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ress on the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puerarin: a review 被引量:66
1
作者 WEI Shu-Yong CHEN Yi XU Xiao-Yu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07-414,共8页
Contemporary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at puerarin, the most important phytoestrogen extracted from 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 has protecting functions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nervous system... Contemporary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at puerarin, the most important phytoestrogen extracted from 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 has protecting functions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nervous system, osteoporosis, liver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in vivo and in vitro. Most of these research studies focused on inhibit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through regulating various bioactivators and signal pathways. Among these,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 and malondialdehyde(MDA), and PI3K/Akt, MAPK, and NF-κB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he data cited in this review were mainly obtained from articles listed in PubMed and Elsevier SDOL published from 1959 to 2013, and the search term used was "puera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ERARIN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NEUROPROTECTION OSTEOPOROSIS Liver injury INFLAMMATION
原文传递
中药单体川芎嗪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鑫 孙晓莹 +7 位作者 贾礼伊 郭蒙 靳洁 王引弟 黄领 李奕衡 何钟竞 曹慧玲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4期541-544,共4页
川芎嗪又称四甲基吡嗪,是提取自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根茎的一种中药单体成分,属于酰胺类生物碱。川芎嗪除了具有传统的活血祛瘀、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作用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川芎嗪还具有心脑... 川芎嗪又称四甲基吡嗪,是提取自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根茎的一种中药单体成分,属于酰胺类生物碱。川芎嗪除了具有传统的活血祛瘀、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作用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川芎嗪还具有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多器官如心脏、脑组织和肾脏等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血管内皮保护、肿瘤抑制、哮喘病人气道重塑、钙超载抑制和免疫调节等作用。现从川芎嗪在心血管疾病、脑疾病、肾损伤、肿瘤等疾病中的应用,对近几年川芎嗪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川芎嗪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心血管疾病 脑疾病 肾损伤 肿瘤
下载PDF
心血管系统钙敏感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长庆 张伟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9-413,共5页
Calcium sensing receptors (CaSR) is a member of super-family of G-protein coupling receptors. This review first introduced the concept,construction features,distribution,functions,decision methods,moderators,genetic l... Calcium sensing receptors (CaSR) is a member of super-family of G-protein coupling receptors. This review first introduced the concept,construction features,distribution,functions,decision methods,moderators,genetic locus of CaS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me diseases concisely. Then 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investigation progress of CaSR in cardiovascular system intensively,including the expression pattern,role and signal pathways of CaSR in rat myocardium in normal,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apoptosis and cardiac hypertrophy;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CaSR in calcium homostasis regulation of rat myocardium,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stress and cardiac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and postconditioning. The metabolism rule,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pathological action of polyamine in cardiac cells; the increase of CaSR expression in cardiac tissue of artherosclerosic rat and its effect on sensitivity to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end,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CaSR in cardiovascular system was anticip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敏感受体 心血管系统 再灌注损伤 内质网应激 心肌肥大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瑜 张向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他汀类药物不仅作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还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及氧化反应、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心肌重塑及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脏电生理重塑及调节心脏植物... 他汀类药物不仅作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还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及氧化反应、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心肌重塑及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脏电生理重塑及调节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等其它多效性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损伤中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损伤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外周血IGF-1、TGF-β1水平与心血管重构和肾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夏勇 王震 +3 位作者 刘杨 程艳 张静文 赵月月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668-671,共4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外周血胰岛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心血管重构和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7月于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外周血胰岛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心血管重构和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7月于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IGF-1及TGF-β1,观察组根据IMT、LVMI、UAER水平再分为各个亚组,探讨IGF-1、TGF-β1与IMT、LVMI及UAER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IMT、LVMI、UAER、IGF-1和TGF-β1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IMT将观察组分成3个亚组,其中粥样斑块组和增厚组患者的IGF-1和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粥样斑块组又明显高于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LVMI将观察组分成2个亚组,其中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的IGF-1和TGF-β1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UAER将观察组分成3个亚组,其中临床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的IGF-1和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临床白蛋白尿组又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分析显示,患者IGF-1和TGF-β1均分别与IMT、LVMI及UAER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IGF-1和TGF-β1水平与其心血管重构及肾损伤均具有紧密联系,临床上可通过对IGF-1和TGF-β1水平实施监测,从而更好地防止高血压患者心、肾等器官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胰岛样生长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心血管重构 肾损伤
下载PDF
慢性肾病患者血清FGF23和Klotho蛋白与心脏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甘露 周巧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58-1065,共8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3)、Klotho蛋白水平,探讨慢性肾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患者血清FGF23、Kloth...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3)、Klotho蛋白水平,探讨慢性肾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患者血清FGF23、Klotho蛋白水平变化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CKD-MBD未透析患者(NHD组)、CKD-MBD规律血液透析患者(HD组)及CKD-MBD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伴腺瘤样增生患者(SHPT组)各60例的MBD及心脏损伤发病情况,比较血液透析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同期收集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30例对象为对照组,记录其基本情况、收集钙、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等钙磷代谢指标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血清FGF23和Klotho蛋白情况,比较各组之间钙磷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左室肥厚、左室扩大及心脏瓣膜异位钙化之间差异,分析上述指标间相关性,明确CKD-MBD患者心血管损伤的相关因素及其与FGF23蛋白和Klotho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尤其是伴有SHPT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FGF23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FGF23蛋白水平降低者发生异位钙化风险升高(OR=4.667);Klotho蛋白水平降低者发生心肌肥厚风险升高(OR=3.496)。在慢性肾病患者异位钙化诊断中的血清FGF23蛋白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P<0.01);血清Klotho蛋白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P<0.01)。结论:血清FGF23增多、Klotho蛋白减少是CKD心脏损伤的危险因素。FGF23和Klotho蛋白可作为诊断和预测CKD-MBD患者心脏异位钙化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KLOTHO蛋白 慢性肾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心血管损伤
下载PDF
Amyloid-beta and tau protein beyond Alzheimer's disease 被引量:11
7
作者 Morteza Abyadeh Vivek Gupta +11 位作者 Joao A.Paulo Arezoo Gohari Mahmoudabad Sina Shadfar Shahab Mirshahvaladi Veer Gupta Christine T.O.Nguyen David I.Finkelstein Yuyi You Paul A.Haynes Ghasem H.Salekdeh Stuart L.Graham Mehdi Mirzae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262-1276,共15页
The aggregation of amyloid-beta peptide and tau protein dysregulation are implicated to play key rol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are considered the main pathological hallmarks of this devastating dis... The aggregation of amyloid-beta peptide and tau protein dysregulation are implicated to play key rol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are considered the main pathological hallmarks of this devastating disease.Physiologically,these two proteins are produced and expressed within the normal human body.However,under pathological conditions,abnormal expression,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conformational changes,and truncation can make these proteins prone to aggregation,triggering specific disease-related cascades.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associations between aberrant behavior of amyloid-beta and tau proteins and various neurological diseases,such as Alzheimer's disease,Parkinson's disease,and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s well as retinal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like Glaucoma and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dditionally,these proteins have been linked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cancer,traumatic brain injury,and diabetes,which are all leading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In this comprehensive review,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amyloid-beta and tau proteins and a spectrum of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YLOID-BETA canc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IABETES NEURODEGENERATION TAU traumatic brain injury
下载PDF
PM2.5致心肺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欧敏 王聪琳 +2 位作者 许文祝 吴成年 邓火金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9期3817-3821,共5页
PM2.5粒径小,表面积大,易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质量轻,流动性大,降速低,易长时间漂浮于大气中,可随人体呼吸运动进入肺泡甚至血液循环,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心肺健康的主要污染物。PM2.5主要通过氧化应激、免疫失调、炎症反应、钙... PM2.5粒径小,表面积大,易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质量轻,流动性大,降速低,易长时间漂浮于大气中,可随人体呼吸运动进入肺泡甚至血液循环,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心肺健康的主要污染物。PM2.5主要通过氧化应激、免疫失调、炎症反应、钙离子稳态失调等多种机制导致严重的呼吸道和肺部损伤,同时也可通过气血屏障进入血液系统致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和心血管系统损伤。各种心肺疾病的发病率、住院率及病死率的增加均与PM2.5存在相关性。但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减少或消除这些危害,未来还需更多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些危害的机制,并针对其危害机制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肺损伤 心血管损伤
下载PDF
基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心血管保护作用探讨其干预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可行性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源民 陈利娜 +7 位作者 瞿水清 邓硕秋 刘慧 王茜 翁小刚 王娅杰 朱晓新 李玉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053-6064,共12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深重灾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的急性心肌损伤和心血管系统的慢性损害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老药新用"是治疗COVID-19重要的近期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深重灾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的急性心肌损伤和心血管系统的慢性损害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老药新用"是治疗COVID-19重要的近期策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理活性广泛,近年研究表明其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该文主要从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直接损伤心肌细胞、病毒配体竞争性结合ACE2削弱其心血管保护作用、"细胞因子风暴"继发心肌受损、感染或应激诱发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低氧血症致心肌损伤、COVID-19治疗药物相关心脏损害等方面梳理COVID-19心血管损伤发病机制,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增加斑块稳定性等多角度总结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基于此,结合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疗效确切的恢复免疫平衡、减轻多器官损伤、广谱抗病毒作用等,分析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包括心血管并发症在内的COVID-19多种重要并发症可能发挥的多途径干预作用,以期为通过"老药新用"快速挖掘COVID-19有效治疗药物提供新的线索,也为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疾病 心脏损伤 老药新用 青蒿素 青蒿素衍生物
原文传递
组分配伍四逆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并发高脂血症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艳 裴妙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9期2236-2240,共5页
目的研究组分配伍四逆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发高脂血症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影响。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四逆汤有效组分高剂量组(CSDH组)、四逆汤有效组分中剂量组(CSDM组)、四逆汤有效组分低剂量组(CSDL... 目的研究组分配伍四逆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发高脂血症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影响。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四逆汤有效组分高剂量组(CSDH组)、四逆汤有效组分中剂量组(CSDM组)、四逆汤有效组分低剂量组(CSDL组)。除空白组外,其他组连续灌胃丙硫氧嘧啶(PTU)溶液0.01 g/kg 15 d制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模型,用组分配伍四逆汤高、中、低剂量和左甲状腺素片(优甲乐)对此动物模型进行治疗,连续给药1个月,治疗同时隔日给予0.1%PTU维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态,实验结束后,取血,离心分离血清;取心脏做10%心脏组织匀浆,以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指标,观察组分配伍四逆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发高血脂的影响;以血清心钠素(ANP)、内皮素(ET)及心肌组织Na^+-K^+-ATP酶的活力为指标,观察组分配伍四逆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明显降低(P<0.01),高敏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四逆汤有效组分高、中剂量组可升高血清T3、T4水平,降低TSH水平(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G、TC及LDL-C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四逆汤有效组分高、中剂量组的TG、TC及LDL-C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各药物治疗组血清ANP、ET水平及心脏组织Na^+-K^+-ATP酶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四逆汤有效组分各剂量组ANP水平显著升高(P<0.01),四逆汤有效组分配伍高剂量组血清ET水平明显升高(P<0.05),四逆汤有效组分配伍组心脏组织Na^+-K^+-ATP酶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组分配伍四逆汤可缓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发高血脂及心血管系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高脂血症 心血管损害 四逆汤
下载PDF
循环系统疾病的肝脏表现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宇 王民 +4 位作者 张冠华 何福亮 欧晓娟 王晓明 贾继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2-366,共5页
肝脏血供丰富,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约占心输出量的25%,循环系统疾病可导致肝脏受损,各种原因所致右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肝脏回流障碍从而导致淤血性肝病,而急性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可导致缺血性肝脏损伤。除此之外,广泛的动静... 肝脏血供丰富,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约占心输出量的25%,循环系统疾病可导致肝脏受损,各种原因所致右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肝脏回流障碍从而导致淤血性肝病,而急性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可导致缺血性肝脏损伤。除此之外,广泛的动静脉分流可引起门静脉压力及心功能异常,亦可造成肝脏血供异常。现简要介绍以上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疾病 肝脏疾病 肝损伤
原文传递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心血管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仁宇 任超 +4 位作者 秦兴华 李婷婷 杨红艳 贾敏 张星 《心脏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41-245,共5页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糖酮或醛基与蛋白、脂质、氨基酸的自由氨基经不可逆反应所形成的物质,是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最终产物。研究发现在动脉硬化、心肌舒张异常及内皮功能紊乱等心血管疾病中...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糖酮或醛基与蛋白、脂质、氨基酸的自由氨基经不可逆反应所形成的物质,是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最终产物。研究发现在动脉硬化、心肌舒张异常及内皮功能紊乱等心血管疾病中都出现AGEs水平的增加,并且抑制AGEs的产生或作用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AGEs可以作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潜在靶点。本文重点综述了AGEs的来源、心血管损伤机制及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心血管损伤 羧甲基赖氨酸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中医认识与防治策略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妲 沈枭 +2 位作者 何凌林 范伏元 戴飞跃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06-309,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会造成心脏损伤,且具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明显较差。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心血管系统所造成的影响,通过阐述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及中医对其病理机制的认识,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会造成心脏损伤,且具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明显较差。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心血管系统所造成的影响,通过阐述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及中医对其病理机制的认识,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系统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疾病 心脏损伤 中医 防治
下载PDF
Nesfatin-1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典淑 曾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肥胖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全球的肥胖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在中国。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功能紊乱可导致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和冠心病的发展。Nesfatin-1是新发现的一种新型脂肪因子。目前研究表明,Nesfatin-1具有... 肥胖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全球的肥胖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在中国。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功能紊乱可导致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和冠心病的发展。Nesfatin-1是新发现的一种新型脂肪因子。目前研究表明,Nesfatin-1具有抑制摄食和调节能量代谢、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功能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Nesfatin-1等脂肪因子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因此,该文对Nesfatin-1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作出综述,希望能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一点新思路和新方法,甚至为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NESFATIN-1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与肺功能损伤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景浩 苏肇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2-314,共3页
分析术后肺功能损伤的各方面表现,从以往对肺功能损伤因素和机制的认识。
关键词 肺功能损伤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围术期 术后 研究进展 机制 因素
下载PDF
熊胆救心丸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柳 杜欧 +2 位作者 耿福能 刘汉军 杜俊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研究熊胆救心丸(XJP)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肝功能、血管内皮及心脏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1)SIM)和XJP剂量组(低、... 目的研究熊胆救心丸(XJP)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肝功能、血管内皮及心脏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1)SIM)和XJP剂量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7.875、15.75、31.5 mg·kg^(-1))。每日灌胃给药,连续给药9周后,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的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的活性,以及肝脏TC、TG的含量与酰基转移酶(ACAT)的活性。HE染色法检查肝脏、主动脉及心脏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9周后,SIM组和XJP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ET-1、CETP的含量及AST、ALT、HMGCR的活性和肝脏中TC、TG的含量及ACAT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血清中HDL-C、NO的含量升高。药物治疗组大鼠肝脏、主动脉及心脏的病理学改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SIM组和XJP中剂量组的肝脏细胞结构较完整,大泡性脂滴减少,两组血管壁结构较清晰、少见内皮损伤,且SIM和XJP中剂量组的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少量心肌细胞肥大、变性等。结论临床等效剂量的XJP对大鼠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减轻血管内皮和心肌的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CR活性来降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ACAT的活性及CETP的水平来增加脂质代谢转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胆救心丸 高脂血症 血脂 脂质代谢 心血管疾病 肝脏损伤 血管内皮损伤 心肌损伤
原文传递
腺嘌呤诱导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心血管病变大鼠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圆圆 靳培培 +1 位作者 李宛哲 郭登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79-88,共10页
目的:通过观察腺嘌呤灌胃不同时间对模型大鼠一般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心肾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腺嘌呤诱导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并发心血管病变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模型组大鼠腺嘌呤150 mg·kg^(-1)·d^(-1)灌胃16周... 目的:通过观察腺嘌呤灌胃不同时间对模型大鼠一般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心肾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腺嘌呤诱导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并发心血管病变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模型组大鼠腺嘌呤150 mg·kg^(-1)·d^(-1)灌胃16周,正常组大鼠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于第5、13、17周检测模型组及正常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生化指标、心脏超声,心肾组织结构及功能变化;于第5周、13周检测模型组及正常组大鼠血压;每周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每日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结果:(1)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少(P<0.05);(2)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尿量明显增多,13周时出现蛋白尿;(3)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第5周开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肌酐(Cr)、尿素氮(BUN)、血钾、血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7周时尿酸明显升高(P<0.05);血钙降低(P<0.01);(4)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第5周出现血压明显升高(P<0.05),并逐渐加重;(5)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第5周左心室室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第5周肾脏出现纤维化,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第13周心血管周围出现明显纤维化;(7)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高密度菱形针状结晶不断增多,细胞膜完整性受损,细胞间距不断增加,溶酶体不断增多,线粒体增生、线粒体嵴和线粒体外膜致密变不断加重;(8)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活动量明显减少并蜷缩弓背,毛发枯燥,耳部及脚趾苍白,面颊肿胀,夜尿多,血液暗红且浓稠。结论:腺嘌呤150 mg·kg^(-1)·d^(-1)灌胃12周可制备大鼠CRF伴有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模型,可用于CRF及其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防治研究;腺嘌呤诱导CRF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嘌呤 CRF 心血管损伤 脾肾阳虚、浊瘀阻滞
原文传递
Reduction of epinephrine in the lumbar spinal cord following repetitive blast-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
18
作者 Shigeharu Tsuda Mustafa Golam +3 位作者 Jiamei Hou Kevin K.W.Wang Floyd J.Thompson Prodip Bos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548-1552,共5页
Traumatic brain inju ry-induced unfavorable outcomes in human patients have independently been associated with dysregulated levels of monoamines,especially epinephrine,although few preclinical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 Traumatic brain inju ry-induced unfavorable outcomes in human patients have independently been associated with dysregulated levels of monoamines,especially epinephrine,although few preclinical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pinephrine level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Epinephrine has been shown to regulate the activities of spinal motoneurons as well as increase the heart rate,blood pressure,and blood flow to the hindlimb muscles.Therefore,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repeated blast-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n the epinephrine levels in seve ral function-s pecif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regions in rats.Following three repeated blast injuries at 3-day intervals,the hippocampus,motor cortex,locus coeruleus,vestibular nuclei,and lumbar spinal cord were harvested at post-injury day eight and processed for epinephrine assays using a high-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detector cou pl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pinephrin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lumbar spinal cord tissues of blast-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imals compared to the levels detected in age-and sex-matched sham controls.In other function-specif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regions,although the epinephrine levels were slightly altered following blast-induced tra u matic brain injury,they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last injury-induced significant downregulation of epinephrine in the lumbar spinal cord could negatively impact the motor 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This is the first repo rt to show altered epinephrine levels in the spinal cord following repetitive mild blast-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ance blood flow cardiovascular system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PINEPHRINE ischemic damage lumbar spinal cord muscle tone repeated blast SPASTICIT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下载PDF
klotho蛋白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俊 周丁华 《系统医学》 2016年第2期78-80,共3页
klotho基因主要存在于肾脏及脑组织中,通过基因表达,产生两种蛋白物质:(1)膜结合型蛋白,即膜结合受体;(2)分泌型蛋白,即体液调节因子。以上两种蛋白物质,均对心血管疾病起到显著的保护效果,其作用途径为调节机体相关元素代谢,比如维生... klotho基因主要存在于肾脏及脑组织中,通过基因表达,产生两种蛋白物质:(1)膜结合型蛋白,即膜结合受体;(2)分泌型蛋白,即体液调节因子。以上两种蛋白物质,均对心血管疾病起到显著的保护效果,其作用途径为调节机体相关元素代谢,比如维生素D,再比如钙和磷等元素。另外,两种蛋白物质在抗衰老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据相关报道显示,klotho蛋白对人体的影响,还涉及到肾损伤、癌症以及其他代谢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 心血管疾病 癌症 肾损伤
下载PDF
SARS-CoV-2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20
作者 袁建海 朱莹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90-794,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但病毒对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有更高的感染风险,并且病情通常会因感染而恶化。此外,SARS...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但病毒对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有更高的感染风险,并且病情通常会因感染而恶化。此外,SARS-CoV-2感染还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一系列症状,显著影响SARS-CoV-2感染患者的预后。本文对SARS-CoV-2感染导致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机制、可能导致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综述,期望为后疫情时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肌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