19
|
中国地域文化:作为“集体潜意识”系统 |
胡义成
傅明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0
|
|
20
|
荣格及其学派与超个人心理学 |
郭永玉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2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